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翻译赏析
徐志摩简介

雪花的快乐①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云游》,散文集 《落叶》、《巴黎的鳞爪》、 《自剖》、《秋》,小说散 文集《轮盘》,戏剧《卞昆 冈》(与陆小曼合写),日 记《爱眉小札》、《志摩日 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 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 《徐志摩文集》出版。他的 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 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 剖》、《想飞》、《我所知 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 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志摩的诗 雪花的快乐 沙扬挪拉一首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为要寻一个明星 我有一个恋爱 月下雷峰影片 石虎胡同七号 沪杭车中 残诗
2、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半夜深巷琵琶 “这年头活着不易” 呻吟语 苏苏 “起造一座墙” 再不见雷峰 海韵 偶然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在哀克刹脱(Excter)教堂前 3、猛虎集 阔的海 再别康桥 黄鹂 生活 残破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4、云游 云游 火车擒住轨 最后的那一天 爱的灵感——奉适之一 康桥再会吧
那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沙扬挪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
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

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 基本资料 中外著名散文诗欣赏 作者: 王幅明 出版社: 出版年: 1987 年 03 月第 1 版 页数: 定价: 2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目 录 第 一辑 巴黎的忧郁(选八首)&【法国】波德莱尔 从腐朽和丑恶中寻找美 秋天的哀怨&【法国】马拉美 忧郁哀伤的歌手 闪电·黎明&【法国】兰波 早慧诗人兰波和他的散文诗 冷冰冰的微笑&【法国】列那尔 窥探大自然奥秘的歌手 寄语&【法国】纪德 “重要的是你看,而不是所看到的东西” 自然&【德国】歌德 “他本身就是自然” 颂歌&【德国】海涅 利剑与火焰 门槛&【俄国】屠格涅夫 崇高的纪念碑 村&【俄国】屠格涅夫 游子的思乡曲 作粗活的人和不作粗活的人&【俄国】屠格涅...时代病态的剖示 麻雀&【俄国】屠格涅夫 爱比死亡的恐惧更强大 爱之路&【俄国】屠格涅夫 爱情,不是金钱 火光&【俄国】柯罗连科 即兴写出的杰作 海燕&【俄国】高尔基 革命的前奏曲 人&【俄国】高尔基 庄严肃穆的赞美诗 树·蜜·蜘蛛&【俄国】普里什文 他的心和大自然息息相通 吉檀迦利(选八首)&【印度】泰戈尔 献给心中神灵的缠绵情歌 新月集(选六首)&【印度】泰戈尔 迷人的儿童天国 园丁集(选四首)&【印度】泰戈尔 讴歌爱情的绝唱 飞鸟集(选三十一首)&【印度】泰戈尔 鸟过留声 军旗手的爱与死之歌&【奥地利】里尔克 感伤缠绵的赞歌 先知(选三首)&【黎巴嫩】纪伯伦 智者的教诲 笑与泪&【黎巴嫩】纪伯伦 金钱有价情无价 浪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执著的恋情 沙与沫(选三十一首)&【黎巴嫩】纪伯伦 闪光的“沙”与“沫” 小品(选八首)&【英国】史密斯 “充满自觉的现代的画像” 生活·生命之曲&【阿富汗】乌尔法特 生活·生命·哲理 第二辑 三弦&沈尹默 弦外之音的魅力晓&刘半农 中国早期散文诗的典范之作 笑&冰心 美哉,母爱 记忆·海鸥·夜声&徐玉诺 高唱自己挽歌的诗人 匆匆&朱自清 清新委婉的时光咏叹调 面具&许地山 构思奇巧立意深远 秋夜&鲁迅 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过客&鲁迅 奋然前行的过客 这样的战士&鲁迅 他举起了投枪 狗的驳诘&鲁迅 狗与人的绝妙对话 哭声&方志敏 震撼人心的哭声 那个城·一种云&翟秋白 寓意深远的“城”和“云” 小品六章 一组清新恬淡的牧歌&郭沫若 寄生树与细草&郭沫若 寄生树的可悲下场 白鹭&郭沫若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烈风雷雨&王统照 大毁灭与大创造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 诗人心灵中的圣境 婴儿&徐志摩 理想——婴儿 雷雨前&茅盾 暴雨到来之前的惊雷 雾&茅盾 寓情于景的佳作黄昏&茅盾 海上落日的壮观 黄昏之献·红夜·鹰之歌&丽尼 从忧伤的挽歌到高亢的颂词 独语·梦后&何其芳 轻雾般朦胧的梦幻 桥·窗帘·榕树&陆蠡 隽永的诗章高洁的情怀 心的故事·黎明之前·童年&唐弢 在夜色里寻梦 日&巴金 飞蛾的赞歌 叶笛&郭风 叶笛——诗心 闽南印象&郭风 巧妙的断与续 守林人·荧火虫·大雁&柯蓝 短笛般嘹亮的歌声 草木篇&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 炊烟·小路·白云·枯井&王中才 大漠情思 猎&李耕 生命的三支箭 地上有无数太阳·王国维之死·读沧海&刘再复... 历史与人生的启示录 附 录 散文诗散论&王幅明 后记 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全诗翻译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全诗翻译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全部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身边乃至整个世界是那样的清净,只偶尔听到仿佛是天外传来的一两声缓慢的钟磬声【词语解释】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⑴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地为“丛林”,此有称颂禅院之意。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空人心: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i)此都寂: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这里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钟磬音: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 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
以写景表达“禅意”,独突一个“静”字。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万籁此都寂的下原文翻译

万籁此都寂的下、原文翻译万籁此都寂的下一句、原文翻译万籁此都寂的下一句是:但余钟磬音。
原句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这句话出自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词注释】(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2)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3)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4)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5)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6)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7)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8)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9)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诗词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中国现代名家笔下的四季美景

中国现代名家笔下的四季美景四季之春《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重床值得留恋》郭沫若《终南山幽趣记》周沙尘《赞成都百花园》钟树梁《又是花灯满街》阿单《游子心衷》古清生《一朵小花》古清生《谒司马迁祠》李镜《野旷天低树》杨闻宇《喜重拜英灵意气舒——杭州西湖游记》钟树梁《西部系列:黄河源的狼》刘元举《无妨人自纵心游——昆明西山游记》钟树梁《松堂游记》朱自清《石湖》郑振铎《上梁山——鲁西南行简》峻青《园子里的春天》《天涯》吴伯箫《潭柘寺戒坛寺》朱自清《太平湖之春》吴象《苏州拾梦记》柯灵《山阴五日记游》《三访雁荡山》竹子《蓉城花会》曾克《去到南方的山岗上》古清生《秋荔亭记》俞平伯《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纪游》周沙尘《南岳纪游》洪周肖琦《南游杂感》老舍《牡丹园记》严阵《锦江春色来天地》钟树梁《记游桃花坪》丁玲《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黄河梦》海飞《还乡》雷达《花重锦宫城——成都花会随笔》钟树梁《花溪一日间》陈伯吹《花城》秦牧《湖畔夜饮》丰子恺《桂林山水》方纪《桂湖与杨升庵祠》钟树梁《故园春》柯灵《故都之旅》孔另境《古刹──姑苏游痕之一》王统照《高原名城——大理》周沙尘《访修缮后的布达拉宫》李佳俊《峨眉天下秀》黄炎培《钓台的春昼》郁达夫《大明湖之春》老舍《春雨》楚笛《春游颐和园》沈从文《春游》成仿吾《春日游杭记》林语堂《春风吹临的湖畔》古清生《窗》钱钟书《成都武侯祠》钟树梁《成都的春天》刘大杰《长城春色无限好》王含英《不肯去观音院》丰子恺《北京的春天》古清生《北平的春天》周作人《北大河》刘半农《白马湖》朱自清《巴莱崖壁画》凌渡《鞍山印象》高洪波《爱晚亭》谢冰莹《“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祭黄帝陵》林祖涵《西湖即景》于敏《雷峰塔下》庐隐《高原名城——大理》周沙尘《游南三联岛》周立波《“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南京印象》朱自清《昆明的雨》汪曾祺《西昌月》高缨《草堂之春》钟树梁《春日游杭记》林语堂《绿》朱自清《梦游》佚名《湖畔夜饮》丰子恺《海上的日出》巴金《白水祭》朱自清《长白山下》峻青《贵池傩》余秋雨《黄山松》丰子恺四季之夏《云冈》郑振铎《游武汉龟蛇二山》黎少岑《游牧民族的摇篮》翦伯赞《游孟姜女庙》韩少华《游林国,谒林森墓》钟树梁《幽静的峡谷——樱桃沟》周沙尘《映日荷花别样红——新都桂湖游记》钟树梁《银杏》郭沫若《依然虹影卧南炀》王文忠《野花凄迷》匡燮《窑洞,留下几多梦》赵熙《扬子江恋歌》白帆《喧然名都会》钟树梁《香溪》菡子《香港》徐志摩《闲话香港》高洪波《西望嘉峪关》古清生《西部系列:柴达木--你如何打发寂寞?》刘元举《西部系列:柴达木的骆驼》刘元举《武汉的夏天》池莉《我在新疆看见了飞碟》池莉《天子山一日》峻青《天池浩渺明镜浮空》周沙尘《思念的城市》刘钫《蜀中胜景在嘉州——乐山乌尤寺大佛寺游记》钟树梁《沈阳一日》高洪波《桐庐行》柯灵《驮马》施蛰存《听雨听风入雁山》周瘦鹃《天池探胜》季景《天池》刘白羽《泰山风光》吴组缃《雨中之城》韩浩月《扇子崖》李广田《汕头与潮州》杜重远《山湖草原》李若冰《山海胜境北戴河》周沙尘《三湘七泽散记》周沙尘《囚绿记》陆蠡《青蓉略记》老舍《青龙桥站》冰心《青海塔尔寺记游》杜书瀛《青海湖纪游》赵淮青《青海湖,鱼鸟的乐园》周沙尘《青岛海景》蹇先艾《奇峰绿树绕古寺——中岳嵩山风光》顺淇《葡萄沟写意》石英《南京》朱自清《内蒙风光》老舍《内蒙访古》翦伯赞《变形木与洋菊花》陈染《妙峰山下的玫瑰谷》周沙尘《蒙自杂记》朱自清《煤烟》叶灵凤《漫游小五台》侯金镜《漫游日记两则》舒新城《落日》林遐《落马》高洪波《庐山游记》丰子恺《庐山面目》丰子恺《六榕寺里一花塔》钟树梁《留在阳光里的辙印》王兰玲《流放者的土地》余秋雨《力与美的交响》叶廷芳《昆明雨》高洪波《昆明的雨》汪曾祺《昆仑山的太阳》刘白羽《快阁的紫藤花》徐蔚南《巨像》聂绀弩《镜泊湖》臧克家《镜泊湖,火山的杰作》周沙尘《黄山小记》菡子《黄海游踪》苏雪林《皇家园林热河行宫》周沙尘《沪溪·浦市·箱子岩》沈从文《红河谷的仙人脚迹》阿里《横断山脉纪行》关山《鹤兮归来》峻青《荷塘月色》朱自清《荷花淀》孙犁《海南杂忆》茅盾《哈尔滨》靳以《桂林的山》丰子恺《观莲拙政园》周瘦鹃《故都消夏闲记》张向天《姑苏小记》毕克官《公园》萧红《高原雪》高洪波《飞翔在高原》高洪波《访鉴真故居》王西彦《鼎湖山游记》曹思彬《大漠古城》赵丽宏《大理漫记》冶秋《搭错车》古清生《翠微赏柏》周沙尘《翠满九寨沟》周沙尘《翠湖心影》汪曾祺《城隍庙礼赞》搂适夷《车窗外》蹇先艾《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长白山一日》沉浮《长白镜湖记》陈洪山《长安道上》孙伏园《沧海日出》峻青《汴洛之游》孙席珍《边疆风貌》碧野《边防线上——两帧老照片谈趣》高洪波《北海漫写》高长虹《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徐志摩《芭蕉花》郭沫若《爱莲新说》周沙尘《啊,塞罕坝》峻青《妙峰山琐记》序顾颉刚《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园林城中一个小庭园》何为《乌篷船》周作人《济南道中(选录)》周作人《依旧沈园》张雨生《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秦淮河之游》鲍思洛《从“桨声灯影”说起》余斌《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雨中登泰山》李健吾《城隍庙礼赞》搂适夷《夏天的旅行》艾芜《永远的黄河》古清生《紫竹院观钓》古清生《峨眉天下秀》黄炎培《快阁的紫藤花》徐蔚南《香炉峰上鸟瞰》徐蔚南《故都消夏闲记》张向天《皇家园林热河行宫》周沙尘《烟花三月下扬州》周沙尘《边疆风貌》碧野《雾瀑观虹》李芷和《横断山脉纪行》关山《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冯牧《大理漫记》冶秋《大漠古城》赵丽宏《鼎湖山游记》曹思彬《夜游珠江》关振东《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葡萄沟写意》石英《留在阳光里的辙印》王兰玲《姑苏两日游》于敏《观莲拙政园》周瘦鹃《山海胜境北戴河》周沙尘《昆明的雨》汪曾祺《桂林的山》丰子恺《掷钵庵消夏记》苏雪林《鞍山印象》高洪波《山湖草原》李若冰《阳关道上》张行《漫游小五台》侯金镜《啊,塞罕坝》峻青《青云谱》峻青《雪山景物记》张孟良《雾里峨眉山》吴祖光《沪溪·浦市·箱子岩》沈从文《黄海游踪》苏雪林《荷花淀》孙犁《岳麓山和桔子洲头》李霁野《新疆半月记》老舍《废园外》巴金《独秀峰》谢冰莹《天山景物记》碧野《珠穆朗玛峰的夏日奇景》王小白《北平的四季》郁达夫《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徐志摩《半篇莫干山游记》丰子恺《白马湖》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荷塘月色》朱自清《扬州的夏日》朱自清《外东消夏录》朱自清《庐山游记》潘岳《回音壁》古清生《西京胜迹》张恨水《寂寞天柱山》余秋雨四季之秋《在赣江上》冯至《伊犁河谷》刘白羽《巷》柯灵《乡情绵绵游名园》周沙尘《西望翠微》焦菊隐《苏州漫步》陆文夫《神游中南海》周沙尘《外滩公园之夜》万迪鹤《陕北八月天》史小溪《山水之间散记》周沙尘《山水》李广田《沙坪的美酒》丰子恺《塞外野店》峻青《秋在雾社》伍稼青《秋游圆明园遗址》周沙尘《秋游十三陵水库》周沙尘《秋天没有出远门》离离《清华园之菊》孙福熙《钱塘潮》乐维华《钱江看潮记》丰子恺《千年庭院》余秋雨《祁连雪》刘白羽《鸥盟》高洪波《难忘的索溪峪》峻青《南行杂记》朱自清《六城颂》靳以《流浪京都》古清生《林带之歌》周沙尘《历史的后院》翦伯赞《雷峰塔下》庐隐《眷恋鸟岛》邢秀玲《交河风景》杨羽仪《家》丰子恺《黄山秋行》黄秋耘《黄河之水天上来》刘白羽《海湾花园——厦门》周沙尘《故都的秋》郁达夫《姑苏两日游》于敏《民族千年凝聚力——香港杂忆之四》钟树梁《香港的吃和“食街”——香港杂忆之三》钟树梁《九龙公园——香港杂忆之二》钟树梁《港九的地铁——香港杂忆之一》钟树梁《佛国初旅》孔另境《废园外》巴金《飞雪岩》郭沫若《罗布林卡花争妍》袁光厚《访沈园》郭沫若《访八大山人的故居》屠岸《敦煌秋日》刘白羽《敦煌漫记》杨可扬《滇行短记》老舍《滇西北踏金》刘鸿渝《登蓬莱阁》峻青《初访古隆中》周沙尘《朝“武当”》藏克家《长江源头行》杨凤栖《北平之恋》谢冰莹《北固亭——江南随得笔》袁鹰《北平西山的红叶》熊佛西《包头札记》周沙尘《半日的游程》郁达夫《白门秋柳》黄裳《秋收散板》彭学明《山中生明月》王前锋《水乡怀旧》周作人《中秋的月亮》周作人《雨的随想》汪国真《焦山望月》丁谛《秋魂》刘增山《西湖梦》余秋雨《秋日行吟》郭枫《快意在秋天》曹正文《千山笔记》马力《秋雨》张爱玲《秋韵》宗璞《西湖秋意》赵丽宏《天目山中笔记》徐志摩《半日的游程》郁达夫《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报秋》宗璞《闸》柯灵《济南的秋天》老舍《桃园杂记》李广田《再游北戴河》陈衡哲《我向往祖国的大西部》冯其庸《访八大山人的故居》屠岸《寻秋记》伍稼青《山水之间散记》周沙尘《登古长城记》峻青《敦煌漫记》杨可扬《陶然亭》张恨水《香山红叶》杨朔《云冈漫记》谢庆荣于振华《初识小莲庄》汪宏钰《访沈园》郭沫若《在绍兴》佚名《游鉴湖》许钦文《再到青龙桥去》佚名《敦煌秋日》刘白羽《在半片绿叶上旅行》周沙尘《滇行短记》老舍《黄河之水天上来》刘白羽《在草原上》端木蕻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难忘的索溪峪》峻青《在玄武湖畔》李金发《禹迹寺》周作人《山中避雨》丰子恺《故都的秋》郁达夫《长江寻梦》布老虎《长白山下》峻青《流浪京都》古清生《秋的公园》茅盾四季之冬《忆上海》靳以《寻找疏勒河》庐野《雪域之魂》肖平《雪夜长安街》海翔《新旧上海》萧乾《松江半日游》郑伯奇《上景山》许地山《赏菊狮子林》周瘦鹃《山水》李广田《热带植物的大家庭》周沙尘《秦淮暮雨途中》倪贻德《漂泊京都》古清生《龙门印象》萧殷《离别西海固》张承志《崂山绛雪》叶楠《枯水孟达峡》张承志《旧京速写》贺昌群《江上杂记(三)》黄裳《江上杂记(一)》黄裳《江南落雪》古清生《济南选胜》马公愚《纪元旦》林语堂《回乡》古清生《海上的日出》巴金《海》吴伯箫《桂林的受难》巴金《孤岛大年夜》朱雯《峨眉山下》郭沫若《钓鱼台》陈学昭《淀山湖之游》峻青《丹黄朱翠话香山》周沙尘《处处红云岛》周沙尘《长安寺》萧红《长安街上》古清生《边山雪》李志君《北平》郑振铎《北国的雪》古清生《二闸与公主坟专号》引言焦菊隐《灯》巴金《石板路》周作人《鸭窠围的夜》沈从文《峨眉山下》郭沫若《一碧万顷三门峡》张毕来《雪》鲁彦《忆北平的旧岁》张向天《丹黄朱翠话香山》周沙尘《处处红云岛》周沙尘《离别西海固》张承志《阳关雪》余秋雨《鹤兮归来》峻青《淀山湖之游》峻青《揭穿了一个历史的秘密》翦伯赞《祁连雪》刘白羽《江南的冬景》郁达夫《泰山石刻序》老舍《新疆风土杂记》茅盾《上海大年夜》茅盾。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 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院磬的声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院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院乐器。
赏析1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
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
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宿山寺唐代: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疏水一作:疏木)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译文: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群峰托送着寒气,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疏水一作:疏木)透过清澈缓流的水,看见夜空的点点繁星,云在移动,看起来却是月亮在走。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高山绝顶之上来人稀少,松树像孤独的野鹤一样在高处站立着。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注释:众岫(xiù)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众岫:群山。
岫:峰峦。
精庐:这里指佛寺。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疏水一作:疏木)流星透疏木: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
走月逆行云: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赏析:贾岛的《宿山寺》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三。
首联突出佛寺之高,颔联描写夜景之奇,颈联体现了山顶的高远幽深,尾联烘托出山上环境的幽僻。
诗歌风格清幽淡雅,语言精练,尤其是颔联两句突出了诗人炼字的精妙,为后人所激赏。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山,无需多着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耸”字极神,山高,峰极为挺拔。
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坐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
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颔联始见奇笔,“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动,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动,流淌中,繁星随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闪亮划过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净,引人入胜。
最奇者,诗人竟把水分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则显浊混,难以透莹光也。
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其感觉必异于常人的。
月本不移,而片云飘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为两物相逆而行,诗人短短五字,尽也。
现代汉语修辞之句式的选择教学课件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 没有魂灵的?”
• 3、定语后置
• ( 1 )补充和强调事物原 型形态的。例如: • 这种桔子,(特别小 的),是南丰的特产。
( 2 )补说和突出事物数 量。例如: 她买了文竹(三盆)海 棠(两盆)。 革命军在四号公路沿线 多次袭击越寇,┅┅击毁 军车(五辆),缴获各种 武器(一百多件)。 ( 3 )为了押韵,有时也 使用定语后置。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每逢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庄稼看到正在翻犁的涌着泥浪的肥沃的土地我就想起了红旗歌谣中的民歌所描写的每逢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庄稼看到正在翻犁的涌着泥浪的肥沃的土地我就想起了红旗歌谣中的民歌所描写的沙果笑西花得红了脸西瓜笑得如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这一类带着泥土露水草叶鲜花香味的大地的情景
现代汉语修辞之句式的选择
2、特点:
细致、周详、严密、能够 十分细腻、精确地表达思想 内容,使文章的句子层次清 楚,气势畅达。 •
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
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 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
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政论语体 科技语体
• 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句形式的,例如:
• 一、句际关系和结构模式:
• 语法学:通;修辞学:美; •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 《百鸟归巢》
• 结构模式: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观察。
• 形式:话语的表达形式; • 内容:话语所表达的信息和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 句式的选择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认真地安排、 选择语句,是修辞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翻译赏析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作者为近代诗人徐志摩。
其诗句全文如下:
有如在火一般可爱的阳光里,偃卧在长梗的,杂乱的丛草里,听初夏第一声的鹧鸪,从天边直响入云中,从云中又回响到天边;
有如在月夜的沙漠里,月光温柔的手指,轻轻的抚摩着一颗颗热伤了的砂砾,在鹅绒般软滑的热带的空气里,听一个骆驼的铃声,轻灵的,轻灵的,在远处响着,近了,近了,又远了……
有如在一个荒凉的山谷里,大胆的黄昏星,独自临照着阳光死去了的宇宙,野草与野树默默的祈祷着。
听一个瞎子,手扶着一个幼童,铛的一响算命锣,在这黑沉沉的世界里回响着:
有如在大海里的一块礁石上,浪涛像猛虎般的狂扑着,天空紧紧的绷着黑云的厚幕,听大海向那威吓着的风暴,低声的,柔声的,忏悔它一切的罪恶;
有如在喜马拉雅的顶颠,听天外的风,追赶着天外的云的急步声,在无数雪亮的山壑间回响着;
有如在生命的舞台的幕背,听空虚的笑声,失望与痛苦的呼答声,残杀与淫暴的狂欢声,厌世与自杀的高歌声,在生命的舞台上合奏着;
我听着了天宁寺的礼忏声!
这是哪里来的神明?人间再没有这样的境界!
这鼓一声,钟一声,磐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
乐音在大殿里,迂缓的,曼长的回荡着,无数冲突的波流谐合了,无数相反的色彩净化了,无数现世的高低消灭了……
这一声佛号,一声钟,一声鼓,一声木鱼,一声磐,谐音盘礴在宇宙间——解开一小颗时间的埃尘,收束了无量数世纪的因果;
这是哪里来的大和谐——星海里的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籁,真生命的洪流:止息了一切的动,一切的扰攘;
在天地的尽头,在金漆的殿椽间,在佛像的眉宇间,在我的衣袖里,在耳鬓边,在官感里,在心oRG灵里,在梦里……
在梦里,这一瞥间的显示,青天,白水,绿草,慈母温软的胸怀,是故乡吗?是故乡吗?
光明的翅羽,在无极中飞舞!
大圆觉底里流出的欢喜,在伟大的,庄严的,寂灭的,无疆的,和谐的静定中实现了!
颂美呀,涅槃!赞美呀,涅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