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合集下载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进展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GVL的证据:
实验证明减剂量 alloSCT较自体骨髓移 植和大剂量化疗的复发 率低。另外,存在移值 物抗宿主疾病(GVHD) 的CLL患者比去T细胞 移植或纯化CD34+细 胞移植的患者复发率低。
通过对减剂量非清髓性异基因 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体内微小残 留病动力学检测为CLL患者体 内存在GVL提供了有力的证 据。对于CLL患者即使处于极 低水平的微小残留病也可以通 过敏感 (>10-4) PCR或流式 细胞仪法检测到。Ritgen等 分析了32例后行MRD检测的 减剂量化疗后异基因干细胞移 植患者,证实了大部分MRD 阴性者都与免疫干预有关。
1
微小残留病的动力学研究 证明CLL患者AlloSCT后 持续MRD阴性与慢性 GVHD的存在和/或免疫调 节干预有关。微小残留病 长期缓解和其对免疫调节 的敏感性都有力的说明了 GVL在CLL中的积极作用。
对成人ALL的治疗,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基于移植的相 对广泛的应用,包括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另一种试图在根据风 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化疗,仅对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适用移植。
1. 异基因移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白血病的方法,优于任何化疗、抗体诱导免疫 疗法或者自体移植,缺点是价格不菲,较高移植相关死亡率,这与年龄高度相 关,即使是幸存下来,也会罹患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界定成人ALL标危或高危的预后影 响因素是什么?
1. 高危患者,理论上, 2. :如果携带Ph染色体; 3. :如果有高白细胞的表现; 4. 如果为非常不成熟的表型; 5. :如果有缓慢的初时治疗反应。 6. 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只要年龄高于35岁的患者即为高危患者。 7. 免疫表型很重要,成人T细胞性较B细胞性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8. 成人ALL许多研究是根据危险度分型的,用一个或更多的预后影响因子去评估诱导后的治疗过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enmot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是指将同种异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植入到受者体内,使其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重建,达到治疗某些恶性或非恶性疾病的目的。

造血干细胞不仅存在于骨髓,而且在外周血,脐血亦有造血干细胞存在。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不同,HSCT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等;根据供者来源不同分为自体和同种异体(包括同基因和异基因的)HSCT两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又分为亲缘与非亲缘HSCT,近年来又开展了非清髓异基因HSCT和单倍体HSCT。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年龄上没有严格限制,亦无HLA配型的限制,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移植后并发症少,易植活等,但肿瘤易复发是其最大缺点。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一般限制在50岁以下,要求有HLA相匹配的供者。

GVHD同时伴有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us leukemia, GVL)作用,肿瘤复发率低。

如果有HLA配型相匹配供者的条件,多主张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适应证】(一)恶性疾病1.急性白血病由于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allo-BMT的患者,其疗效差异很大。

把握移植时机非常重要。

(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患者:①50(或60)岁以下,无前驱血液病(antecedent hematologic disease),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达完全缓解者,而细胞遗传学检查为有利核型[如:inv16, t(16;16),t(8;21)等]者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危核型[如:正常,仅为+8,t(9;11)等]者可行自体或异基因HSCT;不利核型(如:3个以上的复杂核型,-7,-5,5q-等)者或前驱血液病、治疗相关的继发性AML者应尽早行allo-HSCT。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讲解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讲解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背景(1)
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超剂量放化疗 以最大限度清除体内肿瘤细胞,再用供 者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 这种清髓性预处理常伴较高的各种并 发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对年龄较大、 全身状况较差或某些脏器功能缺陷者又 不能耐受移植。
Giralt等:晚期MM13例 • 预处理:马法兰140mg /M2 + 氟达拉滨30mg /M2 ×4d • 7/13获CR
法国Fuacher等: 17例晚期恶性血液病( ALL AML NHL MM MDS) 中位年龄52 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ATG+马利兰 重症GVHD4例 全部植活并在移植后15--30天形成90%—100%供 者嵌合体
常见适应证
• • • • • • • • CML MM NHL AML ALL CLL MDS SAA
预处理方案
• 原则三弱一强:强度减轻,TBI减轻或不 用,造血抑制减轻,免疫抑制(耐受)加强。
充满希望的临床资料
Slavin等: 22例恶性血液病(CML8, ALL2, AML8, NHL2, MM1, RAEB1)与4例非恶性血液病(SAA1、地 中海贫血1、范可尼贫血1、高雪病1) 预处理:氟达拉滨(Fludarabine)30mg/M2×6d +ATG5-10mg/Kg/D ×4d +busulfan 4mg /Kg/D ×2d 9例形成混合嵌合体
• Childs(NIH): 31 meta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HLA-identical(n=28) Single antigen mismatched(n=3) 15例PR CR 4例CR:32M,29M,19M,14M

最新: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最新: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最新: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 )的成功使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量快速增长口23]。

据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组报告,2019 年我国140家单位实施allo-HSCT近万例,其中haplo-HSCT占60%o 尽管allo-HSCT的疗效不断改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仍然是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

目前急性GVHD的国际指南中的证据多来自HLA 相合同胞供者(简称同胞相合)移植和非血缘供者移植,各种指南的推荐存在差异,推荐的疗效评判标准和严重程度分度标准也不尽相同[4,5]。

与国外alIo-HSCT以HLA相合移植和非血缘供者移植为主的模式明显不同,我国haplo-HSCT占第一位。

鉴于我国的移植现状,加之各移植单位规模差别较大,急性GVHD的处理经验难免存在差别,所以有必要制定中国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在国际指南基础上纳入了中国医师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旨在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诊疗规范,为各移植单位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为移植中心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共识由22 位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讨论制定。

一、急性GVHD的定义和发生率(一)急性GVHD的定义GVH D指由异基因供者细胞与受者组织发生反应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的定义将急性GVHD分为经典急性GVHD和晚发急性GVHD :经典急性GVHD 一般指发生在移植后IOO d ( +100 d)以内,且主要表现为皮肤、胃肠道和肝脏三个器官的炎性反应;晚发急性GVHD指具备经典急性GVHD的临床表现、但发生于+100 d后的GVHD o晚发急性GVHD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0Od后新发生的急性GVH D s已获控制的经典急性GVH D在+10Od后再激活、经典急性GVH D 延续至+100 d后。

造血干细胞移植试题及答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试题及答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含答案)一、单项题(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1.通常所说的骨髓移植是指哪种细胞移植A.骨髓细胞B.造血干细胞C.祖细胞D.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E.造血细胞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真菌感染B.移植后复发C.病毒感染D.肝静脉闭塞病E.移植物抗宿主病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严重的病毒性感染是A.单纯疱疹病毒B.巨细胞病毒C.流感病毒D.带状疱疹病毒E.腺病毒4.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采取以下哪些措施预防感染:A.保护性隔离B.住层流净化室C.无菌饮食D.胃肠道除菌E.以上都是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细菌感染B.病毒感染C.真菌感染D.卡氏肺囊虫肺炎E.移植物抗宿主病6.下列哪那项不是造血干细胞的来源:A.骨髓B.外周血C.脐血D.胎肝细胞E.以上都是二、多项题(每道题目答案至少有两个)(每道题目答案至少有两个)1.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的几种来源A.组织细胞B.骨髓细胞C.外周血D.淋巴细胞E.脐带血2.造血干细胞移植HLA配型指那几个抗原A.AB.BC.CD.DRE.DQ3.关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叙述正确的是A.预处理不能清除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B.不能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C.适用于年龄大的患者D.适用肿瘤负荷相对小的患者E.依靠移植物的免疫活性细胞发挥GVL作用4.关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移植物中含免疫活性细胞B.供受体HLA不相合C.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相合D.受体不能将移植物排斥掉E.受体表达供体没有的组织抗原5.哪些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A.造血系统恶性疾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先天性酶缺乏D.免疫性疾病E.恶性实体肿瘤6.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采取以下哪些措施预防感染:A.保护性隔离B.住层流净化室C.无菌饮食D.胃肠道除菌E.免疫球蛋白定期输注三、名词解释1.造血干细胞移植2.移植物抗宿主病四、填空题1.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目的、。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经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在我国,仅参加HSCT登记的移植中心已经达到60个,但各个中心的移植指征、预处理方案和供者选择各不相同。

为了规范我国allo-HSCT适应证和移植时机、为患者推荐合适的预处理方案和供者,我们在参考NCCN指南、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指南的基础上,制订了体现中国特色的专家共识。

一、allo-HSCT的适应证和移植时机当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采用非移植疗法预期效果很差,或者已有资料显示该组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优于非移植时,这类患者具有HSCT的指征。

(一)恶性血液病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APL患者一般不需要allo-HSCT,只在下列情况下有移植指征:1)APL初始诱导失败;2)首次复发的APL患者,包括分子生物学复发(巩固治疗结束后PML/RARα连续两次阳性按复发处理)、细胞遗传学复发或血液学复发,经再诱导治疗后无论是否达到第2次血液学完全缓解,只要PML/RARα仍阳性,具有allo-HSCT指征。

(2)AML(非APL):1)年龄≤60岁:①在CR1期具有allo-HSCT指征:Ⅰ.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良好组的患者,一般无须在CR1期进行allo-HSCT,可根据强化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变化决定是否移植,如2个疗程巩固强化后AML/ETO下降不足3 log或在强化治疗后由阴性转为阳性;Ⅱ.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中危组;Ⅲ.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高危组;Ⅳ.经过2个以上疗程达到CR1;Ⅴ.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AML或治疗相关的AML。

②≥CR2期具有allo- HSCT指征:首次血液学复发的AML患者,经诱导治疗或挽救性治疗达到CR2后,争取尽早进行allo-HSCT;≥CR3期的任何类型AML患者具有移植指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文章目录*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展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1、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患者食欲增强,可逐渐增加食量,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牛、羊肉,多吃水果,蔬菜,仍应该忌烟酒,不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如炸鸡,海产品,以免引起腹泻而诱发移植物抗宿主病。

由于使用环孢素的患者中7%可能发生痛风,因此应少食用高嘌呤类食品如动物内脏。

如出现厌食、恶心、腹泻时及时就医,必要时禁食。

恢复进食后,要单一品种食物往上添加,先吃米汤或面汤,观察没有异常后可以继续添加食物,为促进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可以适当的添加营养素。

食欲亢进的患者应该防止随意进食,需向患者解释合理营养的必要性,过度营养的危害性,鼓励患者适当的体育锻炼,防止发生肥胖症。

2、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2.1、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是主要的移植适应证:①难治或复发白血病;②初治急性白血病,预计非移植难以长期存活者;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评估为中危或高危者;④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⑤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2.2、非恶性疾病:①骨髓衰竭性疾病如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②遗传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红细胞型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3、其他实体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肿瘤等。

3、造血干细胞移植流程3.1、患者清髓:输注造血干细胞前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化疗联合全身放疗,以尽可能杀伤体内残留的恶性细胞,为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准备“空间”,及抑制供者、患者双方的免疫系统,避免排斥。

3.2、移植:输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

输注造血干细胞并不像一般的手术,而是类似于输液,造血干细胞悬液袋被送进患者的无菌仓,护士立即将它挂在患者的输液架上,输注入患者体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4(032)0z1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6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单中心临床疗效分析 [J], 黄晓兵;李成龙;王春森;祝彪;杨曦
2.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J], 谷士贤;周道斌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J], 张乐(综述);张翼鷟(审校)
4.异基因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后置环磷酰胺治疗5例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岳燕;刘嵘;李君惠;胡涛;胡梦泽;邵端芳;师晓东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J], 肖方;刘强;郭欢绪;严学倩;赵辉;刘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治白血病的关键在于消灭CR后体内残留的白 血病细胞。
消灭白血病细胞最有效的手段仍是化疗及放疗。
联合化疗与白血病
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加大放化疗的剂量,确可明 显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但同时对正常组 织的毒性也相应加大,尤其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的 毒性往往成为进一步提高化/放疗剂量的障碍。
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外周血干细胞、脐血) 是克服这一障碍的最好方法。
非清髓移植的理论基 础 (研究进展):
非清髓移植的理论基础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 卓越疗效的关键主要是供者淋巴细胞产 生的GVL而非大剂量的预处理①供者细胞 介导的GVL可以根治白血病;②Allo-SCT >ABMT、同基因或去T细胞SCT。
非清髓移植的理论基础
2 非清髓性预处理+高效移植后免疫治疗 (供受者双向免疫耐受)亦可干细胞 (PBSC可能更好)持续植入。
实际研究结果
1、DLI可使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再CR及 供者细胞再植活
2、肾或皮肤移植前输注BMC+移植前后 免疫处理:可增加肾或皮肤移植成功率, 并且可检测到持续的供者细胞植活。
非清髓性骨髓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①单纯TBI预处理: 2GY-不能稳定植入; 4GY-稳定植入率46%; 9GY-稳定植入率90%。
经典清髓性骨髓移植后的复发率
①在异基因者较自体的低; ②发生GVHD者较未发生者低; ③同基因移植则与自体移植相同; ④去T细胞异基因移植者较高; ⑤移植后复发者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
可再次获得缓解,强烈提示HSCT前的超剂量的 放化疗不能完全杀伤体内残留的瘤细胞,移植 的疗效与移植物抗瘤效应(GVT)密切相关, 而移植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及病死率则与预处理 的强度显著相关
单向排斥理论主要观点
在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缺损时,植入的组织器 官又具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如骨髓、胸腺 等)的情况下,宿主无力排斥植入的组织器官, 而植入的器官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T细 胞)可被宿主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所活化,而产 生针对宿主组织细胞的免疫应答,导致宿主全 身性的组织损伤,即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
非清髓移植的理论基础
3 虽然Allo-SCT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有 GVL效应(高效),但并发症(如间质性 肺炎、VOD等)多,危险性大,生存质量 差,清髓性预处理对机体损伤重(高 毒),因而临床需要新的高效低毒移植 (非清髓性移植)。
非清髓移植的理论基础
4、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单向排斥理论→双向排斥理论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贵医附院血液科 沈如刚
联合化疗与白血病
联合化疗的进步显著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缓解 率(AML70%,ALL90%),但绝大多数CR病人不 可避免复发。
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所采用的化疗方案还不 足以完全杀灭绝大多数白血病病例体内的白血 病细胞,这些细胞在反复的化疗过程中获得了 耐药性。
者,不能耐受移植。
经 典 骨 髓 ( 外 周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过 程 示 意 图
传统(经典)清髓性骨髓移植
目前HLA相合异体移植治疗首次缓解AML、ALL和 慢性期的CML的三年无病存活分别达57%、56%和 67%以上,
自体移植治疗首次缓解霍杰金氏淋巴瘤(HL)、 低恶组NHL、总高恶组NHL及Ⅱ期乳腺癌的三年无 病存活分别为84%、78%、70%、75%左右。
(微嵌合现象)
单向排斥理论 (one-way pardigm)
单向排斥理论主要观点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接受异体组织器官 后,不经任何免疫抑制处理,将立即发生宿 主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即宿主 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导致植入器官被排斥。
并发症及病死率与预处理的强度显著相关。
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的提出?
改良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有可能成为改革移植 技术,扩大适应症、提高总的疗效和减少相关 并发症和病死率的中心环节。
能否应用骨髓非清髓性预处理强度,达到诱导 受体对供体造血细胞的免疫耐受,使供者细胞 顺利植入,并充分发挥植入供者T细胞的抗瘤 效应,在某些病例移植后再回输供者淋巴细胞 (DLI),这样不仅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而 且并发症少而轻,也可适于年老体弱者。
②TBI 2GY+移植后免疫治疗: CSA+MTX:稳定植入率60% CSA+MMF:稳定植入率96%
初步临床实践证实:①利用适当的的非清髓性 (实质是诱导免疫耐受)处理,可以在HLA相 合同胞间,甚至可克服HLA屏障建立稳定的混 合嵌合体;②DLI可使混合嵌合体转变为完全 供者嵌合体而不引起GVHD;③这种混合嵌合体 可纠正某些免疫缺陷或异常,也可纠正一些遗 传性缺陷,如有(20-30)%正常供体的混合嵌 合体即可纠正多数遗传性血液病;④含正常供 者的混合嵌合体有明确的抗瘤效应,如果接着 DLI可显著增强抗瘤效应而不增加GVHD的发生。
HVG→GVH GVH→HVG
传统(经典)清髓性骨髓移植
超大剂量的放/化疗以最大限度地清除体内肿瘤 细胞;腾出干细胞龛,为植入准备干细胞“空 间”;抑制宿主的免疫功能。
植入供者造血干细胞挽救或重建患者的造血及免 疫功能。
常伴有较高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 对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和重要脏器功能缺陷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制剂或发生 急性GVHD后,可再次缓解。
Syn-BMT后复发率高于配型相合的同胞受者3倍。 Allo-BMT后发生GVHD病人的复发率低于病情相
似的但未发生GVHD者。 当作为预防GVHD的措施将T细胞从供者移植物
中取出时,GVL作用会消失。 移植疗效与移植物抗瘤效应相关,而移植相关
世界首次成功的临床骨髓移植
1958年,南斯拉夫Vinca核电站事故。 受害者被估计接受了600-1000cGy的照射。 多次亲属骨髓输注恢复了临时造血。 最终自体造血的恢复拯救了病人的生命。
Seattle
1966年,美国Seattle在人体施行异基因骨髓 移植获得成功。
HLA组织配型技术的应用。 明确提出移植预处理的概念。 阐明了移植后GVHD预防和治疗。 克服两种免疫学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