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根历程

——参与编修《黄氏家谱》纪实

黄祝然

水有源头木有根。一个人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源头,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根,不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更不能不知道家族的遗风!

为寻根问祖,追宗溯源,圆我黄氏族人多年的一个梦,2013年7月,恩施红土江夏堂“金大朝登”派行《黄氏家谱》编修工作正式启动,我有幸成为编修成员之一,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家谱编修工作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料的收集挖掘和整理也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在这之前我们这支人还未发现一本完整的谱书,没有可供借鉴参考的依据,完全是白手起家;一些有价值的文物、资料、古墓碑等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几乎毁灭殆尽;知道和了解一些情况的族中长者大都作古,存者所剩无几;长期以来我族的迁徙、繁衍情况全靠口头流传,难免有误和流失,或者真伪难辨;世系本来纷繁复杂,加上族人流动性大,人丁信息的采集难度很大。也正因为上述原因,族人中不知其祖者有之,不知其世系者有之,不知其根者更有之,甚至很多人弄不清楚派行。这更加重了我们编修家谱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寻根觅祖,

正本清源,理清世系,纠其谬误,弘扬先祖遗风,增强族人凝聚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遗产,族人中以黄维涨为首的有心者18人发起编修《黄氏家谱》的倡议,决心克服任何困难,编修出一本高标准的本族家谱。

尽管家谱编修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去做,勤动脑筋,多想办法,紧紧依靠族人,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成立了由12个人组成的编修委员会,成员都是工作热心此项工作、富有奉献精神的族人,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首先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编写印发“倡议书”等几种宣传资料2000多份,由编修人员走村串户发放、讲解,使广大族人了解、关心、支持家谱的编修。为搞好人丁信息的采集工作,我们精心设计了分类表格,制订统一了填写标准,将编修人员分成3个组,实行分片、分世系包干的办法,到户进行登记。根据当前外出打工族人多的实际,我们就采取手机联系的方式,有时为获取一个人的手机号码,要辗转找好几个人,编修人员也不嫌麻烦,而且反复进行核实,尽量做到数据准确。编修成员有的在工作岗位,有的年纪大或是退休人员,他们一心想的是把家谱写好,讲的是奉献,不辞劳苦,勤奋工作,使家谱的编修得以顺利进行。

编修家谱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族人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随着编修工作的开展,家谱成为族人热议的话题,他们

或奔走相告,传扬编修家谱的重大意义;或相互协助,收报人丁采集的有关信息;或提供线索,帮助寻找有价值的实物和资料,如墓碑、经薄(为亡人做斋时写的一种文书)等,为理清世系,完善充实家谱内容起到了重大作用。茅田族人黄璠新,听说要写家谱,主动献出他父亲黄维蓋生前手写的一本家谱,为弄清黄明藻世系奠定了基础。后塘坝族人黄维波把精心保存的一本1918年的经薄献出,为弄清黄明德世系立了头功。我们红土有一个开山祖人叫黄廷彩,是金字辈,过去很少听说过,这次碑垭族人黄宇献出保存的一批经薄,时间最早的是1868年的两本,距今147年,最晚的是1928年,也有87年之久,黄廷彩世系真相大白,成为我们家谱的三大世系之一,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大家都知道令族人无尚荣光的“五桂联芳”和“一个筐筐五个顶子”的精彩故事,但五个秀才叫什么名字却七说八不一。这次后塘坝族人黄荣新把收藏的一本1929年的经薄献了出来,黄维涧把保存的一本1951年经薄献了出来,再加上在幺房处的几座残碑的佐证,终于弄明白了五个秀才即黄明经的五个儿子,名字依次是:黄显扬、黄显声、黄显修、黄显秩、黄显用。这真是发现一本经薄就可弄清一个世系,我们先后收到族人献出的经薄10多本,对我们的编修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经薄的收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黄荣新家庭过去被划成地主成份,几经劫难,竟然将宝贵的祖人经薄保存下

来,可想而知是冒了多大的风险,其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为了尽量多地准确掌握一手资料,理顺先祖及世系的来龙去脉,编委会专门组织了7次调查活动,分别召开了大小座谈会几十次,走访了无数族人,发现、清理了古墓碑20多处,考察了一批著名的老屋场。2013年8月中旬,调查组一行8人冒着酷暑,在红土境内进行了4天调查。过去曾听说我们的祖辈是从巴东白果树来的,先到石灰窑落脚,并传在龙潭有祖辈的墓碑,解放初期还有族人去寻到过。8月16日调查组来到龙潭,根据当地人提供的点滴线索,在龙潭周围山上寻找,历尽艰辛,终于在东边的半山腰中发现“黄门向君”墓碑,经过近4个小时的清洗、白油漆描字,碑文清晰显现。墓主人生于清康熙戊子年(1708),亡于雍正年间,孝男有黄大茂、黄大禄、黄大英、黄大品,孝孙有黄光禄等13人,孝曾孙有黄登道等6人。这说明向君是“金”字辈,且有黄大茂、黄大英与我们祖先同名,而且曾孙辈是“登”字派,符合我们这支人的派行。但“大”字辈没有我们祖先黄大科的名字,以后的辈名中没有我们熟悉的祖人名字,因此不敢肯定这位“黄门向氏”就是我们的先祖母。而可惜的是没有找到先祖公的墓碑。不过,该墓碑的发现印证了我族祖先首先到石灰窑落户的事实。

8月17日我们一行来到稻池村一外名叫双天坑的山坡中,我们的高祖有名的“六品军功”黄明经就葬在这里。他

的墓占地面积很大,建筑十分宏伟,仅墓前随坡而筑的拜台就有五进,不仅是我族也是红土乃至东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只可惜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只能忿忿不平。接着来到前塘黄显声的坟墓处,这座远近闻名的虎头碑仅残存几大块于草丛中,只因每块足有一两千斤重,当年破坏者无法再下手而得以保存。看到那巨石雕凿成的虎头,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吊晴额头正中一个显赫的“王”字;再仔细端详其他残碑,发现做工之精细,文字之考究,墓志文之深奥,我们为之震憾,可以想见那碑是多么高大雄伟。正是这几块残碑为我们解除了不少谜团。此外,我们还考察了赫赫有名的黄明经大坝老屋、举人屋场、二房等几大屋场,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古建筑大都破败不堪,但从残存的建筑物和遗址,仍可想象出当年的恢宏雄姿,显示了黄氏家族的兴旺。在另一次调查中,我们到石板场、街头底、碑垭等处考察了七八座古墓碑,其中街头底的黄大义夫妇合葬墓最有价值,它是我们发现的辈分最高的祖人坟墓,且有两块碑,碑文清晰,保存完好。

族人们一直流传我们这支人是从巴东白果树迁来的。带着谜团和困惑,2014年12月13日,编委成员黄维涨、黄卫华、黄裕和我一起前往巴东白果树进行了考察。我们拜访了两名当地黄氏家谱的续编人员,走访了族人聚居地巴东野三关镇平坦村和枫木村,找到了位于沪渝高速公路野三关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