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州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非遗视野下的旅游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岳王庙岳

非遗视野下的旅游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岳王庙岳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2019年第2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9)24-0090-02非遗视野下的旅游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岳王庙岳飞黄杨木雕刻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王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乐清黄杨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使这一技艺得以更好传承与创新,需拓宽市场,将非遗技艺与旅游文创产品相互融,挖掘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设计出兼具造型艺术和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

数字化的设计制作方法能够优化非遗手工艺的制作,使旅游文创产品既具有量化生产的标准性,又含有手工技艺制作的温度。

通过旅游文创产品将非遗更好地传承、创新、传播。

关键词:非遗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岳庙;木雕雕刻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9.24.038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手工技艺的世代相传亟需能够广泛传播的载体,旅游文创产品作为景区售卖的实物,能够较好地承载非遗文化的传递。

旅游文创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既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又能够融入所属区域的旅游文化,其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其与旅游纪念品等同。

但在旅游景区中,仍可见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将深厚的文化根植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使旅游文创产品具有IP,需从其产品设计源头抓起,运用数字化的方法结合非遗技艺展现旅游景区文创产品的主题性。

1非遗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1.1量产化水平低基于非遗技艺制作的旅游文创产品因其手工制作,需要逐道工艺过滤,所以产量小。

以木雕雕刻的旅游文创工艺品为例,整个雕刻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出错,则只有重新开料,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为减少损耗,雕刻必须细致,这就使得非遗手工制作周期较长,大批量量产时耗时耗力。

1.2同质化严重现有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功能均同质化程度高,缺乏依托旅游景区的文化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的研发缺少创新力,手工艺水平欠精致。

《2024年文旅融合视角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范文

《2024年文旅融合视角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范文

《文旅融合视角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已成为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研究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探索其在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

二、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认同。

这些戏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如京剧、昆曲、豫剧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剧面临着传承困境和市场萎缩的挑战。

三、文旅融合与旅游活化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旅游活化是指通过旅游手段,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等资源进行价值挖掘、传承与传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成为可能。

四、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策略(一)资源整合与产品开发通过整合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设计戏剧主题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观赏戏剧表演的同时,了解戏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此外,还可以开发戏剧文创产品,如戏剧主题的纪念品、书籍、影视作品等,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内涵。

(二)演员培养与技艺传承通过专业培训和技艺传承,提高演员的艺术水平和表演能力。

同时,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戏剧的兴趣和热爱,为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可以开展演员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剧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戏剧的创新发展。

(三)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活动。

线上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途径,扩大传统戏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线下可以通过举办戏剧节、演出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

此外,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基于非遗文创的品牌建构研究以彝族漆器为例

基于非遗文创的品牌建构研究以彝族漆器为例

基于非遗文创的品牌建构研究以彝族漆器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以《基于非遗文创的品牌建构研究以彝族漆器为例》为题,旨在探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与创新背景下,彝族漆器如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创产品,进行品牌建构与推广。

文章首先概述了非遗文创的重要性及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随后以彝族漆器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特点以及市场现状。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彝族漆器的品牌建构策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传播等方面,以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非遗文创的品牌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彝族漆器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艺的非遗项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彝族漆器面临着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等多重挑战。

因此,通过对其品牌建构的研究,不仅可以推动彝族漆器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其他非遗文创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非遗文创与品牌建构概述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非遗文创作为一种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旨在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市场价值的产品。

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非遗的传承,还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品牌建构是指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使其在目标市场中获得认知和认可。

在非遗文创的背景下,品牌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吸引力的非遗文创品牌。

这样的品牌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还能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彝族漆器作为非遗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非遗文创的优质资源。

运河剪纸——旅游纪念品研究与开发

运河剪纸——旅游纪念品研究与开发

热爱祖 国、 热爱生活的思想 族、 民情、 民风 、 民俗 文化 等角度 分析剪 纸 俱 进 。剪纸作 为 一种古老 的民间艺术 , 其 他 们热爱家 乡、 同时也极 大地提 高 了他 们 的个 人素 艺术 的传承 与创新 , 收集 、 整理 与再 现枣庄 功 能长期 以来都是 用于墙 面 、 窗户 以及 门 情感 , 增 强 了他们未 来步入 社会 、 适应 社会 、 市 的民 间艺术 , 并对 其进行 探 索研 究 与开 的装饰 , 而现在 因审美需求 和生 活方 式的 质 ,
极 富有装饰 效果 。但是 由于 文化 。在运 河剪纸 背后 , 是 历史悠 久的 民 题材 为主题的剪纸 已经 不能满足旅游市场 条简 单 明 了, 在 内容和 形式上 过于 趋于 同质 , 且功 能单 间文化 , 是 中华 民族集体记 忆的沉淀 , 更表 的实际需要。旅游 的本质就是 追求别样化
① 唐任伍 , 赵 莉. 文 化产 业——2 1世纪 的潜 当然 , 在运 河剪纸 的推广 和销 售方 面 育作用 能产业. 贵州人 民出版社 , 2 0 0 4 . 可 以采取 灵活 的制作和 销售 方式 , 让游 客 任何 一个 以旅游 为主 业的地 区, 其 文
设 计 出既具有 民族特 色又 有文化 开发 与创作。 独特 的 民俗 文化和特 殊 的审美 情趣 , 更为 区特色 , 重要 的是传 承 民族 大义 , 即不屈 不挠 的抗 创新的旅 游纪念 品。 争精神和热爱生活、 热爱祖 国的思想情感。
三、 运 河 剪纸 中 的民族 认 同和 教 注 释 :
的体 验 , 这 就要求 旅游地 不仅 要有 与众不


运 河剪纸 并不太 受旅 游者 的青 睐。要 现 出中华 民族 自强不息、 坚决斗 争、 抗争到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温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温州市需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本文将详细探讨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方法与措施。

首先,温州市可以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地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地可以融合文化、旅游、商业等元素,为游客提供各种体验式的活动,例如手工制作、传统技艺展示、非遗演出等。

这样,游客不仅仅是被动地观摩,更能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基地还可以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培训。

其次,温州市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来促进旅游活化。

在各类旅游景区、文化场所等地方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展览可以包括文物、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游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同时,展览还可以安排讲解员,为游客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此外,温州市可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与交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能力。

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家学者等来温州开展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活动,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机会学习与交流。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最后,温州市还可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

可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片、微电影等影视作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同时,还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相结合,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旅游路线、纪念品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温州市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与措施。

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地、举办展览、开展培训与交流、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可以保护和传承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文旅融合背景下温州非遗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温州非遗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温州非遗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
郑莉珍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24()2
【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与建设,温州作为“百工之乡”,拥有
丰富的地方非遗资源,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底蕴深厚。

此外,现代数字技术的发
展为温州非遗文创的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温州非遗文创产品发展现状、数字化设计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数字化设计路径探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行为体验、感官体验、角色体验、平台体验四个维度分析温
州非遗文创产品的数字交互设计、虚拟沉浸设计、角色共融设计、立品牌与建平台的数字化设计具体内容,助推数字化设计,实现新时代温州非遗文创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郑莉珍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0-05
【相关文献】
1.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研究——以青阳纸扇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2.国潮背景下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温州大学为例
3.文旅
融合背景下的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化设计研究--以徽州樺卯结构文创产品设计为例4.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创产品在地化设计策略5.文旅融合背景下区块链赋能非遗文创数字化发展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

结论
结论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地 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以惠安石雕为例,分析了其旅游活化路径的 优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实证研究,旨在为其他传统技艺文化遗产的 旅游活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传统技艺文 化遗产的和重视,共同推动其保护和传承工作。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 外相关研究,探讨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案例研究 法,以惠安石雕为例,深入剖析其旅游活化路径及优劣。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 收集和分析当地居民和游客对惠安石雕旅游活化的看法和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 参考。
4、社区参与:社区是传统技艺 传承的重要场所
4、社区参与:社区是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场所
1、建立陶艺文化博物馆:通过建立专业的陶艺文化博物馆,展示该地区的陶 艺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提高游客对陶艺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4、社区参与:社区是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场所
2、开展陶艺体验活动:在陶艺文化博物馆内或相关景区开展陶艺体验活动, 让游客亲身体验陶艺制作过程,感受陶艺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内容摘要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相关理论提出,可行的方式包括: 1、传承创新: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往往以师徒相传为主,这种方式限制了技 艺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教育手段,创新传承方式,提 高技艺的传播范围和知名度。
内容摘要
2、文化挖掘: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通过深入研 究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技艺的文化价值,提高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度。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深 入挖掘和整理,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例如,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传 统技艺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传承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成具有 教育性和科普性的旅游产品。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温州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以手工艺和传统技艺闻名于世的地方,温州拥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些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并分享一些对这些遗产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绘画艺术一项在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备受赞誉的项目是绘画艺术。

温州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温州画派。

温州画派的艺术家擅长以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表达自然景观、人物和物象。

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温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视角。

第二部分:雕刻技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包括雕刻技艺,这是另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项目。

温州的雕刻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雕刻师们使用传统的工具和材料,如木头和石头,创作出各种精美的雕刻作品。

这些作品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展示了温州雕刻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力。

第三部分: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也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备受关注的一项。

温州的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而著称。

在农忙时节或传统节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演奏传统乐器,如二胡、唢呐和锣鼓。

这些音乐表达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四部分:传统工艺在温州,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刺绣、剪纸、木工艺等传统工艺。

这些传统工艺在温州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代代相传,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这些工艺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同时也体现了温州人民富有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些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展示了温州人民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绘画艺术、雕刻技艺、民间音乐以及传统工艺都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值得关注的项目。

它们通过艺术和技艺的传承,使人们对温州文化保持了持久的兴趣和崇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州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对温州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之中,总结出“立足特色文化、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品牌识别”的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南戏旅游纪念品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其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创新起到借鉴作用。

标签:旅游纪念品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戏
温州作为浙南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兼具自然山水资源和瓯越文化禀赋,商贸繁荣,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旅游纪念品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它一方面塑造和展示旅游地形象,另一方面也传播和发扬地域特色文化。

而目前,温州市场上的纪念品千篇一律,缺乏美感,品类单一,更不具备地域文化内涵。

这不仅制约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也制约温州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1温州旅游纪念品现状
笔者对温州地区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展开调研,发现温州旅游纪念品面临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旅游纪念品以地区土特产为主,缺乏深层文化底蕴
目前温州市面上较为知名和畅销的旅游纪念品均为包装精美、具有一定品牌认可度的土特产,如藤桥熏鸡、初旭鸭舌、香海烤虾、永高鱼饼、强能鱼丸、乌牛早茶、三杯香茶等。

而除去上述土特产,温州很难找到具有一定艺术性和文化性的旅游纪念品。

温州瓯越文化源远流长,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有待挖掘并融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

1.2旅游纪念品机械化复制,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
温州的旅游风景区销售的旅游纪念品,多为本地和义乌批量生产的廉价小商品,如木珠手串、贝壳工艺品、塑料玩具、钥匙扣等。

这些商品做工粗糙,造型雷同,缺乏创意,并不具备地域特色,未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

1.3旅游纪念品缺乏设计感和观赏性
旅游纪念品不仅是实用商品,还需要具有纪念意义和审美价值。

而目前市面上的旅游纪念品款式陈旧,缺乏设计感,未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旅游纪念品的造型图案应更多的展现旅游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名胜古迹,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具有独特性、时尚性和美观性。

2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旅游纪念品的意义
2.1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温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数千年瓯越文明的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全市现有人类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34项、省级145项、市级747项,内容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曲艺、艺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目,品种繁多,极富地方特色。

近年来,温州学者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鲍铭莹探索文化产业化背景下,温州米塑的保护和传承,指出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停留在为了保护而保护的层面,而是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开发,要结合温州的民俗文化对产品的功能和外观进行再设计,创立品牌,走产业化道路。

王春红在对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的思考中提出,在保持所生产产品的非遗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时代需求,设计具有时代感的创意产品。

潘晓琼将温州非遗中的瓯塑、黄杨木雕、细纹刻纸、苍南夹缬等几项手工技艺运用到眼镜产品的装饰中,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

由此可见,对非遗产品进行结合本土文化、符合时代审美的再设计,并将之推向市场,是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城市旅游纪念品无疑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2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旅游纪念品的意义
2.2.1赋予旅游纪念品文化意蕴,提升城市品味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使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通过旅游纪念品得到展示,使旅游纪念品更具地域特色,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满足市场的需求的同时也提升城市品味和城市形象。

2.2.2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发展度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再设计为旅游纪念品,使更多的受众认识和了解非遗,提升对非遗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时,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将助推非遗产品走向市场,刺激非遗不断创新,迸发出新的活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旅游纪念品的策略
3.1立足特色文化
这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的核心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独特性等特征使旅游纪念品有了灵魂,使其不同于普通产品。

只有立足本土的特色文化,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3.2满足市场需求
这是设计的基本原则。

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才能算
是成功的设计。

要满足市场需求,要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具有美观性,被外观漂亮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本能,美观与否是赢得消費者的首要前提。

二是具有实用性,消费者钟爱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成功的旅游纪念品往往兼具实用功能和地域特色。

三是具有时代性,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欲望需求,设计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能为市场所认可。

四是具有情感性,赋予产品动人的故事、拟人的形象、令人向往的概念从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沟通,打动消费者。

3.3形成品牌识别
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城市形象的名片,要具有一定的认可度、知名度,就需要具备识别性、系列性,从而形成品牌效应。

要做到识别性和系列性,就需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将某一特定作为设计源点,发散拓展出一系列具有统一视觉特征的产品。

4温州南戏主题旅游纪念品设计实践
南戏起源于北宋时期,产生于温州一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为厚实的中国戏曲奠定了基础,被称为百戏之祖。

2007年南戏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其文化和精神内涵值得今人去仔细体悟品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南戏失去昔日的传唱度和关注度,成为冷门的戏曲形式之一,渐渐为大多数人所陌生。

在这一背景下,将南戏视觉元素融入温州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从而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南戏,不失为一次传承非遗文化的有益尝试。

4.1温州南戏文化特色分析
南戏博大精深,欲进行设计创新,需先分析其文化特色,通过对南戏经典剧目、角色人物、衣着饰品、乐器道具、手势动作等方面的梳理,提炼其特色性的文化符号。

如表1所示,这些南戏的文化特点,都可以作为开发南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源点,通过视觉上的凝练设计转化为文化符号,创作出具有南戏特色的系列产品。

4.2南戏主题旅游纪念品设计实践
本套南戏主题旅游纪念品,在品牌logo的设计上,融入了南戏的视觉元素,将南戏中的脸谱和头冠抽象化为“南”字中间的笔画,巧妙灵动,具有文化韵味(如图1所示)。

作品将南戏的主要角色生、旦、净、末、丑,以及服饰、道具、乐器、手势等视觉要素设计成时尚明快的插画图案,应用在海报、扑克牌、年历、笔记本、明信片、杯子、手袋、礼盒、勋章、手机壳等一系列产品中(如图2所示)。

在整套作品中,南戏扑克牌是最大的亮点。

54张扑克牌有不同的南戏视觉元素构成,这些视觉元素经过精心分类和排布,展现南戏特点的各个方面。

例如扑克里的大小王分别为旦角和生角图案;“K”、“Q”、“J”分别为静角、末角和丑角;四张“A”分别为南戏的四种道具;四种“2”分别为南戏的四款服饰图案等。


克牌的插画下方配有小字解释插画的含义,使用者在玩牌中便能学到南戏知识。

南戏扑克牌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文化性和艺术性,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旅游纪念品。

南戏年历、明信片、笔记本、礼盒等周边产品沿用了南戏扑克牌里的视觉元素,通过不同形式呈现南戏的魅力,使整套作品更具系列感,给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如图4和图5所示)。

5结语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中,有助于旅游纪念品文化性、艺术性的提升,也有助于推动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有益且必要的探索。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不是对非遗视觉元素简单的复制、拼凑,而是要深刻领会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梳理其中的文化符号,依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黄松光.浙江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数据公布温州列名录体系首位[N].温州日报,2017-4-14.
[2]马欢欢.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6:1213.
[3]鲍铭莹.文化产业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困惑与出路——以米塑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2012,34(3):114.
[4]王春红.关于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深入产业化的思考——以温州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5,4:23.
[5]潘晓琼.基于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镜产品装饰艺术研究[J].艺术科技,2014,(4):21.
[6]李怡.基于澳洲土著艺术的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6,37(6):126127.
[7]李炜.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实践研究——以昆区为例[J].设计,2014,(4):2930.
[8]蒋述.南戏在温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探讨[J].人民论坛,2016,(4):18.
[9]蒋述.南戏视觉化艺术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16,(19):1718.
[10]陈瑞赞.试论温州南戏发展的历史脉络,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会议论文集
[C].温州:第六届国际南戏学术研讨会,2014:356358.
[11]浦晗.南戏舞台艺术在当代的再现与改编——以“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13(4):3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