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二课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第二课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和赞赏的,而鉴别则需要对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进行认真的感受、分 析研究和鉴别之后,才能够决定是采取充分一定和赞赏的态度还是采取批判否定的态 度。
3 、鉴赏的对于一件作品的作用? 一句话,一件艺术作品想要发挥其社会作用一定离不开鉴赏这一重要环节。 鉴
赏 也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个作品“再创造”的过程。
美术的功能:美术是一种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 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识形态。它和所有的文艺一样,具有三 个方面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美术鉴赏的意义:通过鉴赏美术作品,我们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丰 富我们的艺术素养。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 宗教、文化、科技的限制,艺术形式和内容必然反映不同的社会性和 现实性,这样就可以形成艺术的多元化。
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什么是美术鉴赏? 1、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
等,进行认真的感受、 分析研究和鉴别之后,对作品作 出一定赞赏或批判否定的判断。 2、美术语言 点、线、面、线条、形状、形体、明暗、色彩、色度、 亮度、肌理、空间等。 3、美术造型元素的组织原理与法则(也可称为美术 语言)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 动感与静态、虚幻与 真实Page(3 P6、北京故宫太和门广场)
第二课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1、学习美术鉴赏的好处? 它不仅可以使我们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文化修养,发展全面素质,激发道德情感,
还能有效的开发我们的右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激活创造力的潜能。(人类历史 的每一篇章都闪耀着美术智慧的光芒)
2、鉴赏和欣赏的区别? 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不包括鉴别的意思。欣赏在态度上是一定

高中美术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中美术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中美术鉴赏知识点梳理一美术作品的分类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三大美术类型1、具象艺术,真实地再现现实。

作品如:《簪花仕女图》《荷拉斯兄弟宣誓》《维纳斯的诞生》《韩熙载夜宴图》等。

具象艺术的定义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

具象艺术的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永乐宫 朝元图

朝元图
《春》—波提切利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置野藤中。

墨葡萄图—徐渭

赵佶-《柳鸦芦雁图》

卢梭 梦
面对一件美术作品应如何进行鉴赏?



叙述—客观的描述作品直接可见的视觉形象 形式分析—分析美的要素之间的互动情形和关系 解释—探讨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观念、情感、气氛 等 评级—对作品作综合的优劣判断,并提供理由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美术鉴赏 “欣赏”与“鉴赏”

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则仅指领略和喜欢,一般不包括 鉴别的意思。欣赏在态度上是肯定和赞赏的,而鉴赏则需要通过对艺术作 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进行认真的感受、分析研究和鉴别之后,才 能决定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还是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所以,鉴 赏的内涵更丰富,要求也更高一些。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从表现手法和审美特征来看美术可分为再现 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 何为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


王蜀宫妓图 唐宴

带有红黄蓝三色的构图-蒙德里安

波洛克用 波洒法进 行创作

36号 油画
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其特征
绘画 雕塑 建筑 工艺美术 现代设计、摄影、电脑美术

绘画及其主要特征


在平面上表现 绘画的种类
雕塑

泥塑、木雕、铜雕、瓷雕、 套雕等、现代艺术中的四 维五维雕塑、声光艺术、 动态雕塑及软雕塑等
建筑及其主要特征
工艺美术及其主要特征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美术鉴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对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能更好地备考。

以下是高三美术鉴赏知识点的总结。

一、绘画基础知识1.线条:分为实线、虚线、粗细线等。

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形体的轮廓和纹理效果,是绘画的基础。

2.色彩:色彩饱满、明亮、清晰,是绘画中重要的要素之一。

色彩运用可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给作品增添生命力。

3.形状:物体的形状有分明、圆润、扭曲等不同形态,形状的表达可以通过造型、构图等方式展现出来。

4.空间:包括正、负空间。

正空间是物体所占的实体空间,负空间是物体周围的虚拟空间。

合理运用空间可以使画面更富有层次感。

二、传统绘画技法1.写实技法:通过观察细节,准确地再现对象的形状、质感和色彩。

2.写意技法:以意境和形式的表达为重点,追求形式和气韵的统一。

3.水墨画技法:主要是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来表现形象。

4.油画技法:以油画颜料和溶剂相调和,通过层层堆砌、重叠颜色来表现形象。

5.素描技法:主要通过线条的运用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和结构。

三、西方艺术史知识1.古希腊艺术:古希腊艺术具有神话和神圣故事的主题,注重人体比例和空间的表现。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4至17世纪的一种艺术复兴运动,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印象派:印象派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为特点,注重色彩和光影的表达。

4.立体主义:立体主义追求形式的抽象,以立体感和多角度的视角重塑物体形态。

5.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以感情和个人体验为主题,通过夸张的形式表现内心世界。

四、中国美术史知识1.中国古代画:中国古代画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追求形神兼备,注重气韵生动的表现。

2.工笔画:工笔画以线条细致入微、颜色清晰饱满、用色细腻丰富为特点。

3.写意画:写意画强调形神兼备,注重用笔线条的轻重变化和画面的意境。

4.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形式,以墨、砚、笔、纸为材料,追求以点、线、面来表现形态。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精品文档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精品文档

• 例2(2009年高考4题) • “万紫千红总是春”,自然界 的绚丽色彩是艺术的重要源泉。 借助色彩中互补关系可使色彩 组合变得更加醒目。下列诗句 体现了绘画色彩中互补色关系 的是( ) •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 B 万绿丛中一点红 • C一行白鹭上青天 • D两个黄鹂鸣翠柳
• 例3(2019年高考37题) • 暑假到了,光明中学组织地理 夏令营活动,来到了我省某山 区。在野外,老师要求同学们 除了文字记录外,还要把看到 的典型地貌和地质构造描绘出 来,应采用的绘画技法是( ) • A 速写 • B 工笔 • C 写意 • D 油画
• 比较左边两幅绘画作品,观察 在美术语言表达手段上的区别。 • 《太白行吟图》勾画出一个洒 脱豁达的诗仙形象,它采用的 语言表达手段是( ),《倒牛 奶的女仆》描绘了平凡的生活 细节,从而揭示出生活中朴素、 和谐、静谧之美,采用的语言 手段是( )
• (1)光影(2)笔墨(3)色彩 (4)线描(5)明暗(6)空间
三、高考链接
• 例1(2009年高考6题) • 国画大师齐白石常将瓜果、蔬 菜、昆虫等作为其作品的素材。 据右图下列所法正确的是( ) • A 此画属于年画 • B 此画属于花鸟画 • C 蝈蝈采用写意画法 • D 画面没有背景,构图不完整。 • 点拨:绘画种类是美术鉴赏里 的重要内容,必须从本质上把 握其特点,才能真正把它们区 分开。
美术的色彩知识
• 色彩的分类: • 原色:红、黄、蓝,因为它们之间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调配出无穷无尽 的颜色来,而其自身却无法通过其他颜色之间混合产生。三原色色纯度 最高。 • 间色:橙、绿、紫。它们是由三原色中任意两种颜色等比例混合而成的。 黄+蓝=绿;红+蓝=紫;红+黄=橙。间色的纯度较高 • 复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三原色或者任意两种间色所得到的颜色,又称 浊色、灰色。复色纯度较低。 • 邻近色: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蓝与绿 • 互补色:是色相环上任何直径两端的对比色,简称补色,最强烈的三对 补色有:红-绿、黄-紫、蓝-橙 •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 色调:分冷色调(绿、蓝、紫)和暖色调(赤、橙、黄)两类

《艺术 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一单元鉴赏基础

《艺术 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一单元鉴赏基础
• 籍里柯的构思同样精巧,在《梅杜萨之筏》中,天色阴沉,海浪汹涌,木筏上有近20位 姿态各异的船员。而根据考证,船员获救的那天实际上天色明朗,海面平静,木筏上的 人数也要比面甲的略少。籍里柯对现实的改編让作品更具戏剧性,更易唤起情感共鸣。 籍里柯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曾数次改变构图,从留存下来的画橋来看,他显然选择厂一个 最佳方案。
二、美术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 美术与我们的生活篮切相关。它伴随看人类发展到今天,是人类表现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手段,也是人 类改造生活与改晋环境的工具。
• 美术作品是自然及社会生活在创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通过美不作品,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丰 富生活经验,并从中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体会美术创作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美术作品甲的 艺术形象,不仅带给我们审美的享受,还会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陶治我 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品位,激发我们去迫求更新、更好、更美的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此外,实 用性美术,如艺不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工艺美术等,创造并改書了我们的现实世界。
• 从中可以看出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相关链接
《奔马》的创作背景 辛巴年是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相持的关键阶段。日军此时企 图打通重庆这个交通咽喉,因而屡次向长沙发起进攻,妄图攻占长沙, 攻打重庆。第二次会战,长沙不幸被日军占领。徐悲鸿得知消息,心急 如焚,特创作《奔马》,以一匹奔腾的骏马象征中华民族奋发最扬的抗 日精神。这幅作品不仅表现了奔马的英姿,更表达了艺术家心系家国的 高尚情怀。
• 请思考上述作品是如何创作完成,又 是如何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的。
一、艺术源于生活
• 毛泽东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作为观 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 映的产物。”具体而言,生活既是美术创作的原因与动力, 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灵感与素材。

大学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教案

大学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和特征。

-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分析、评价等。

- 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个人审美素养的提升和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和特征。

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3.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2. 如何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美在哪里?-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2. 学习新知- 美术鉴赏的概念:- 教师解释“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别、鉴定,欣赏、观看。

- 美术鉴赏的定义: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 美术鉴赏的过程:- 观察作品: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节到整体。

- 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风格、技巧等。

- 评价作品:从审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课堂练习- 教师展示几幅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美术鉴赏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2. 学习新知-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版画等。

- 雕塑: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

- 建筑:包括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有感性认知和视觉印象,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并做出判断,所以这种情感活动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它主要通过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过程。

美术鉴赏属于艺术接受学的范畴.艺术家创作出了美术作品,但艺术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必须通过美术鉴赏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才会使作品具有长久的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艺术创造者及其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实现.美术鉴赏能力的高低通常与人的综合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美术鉴赏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可以开拓人的艺术视野、增长知识,可以丰富审美心理结构,优化情感结构,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条件美术鉴赏活动中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别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美术鉴赏便不能成立。

一方面,美术作品作为鉴赏的审美客体,是读者和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和观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因此构成美术鉴赏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术鉴赏的客体即作品本身,一是审美鉴赏的主体即读者和观众的参与。

(一)美术鉴赏的客体美术鉴赏的客体,即被鉴赏的美术作品本身.在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时要求客体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否则便失去了欣赏或鉴别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有感性认知和视觉印象,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并做出判断,所以这种情感活动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

它主要通过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过程。

美术鉴赏属于艺术接受学的范畴。

艺术家创作出了美术作品,但艺术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必须通过美术鉴赏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才会使作品具有长久的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艺术创造者及其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美术鉴赏能力的高低通常与人的综合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美术鉴赏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可以开拓人的艺术视野、增长知识,可以丰富审美心理结构,优化情感结构,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条件美术鉴赏活动中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别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美术鉴赏便不能成立。

一方面,美术作品作为鉴赏的审美客体,是读者和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和观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

因此构成美术鉴赏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术鉴赏的客体即作品本身,一是审美鉴赏的主体即读者和观众的参与。

(一)美术鉴赏的客体美术鉴赏的客体,即被鉴赏的美术作品本身。

在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时要求客体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否则便失去了欣赏或鉴别的意义。

如何使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美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要达到完美和统一。

如果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往往会流于技巧的炫耀。

反过来如果忽视形式,就违背了艺术审美的特性,因为对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赞美,都是由充分表现意蕴的形式引起的。

如果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则无论美术作品的内容多么科学、多么具有真理性,只要它不具有美的形式,便不具有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是点、线、面、形体、色彩等形式要素及排列组合方式,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一旦形成之后,便产生特有的形式美,所以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无视作品的内容,而陶醉于迷人的形式美之中。

美国的美学家克莱贝夫·贝尔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艺术的形式能够唤起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从审美经验上可以断定形式具有艺术意味,因此,他把“有意味的形式”定义为美。

但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美术作品只有在“真”与“善”统一到美的形式上时,才真正的具有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很多理论都是强调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和统一。

如唐代画家张彦远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末遒,空赋善彩。

”①所以他认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②是最好的作品。

宋代欧阳炯也曾经说过:“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这些都是在强调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只有作品中的“真”与“善”统一到艺术的形式上时,我们才能称之为美,称之为艺术。

所以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面对毫无审美价值的作品自然不会有什么审美鉴赏可言。

比如我们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时,(图1-1)首先被奔马的气势和动态美所吸引,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强壮有力,生气勃勃,马的躯体远小近大,既符合透视,又给人一种欲放先收,由远及近的感受,表现出奔腾的气势。

从奔马高昂的脖子延伸到左腿形成一条垂直线,使其在奔腾中又显得十分稳健。

而飞动的马尾、马鬃用笔粗犷有力,焦墨与湿墨并用,这种笔墨既表现奔马的特点,同时又很好的表达了画家激越的情感。

我们从奔马的跃动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活力,充分体会到生命的运动美。

奔马确实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这是把情感和意蕴融汇在精美的艺术技巧中的典范,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完美统一。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图1-1)(二)美术鉴赏的主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由鉴赏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审美联系所造成的。

美术鉴赏的主体,即欣赏和鉴别美术作品的人。

当然这个主体必须具备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必须具有艺术感受和艺术想象的器官与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同时美术鉴赏也要求鉴赏者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艺术素质,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美感。

艺术只能同有艺术修养的人进行真正的交流。

一个真正的艺术鉴赏者,他不仅需要掌握某一类艺术的有关知识,同时还需要对整个艺术领域有较为广泛的了解。

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掌握绘画的一般知识之外,还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内涵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理解作品深层的意义。

艺术鉴赏活动不仅有个人先天条件的参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受鉴赏者审美感受、审美理解和审美想象的影响,而艺术鉴赏者的审美鉴赏力的高低又与艺术鉴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关。

艺术鉴赏者要对具体艺术作品作出个体独到的和具有较强拓展性与创造性的鉴赏结果,其本身就必须是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文化学养的人。

否则,鉴赏者就不可能对艺术家熔铸于艺术作品的所有情思和深刻意蕴有明晰性的同构认知、理解和把握,更不能有再创造性的认识了。

只有鉴赏主体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学养,才能对艺术作品有独到而全面的艺术理解力,才能去鉴赏作品的深层次的内涵,才能有效地促进艺术鉴赏再创造特性的发挥。

美术鉴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积极而能动的反映。

从接受学的角度看,美术鉴赏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审美鉴赏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的特征,始终不能脱离感性的具体的形象,而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欣赏中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

鉴赏主体的审美观念在美术鉴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审美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审美经验总结的结果,是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认识。

审美观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审美差异。

审美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审美活动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美术鉴赏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审美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鉴赏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但又包涵着理性认识的内容。

因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生动可感的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本质和一定的生活内容。

所以,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那种不懂脑筋,不进行推敲和品味的思维活动,是不能深刻地认识美的内在本质、内容和意义的。

例如我们欣赏明代王绂的《墨竹图》,虽然画竹只有三株,可是疏密相间,有分有合,用墨浓淡相宜,有虚有实。

怎么欣赏那枝叶潇洒,富于书法意味的美呢?他的画是和书法练习在一起的,欣赏他的画如果没有书法知识是不行的。

美术鉴赏中的理性不是抽象的感念和逻辑推理,而是对于美术作品感性形象的品评与体验。

所谓品评,既不脱离具体的可感的形象,又在比较、推敲、揣摩的品味和品鉴之中,必然就包含着理性思维活动的评价和情感体验。

中国的诗品、画品、书品等都是欣赏,判断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因此美术鉴赏正是在对对象的品评与体验中,达到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三)、审美经验的重要性美术鉴赏的过程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精神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和谐统一。

在这种审美联系中审美经验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

在主客体的这种审美关联上,康德认为鉴赏判断“不是知识判断,从而不是逻辑判断,而是审美的。

”③就是说人们在什么鉴赏中对艺术作品的判断或评判,不能用获得一般知识的经验,即逻辑思维的方式,而是要用我们的审美经验和想象才能获得美感和正确的审美判断。

鉴赏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生活经历的丰富,对美术鉴赏活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只有生活阅历深广的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审美经验的人,才能在面对艺术对象时迸发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导致情感的激动,获得美术鉴赏活动中的独特的精神愉悦和艺术美的享受。

如果没有长期的日积月累的生活感受,没有对时代环境、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个人的丰富经历等这些客观的现实基础,就不可能产生美术鉴赏活动中的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受力,更不可能有艺术的直觉去领悟艺术品德的深刻含义。

因此,艺术鉴赏者必须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并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情感经验。

有了生活和情感的经验,还必须从这些经验向审美经验转化和升华。

审美经验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向精神和心理的深化和升华,是一种积淀着深刻意蕴的高级情感经验。

美术鉴赏的审美经验的积淀,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历史的审美经验的积淀,另一方面来源于个体的鉴赏实践经验的积累。

每一次的鉴赏经验都在改变着鉴赏者的心理结构,丰富着审美鉴赏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提高着个体的艺术鉴赏力。

人们在审美感受中获得的经验,不同于一般的知识经验,而是长期生活中对美的事物的感受的经验积累。

因此,我们不能用一般的经验来欣赏、判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

同时人们审美经验的获得因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不同的审美经验会导致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的不同,甚至其审美判断截然相反。

我们之所以对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产生欣赏和评价的分歧,这都与我们的审美经验有直接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审美经验是有限的,而任何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审美经验的具体表现,美术欣赏就是通过人们对各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流派的美术作品的欣赏、鉴别来丰富人们审美经验的过程。

审美鉴赏不仅对一般的人有意义,对专门从事美术创作的美术工作者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不管是什么人面对一件美术作品,只要不具备相应的审美经验都不会产生应有的美感。

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审美判断和审美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们欣赏齐白石先生的《虾》,(图1-2)画中的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显得晶莹剔透。

虾儿犹如在水中竞逐,灵动活泼,生机盎然。

虽然画面上没有画水,但观者仍能明显感受到虾在水中嬉戏竞逐的灵动气息。

这便是我们调用自己的审美想象和审美经验对作品进行欣赏的结果。

(图:1-2)二、美术作品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行美术鉴赏必须具备美术作品基本要素的知识。

美术作品的构成有一些基本要素,如色彩、线条、形状等,色彩、线条、形状既是展现个性化的客观对象的形式,又是个性化的艺术家主体表现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