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合集下载

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施

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施

5 6・ 3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O 0年 3月 第 1 9卷 第 3期 J T M. r2 1 V 11 . 0 3 E C Ma. 00, 0 9 N . .
约 肌 张 力 增 高 , 导 致 自行 排 尿 困难 ; 术 后 切 口疼痛 、 而 而 心理 高度紧张、 虑等负性心理影响 , 焦 可使 排 尿 信 心 降 低 , 出 现排 易 尿 困难 、 潴 留情 况 。另 外 , 尿 由于 环 境 和 条件 改 变 使 大 脑皮 层 指 挥 抑制 其 排 尿 , 影 响 排 尿 困难 的 另 一个 重 要 原 因 。 是 护 理 干 预 对 术 后 早期 排尿 的积 极 作 用 ,术 前 心 理 干 预 可 以 帮 助患 者 积 极 地 参 与 卧床 训 练 , 除 习 惯 问题 , 除 思 想顾 虑 。 解 消
对 性 地心 理 干预 。 态度 热 情 , 气 和 蔼 , 患 者对 干 预人 员 的信 语 增强 任 感 和安 全 感 , 尤其 对性 格 内向 、 顾 虑 的患 者应 多 加 开导 、 有 启发
及 诱 导 等 , 立 术后 能 自行 排 尿 的信 心 , 树 以取 得 满 意效 果 。
患者 送 便 盆 , 强迫 其 在 床 上 排 小 便 , 消 除其 恐 惧 及 羞 涩 的精 神 能 压 力 , 强 有 意 识 的 排 尿训 练 , 化 排 尿 条 件 反 射 , 大脑 皮 层 加 强 使 下达 排 尿 指 令 , 制 下 腹 和 阴部 神 经 , 膀 胱 出 口括 约 肌松 弛而 抑 使 排 出尿 液 。 术后 要鼓 励 尽 早 排 尿 , 知 不要 憋 尿 , 等 膀胱 充 盈 告 勿 时才 排 尿 。 为第 1 排 尿 是 否 顺 利 很 重 要 , 者 等 待 第 i次排 因 次 患 尿 的时 间越 长 , 张 、 虑 等 负性 心 理 越 重 ,自行 排 尿 的信 心 越 紧 焦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摘要】结肠造口术是外科手术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为“人工肛门”。

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泄方式,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造口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观察75例结肠造口患者在治疗期及康复期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和护理,使患者在心理和行为上接受造口,能够自我护理,增强了自信心,全部痊愈出院。

【关键词】肠造口;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人工肛门【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76-02结肠造口术是外科手术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应用。

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为“人工肛门”。

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泄方式,将粪便的正常出口由隐蔽的会阴移到腹壁,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而下降,对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

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造口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75例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指导,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实施结肠造口的患者共为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34~76岁,平均52岁。

经过我们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心理疏导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2.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2.1 治疗期指患者在院内治疗的一段时间,患者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变化;①震惊、否认、恐惧和绝望心理:刚得知癌症信息时,不能接受现实而感到震惊,否认心理是病人面对困扰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病人发现事实无可否认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认为从此成废人,不久于人世,充满极度恐惧和绝望;②紧张和焦虑心理:病人常常因对预后不确定而感到恐惧,担心手术是否顺利,肿瘤能否彻底切除,癌症是否会复发,及经济问题。

直肠癌造口康复心理护理:应对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健康

直肠癌造口康复心理护理:应对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健康

直肠癌造口康复心理护理:应对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健康引言: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可能需要进行直肠造口术。

直肠癌造口手术是一项重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直肠癌造口的康复过程中,心理健康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直肠癌造口康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应对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健康的实用方法。

一、直肠癌造口的心理挑战:直肠癌造口手术是一项重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尊心受损:直肠造口术后,患者可能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和功能改变感到困惑和沮丧。

失去了排便的常规方式,可能让他们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抑郁和焦虑:面对疾病和手术的压力,患者常常会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

他们可能担心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生活质量的改变和社交活动的限制。

同时,术后可能存在疼痛和不适,进一步加重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社交退缩:患者在直肠造口术后可能出现对社交活动的回避和退缩。

他们可能担心他人的评价和困惑,导致自我隔离和孤立感的加重。

这可能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限制了社交生活的范围。

身体形象问题:直肠造口术后,患者可能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变化感到不满和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他人的目光和评价,可能难以接受自己的新形象,影响到自信心和社交活动的参与度。

康复不确定性:直肠造口术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挑战,患者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和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康复进程的顺利与否,以及未来生活的质量。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给患者带来持续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直肠癌造口患者在面对这些心理挑战时,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心理健康护理人员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他们能够提供患者所需的情感支持、信息教育和应对策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

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直肠癌造口康复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应对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健康:1.接受情绪:正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或否认它们。

72例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72例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72例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文章编号:105519(2007)17264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2003年8月以来,我院肿瘤外科对7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了永久性肠造口手术。

这些患者得知病情后均有较强的心理反响。

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72例患者均顺利进展了手术并康复出院。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患者均经肠镜取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35~72岁,平均63岁。

1.2 方法:由负责护士采用单独交谈或自制问卷的方法,了解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并通过观察其表现的情绪及行为特征,来判断他们的心理反响,采用个别干预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展心理护理,1周后评价效果。

2 心理特点2.1 悲观、抑郁:肠造口手术由于改变了排便途径,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又不能随意控制。

当患者得知需要行肠造口手术时,会出现一个震惊期,使患者不能清醒的思考,从而对事实采取回避的态度。

当震惊期过后,患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后排便的途径要从隐蔽的会阴转移到腹部,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挂着个大便袋,即出现沮丧、抑郁、心灰意冷,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2 紧张、焦虑:患者与熟悉的环境别离,对麻醉与手术感到神秘不了解,从而产生紧张心理。

担忧手术及术后恢复是否顺利,术后又对造口处理不知所措,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2.3 恐惧、绝望:患者知道自己身患癌症时,已经经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现在又需要做造口手术,以后就要永久的使用人工肛袋,生活质量不能保证,他们会感到生命价值的丧失,产生强烈的无价值感,同时担忧周围邻居、朋友的厌恶及家人的嫌弃,从而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恐惧、绝望心理。

3 护理3.1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适时恰当的进展情感输出,让患者感到护士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对他们充满同情和关爱,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把压抑在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

肠造口病人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

肠造口病人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

肠造口病人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低位直肠癌病人行Miles 手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2]。

我国每年有近10 万病人接受此类手术。

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有的排便方式,病人的生活造成不便,同时其心理上承受极大痛苦。

对我科40 例肠造口病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淮安肿瘤医院外二科进行直肠癌Miles术病人,年龄35岁〜8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 例。

1.2心理分析Miles术后病人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①焦虑恐惧心理:疾病对病人造成身心打击,害怕手术,担心手术预后及经济压力,几乎引起所有病人焦虑恐惧。

②抑郁心理:对手术后的恢复没有信心,许多人处于闷闷不乐、抑郁的状态,有的甚至出现睡眠障碍。

③悲观绝望心理:当详细了解手术过程,许多人担心术后无法自理造口,认为将给家庭、子女带来麻烦和不便,自觉生存无价值,表现为悲观甚至绝望。

④自卑心理:当肠造口开放,病人感受到排便方式及自身形象改变,认为疾病给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危及婚姻、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⑤求知欲望心理:几乎所有病人都渴望得到有关造口的护理知识,同时希望获得更精良的肠造口用具来控制排便,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病人普遍表现出消极、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其心理反应一般将经历3个阶段:①情感波动期:当得知所患癌症,几乎所有病人不同程度表现出焦虑、恐惧、怀疑、担心、抑郁心理,有的对诊断表示怀疑,有的对确诊更是感到恐惧、空虚和孤独,情感波动较大。

②情感认知期:当得知所患疾病须行手术治疗,而肠造口是必然的选择,大多数病人表现抑郁、悲观、绝望心理,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

③情感适应期:随着病程的推进,多数病人只能无奈地接受和适应现实,能冷静对待已发生的事,有的持漠然心态,但治疗合作,而有的病人较难恢复患病前的平常心境,只得被动适应,陷入慢性抑郁与痛苦体验难以自拔[3-5 ]。

肠造口病人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

肠造口病人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

肠造口病人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随着直肠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要做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病人日益增多,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

由于肠造口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造口对其本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肠造口者的护理及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肠造口心理护理社会支持肠造口是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为挽救病人生命而暂时或永久性地将小肠或结肠提至腹壁作为肠内容出口的技术。

一般在初始阶段病人都难以接受。

护理人员应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恰当地护理对减轻造口带来的不适、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协助病人渡过生病康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术前护理由于肠造口者术后身体的外观有较大改变,对其本人精神打击很大,术前常会有抵触、恐惧、绝望、疑虑、紧张、焦虑或抑郁等心理。

因此,术前访视并给造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必要的。

1.1定位直肠癌手术肠造口多选择左下腹脐与薷前上棘莲线处中外1/3交界处。

最近国内也有主张在脐孔处造口。

但应注意一下位置:造口位置应使病人自己能看到,便于护理,同时不能影响病人工作;避开凹陷,爱带线处;远离切口和肿瘤漫润区。

1.2心理护理肠造口虽是治疗措施,但患者接受困难,更有患者因拒绝肠造口而延误直肠癌的治疗。

这需要医护人员采取合适的方式,给予耐心地解释及教育工作,肠造口手术只是将排泄系统出口由原肛门处移至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影响。

肠造口术后只要学会正确护理,完全可以从事正常学习工作、社会交际等,安排相同患者交流经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后护理2.1心理护理术后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心理上要给予造口者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造口者尽早学会肠造口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其重返社会的信心;而在造口者学习造口护理的动机方面,有的专家则更倾向于当造口者有主动学习愿望与兴趣时才教其本人学习,可保持造口者的心理平衡,使其对恢复原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2造口病人心理过程2.2.1震惊病人在听到自己即将做造口时,常感到震惊、不知所措。

肠造口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

肠造口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

收稿 日期 :0 8 0 — 5 2 0 - 1 1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0 年 6 08 月第 2 卷第 6 M d a I om t n Jn 20 . o. 1N . l 期 e i ln r a o .u . 0 8 V 12 . o c f i 6
毅 力。
编辑, 樊延南
肠造 口患 者康 复期 心 理护 理
夏 海 娜 . 克 霞 高
( 河南 省 南 阳 市 中心 医院 普 外 科 , 南 南 阳 4 3 0 ) 河 7 0 9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腹 壁 造 1 患 者康 复期 的 心 理 问题 及 护 理 对 策 。 方 法 对 6 3 " 8例 腹 壁 结 肠 造 1 患 者 通 过 随 访 进 行 心 理 评估 和 心 3 "
4讨 论
由于 女 性 特 殊 的 生 理 特 点 ,患 病 后 产 生 多 种 心 理 压 力 和障碍 , 于大多数 患者来说 , 对 由于 知识 缺 乏 , 癌 色 变 对 谈 治疗 缺 乏信 心 , 心 手 术 后 器 官 缺 失 , 家 庭 和 社 会 适 应 能 担 对
法都不会伤及控制性高潮的神经和肌肉 ,病人总是能从 两 性 的亲热 、 爱抚 中得到快感 。 性生活需要 双方在这方面的沟 通, 就是说在过性生活时 , 应放开思想 , 表达愿望 。 性生活最 忌讳的是沉默。 使患者认识到 只有配合 治疗 。 日康复才是 早 对 家人最好的回报和支持 , 减轻负担。 34 角色紊乱 .
维普资讯
床。 掌l 器
医 学信息20 年6 08 月第2卷第6 M d aIo ao. n2 8V1 1N. 1 期 eilnr tnJ . 0.o 2.o c fm i u 0 . 6

2015.3月 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

2015.3月   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

全社会关心造护理
安徽省中医院
程冬辉
2015.03
造口是治疗疾病过程中采取的保持生理功能的措
施之一,但在病人身体外形和心理方面都是一个 很大的刺激。


造口患者的康复护理包括心理、生理和社 会生活三个方面, 心理康复可以加快其生 理康复,更有利于其社会生活的康复, 从 而提高了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心理护理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理论, 通过 护理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变病人 的心理状态, 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护理人员的应对
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情
绪、认知等方面的需要,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做好
各项护理措施,协助病人度过生病康复过程。
运用心理护理理论来减轻病人身心压力和遇到危 机后所产生的不平衡状态。
三、造口康复期心理护理
1、针对性个体化心理疏导

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安排随访次数, 通过多 次交谈、 沟通,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给病人以安慰、 支持和鼓励, 帮助克服自 卑观, 唤起患者的治疗信心, 正确面对现 实。
组织造口病人联谊活动,帮助造口病人解决困难。
6、做好术后化疗患者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因化疗引起脱发、 呕吐、 腹痛、 腹泻、 便秘等造成自我形象紊乱,很难接 受,要耐心对患者讲清实施化疗的作用和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出发, 采取了减少心 理应激的方法, 满足患者的需求。
7、给患者人文关怀


由于患者长期带着肛袋, 担心社会活动受 到影响,会被社会冷落。做好单位领导、 同事、 亲朋的工作,让患者参加一些力所 能及的活动,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同时嘱其参加活动前处理好肛袋,避免进 蛋、 葱、 虾等食物,以防食物吸收后产生 臭气,或佩带带碳片的造口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08T16:03:38.3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作者:李秀梅
[导读] 结肠造口术是外科手术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应用。

(天津城建大学校医院天津 300384)
【摘要】结肠造口术是外科手术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为“人工肛门”。

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泄方式,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造口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观察75例结肠造口患者在治疗期及康复期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和护理,使患者在心理和行为上接受造口,能够自我护理,增强了自信心,全部痊愈出院。

【关键词】肠造口;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人工肛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76-02
结肠造口术是外科手术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应用。

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为“人工肛门”。

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泄方式,将粪便的正常出口由隐蔽的会阴移到腹壁,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而下降,对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

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造口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75例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指导,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实施结肠造口的患者共为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34~76岁,平均52岁。

经过我们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心理疏导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2.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
2.1 治疗期
指患者在院内治疗的一段时间,患者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变化;①震惊、否认、恐惧和绝望心理:刚得知癌症信息时,不能接受现实而感到震惊,否认心理是病人面对困扰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病人发现事实无可否认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认为从此成废人,不久于人世,充满极度恐惧和绝望;②紧张和焦虑心理:病人常常因对预后不确定而感到恐惧,担心手术是否顺利,肿瘤能否彻底切除,癌症是否会复发,及经济问题。

2.2 康复期
指患者出院回到原来的生活圈中,此时患者的心理反应:①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已残废无用;②依赖心理:始终把自己当做患者,对原来生活缺乏信心,凡事依赖别人,不能做到自我照顾。

3.心理康复护理
Orem的自理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与义务,并且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

我们把Orem的自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应用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实践,以心理护理为重点,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适应疾病本身和造瘘带来的变化,克服各种障碍,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增强他们与疾病斗争和恢复社会活动的信心,达到自我照顾与环境相适应的目的,提高其生存质量。

3.1 治疗期心理康复护理
3.1.1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和基础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从而使患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3.1.2加强健康教育我们将一般心理护理与个性心理护理相结合,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将心理咨询运用于个性护理中,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术后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心态,有针对性地、耐心地反复予以疏导;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结肠造口的护理,耐心传授护理知识和技巧。

3.1.3保持患者术后良好形象血液和分泌物污染伤口敷料,应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整齐。

给病人更换敷料及造口换药用屏风或隔帘遮挡,以保护病人的隐私及自尊。

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和部分自理,增强机体活力,提高其自信心。

3.1.4指导并教会病人护理造瘘口,提高其治愈信心术后早期造瘘口上覆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肠黏膜,避免造瘘口局部受压,饮食应以少渣、高营养为主,合理搭配食物并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对造口的病人非常重要。

防止造瘘口周围皮肤受损,及时更换清洁结肠造瘘袋。

使用过的结肠造瘘袋要洗净,应注意去除残存的渣子等废物,可用中性清洗剂,避免使用漂白剂或其他强效清洁剂,袋子洗净后要擦干、晾干。

3.2 康复期心理健康指导
3.2.1保持精神愉快愉快是人的一种良好心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患者应从自己思想上着实提高对精神愉快重要性的认识,从自己的行动上寻找愉快,善于宽容谅解别人,从自己的追求上获得快乐,宽恕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3.2.2摆脱自卑的困扰引导患者努力发现自己的内在美,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巧妙运用“代偿”心理防卫机制,如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东西,补偿由于疾病带来的自卑心理,取得心理平衡。

多与患者讨论自身价值所在,用多种方式向患者表达对他们的正性评价以提高自尊。

4.效果评价
4.1 评价标准
显效:能正确面对现实,对治疗和护理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适应社会,生活自理。

有效:情绪稳定,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但对今后的生活有顾虑,生活基本自理。

无效:意志消沉,顾虑重重,对治疗或前途缺乏信心,自理能力差。

4.2 评价效果
75例中60例显效,占80%;有效12例,占16%;无效3例,占4%。

5.讨论
结肠造口患者由于排便方式和自身形象的改变,其生活存在诸多不便,甚至危及婚姻、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不免产生各
种负性心理反应。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理解、帮助及生活上的照顾,这对增强患者的自尊心极为重要;做好治疗期心理护理,让患者在心理和行为上接受造口,做好自我护理,增强自信心,使其尽快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万德森.结直肠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94-103.
[2]周玉洁,路潜,庞冬,杨萍.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