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

合集下载

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基本知识

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基本知识

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的基本知识使用胰岛素泵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措施之一。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假如不能掌握这些知识,胰岛素泵的优点就很难显现。

1、每日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应根据患者糖尿病分型、血糖水平以及体重情况确定,初始推荐剂量如下:(1)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糖尿病类型胰岛素剂量设定为:1型糖尿病: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4~0.5)2型糖尿病: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5~0.8)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2)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泵治疗前的胰岛素用量计算,具体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而定,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一日总量(单位)=用泵前胰岛素用量(单位)×(70%~100%)2、胰岛素剂量分配(1)基础量和基础输注率的设定定义:基础量是指维持机体基础血糖代谢所需的胰岛素量。

基础输注率是指胰岛素泵提供基础胰岛素的速度,一般以胰岛素用量(单位)/小时表示。

每日基础量=全天胰岛素总量×(40%~60%)(平均50%)基础输注率与时间段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以及生活状况来设定。

实用文档基础输注率的设定模式较多,可根据血糖控制的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临床大多分为3-6个时间段。

往往1型糖尿病较2型糖尿病采用更多分段。

在运动或某些特殊情况时,可相应地设定临时基础输注率。

(2)餐前大剂量的设定定义:在三餐前一次性快速输注的胰岛素量。

初始设定的餐前大剂量总量一般为初始全天胰岛素用量的50%。

按照三餐1/3,1/3,1/3分配,或者1/5,2/5,2/5分配。

特殊情况下根据饮食成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血糖情况个性化设定。

(3)剂量分配的注意事项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总剂量的50%为基础量,50%为餐前大剂量;年轻的患者可采用基础量40%,餐前大剂量60%的方法来分配。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T1DM)现况与规范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一、中国T1DM患者生存状况(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2003年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控制管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平均年龄12岁的T1DM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在西太平洋地区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位列第9,血糖控制不良者占64.2%[1]。

2004年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调查发现,15岁以前发病患者平均HbA1c为8.9%[2]。

来自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的数据显示,年龄中位数29.6岁的T1DM患者平均HbA1c为8.6%[3]。

2013年北京地区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研究显示,18岁以下患者平均HbA lc 为8.5%,血糖控制达标率仅15.0%[4]。

2013年重庆、武汉、成都地区的T1DM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调查及分析发现,12岁以上青少年HbA1c>7.5%者占39.3%[5]。

我国上述调查观察的患者数量较少,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但已显示与2009年美国“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研究调查中20岁以下T1DM患者HbA1c达标率为44.4%、平均HbA1c水平为8.18%相比,有一定差距[6]。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2002年美国一项T1DM急性并发症调查研究显示,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8/100次人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19/ 100次人年[7]。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50年奖章”项目随访的351例50年以上病程的T1DM患者中有超过40%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8]。

而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的调查显示,T1DM患者的DKA发生率达26.4次/100人年[9]。

另一项针对西太平洋地区T1DM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国大陆地区T1DM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达38.8次/100人年,且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位于各地区前列[10]。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

胰岛素使用指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3、处于应激状态时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4、某些继发糖尿病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2、胰岛素使用原则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3、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U/h,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1.5---4U/h,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NPH或PZI,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量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量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量1、胰岛素生理分泌量胰岛素成人每日合成量约48个单位,每小时1个单位(为基础分泌,24小时分泌24个单位),三餐每餐约8个单位。

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U左右。

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U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0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2、1u胰岛素可以降低多少血糖浓度对胰岛素敏感的人,1单位胰岛素可降低血糖2.7mmol/L。

计算方法:正常情况下,1U胰岛素可降低2-3克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量是180,即可降低11.1-16.65mmol葡萄糖。

除以血容量5L,即可降低血糖2.22-3.33mmol/L,取其平均值为2.7mmol/L。

胰岛素1单位可消化糖10~15克,因劳动需多吃一两(50克)主食时,需追加胰岛素5单位,也就是1单位胰岛素可降低10克主食增高的血糖。

经典的Sliding Scale换算方法:血糖201-250mg/dl 皮下注射RI 3U血糖251-300mg/dl 皮下注射RI 6U血糖301-350mg/dl 皮下注射RI 8U血糖351-400mg/dl 皮下注射RI 10UUCSF Medical Center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促进1克糖原合成约需0.36mmol的钾。

3、胰岛素初始用量的估算与调整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适应证:1)1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

2)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乳酸酸中毒。

3)控制糖尿病病人手术期、妊娠期及分娩期的血糖。

4)糖尿病病人并发急性感染时。

5)糖尿病病人合并结核。

6)糖尿病病人有肝、肾疾病及功能不全。

7)2型糖尿病病人对口服降糖药无效。

2、胰岛素需要量:在生理性基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大约是1U/h,在进食后高血糖刺激下,约5U/h(包括基础状态的1U。

一般开始胰岛素用量0.2-1.0/kg.d,由于个体间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大,初始量一般偏于保守,约0.4U/kg左右,3天后根据血糖反应调整剂量,每次加减2-4U。

3:胰岛素剂型的选择:种类发生作用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给药途径超短效15min 1h 3h短效胰岛素0.5-1h 2-3h 4-5h 皮下、静脉中效胰岛素2-3h 4-6h 8-12h 皮下长效胰岛素3-6h 14-20h 24-36h 皮下(注:我院目前多用诺和公司产品)4、用法:胰岛素应皮下注射,一般餐前15-30分钟注射。

1)短效胰岛素:由于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刚开始胰岛素注射时,多选用每天3或4次短效胰岛素注射,当血糖控制满意时,再换用混合胰岛素制剂。

短效胰岛素是将全天的用量分成3份,早餐前略多,午餐前略少,晚餐前为全天1/3左右,如30U/d,可分配为早12U、中8U、晚10U。

2)混合胰岛素: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不方便,可改用混合胰岛素,如30R(短效:中效=30:70)和50R(短效:中效=50:50),将全天胰岛素量分为3份,早餐前注射2/3,晚餐前1/3,根据注射后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3)短效换混合算法:30R=R×(0.6-0.8)(早餐前2/3,晚餐前1/3)如短效R早12U、中8U、晚10U换30R:(12+8+10)×0.6=18U(早:18×2/3=12U,晚18×1/3=6U。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9. 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反应性高 血糖,胰岛素用量不增反减。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一种位于胰腺中的细胞群)产生的激素,它对人体的血糖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的单位用量是指每单位胰岛素所能降低的血糖浓度。

胰岛素单位用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的计算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方法。

1.基于体重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的。

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需要0.5-1.0单位的胰岛素。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胰岛素单位用量=体重(kg)×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敏感系数是一个反映患者胰岛素敏感程度的系数,常见的取值范围是0.5-1.0。

对于胰岛素敏感性较高的患者,可以取较小的值,反之亦然。

2.基于胰岛素敏感性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的。

胰岛素敏感性的测定可以通过胰岛素刺激试验或胰岛素敏感系数计算得出。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胰岛素单位用量=胰岛素敏感系数×胰岛素总剂量胰岛素总剂量是指每天使用的总胰岛素量,通常使用者一天需要0.5-1.0单位/公斤体重。

3.糖尿病类型与胰岛素单位用量的关系: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所需的胰岛素单位用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较高的胰岛素单位用量,因为他们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较低的胰岛素单位用量,因为他们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仍然存在,只是不能很好地利用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重通常较高,所以可以根据体重来计算胰岛素单位用量。

4.其他影响胰岛素单位用量的因素:除了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胰岛素单位用量。

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日常活动水平、身体组成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单位用量计算方法。

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用量

各种不同的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胰岛素用量估算在确定胰岛素治疗时,首先需要使饮食总量及运动量相对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血糖、尿糖等估算胰岛素的初始用量。

一般主张在胰岛素初始治疗时,一律选用短效(正规)胰岛素,以便于剂量的分配和调整,但在国外对某些病情不重的病人,初始治疗选用中效胰岛素早餐前一次注射,然后逐步调整剂量。

美国国际糖尿病中心及Joslin糖尿病中心主张胰岛素初始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天0.3~0.5 U,但考虑到我国人民热量摄入相对较少,潘孝仁等教授主张初始剂量应从每日0.4~0.8 U开始。

下面的方法仅作参考。

1 按体重计算法:(1)病情轻的患者:尚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初始剂量可按每千克体重每日0.4~0.5 U计算。

(2)病情较重,症状典型的Ⅰ型患者:实际体重较标准体重减轻20%以内,无急性应激情况,血糖较高,病情不稳定者,初始剂量可按0.5~0.8 U/kg·d计算。

(3)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有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等,胰岛素用量需相应增加,但一般不超过1.0 U/kg·d。

例如:某患者体重62kg,Ⅰ型糖尿病,体重减轻症状明显,无急性应激,其胰岛素用量为30 U/d左右。

2 按生理需要量估算: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 U左右。

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 U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0 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3 按血糖浓度估算:一般地说,每单位胰岛素可氧化分解葡萄糖2g,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值,可以计算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总量,进而推算出胰岛素的用量。

(1)根据公式:其计算公式为:〔实测血糖浓度(mmol/L)-5.56 mmol/L(正常血糖浓度)〕×180×体重(kg)×0.6÷(1000×2)公式中因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故体重×0.6为体液总量,重量单位为kg,换算成体积单位为L;公式分子中(实际血糖浓度-5.56 mmol/L)为过剩量葡萄糖的浓度,其单位为mmol/L,换算成mg/L需乘以系数180,因此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最终结果为过剩的葡萄糖量,单位为mg,再除以1000即换算成g,然后按每2g糖需胰岛素1 U(即除2)即可得胰岛素需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
文章目录*一、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二、六种情况需调整胰岛素*三、调整胰岛素剂量的4个注意事项
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1、健康人胰岛素需求量一般每天不
超过每公斤体重1单位,大多数病友为每日40~50单位胰岛素。

2、初诊1型糖尿病病友每日胰岛素剂量可考虑从0.5~0.8单位/体重(公斤)起始。

以体重60公斤为例,每天胰岛素治疗剂
量约为30~48单位。

3、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者联合胰岛素(尤其是基础胰岛素),可考虑从0.1~0.2单位/体重(公斤)开始,以体重60公斤为例,每天胰岛素治疗剂量约为6~12单位。

一般可根据病友起
始胰岛素治疗时的血糖水平确定。

糖化血红蛋白8 0=“” 0=“”1=“”8.0%者从0.2单位/体重(公斤)起始;也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确定,如空腹血糖为10.0mmol/L者,起始基础胰岛素为10单位。

4、血糖很高或重症糖尿病患者,如每日2次诺和灵30R血糖不降,可增加次数,改为:①早餐、中餐前用诺和灵日,晚餐前用诺和灵30R,用同样剂量,血糖达标。

②睡前用长效来得时胰岛素,
三餐前用速效胰岛素诺和锐。

③三餐前和睡前4次短效胰岛素:
适用于初次用胰岛素或发生酮症而又暂时不能住院的患者。

④-
日6次短效胰岛素:适合于1型糖尿病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

六种情况需调整胰岛素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最近两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首先要控制在7%以下,进一步达到6.5%以下。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说明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调整。

2、空腹血糖异常
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毫摩尔/升左右。

若空腹血糖异常往往需要调整睡前的胰岛素剂量。

3、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
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应控制在8.0毫摩/升左右。

餐后血糖升高大多与进食过多或餐前胰岛素剂量不足有关。

4、发生低血糖
若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出冷汗、心悸等),有条件的话,应及时检测血糖并进食,在饮食与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应减少胰岛素的
剂量。

5、饮食和运动变化
糖尿病患者规律饮食和运动是很重要的,饮食和运动发生变化,就需要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特别是在减少进食或运动量
增加时应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6、合并其他疾病
当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时,血糖常会有波动,需通过血糖检
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特别是在合并感染的情况下,血糖会难以控制,胰岛素剂量往往需要增加。

调整胰岛素剂量的4个注意事项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基础胰岛素(即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根据餐后2小时的血糖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即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结合饮食及运动情况。

1、一定要在饮食、运动以及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2、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以防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

3、当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不要只想到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而应详细分析有无干扰糖代谢的其他因素(如药物因素、睡眠因素、感染因素等),一旦发现应尽快去除,而胰岛素用量未必需要调整。

4、掌握一定知识后可以在勤测血糖的基础上自己尝试小范围的剂量调整,但一旦血糖波动大,连续一周血糖不能够良好控制,还是尽早就医为好,以免耽误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