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寻根.ppt

合集下载

第二讲中西文化寻根ppt课件

第二讲中西文化寻根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伊阿宋得到金羊毛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外来的文化也很快地淹没于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如伊斯兰文化。
• 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1.陆地狭窄,多崎岖山地,大 面积的石灰岩和贫瘠的土壤 ,河流短小,可耕种面积少 。气候冬季干燥,夏季湿润 ,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 济。
嫡–长子宗继承制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大所小妻宗谓制妾度 宗法普通,称即谓 “宗宗法称族谓 之法分继神甲承”土主骨,牌封文是位,侯,以宗制其家,本表族意宫为是室中祭庙心祀宇,祖之先根形的据,场血和所祖缘。先远。的
二、西方地理环境对于西方文化产生及其特质形成的作用
1.地域有限而多山的地理条件,使得农业难以满足不断繁衍的 人口的生存的需求,于是人们不得不转向山林和海洋寻找生 活资源。形成了海商贸易的经济方式。
– 海商贸易造就了西方人爱冒险、能创新、喜欢探索的特点,不被 束缚在土地上,而少有家族观念。不是尊崇长辈,而是尊崇有能力 的青壮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 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 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 却非常实用。”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 识
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 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 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
局限: 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 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 向。
80年代小说
寻根小说
王安忆的《小鲍庄》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非线 型散点透视的叙述方法,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浸透着 传统文化几近封闭状态的 村庄和一群农民的生存状 态。表现上看,这里民风 古朴,讲究仁义,敬老爱 幼,其实贫穷、落后、愚 昧,甚至人性被扭曲。
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 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 是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 子王》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 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 有特色的寻根小说代表人物。
寻根小说
一.“寻根文学”概念
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 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 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 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 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 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 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 功、王安忆。
二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 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 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85年,韩少功、 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表文 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 欲对民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 性格中的民族文化素质。主要代表作有: 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 庄》、阿城的《棋王》等。

12寻找文化的根

12寻找文化的根

三、寻根文学的分类与特征


对“根”的理解:根——文化——传统(南方:楚辞——绚丽——凤— —浪漫主义——怎么写;北方:诗经——质朴——龙——现实主义——写什 么)一是指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或民间文化,如韩少功的“楚文化”、李杭 育的“吴越文化”、贾平凹的“秦汉文化”;二是指蛮荒色彩的原始生活形 态,如乌热尔图(鄂温克族)写传统生活方式的痛失、郑万隆(女真人使犬 部)、扎西达娃(藏族)写藏族原始生活形态与现代生活的交织、李佗(达 斡尔族)北京知识分子圈子中“新古派”代表;三是指传统的精神信仰和文 化价值观念,如王安忆《小鲍庄》——仁义(礼仪之邦、捞渣),阿城“三 王”——庄禅,张承志“回民系列”——伊斯兰的“哲合忍耶”精神 对“根”的态度: 一是认同,指望用传统精神疗救现代精神疾病;(阿城、张承志、郑万 隆、乌热尔图) 二是批判,表现为一种反讽性观望,(韩少功的《爸爸爸》鸡头寨、丙 崽——古老的思维方式的象征,王安忆《小鲍庄》 三是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最后倾向于对传统的眷顾(李杭育、郑 义、贾平凹)
二、产生的原因
1)、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热”在文学 艺术领域的直接反映。
2)、世界文学“寻根”潮流的影响。 前苏联一些民族作家(如艾特玛托夫、阿斯塔菲 耶夫等)对异族民风的描写、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作家(如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思等)关于印第 安古老文化的阐扬以及日本川端康成的具有东方 风味的现代小说,对中国年轻一代作家是深有启 发的。这些外国作家的作品在表现出浓厚的民族 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方式同时,又分明渗透了现 代意识的精神,既富有民族文化独特性,又融合 了现代感的创作倾向,为主张“文化寻根”的中 国作家提供了现成的经验和有效的鼓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PPT课件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PPT课件

《百家姓》本收集四百一十一个, 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 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11 徐、12孙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 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 董 、30萧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 曾 、39彭 40吕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 魏 、48薛 49叶 50阎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 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 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71郝 72孔 73白 74 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81顾 82侯 83 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91尹 92 黎、、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
• 中国最难听的十个姓氏 : 1、吴 2、贾 3、傅 4、赖 6、朱 7、史 8、阎 9、魏
5、甄 10、孔
5、胡 10、秦
姓氏、字、号及其从中折射出的文化
我人
到从
坟宋
——
前后
愧羞
秦姓 名
涧 泉
秦 。
桧 ,
大家好,我是 孔庆东,我是 孔子的第七十 三代子孙。
北大教授:孔庆东
秦涧泉为什么尴尬? 孔庆东为什么自豪?
5.称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如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如柳河东、王临川
7.称官名,如王右军、杜工部、柳屯田
8.称爵名,如武侯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用)

四明狂客、醉翁或六一居士、半山、东坡居士、放翁、文
山、稼轩、易安居士、随园老人、洪都百炼生。
[外号]
花和尚
行者 智多星
青面兽
神行太保 黑旋风
水 浒 传
及时雨
母夜叉 豹子头
拼命三郎
浪子 鼓上蚤
【称谥号】
欧阳文忠 王文公
范文正公
林文忠公




哀 怀
【称籍贯】
孟浩然称孟襄阳; 柳宗元称柳河东; 王安石称王临川; 汤显祖称汤临川;
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 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 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 (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 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 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
【张】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 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 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 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 北张氏。 2、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 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 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 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欧阳 一、夏禹的后裔。夏禹之后,传到第六个君主, 便是少康。少康的儿子,改姓欧阳,是为欧阳姓的 一支。 二、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后裔。春秋时,越王勾 践的第七代孙无疆,把他的儿子蹄封到乌程欧余山, 任欧阳亭侯的职位。后来越国被楚国灭了,蹄的后 人,便以官职为姓,姓了欧阳。这一支的后人,有 些继续姓欧阳,也有一些改姓欧。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 薪尝 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来源方式:以 (少数民族部落 )为姓氏。
的名称
大家猜猜:
司马迁下狱时,本族人纷纷 改姓避祸,会改成什么呢?
同冯
楚霸王项羽名籍,籍姓为避 讳改成什么呢?
席(籍、席音近)
归纳 总结
姓 氏 的 来 源
1、以图腾定姓氏 2、以神话传说为姓氏 3、以国名封地为姓氏 4、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氏 5、以官职职业为姓氏 6、以亲属排行为姓氏 7、以少数民族部落的名称为姓 8、天子赐姓氏 9、因避讳或避祸等原因改姓
旧《百家姓》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後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汉明帝讳“庄”,凡姓庄的都 改姓“严”;丘姓因避讳孔丘 而改为邱姓;庆姓因避讳刘庆 (汉安帝的父亲)而改为姓 贺 。
姓氏来源方式:以 ( 因避讳 )为姓氏。
9、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 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 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 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 从此正式以 慕容 为姓。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 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 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 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 理「李」为氏,称李耳。
2.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 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3.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 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 氏。

文化寻根

文化寻根

文化寻根作者:刘亚洁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4期一、现阶段语文教育现状分析看看现在的学生,不要说让他们潜心领会文中的“深情厚谊”,静静流连于文海书林,就连简单的文字书写都让你哭笑不得。

为提升学生的竞赛意识,组成各个竞赛小组,其中有个小组的竞赛宣言是:我们要像凤凰般“欲”火重生。

高高地悬挂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数日,直至我这个语文老师“出手纠正”。

无独有偶,还有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有这样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我着实被吓到了。

虽然这样的错误我纠正了许多,但还是层出不穷。

现在很少有学生能静静地学语文,那些愿意分出些精力来研习语文的,很多也只是为了分数,真正潜心走进汉语言文学,在那美妙文字勾勒的一幅幅意蕴深厚画卷中徜徉忘返的人很少。

更悲哀的是,很多语文执教者,也“顺应时势变化”,丢弃了语文的精髓,纠结于解题的思路、技巧,归纳、搜集、提炼,等等,把语文公式化。

尤其是课本中的古诗词,这是中华民族最闪耀的明珠,但因为只考察默写,所以很多老师也省去了赏析,直接就背诵,这也间接使语文在很多人眼中慢慢褪去了深厚底蕴、无尽遐想和醇美的韵味,它现在只是学生的一个考试科目。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集聚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

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所以要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我们要寻根,寻我们文化的根。

中国当代文学第十六章 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

中国当代文学第十六章 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

第十六章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教学目的1了解文化寻根意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方向2掌握寻根文学代表作家和作品。

3了解探索电影的文化反思性。

教学重点文化寻根思潮在各方面的体现,寻根文学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代表作家和作品。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步骤一、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㈠文化寻根意识产生的历史背景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势必要学习西方现代化的经验和引进先进技术,这样一来,西方现代文化思想也就相应地进入中国,打破了过去意识形态方面闭关自守的愚昧状态。

知识分子在实际生活中研究如何建设现代化的命题时注意到,对现实的改造是必须利用好自己的文化传统,于是,重新研究、认识、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主观上的要求,到了1985年前后,文化领域兴起了一股规模不小的文化寻根热。

㈡文化寻根意识的三个方面1.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如阿城的《棋王》等);2.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如张承志的《北方的河》);3.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三个方面也不是绝对分开的,许多作品是综合地表达了寻根的意义。

㈢寻根文学的形成●1983年以后,随着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等作品的发表和引起轰动,许多知青作家加入到“文化寻根”的写作之中,并成为这一文学潮流的主体。

●1984年12月,在《上海文学》杂志社与杭州《西湖》杂志社等文化单位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上,许多青年作家和评论家讨论近期出现的创作现象时提出了文化寻根的问题,此后韩少功在《文学的“根”》1 一文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认为文学的根应该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释放现代观念的能量来重铸和镀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运等的象征
形象奇妙:牛首、鹿角、 鹰爪、龟眼、虎掌、 蟒身、鱼鳞
能力非凡:能登天潜渊、 遨游四极,俯瞰八荒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2、为什么叫华夏? 华:华山(陕西);夏:豫、陕交界处一
个地方叫夏,居住着我们的祖先。
炎黄集团:生活在豫、冀、晋一带。 图腾——兽
东夷集团:生活在鲁、豫东南、微中部一带, 图腾——凤
指 南 车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社——土地神,黄帝就是黄土地上的神, 社稷:指国家
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华五千 年文明古国便是从黄帝开始 “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 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 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 华统一实体。”
黄帝陵
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清明节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 庙前,以传统的仪式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
苗蛮集团:生活在鄂、湘、赣一带, 图腾——蛇
部落——氏族联盟——地域部落——部 族——民族——华夏——汉族
龙的形象包容了华 夏各民族的各种图 腾,象征华夏民族
文化的多元特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龙文化?
汗毛变成树木 汗水滴坐雨露
生命在盘古躯体里诞生 人类在盘古土地上耕耘
他把一个完美的世界 送给人类繁衍 他把一个动人的神话 交给人们传颂
人类世代相传的历史里 流传着盘古开天的故事
中国文化寻根
(1)旧石器时代:采桑、守猎(大约五万 年前)
• 170万年前元谋猿人; • 6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 • 20万年前广东马坝人 • 2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
台湾、港澳的同胞代表在公祭典礼仪式上。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二)龙——中华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1、中华文化也称“龙文化”
传说龙有九个儿子,象征中华诞生 龙山文化——河南、山西、内蒙等地均
有龙型图陶盆出土 (距今4500-3900年)
龙——美好、智慧、威力、 勇猛、兴盛、发达、吉祥、
2、中国本土说——中国现代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伏羲 神农
黄帝
少昊
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盘古开天的故事
• 盘古在宇宙的蛋壳里 沉睡了一万八千年
用一把坚硬的板斧 劈开黑暗与混沌
•天空冉冉升起 大地徐徐下沉
盘古在宇宙的缝隙里 站立了一万八千年
用巍峨巨人的身躯 支撑天空和大地
五、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1、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姜姓,原为北方游牧民族(陕西一
带),与黄帝集团发生战争,失败后主 要生活在南方。传说炎帝发明了农具、 陶器、五弦琴,“日市”。 炎帝还发明中医药、被称为“神农” , 《神农本草》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古老的传说
• 有巢氏 • 燧人氏 • 伏羲氏 • 神农氏
中国文化寻根
(2)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近一万年前) 仰韶文化(7000年前),出现记事符号 大汶口文化(6000年前),石刀、石斧、石铲、
早期农业;墓中发现陪葬人与物,阶级出现 四川三星堆文化(6000年前),青铜器 辽宁红山文化(5000年前), 原始城堡、庙坛
天地不再合拢 世界不再混沌
• 盘古在成型的天地间 矗立了亿万八千年
用他硕大的身体 和人类一样死去 脱变成了一个 五彩缤纷世界
左眼变成太阳 右眼化为月亮
头发变幻星星 呼吸化成风云
声音变为雷鸣 眼泪化作雨水
躯体成立山丘 血液流成江河
• 肌肉变成田地 筋脉成为道路
骨骼化成石头 骨髓变作玉佩
牙齿变成珍珠 皮肤化为花草
皇帝——对太阳神崇拜。 皇:天之子 炎帝、黄帝部落进入中原后经过两次战争
(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实现了统一,共 同繁衍了华夏民族
炎:太阳,传说中的太阳神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黄帝:姬姓,号轩辕,北方农耕民族,
五千年前生活在今陕西渭水流域(宝鸡), 发明文字、养蚕、衣冠、舟车、音律、 算学及其一些社会 制度等
中国文化寻根
中国文化寻根
(一)寻根意识与中国文化起源问题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必有其源”; 上世纪90年代的“文化热”背景:随 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升温 2、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进一步 开放而深受其影响
(二)中国文化起源说
1、西来说——中国现代文化是西方近 现代文化引进的结果
中国文化寻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