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要终生打胰岛素吗

合集下载

胰岛素可以停吗

胰岛素可以停吗

胰岛素可以停吗文章目录*一、胰岛素可以停吗1. 注射胰岛素可以停吗2. 什么是胰岛素3. 什么情况下可以停用胰岛素*二、怎样正确停用胰岛素*三、用胰岛素要注意什么胰岛素可以停吗1、注射胰岛素可以停吗注射胰岛素后是否停用的关键在于病情。

专家说,2型糖尿病患者就不是需要一直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把血糖控制下来。

待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后,且口服降糖药可以较好控制血糖时,可以向主治医师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停用胰岛素。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治疗有顾虑,以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担心发生药物依赖。

所以干脆拒绝注射,或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

也有的患者以为胰岛素打上后自己就会变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说什么也不打。

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尽快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部分恢复早时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能或分泌极少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危险。

2、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人体正常分泌的生理激素,是人体内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

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了,即使摄入等量的食物,糖尿病人的血糖也比正常人高。

通常我们胰岛β细胞(生产胰岛素的细胞)功能衰减百分之五十才会发生糖尿病。

我们使用胰岛素的目的是降糖,缺多少,补多少,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可以解除高糖的“毒性”,更好地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及早注射胰岛素,还有望使患者恢复到口服降血糖药阶段,胰岛素注射是不会成瘾和产生依赖性的。

医学解释: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不够用了。

1型糖尿病是因为制造胰岛素的“工厂”被破坏了;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效率严重下降,原先一个胰岛素分子干的活现在要一百个胰岛素分子才能完成,超出了“工厂”的生产能力,于是胰岛素也不够用了。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糖尿病1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1型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并管理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首先,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1型的基础。

患者通常每天需要注射多次胰岛素,以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情况。

胰岛素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的种类包括快速作用型(即短效)、中效型和长效型,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糖控制情况来调整剂量和注射时间。

其次,饮食管理在糖尿病1型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者来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优先选择低GI(血糖指数)食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患者还应该平衡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另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糖尿病1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通常需要每天检测血糖多次,特别是在餐前和餐后。

通过监测血糖,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同时,体育锻炼也对糖尿病1型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减少药物的使用,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血糖波动。

此外,教育和支持也是糖尿病1型患者治疗的关键。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巧的培训,饮食控制和监测血糖的指导,以及心理支持和信息交流。

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糖尿病1型的基本知识,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积极寻求支持和援助。

最后,糖尿病1型患者还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监测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来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应接受眼科、肾脏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定期检查,以及接种疫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糖尿病1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文章目录*一、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二、治疗1型糖尿病胰岛素的作用*三、使用胰岛素注意的要点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一型糖尿病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型糖尿病,另一种是二型糖尿病,其中一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

正常人自身可以分泌胰岛素,能将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但是一型糖尿病的患者自身不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就需要借助外援,进行人工注射胰岛素。

虽说这类患者多为年轻人,但依然无法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环节病情,必须用药,而且要终生注射胰岛素。

2、一型糖尿病患者自己如何打胰岛素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打胰岛素之前,需要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完全的消毒,通常情况下会选择碘伏消毒。

另外,还要注意不能总在一个部位打胰岛素,这样很容易会造成这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增生,可以轮换着部位来注射胰岛素。

这样就避免出现脂肪肉瘤和硬结的现象。

一型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要注意注射时间与部位的统一,可在早上在腹部打胰岛素,中午在手臂打胰岛素,晚上在臀部打胰岛素。

介绍的最后一点就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打胰岛素时要根据药效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举例来说:打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与上臂部位。

打中长效胰岛素时适宜选在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和大腿。

3、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标准使用方法胰岛素都是往皮肤上直接注射的,除了皮肤还有一种叫做胰岛素泵的,都是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的。

但是胰岛素是不能采取静脉注射的,这个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住。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确定自己的血糖是不是已经平稳了,还有如果是初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先采用饮食的控制疗法,一定不要盲目的注射胰岛素。

每次使用胰岛素一定要调整胰岛素的量。

以能控制血糖上升为标准,还有千万不要过于多的注射胰岛素。

并且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不要只选择一个地方,只要是肚子。

胳膊都是能扎的。

如果只是往一个地方是会造成皮肤部分萎缩的。

1型糖尿病_

1型糖尿病_
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I型糖尿病一直被描述成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并最终破坏它们制造胰岛素的能力。没有胰岛素,身体就不能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因此I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存活。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作者黄德锋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即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点:一、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二、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

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三、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四、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还常合并高血压病。

1型胰岛功能恢复案例

1型胰岛功能恢复案例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即使经过正规的治疗也是无法恢复的,但是通过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岛功能是指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功能。

胰岛中央聚集着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其周围覆盖着杂居的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

1型糖尿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环境、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该过程是不可逆的,没有药物可以修护受损的胰岛。

由此可见,该病无法治愈,更无法自愈,胰岛功能是无法恢复的,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若患者能够遵医嘱进行规律、规范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一般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存期限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若血糖控制不佳,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预后不良。

有时若血糖升高严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上,对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检查,对临床分型、糖尿病的评估、用药选择和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检查胰岛功能时,一般会让被检者喝75g葡萄糖水,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别检测空腹和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胰岛素、C肽等数值,来判断胰岛功能。

一型糖尿病的症状1

一型糖尿病的症状1

一型糖尿病的症状*导读:一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一型糖尿病属于原发性糖尿病,青少年儿童是患病主体。

但其发病年龄没有一定的预见性,因而很多患者没能及时发现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下面介绍的一型糖尿病的症状希望能帮助您。

*一、一型糖尿病的症状:*1、多饮多尿: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

*2、口腔疾病:牙齿松动、脱落,牙槽容易发生牙周炎和牙龈炎。

*3、视力下降:视力明显减退,看书、看报眼睛容易疲劳,并经常发生视网膜的病变。

*4、手脚疼痛:手脚出现顽固性的麻痹和阵痛,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间小腿常常抽筋。

*5、经常饥饿:患者因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所以经常感到饥饿而出现食欲亢进,而且有喜好吃甜食的倾向。

*6、疲乏无力:身体倦怠,整天提不起精神,腰膝酸软,两腿乏力,什么事都懒得做,连走路、上楼梯都感到疲惫不堪,饭后困怠思睡。

*7、皮肤瘙痒:因皮肤抵抗力减弱,经常会发痒,女性患者有时会痒及阴部,如果皮肤受伤,容易感染腐烂,还会长疥疮。

*二、一型糖尿病的病因:引起一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的不足所导致,那什么情况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吧。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研究提示:一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病毒也是会导致一型糖尿病的病发。

因为很多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患上一型糖尿病之后都有过病毒感染的情况。

*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 声等检查,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预防心血管疾
病。
患者日常自我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记录 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等,以便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运动记录 记录每日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以便评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同时,也应注意观察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视力下降、足部感觉异常等,以便及时就医诊治。
心理干预措施选择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认知,改 变消极思维模式,培养积极应
对方式。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进 行干预,改善家庭氛围,提高
家庭支持。
团体心理治疗
组织患者参加团体心理治疗活 动,增进病友间的相互理解和 支持,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 者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抑郁 、抗焦虑等药物,缓解症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 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确定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偏好,确定每日 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制定碳水化合物计划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每日可摄入 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分配。
设计餐次和食谱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设计每日三餐 及加餐的食谱,确保营养均衡。
药物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治疗,通常选择长效、中效或短效胰 岛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 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糖尿病要终生打胰岛素吗
一、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打胰岛素吗二、1型糖尿病的症状三、1型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
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打胰岛素吗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达80%以上,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

导致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的原因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b细胞。

因为胰岛β细胞绝大部分被破坏,任何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都不能促使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2、1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一直被描述成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并最终破坏它们制造胰岛素的能力。

没有胰岛素,身体就不能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因此I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存活。

1型糖尿病的症状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

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