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维新变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24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247人教PPT课件

访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
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
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


1 甲午战败,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 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2 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华侵略的?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青蛙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财 的是清政府。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占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 疆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想一想:近代以来的有识之 士提出了哪些拯救中国的良方?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
魏源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德国取得了山东各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掠夺中国矿产资源,大大冲击中国的重工业。
(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3 百日维新(共44张PPT)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3 百日维新(共44张PPT)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3)康有为成立保国会 ①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②性质:爱国救亡团体,初具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③影响: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保浙会、保川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浪潮 激荡全国。
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学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 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 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由此也可见维新变法风气在全国 各地蓬勃的情况。
新势力 (劣势)
二、百日维新
4、结果:
①御史杨崇伊请太后训政,荣禄节制的董福祥军入京, 聂士成军向天津集中,开始军事布控。1898年9月21 日,慈禧宣布 “临朝听政”,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囚 禁光绪帝在瀛台。
②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杨锐、刘 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命丧 顽固派的屠刀之下。
戊戌变法的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中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社会根源:清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统治更加专制 腐朽;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梁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6)国际因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决心 以日本为榜样,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 (7)主观条件:清政府部分官员和光绪帝的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努力
——范士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
材料:6月15日,也就是戊戌变法进入到第5天,光绪连下三道“上谕”:第 一道,下令免去有维新思想的帝师翁同龢的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务, 驱逐回原籍;第二道,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第三道,任命慈禧的亲信荣禄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领北洋三军。

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二节 百日维新课件

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二节  百日维新课件
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 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所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
②启蒙性: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开创了新的 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
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 发展资本主义,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 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②爱国性: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 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 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变法
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 维新变法?
11
戊戌变法的内容 思考题:百日维新新政措施中哪些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哪些触动了封建顽
有利于知识分子参 固势力利益?光绪帝是一位封建皇帝还是一位维新皇帝? 类别 颁布新法 与政治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政治方面
二、百日维新
二、过程: ㈠阶段: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 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 ㈡维新派人物政治主张和特点 康有为 编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 新变法理论根据。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 思想相结合。 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实行君主立宪 特点:明确提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神圣 性和永恒性。 翻译《天演论》 特点:借用达尔文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重要 性和必然性。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维新变法》课件(共23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维新变法》课件(共23张PPT)
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 面交锋 论战的作用: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 缚,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九 《维新 变法》 课件(共 23张PPT)课 件 优秀 课件ppt课 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九 《维新 变法》 课件(共 23张PPT)课 件 优秀 课件ppt课 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 主张君民共主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继则与外人商战
•主张开设议院,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
冯桂芬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九 《维新 变法》 课件(共 23张PPT)课 件 优秀 课件ppt课 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王韬
郑观应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九 《维新 变法》 课件(共 23张PPT)课 件 优秀 课件ppt课 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三)、与顽固派的论战
奠定理论基础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九 《维新 变法》 课件(共 23张PPT)课 件 优秀 课件ppt课 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九 《维新 变法》 课件(共 23张PPT)课 件 优秀 课件ppt课 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总结:思想基础
(一)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年代)
1、代表: 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2、主张:
发展工商业,主张“商战”//主张 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3、认识: ➢体现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愿望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起思想先导作用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九 《维新 变法》 课件(共 23张PPT)课 件 优秀 课件ppt课 件免 费课件 优秀课 件课件 下载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23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23张PPT)

二、 维新运动兴起的表现
(一)康有为
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 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 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 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
实质:否定君主专制.
1.著书立说
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 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
将孔子朔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 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依据。
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 想,减少改革的阻力;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 想彻底决裂。
(二)梁启超
(1873年—1929年),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 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 人,中国近代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29. 1895年,康有为曾记载道:入江宁居二十余日,说 张香涛(张之洞字香涛)开强学会。……香涛不信孔子改制, 频劝勿信此学,必供养。……吾告以“孔子改制大道也,岂 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这反映出
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失败危机 C.维新派主导社会改革急于求成 D.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 材料二: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 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 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据统计,1895 年以前全国报刊只有 15 家,但戊戌时代三年 之间,据初步统计,数量跃至 64 家。 1898 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 达 300 所以上 。《时务报》发行最高达到一万七千份,成为中国第一大 报。

维新变法ppt课件

维新变法ppt课件

局限性
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和变法措施的局限 ,变法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 落后状态。
对世界的影响
影响其他国家的改革
维新变法的实施,鼓舞了其他亚洲国家进行 类似的改革或革命。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维新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起点,影响 了世界历史进程。
推动国际对中国的影响
维新变法期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对 中国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著作等方式,向中国传播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文化 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开阔中国人的视野、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维新变法的现代价值
提供改革创新的历史借鉴
维新变法的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今的改革提供借鉴。通过研究维新变法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 当今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体现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家前途而努力的奋斗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激 发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学习西方、引进西方文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这种交流 融合对于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改革
总结词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保护民族工商业
详细描述
维新派认为国家的贫困根源在于落后的经济体制,只有通过经济改革才能使国家富裕。他们主张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保护民族工商业,同时提出废除厘金等重税,减轻农民负担 等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文化教育改革
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变法措施难以全面推行。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26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26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课后探究: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项目
社会 背景
领导 力量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具体 措施
国际 环境
军事 裁汰绿营,军队改 方面 用西法训练
增强军事和国防实力。
文教 废八股;建立新式 方面 学校;派留学生
有利于西学传播,培养维新人才。
1.“百日维新”的措施是否完全反映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方面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允许创办报纸,裁 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有利于资产阶 级参政;精简机构,打击封建官僚制 度,提高行政效率。
不甘作亡国之君,挽救民族危机; 借变法摆脱慈禧的束缚,掌握政府实权。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方面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允许创办报纸,裁 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有利于资产阶 级参政;精简机构,打击封建官僚制 度,提高行政效率。
经济 方面
鼓励士民投资设厂, 开垦荒地,修筑铁 路,开采矿产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解财政 困难。
经济 方面
鼓励士民投资设厂, 开垦荒地,修筑铁 路,开采矿产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解财政 困难。
军事 裁汰绿营,军队改 方面 用西法训练
增强军事和国防实力。
文教 废八股;建立新式 方面 学校;派留学生
有利于西学传播,培养维新人才。
1.“百日维新”的措施是否完全反映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1875年初,同治皇帝死,立年幼的载湉为帝,光绪帝即 位时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1884年,从恩师翁同龢得知现在并非天下太平,天朝受 他国欺辱,且危机四伏,遂立志中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9.3 百日维新(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9.3 百日维新(共27张PPT)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变法的方式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 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二、一次除旧布新的变法(特点)
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其内容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和启蒙性; 3.实践滞后于宣言; 4.改革措施过急、过激。
合作探究:
一场酝酿了多年且有一定理论指导的变法运动为 什么成为历史的悲剧?
——据《清德宗实录》等
【2013年全国I卷第45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 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维新”的概念原本是中国古典的,大意是说“周虽 旧邦,其命维新”,就是在旧有国家形态上进行体制 创新、制度创新。
一、一个救亡图存的方案(背景)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海 渤 旅顺
大连 威海卫
山东
胶州湾 海 黄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1842年 《 1860年 《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割占
割占
1898年 英 国租借地 新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 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观万国之势,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 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
康梁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立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广贸易、开煤矿、兴铁 路、造轮船…
•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 主张君民共主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继则与外人商战
•主张开设议院,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
冯桂芬
王韬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 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 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 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 体也。轮船、火炮、洋枪、 水雷、铁路、电线,此其 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 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 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 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总结:思想基础
(一)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年代)
1、代表: 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2、主张:
发展工商业,主张“商战”//主张 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3、认识: ➢体现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愿望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起思想先导作用 ➢未付诸实践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同慈禧争权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政治方面
允许臣民上书言事
利于资阶参与政治
经济方面 鼓励投资设厂,垦荒、修铁路、开矿
利于资义发展
改革的旧制
裁撤冗员,精简 机构 取消旗人特权
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校
废八股
文化教育 方面
创办专业学堂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派遣留学生…
军事方面 建新式军队
增强军事实力 裁汰绿营
二、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囚禁光绪帝
1、经过
“戊戌六君子” 抓捕、放逐维新派
2、变法失败原因
➢封建势力太强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启示 资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意义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5.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 的人物 个性化 的语言 刻画了 人物的 性格, 一些段 落浓墨 重彩, 如刘、 焦话别 ,兰芝 辞母等 ,使人 物形象 更鲜明 。
专题九 戊戌变法
思考: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 略加深的表现,侵略加深引起了 中国社会怎样的反抗?
这两幅图反映了 19世纪末的中国 面临瓜分狂潮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 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 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6.春夏秋冬,流转无穷;人的一生, 就像早 晨的露 水,太 阳一晒 就消失 了。人 生好像 旅客寄 宿,但 人生功 绩却能 刻入金 石永远 流传。

7.“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是说岁 月更替 ,人生 有阻, 即便是 圣人贤 人,也 无法超 越,这 为下文 写对待 生活的 态度做 了铺垫 。

8.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 笔力遒 劲,韵 律沉雄 ,内蕴 着一股 自强不 息的豪 迈气概 ,深刻 地表达 了曹操 老当益 壮、锐 意进取 的精神 面貌。
(二)、维新思想的成熟: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强调兴民权,变法图存
严复: 创办《国闻报》,翻译西 方著作,被称“西学第一 人”
(三)、与顽固派的论战
奠定理论基础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要不要兴西学
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 面交锋
论战的作用: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 缚,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华民族面 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有了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及 和守旧派的论战
三、士人干政(康梁维新派的早期活动)
1、公车上书 2、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3、成立强学会等学会、学堂 4、成立保国会
四、 百日维新
1、《应诏统筹全局折》 ——施政纲领
2、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变法开始
“不甘作亡 国之君”
光绪要求变法,他是资产阶级维新 派吗?他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实力强大, 武装倒幕成功
全面推行,措施行 之有效
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资级弱小,寄希望于无 实权的皇帝,无军队、人 民支持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 1)自由资义时期 环境 2)西方侵略中国
(有利的国际环境)
1)向帝义过渡阶段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1.取样要有专人负责,开始时隔-小 时取样 一次, 以后根 据取样 判定结 果再决 定取样 间隔时 间。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失败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3.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讨论
日本明治维新(19C60、70年代)成功 中国戊戌变法(19末期)失败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社会 背景
领导 力量
具体 措施
思考:变法的发生还有其他什么社 会基础??
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
张謇
2、国甲内午形中势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274
1432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华民族面 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有了初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