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线路常用导线连接方法
低压供电系统的相序颜色和排列方法

低压供电系统的相序颜色和排列方法
一、母线
1.从左到右排列时,左侧为A相,中间为B相,右侧为C相。
2.从上到下排列时,上侧为A相,中间为B相,下侧为C相。
3.从远至近排列时,远为A相,中间为B相,近为C相。
记忆要点:顺时钟。
二、架空线路。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7.1.5 规定架空线路相序排列应符合:
1、动力、照明线在同一横担上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N、L
2、L
3、PE;
2 、动力、照明线在二层横担上分别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是: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L2、L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L2、L3)、N、PE。
(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7.2.2.12 架空线路的排列相
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压线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导线排列相序为A、B、C;
2、低压线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导线排列相序为A、N、B、C。
7.2.2.13 电杆上的中性线应靠近电杆,如线路沿建筑物架设时,应靠近建筑物。
中性线的位置不应高于同一回路的相线。
在同一地区内,中性线的排列应统一。
三、相序颜色
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PE 黑色,PEN 黄绿交替色,正极-褚色,负极-兰色。
低压动力线路敷设及安全要求(三篇)

低压动力线路敷设及安全要求一、低压架空线路1. 低压架空线路在架设前应实地查看,根据符合分布及道路情况,选用合理路径,避免迂回供电、妨碍交通等既不经济又不安全的弊端,还要方便与日常运行、维和检修。
2. 确定路径时,应使电杆中心距离路面边缘0.5m,并使路线边线在最大风偏时与永久建筑物保持水平安全距离:裸导线不小于1m;绝缘导体不小于0.2m。
与行道树水平距离:裸导线不小于1m;绝缘导线0.5m。
挡距一般不大于50m。
3. 选择电杆高度是,应使最下层导线在最大尺度时,居民区对地距离大于6m;尽量不跨越建筑物,如无法避免时,应保证最下层导线在最大驰度是裸导线垂直距离应大于2.5,m;绝缘导线应大于2m。
导线在最大驰度时与行道树的垂直距离:裸导线大于1.0m;绝缘导线大于0.2m。
4. 电杆的选用:直线杆一般选用锥度1/75的钢筋电杆,因为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耐张杆,当有装设拉线位置时,可采用把小水泥杆,如果没有装设拉线位置,可采用焊接钢管杆。
5. 电杆埋深,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
6. 导线在杆上采用水平排列,横担采用热镀锌等边角钢,最小规格50×5。
低压导线的线间距离,当档距不大于50m时裸导线位0.4m;绝缘导线为0.3m。
杆上杆状或检修的位置0.5~0.6m。
所以假设裸导线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线路横担的长度一般是1.4~1.5m。
转角杆的横担,应根据受力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15°以下转角杆,可采用单横担;15°~45°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45°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
7. 低压配电线路的绝缘子:直线杆用瓷制针式绝缘子活瓷横担,耐转杆用蝴蝶绝缘子或者一片悬式绝缘子。
8.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根据受力计算截面,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最小规格为35mm2。
拉线鱼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受地形限制也不应小于30°。
跨越道路的拉线对路面中心的距离垂直不应小于6m,拉线柱的倾角采用10°~20°。
低压接地线的使用方法

低压接地线的使用方法低压接地线(简称接地线)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与设备相关的金属部分通过导线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地上的金属体或地下金属设备上的一种导线。
接地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电气设备损坏或人员触电。
接地线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布置接地线路:接地线应尽量采用直线或近似直线的形式布置,线路长度应尽量短,减小接地电阻。
接地线路不能穿越易燃易爆场所或与其他导线、管线敷设在一起。
2.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接地线的材料通常使用铜杆、镀锌钢带、铜带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3.确保接地线电阻的可靠性:接地线的接地电阻是判断接地线是否良好的主要指标。
接地电阻应满足安全规定的要求。
常见的接地方式包括接地网、接地极、接地钉等。
4.确保接地设施的绝缘性能:供电电源的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绝缘性能应保持良好,以确保接地设施的绝缘性能不受影响。
5.接地线的链接方式: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与接地线的连接一般采用直接连接,即通过导线将设备金属外壳与接地线直接相连。
如果设备与接地点之间间隔较远,则可以采用间接连接方式,即通过金属导线连接器将设备金属外壳与接地线相连。
6.接地线的检测和维护:定期对接地线进行检测,包括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线的绝缘性能测试等。
若发现接地线电阻过大或接地线存在损坏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7.接地线的防雷措施:为防止雷电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接地线应与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相互连接,共同构成防雷系统,以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接地线的使用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人身安全。
总结起来,低压接地线的使用方法包括合理布置接地线路、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确保接地线电阻的可靠性、确保接地设施的绝缘性能、接地线的链接方式、接地线的检测和维护以及接地线的防雷措施等。
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电气设备损坏或人员触电的发生。
低压照明接线标准

低压照明接线标准一、电缆和电线选型1.根据负荷电流的大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电缆和电线。
2.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机械损伤等,以确保电缆和电线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
3.根据电缆和电线的敷设方式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护套和绝缘材料。
二、电源和负荷电流计算1.根据照明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负荷电流。
2.根据电源电压和负荷电流,计算电源容量并选择合适的电源。
3.考虑电源和负荷的平衡性,以降低线损和提高供电质量。
三、导线颜色选择1.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选择正确的导线颜色。
2.对于重要的线路,应使用黑色或蓝色导线作为识别色。
3.对于中性线和接地线,应使用白色或绿色导线作为识别色。
四、导线连接牢固可靠1.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压接、焊接、螺丝连接等,确保导线连接牢固。
2.在连接处应使用绝缘胶带或热缩管进行绝缘处理,以确保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五、线路绝缘电阻符合要求1.在导线连接完成后,应使用绝缘电阻表检测线路的绝缘电阻。
2.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0.5MΩ。
六、保护接地措施1.对于金属外壳的照明设备,应采用保护接地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
2.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规定截面积的铜线或扁钢等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
3.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七、灯具安装位置合理1.根据照明需求和室内环境,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安装位置。
2.避免安装在易受机械损伤、尘土、高温或低温等影响的位置。
3.确保灯具安装牢固、稳定,以免掉落伤人或损坏设备。
八、电源开关选择1.根据照明设备的类型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开关类型和容量。
2.考虑开关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以满足使用需求和安全要求。
3.对于重要的照明设备,应使用接触式开关以提高安全性。
九、应急照明系统设计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消防要求,设计合适的应急照明系统。
2.应急照明系统应包括备用电源、转换时间和持续照明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3.应急照明灯具应安装在显眼的位置,并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点亮。
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相关资料

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在民用建筑中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一般型、阻燃型、耐高温的塑料护套线(BVV 型及BLVV型;ZR-BVV型及ZR-BLVV型;NH-BVV型及NH-BLVV型)、塑料绝缘线(BV型及BLV型;ZR-BV型及ZR-BLV型;NH-BV型及NH-BLV型)、塑料护套塑料绝缘的电力电缆(VV型及VLV型;ZR-VV型及ZR-VLV型;NH-VV型及NH-VLV 型)、铰链电力电缆(YJV型;ZR-YJV型)等。
线路敷设方式用得最多的是塑料护套卡钉明敷,沿线槽明敷或暗敷;塑料绝缘线穿半硬塑管沿板缝板孔暗敷;塑料线穿阻燃管(PVC管)及钢管明敷或暗敷;电缆在室外直埋或沿室内外电缆沟敷设、电缆隧道敷设或电缆桥架敷设。
相反架空线路、瓷柱瓷瓶明配线、槽板明配线在目前民用建筑及小区供电中用得很少。
1、室内线路的敷设方式:(1)明敷:导线直接或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内,敷设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及支架等处。
(2)暗敷:导线直接或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内,敷设于墙壁、顶棚、地屏及楼板等内部,或在混凝土板孔内敷线等。
2、室内低压线路的敷设要求:(1)瓷(塑料)夹、瓷柱及针式绝缘子敷线,距地最小距离:水平不小于2.5米,垂直不小于1.8米。
(2)直敷布线:用卡钉固定,间距不大于300米,顶棚内严禁用直敷布线;集中敷设时,安装在钢线槽中,每个线槽中的载流导线不宜超过30根,导线包括外护层的总截面不应超过线槽截面的20%;水平敷设离地不小于2.5米,垂直敷设离地不小于1.8米,低于1.8米时,改用穿管敷设。
(3)导线穿管的要求:同一回路的相线及中性线应穿入同一根管中;同一回路的相线及中性线及无抗干扰的控制线也可以穿入同一根管中;电压低于50伏的线路,即使不同回路也可以穿同一根管中;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以穿同一根管中,但不应多于8根;穿入管中的导线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子内截面的40%,穿两极导线时,管内径不应小于两根导线总外径之和的1.35倍。
低压配电线路讲义

低压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是指由380/220v电压供电的电力线路。
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架空配电线路和地埋(电缆)配电线路两种。
它的配电方式有单相两线制、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等形式。
单相两线制一般供照明用电,三相三线制一般供动力用电(排灌用),三相四线制一般供照明和动力混合用电。
1、架空电力线路在农村电网中的作用:发电厂、变电站、用电户这三者是电力生产和使用的基本环节,电力线路把三者连接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电力系统。
电力线路由架空电力线路和电缆两种。
就农村而言,主要是架空电力线路。
2、架空电力线路的输送方式:从发电厂把电能输送到变电站的高压架空线路叫输电线,电压一般在35kv以上(超高压在110—500kv)。
从变电站把电能送到配电变压器的架空电力线路叫高压配电线路,电压一般为3、6或10kv。
从配电变压器把电能送到用电户的低压电力线叫低压配电线路,电压为220v、380v等。
各种电压等级的绝缘子个数一般为:35kv—3至5片、60kv—6至8片、110kv—11至13片、154kv—13至15片、220kv—17至19片、330kv—21至23片、500kv—28至31片。
3、对架空线路供电的基本要求:A:安全供电:要保证对用户可靠地供电、不间断地供电,就要求保证线路架设的质量,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和检修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线路供电的安全程度,一般以每年每百公里线路平均发生事故次数即事故频率来表示)B:电压质量:电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电压过低不仅使电动机的出力和效率降低,而且常常造成电动机过热烧毁。
所以规程规定:农村电网三相电压允许损失率为±7%,单相允许﹣10%、+7%,42v及以下允许±10%。
C:经济供电:配电过程中,架空线路上必定有电能损失,线路损失在全部输送电能中所占百分数叫损失率(线损率),它是衡量供电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现有农村配电线路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线损,来提高供电经济性。
低压配电箱和配电线路安装方法

低压配电箱和配电线路安装方法一、预埋的各种铁件均需预先刷好红丹漆。
二、配电盘内的配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
并用卡固定在盘板上,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有适当余量,以便检修。
三、金属管配线工程中,采用的灯头盒、接线盒等,其壁厚应大于1.2mm。
四、埋入底层地面素混凝土内的铁管和金属线槽,应刷沥青漆一道,埋入砖墙内的铁管,需刷樟丹油一道,明敷的钢管外壁及固定支架、配件等均应刷防腐漆或使用镀锌制品。
五、使用的管材应经检查,无明显的伤痕、开裂、异物堵塞等,特别是管子的纵向焊缝,不应有明显的凹陷、漏焊等现象,电线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裂缝等现象。
六、厚壁钢管的连接小于G40的均应用丝扣;大于或等于G40可用套管,套管长度为管外径的1.5~3倍,套管的内径应与管外径一致,间隙不宜过大,接口应满焊;明配钢管管径在G50及以下,一律应采用丝扣连接。
七、铁管配线,金属线槽配线,封闭工汇流母线配线及钢索配线等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做好相互连接的跨度,使它成为一个连接续导体并且接地。
八、金属管配线工程中,应配用金属制品的附件,管子入盒时,外侧应套锁母,内侧装护口。
九、暗配管路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内的管子离表面净距不应小于15mm。
十、一般情况下,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配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如只有一个弯曲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
2、暗配时,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板内时,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
3、管线过长,根据规范要求加转线箱(合)PA管装于望面,DA 管装于墙面0.3m处。
4、引入灯合的配管,以少于4条为宜,超过4条及以上时,应选用大型灯盒,不同回路的导线不应同穿一个管内。
5、线路及电具等应采用胀管螺栓、胀管螺钉、预埋铁件及预埋木砖等方法进行固定。
6、在分线箱及配电盘内导线应采用接线端子进行连接。
7、暗管敷设的灯头盒、开关盒及接线盒的“敲落孔”一律得敲落,中途接盒或分线盒应加盖封闭,盒盖应涂以外墙面相同颜色的油漆两道。
380V220V低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详]
![380V220V低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77cb7978fe4733687f21aa09.png)
380V220V低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规范一.基本技术原则:(三).低压电缆:1.临主干道或重点地区(保护文物、绿化区等)选用低压电缆穿管敷设,低压电缆选用比低线线径大1—2个线级。
2.电缆宜采铠装交联电缆,截面按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缆芯温度允许值选择,并按热稳定条件校验。
主杆线线芯截面不宜小于35平方毫米。
(六).避雷装置:配变高低压侧均安装避雷器。
(七).接地装置:按有关设计技术规程要求配变100kVA以上接地电阻不超过4Ω,100kVA以下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重复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二.施工技术规范:(一).导线架设:1.电杆架设线路档距不宜大于30m,如有特殊的大跨越应采用钢芯铝塑线均采用特殊设计。
线间距离不小于0.15m,沿墙敷设档距不宜大于6m,线间距离不小于0.1m。
每个耐张段不超过200m。
2.同一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一个接头,接头距导线固定点不应小于0.5m,不同规格,不同金属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3.耐张导线固定要紧贴绝缘子周边,跳引线弧度要流畅,不得变折为角。
4.导线连接应原则上使用接线端子连接,使用导电脂。
5.跨越街道的导线至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5.1.对非居民区:5m5.2.通车街道、居民区:6m5.3.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3.5m5.4.胡同(巷、里、弄):3m。
接户线受电端的对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5m。
5.5.建筑物:垂直0.3m;水平0.6m。
5.6.树木:垂直0.3m;水平0.6m。
6.导线与建筑物有关部份的距离不应小于列数值。
6.1.与导线下方窗户的垂直距离0.3m。
6.2.与导线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0.8m。
6.3.与阳台或窗户的水平距离0.75m。
6.4.与墙壁、构架的距离0.05m。
6.5.考虑线路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要避免今后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成为障碍物。
7.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跨越,一般导线架设在弱电线路上方,交叉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7.1.导线在弱电线路上方0.6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导线连接是电工作业的一项基本工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
导线连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线路能否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
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好。
二、常用连接方法
需连接的导线种类和连接形式不同,其连接的方法也不同。
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绞合连接、紧压连接、焊接等。
连接前应小心地剥除导线连接部位的绝缘层,注意不可损伤其芯线。
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密绞合在一起。
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
(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先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 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1
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2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3所示,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芯线上紧密缠绕 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2)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
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4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单股铜导线的十字分支连接如图5所示,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可以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向一个方向缠绕[见图5(a)],也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缠绕[见图 5(b)]。
(3)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如图6所示,首先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股芯线拉直,将其靠近绝缘层的约1/3芯线绞合拧紧,而将其余2/3芯线成伞状散开,另一根需连接的导线芯线也如此处理。
接着将两伞状芯线相对着互相插入后捏平芯线,然后将每一边的芯线线头分作3
组,先将某一边的第1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再将第2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最后将第3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
以同样方法缠绕另一边的线头。
(4)多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
多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支路芯线90°折弯后与干路芯线并行[见图7(a)],然后将线头折回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即可[见图7(b)]。
另一种方法如图8所示,将支路芯线靠近绝缘层的约1/8芯线绞合拧紧,其余7/8芯线分为两组[见图8(a)],一组插入干路芯线当中,另一组放在干路芯线前面,并朝右边按图8(b)所示方向缠绕 4~5圈。
再将插入干路芯线当中的那一组朝左边按图8(c)所示方向缠绕4~5圈,连接好的导线如图8(d)所示。
(5)单股铜导线与多股铜导线的连接。
单股铜导线与多股铜导线的连接方法如图9所示,先将多股导线的芯线绞合拧紧成单股状,再将其紧密缠绕在单股导线的芯线上5~8圈,最后将单股芯线线头折回并压紧在缠绕部位即可。
(6)同一方向的导线的连接。
当需要连接的导线来自同一方向时,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方法。
对于单股导线,可将一根导线的芯线紧密缠绕在其他导线的芯线上,再将其他芯线的线头折回压紧即可。
对于多股导线,可将两根导线的芯线互相交叉,然后绞合拧紧即可。
对于单股导线与多股导线的连接,可将多股导线的芯线紧密缠绕在单股导线的芯线上,再将单股芯线的线头折回压紧即可。
(7)双芯或多芯电线电缆的连接。
双芯护套线、三芯护套线或电缆、多芯电缆在连接时,应注意尽可能将各芯线的连接点互相错开位置,可以更好地防止线间漏电或短路。
图11(a)所示为双芯护套线的连接情况,图 11(b)所示为三芯护套线的连接情况,图11(c)所示为四芯电力电缆的连接情况。
三、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处理
为了进行连接,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层已被去除。
导线连接完成后,必须对所有绝缘层已被去除的部位进行绝缘处理,以恢复导线的绝缘性能,恢复后的绝缘强度应不低于导线原有的绝缘强度。
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处理通常采用绝缘胶带进行缠裹包扎。
一般电工常用的绝缘带有黄蜡带、涤纶薄膜带、黑胶布带、塑料胶带、橡胶胶带等。
绝缘胶带的宽度常用20mm的,使用较为方便。
1.一般导线接头的绝缘处理
一字形连接的导线接头可按图12所示进行绝缘处理,先包缠一层黄蜡带,再包缠一层黑胶布带。
将黄蜡带从接头左边绝缘完好的绝缘层上开始包缠,包缠两圈后进入剥除了绝缘层的芯线部分[见图12(a)]。
包缠时黄蜡带应与导线成55°左右倾斜角,每圈压叠带宽的1/2[见图12(b)],直至包缠到接头右边两圈距离的完好绝缘层处。
然后将黑胶布带接在黄蜡带的尾端,按另一斜叠方向从右向左包缠[见图12(c)、图12(d)],仍每圈压叠带宽的1/2,直至将黄蜡带完全包缠住。
包缠处理中应用力拉紧胶带,注意不可稀疏,更不能露出芯线,以确保绝缘质量和用电安全。
对于220V线路,也可不用黄蜡带,只用黑胶布带或塑料胶带包缠两层。
在潮湿场所应使用聚氯乙烯绝缘胶带或涤纶绝缘胶带。
2.T字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
导线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基本方法同上,T字分支接头的包缠方向如图13所示,走一个T字形的来回,使每根导线上都包缠两层绝缘胶带,每根导线都应包缠到完好绝缘层的两倍胶带宽度处。
3.十字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
对导线的十字分支接头进行绝缘处理时,包缠方向如图14所示,走一个十字形的来回,使每根导线上都包缠两层绝缘胶带,每根导线也都应包缠到完好绝缘层的两倍胶带宽度处。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