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秉笔直书》课件PPT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秉笔直书1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秉笔直书1PPT、优质教学课件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书写是否工整美 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是否有创意;是否切题。 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
àn quán píng jìng zhōng qū tān 按 权 凭 竟 忠 屈贪
初读感知课文:
谁秉笔直书? 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再读课文思考:
太史伯、仲、叔和季这四个人的职务的职 责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做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交流感悟:太史伯说的两句话
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 批改 意见。 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 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 程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 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 可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 的内在 感情)
总结回顾
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太史的这 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与我 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请大家说一说 学习本课的收获。

北师大版语文四下《秉笔直书》课件1

北师大版语文四下《秉笔直书》课件1
串通 企图 掩盖 蛮横 记录 隐瞒 职位 呈交 畏惧 屈服 凭着 情愿 冷笑 忠实 气哼哼 独揽大权 颠倒是非 贪生怕死 无权无势 一怒之下 面不改色
héng

hèng
横线 蛮横
xiāng 相信

xiàng 丞相
初读感知: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提到 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齐庄公 崔杼 太史伯 太史仲 太史叔 太史季
南史氏来之前到底放心不下什么?
壮 树以 一写挥一
哉 史 官
世 间 正
血 为 墨
身 是 胆
天 下 不
笔 为 刃
身 正 气
壮 哉
! 义, ,平,,史


官魂事;源自;南史氏国君 相国
史官
小知识
国君 相国 太史
伯、仲、 叔、季
古代的国家统治者。 古代国家的官职,也叫丞相。 古代官职,负责国家文书、 天文历法、记录历史事件。
古代家中兄弟的排行。
小知识
伯 仲 叔 季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 古代以伯、仲、叔、季 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 序:伯为老大,仲为老 二,叔为老三,季排行 最小。 。
起因: 崔杼谋杀了国王齐庄公,自己 独揽大权,并企图掩盖事实。
经过:崔杼要求史官记录“先君是害病 死的”,但四位史官宁死不屈。
结果:崔杼只好作罢。
崔杼 谋杀国君独揽大权 威胁太史歪曲事实
历史事实: 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要求: 先君是害病死的
颠倒是非
史官的职责是什么?
这是疑问的语气还是坚决的 语气呢?你们能朗读出来吗?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史
官的本分,岂能隐瞒真相,
颠倒是非呢?
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史官之后,心 理有什么变化?你能找出来吗?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秉笔直书1(1)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秉笔直书1(1)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秉笔直书》PPT课件 (3)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秉笔直书》PPT课件 (3)

2019/5/22
3
• 人物:崔杼、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南史 氏。 • 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 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 太史仲、太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 了。南史氏赶来准备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 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2019/5/22
9
质疑思考
• 想一想:课文最后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 么要写南史氏呢? • 南史氏怕太史季也被杀,准备来接替他。作者写南 史氏目的是为了表现史官们都有着尊重事实,忠于 职守,刚正不阿的美好品质。
2019/5/22
10
• 当崔杼一次次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 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请在文中用波浪线 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 生气——大怒——一怒之下——气得说不出话来—— 气哼哼——十分生气,心里却很恐慌——长叹了一口 气。
14
2019/5/22
4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 1.你知道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吗? • 2.太史们分别是怎样拒绝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2019/5/22
5
太史的职责
•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 (职责)。
2019/5/22
6
•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 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 是非呢?” • 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 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三读课文
2019/5/22 11
讨论问题
• 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 什么不肯改竹简上的写法呢?他们 不害怕吗?你从中可以领会到什么 呢?
2019/5/22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ppt课件3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ppt课件3

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 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太 史仲、太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 南史氏赶来准备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 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2 . 太史们分别是怎样拒绝崔杼的不 合理要求的?
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 杀了。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 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 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 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 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 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质疑思考
想一想:课文最后南史氏前来做什么 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南史氏怕太史季也被杀,准备来接替 他。作者写南史氏目的是为了表现史 官们都有着尊重事实,忠于职守,刚 正不阿的美好品质。
太史的职责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 的本分(职责)。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 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 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 个脑袋。”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 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 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 了吗?”
他们之所以不改 竹简上的内容,是在 尽史官的本分,为后 人留下事实的本来面 目,体现了史官刚正 不阿、秉笔直书的品 格。
拓展训练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 美言、谎言、直言、谣言、 忠言这几个词语的理解。
美言:代人说好话。
谎言:谎话。
直言:毫无顾忌的说出来。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忠言:诚恳劝告的话。
当崔杼一次次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 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生气——大怒——一怒之下——气得说不出话来——气 哼哼——十分生气,心里却很恐慌——长叹了一口气。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秉笔直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秉笔直书》课件
• 他的言行印证了太史季的话,一是确实 “天下还有写的人”,二是“不许我写, 却不能改变事实”。南史氏既没有“秉笔 直书”,也没有被杀头,但这个人物使兄 弟四人据实书写历史的故事具有了普遍的 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拓展训练
•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 美言、谎言、直言、谣言、 忠言这几个词语的理解。
美言:代人说好话。
太史的职责
•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 的本分(职责)。
•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 倘若贪生怕死,就失了我的本分, 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 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 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 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史官,越显出 您心虚。”
• 当崔杼一次次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 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 呢?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 变化的词语。 • 生气——大怒——一怒之下——气得说不 出话来——气哼哼——十分生气,心里却 很恐慌——长叹了一口气。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 1.你知道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吗? • 2.太史们分别是怎样拒绝崔杼的 不合理要求的?
•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 岂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呢?” • 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 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 个脑袋。”
•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 “我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 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 人都杀了吗?” • 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畏惧,不屈服, 也被崔杼杀了。
谎言:谎话。
直言:毫无顾忌的说出来。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忠言:诚恳劝告的话。
认识作者
• • • • • • • • 林汉达,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 、历史学家,1900年2月17日出生 ,浙江慈溪人。 林汉达先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即从 事研究和写作,著作丰富,涉及面 广,颇有影响。教育方面的著作有 《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 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有《中国 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 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东周 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 故事》等,共达六十余种,是一份极其珍贵 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他的通俗历史读物,深 受几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秉笔直书1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秉笔直书1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发挥想象共同交流:
1.全班分小组交流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 不畏惧,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 的浩然正气。 2.全班朗读:在朗读中深刻体会四位太史 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讨论:
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 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他们这样做是否值得呢? 人最重要的是生命,但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 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 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体会理解太史仲的话: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 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 都杀了吗?” 思考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 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 (通“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 悟人物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PPT精品课件:秉笔直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PPT精品课件:秉笔直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 、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 收集 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 活有 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 中“ 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 了解以 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 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 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
小知识
国君 相国 太史
竹简
古代的国家统治者。 古代国家的官职,也叫丞相。 古代官职,负责国家文书、 天文历法、记录历史事件。古来自用来写字的竹片。小知识
伯 仲 叔 季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 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 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 季排行最小。 。
颠倒是非
阅读理解
太史的职责是什么?
真实地记录历史
几位太史是怎么做的?
真实记录。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忠于职守,恪守本分
阅读理解
崔杼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感知课文:
谁秉笔直书? 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再读课文思考:
太史伯、仲、叔和季这四个人的职务的职 责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做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交流感悟:太史伯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 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 颠倒是非呢?” 先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 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重点体会“本分”的意思,同学们说说每个人根 据不同的工作岗位,都要遵守些什么本分?
北师大版 四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 的内心活动,感受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 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学习生字 cuī diān zhîng bǐng lǎn shǐ 崔 颠 仲 秉 揽 史 àn quán píng jìng zhōng qū tān 按 权 凭 竟 忠 屈 贪
总结回顾
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太史的这 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与我 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请大家说一说 学习本课的收获。
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一位太 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 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一下。
体会理解太史仲的话: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 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 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思考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 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 (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 惧,感悟人物特点。)
研读句子,学习交流:
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 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 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 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 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 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发挥想象共同交流:
1.全班分小组交流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 不畏惧,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 的浩然正气。 2.全班朗读:在朗读中深刻体会四位太史 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讨论: 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 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他们这样做是否值得呢? 人最重要的是生命,但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 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 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研读句子,学习交流: 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 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要这个脑袋。”
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 分后,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这一句话。 (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 不畏惧的精神,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 直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