3956-2020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
危化品危险源风险4个等级划分标准

危化品危险源风险4个等级划分标准危化品危险源风险4个等级划分标准危化品是指对人体、动植物、环境和财产具有危害的化学品,其危险性是由危险性别类别和危险性等级来划分的。
在对危化品危险源的评估中,采用4个等级划分标准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危险源的风险。
这4个等级分别是: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和特别重大风险。
以下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些等级的划分标准。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般风险的划分标准。
一般风险是指对人体、动植物、环境和财产有一定程度危害的情况。
在危化品危险源的评估中,例如化工厂、石油化工企业等,一般风险通常是指一些常规的操作、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引发一些轻微的伤害或者环境污染,但通常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在对一般风险的划分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危险源的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以便有效地进行风险管控和监测。
较大风险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较大风险是指对人体、动植物、环境和财产造成较大危害的情况。
在危化品危险源的评估中,一些化工设施、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较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环境污染或者财产损失。
在对较大风险的划分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危险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可能引发的应急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风险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重大风险的划分标准。
重大风险是指对人体、动植物、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
在危化品危险源的评估中,一些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重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在对重大风险的划分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危险源可能存在的严重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程度和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以便采取更加严格和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减少应急情况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特别重大风险的划分标准。
特别重大风险是指对人体、动植物、环境和财产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情况。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取值标准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 1 -
注1:企业涉及的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参照《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 30000.18-2013)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
注2:每个项目有多个取值时,Ln(n=1,2,3……10)取最大值。
无此项目时,Ln不取值。
注3:按照实际取值项目数计算L值,L =(L1+L2+……+Ln)/n。
L级差为1,当L大于1且小于等于2时,L取2,以此类推。
- 2 -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
注1:一座厂房、仓库或一个生产装置、罐区内的人数,是指在一座厂房、仓库或1个生产装置、罐区内从事操作、巡检的最多人数合计。
有多个生产装置的厂房按一座厂房统计人数。
多个防火分区的仓库,按防火分区中最多人数统计。
注2:同一企业或相邻企业满足防火间距规定的相邻装置、设施内的现场人数,是指同一企业或相邻两个企业满足防火间距规定的相邻装置、设施内现场作业、巡检最多人数的合计。
- 3 -。
化工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管理制度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危险性和高度风险性的行业。
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对危险和风险管理是化工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化工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风险分级针对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可以将企业的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一类风险、二类风险、三类风险和四类风险。
1. 一类风险:指危险性低、难度小、容易控制的风险,如规模较小的车间生产设备的日常巡检维修等工作。
2. 二类风险:指危险性适中,难度较高,但容易控制的风险。
如一些较大车间的生产设备的巡检维修、设备更换和采购等工作。
3. 三类风险:指危险性较高,难度较大,但可控制的风险。
如一些大型化工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以及废弃物处理等。
4. 四类风险:指危险性极高、难度大、难控制的风险。
如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生产等。
二、管控安全管理在制定化工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管理制度时,应该参考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1. 风险管控措施。
对风险等级较低的一、二类风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如采用安全门、设备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
对较高风险等级的三、四类风险,除了采用预防和控制措施外,还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危险源隔离等应对措施。
2. 安全教育和培训。
对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应当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如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操作、应急预案的执行等。
3. 安全检查和评估。
化工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查找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并记录检查结果及改进情况。
4.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企业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体系、预案的应急流程和人员岗位职责等。
5. 全员参与。
化工企业中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人员在应急救援训练等方面应当亲自参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并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反馈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引言化工企业的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是为了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保护环境,防止化学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化工企业进行合理的安全分区分级,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本文将探讨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并提出一些建议。
重要性化工企业是具有较高风险的特殊行业,它涉及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污染,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化工企业的安全分区分级规则十分重要。
合理的安全分区分级规则不仅可以有效识别和划定危险区域,还可以为化工企业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减少损失。
此外,安全分区分级规则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
实施步骤步骤一:风险评估首先,对化工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企业所涉及的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储存方式、作业程序等因素,综合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步骤二:确定安全分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化工企业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分区。
通常可以将化工企业划分为“安全区域”、“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等级。
安全区域是指不存在明显危险的区域,如办公区、停车场等;一级危险区是指存在较高风险的区域,如储存危险物品的仓库等;二级危险区是指存在更高风险的区域,如生产车间等。
步骤三:划分安全分级在每个安全分区内,根据实际风险程度进一步划定不同的安全分级。
分级可以根据对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别需要采取更加严格和全面的安全措施,低级别则相对较少。
步骤四:标识和管理每个安全分区都需要明确标识,以便员工和外来人员可以清晰地辨识不同的区域和级别。
标识可以使用不同颜色、不同图案或文字进行说明。
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确保安全措施的执行和管理。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chemical industry work safetyrisk classifica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文稿版次选择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目次I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14 基本要求14.1 成立组织机构14.2 实施全员培训14.3 编写体系文件15 风险识别评价15.1 风险点确定2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25.1.2 风险点排查25.2 危险源辨识分析25.2.1 危险源辨识2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2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25.3 风险控制措施35.4 风险评价35.4.1 风险评价方法35.4.2 风险评价准则35.5 风险分级管控35.5.1 管控原则45.5.3 重大风险判定45.5.4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45.5.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46 成果与应用56.1 档案记录56.2 风险信息应用57 分级管控的效果58 持续改进5附录A (资料性附录)分析记录表6附录B (资料性附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0附录C (资料性附录)安全检查表法(SCL)11附录D(资料性附录)风险矩阵(LS)法12附录E (资料性附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14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国庆、贾如伟、刘晓威、陈德行、郝志强、张秀文、王健、卢叶峰、王宏伟、李冰、吕光生、鲍文杰、陈民、乔孟、王海强。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摘要:化工生产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对原料进行化学处理,以获得有价值的产品。
在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参与生产的工人往往面临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
同时,为确保化工生产安全有序进行,确保生产质量,必须按照相关安全生产规定规范自身生产行为。
因此,对于一家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化工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生产行为,因此需要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基于此,本文章对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化工行业显得愈发重要,不仅要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应加大对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力度,进而保证化工行业稳定有序发展。
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是保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既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可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为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针对当前现状开始创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为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提供有利的依据。
化工企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改革,优化风险评估及排查的工作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风险分级管理战略,切实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从而实现化工企业的高质量生产,对其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安全保障。
二、新时代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部分化工企业无法适应各种危险因素和需要特种装备与技术的应急救援要求,对各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演练不够,导致救援人员没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一些化工企业受实际经济等多个因素的约束,缺乏救援和消防专项资金,从而导致一些事故因为现有的应急救援装备不够、灭火能力不强以及应急救援力量较为薄弱等,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较弱。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分级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级风险(红色)、B级风险(橙色)、C级风险(黄色)、D级风险(蓝色)。
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区域(场所)、建构筑物、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1.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为A级(红色)风险。
2.涉及涂料、粘合剂、油漆等产品的常压条件生产工艺为B 级(橙色)风险。
3.列入下列化工工艺的为C级(黄色)风险1)酯化、加成、中和等中等放热工艺;2)易燃易爆物质的精馏工艺;3)含易燃易爆溶剂的脱溶工艺;4)变压吸附制氢工艺;4.其它生产工艺为D级(蓝色)风险。
(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1.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A级(红色)风险1)操作压力>20MPa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有三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胍、硝化纤维素、硝酸铵(含可燃物≤0.2%)等爆炸品类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有氰化氢、二氧化氮、异氰酸甲酯、磷化氢、碳酰氯(光气)的设备设施;4)可燃气体、有毒有害介质泄漏报警装置。
2.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B级(橙色)风险1)操作压力10MPa<P<20MPa 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除氰化氢、二氧化氮、异氰酸甲酯、磷化氢、碳酰氯以外的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的剧毒品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有煤气的设备设施;4)介质中含甲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及甲A类液体、甲类固体的设备设施。
5)可构成有限空间的设备设施。
3.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C级(黄色)风险1)操作压力1MPa<P<10MPa 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甲B及乙类液体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剧毒品以外的急性毒性为类别1、类别2的物质的设备设施。
风险分区分级评估

********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区分级评估编制时间:2020年4月7日目录、八、-前言一、导言1.1评估目的1.2编制原则1.3编制依据1.4评估范围二、区域划分2.1区域划分原则2.2区域划分三、区域固有风险确定3.1区域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准则3.2区域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3.3区域内发生事故的严重性(S)取值准则3.4区域内发生事故的严重性(S)取值3.5区域固有风险矩阵(R)确定准则3.6区域固有风险矩阵(R)等级确定四、区域控制风险确定4.1风险矩阵分析法(LS)五、区域风险等级确定5.1区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5.2区域风险矩阵(R)等级确定六、区域安全风险级别校正七、区域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示意图、八、▲前言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苏办(2019)96号),统筹推进本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确保《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根据《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编制本评估报告。
本评估报告是对英克化工科技(太仓)有限公司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区分级评估,评估包括区域划分、区域固有风险等级评估、区域控制风险等级评估、评估确定区域风险等级、校正确认区域风险等级等内容。
本文所有内容,仅限于本公司的生产范围。
安全生产风险分区分级评估一、导言1.1评估目的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苏办(2019)96号),统筹推进本公司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确保《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根据《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苏应急(2019)105号)的要求编制本评估报告。
依据《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的要求,英克化工科技(太仓)有限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区分级评估小组,通过区域划分、根据区域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值,计算风险R值,确定区域固有风险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13.100
CCS C 7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T 3956—2020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risk part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2020-12-15发布2021-01-15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区域划分 (2)
6 区域固有风险评估 (3)
7 区域控制风险评估 (4)
8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 (5)
9 区域风险等级校正 (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兴伟、王晓明、陈正南、高岳毅、朱桂明、蒋俊、郁颖蕾、吕颖、施祖建、陈妍、李漾、贺钢锋、张斌、邢培育、杨海峰。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区域划分、区域固有风险评估、区域控制风险评估、区域风险等级判定和区域风险等级校正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经营带储存设施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0000.1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
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 51283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risk
特指安全风险,即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
风险点 risk point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和场所,以及在设施、部位和场所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
区域 region
为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工作,基于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划分的相对独立、界限清晰的范围。
3.4
区域固有风险 regional inherent risk
区域固有风险为区域的基本风险水平,由火灾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化学品管控类别、危险工艺和操作、工艺压力、工艺温度、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区域及企业人数和周边环境等指标综合计算表征。
3.5
区域控制风险 regional control risk
区域内风险点落实相应控制措施后的区域风险水平。
3.6
区域风险regional risk
区域风险是区域内风险点存在风险的集合,通过区域固有风险和区域控制风险所构成的风险矩阵计算表征。
3.7
区域风险等级regional risk level
区域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4 总体要求
4.1 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工作领导机构,按工艺单元或区域成立工作小组。
4.2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工作制度,每年至少开展1次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评估工作。
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和管理体系等发生重大变化和企业发生事故后,应当重新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评估工作。
4.3 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4 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制度文件、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记录、教育培训记录等实行文档管理。
5 区域划分
5.1 区域划分应覆盖企业内所有的区域场所。
5.2 宜按照生产设施或装置、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设施、仓储设施、运输设施、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划分区域。
5.3 以下情况必须独立分区:
——独立建构筑物,如厂房、仓库、泵房、民用建筑、污水处理场等;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装置及设施,当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
——用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区以罐区防火堤为界限。
6 区域固有风险评估
根据区域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值,确定区域固有风险等级。
L取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S取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区域固有风险等级确定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1 区域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
表2 区域内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取值
表2 区域内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取值(续)
表3 区域固有风险等级确定
7 区域控制风险评估
7.1 风险点识别
7.1.1 将区域内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设备设施风险点和作业活动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
7.1.2 按照“一设备一风险点”的原则对区域内设备设施风险点进行确认,设备设施风险点清单涵盖设备名称、类别、所在区域、责任部门等内容。
7.1.3 作业活动风险点宜覆盖企业日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变更活动和特殊作业等作业活动。
按照“一作业一风险点”的原则对区域内作业活动风险点进行确认,作业活动风险点清单涵盖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实施单位、活动频率等内容。
7.2 风险点控制风险评估
7.2.1 风险点分析评估方法包括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风险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道化学(DOW)、蒙德法(ICI)、危险度评价法、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
7.2.2 应将不同风险分析评估方法的结果,由高到低分为4级:
——A级:重大风险;
——B级:较大风险;
——C级:一般风险;
——D级:低风险。
7.2.3 区域控制风险应选取区域内风险点最高风险等级,确定为区域控制风险等级。
8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
8.1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见表4。
表4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
8.2 区域风险等级用R表示,当:
——R={ⅣD},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蓝色低风险;
——R={ⅢD, ⅣC},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黄色一般风险;
——R={ⅡD, ⅢB, ⅢC, ⅣB},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橙色较大风险;
——R={ⅠA, ⅠB, ⅠC, ⅠD, ⅡA , ⅡB, ⅡC, ⅢA, ⅣA},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红色重大风险。
9 区域风险等级校正
在区域风险分级评估的基础上,对存在以下情形的,进行区域风险等级校正(最高为红色重大风险等级)。
——任一区域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年内,该区域提高2个风险等级。
——任一区域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年内,该区域提高1个风险等级。
——任一区域存在应急管理部门通报的重大隐患且未完成整改的,该区域提高2个风险等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