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体制改 革起 步晚 、 力度 小、 度慢 、 效弱 的状况并 未得到根本 速 成 改变 , 除省新华 书店集 团转企改制 、 广电网络 整合等取得一定 突 破外 ,其他公益性文化单 位和经营性单 位的体制改革均未得到 实质性突破 。 文化体制不活 、 制不健全 已成 为制 约河北文化产 机 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 2 政策支持力度不 大。 . 文化体制 改革 是解 放和发展文化生
1 经济论坛 20 ・3 6 0 82
割 、 业垄 断和地区封锁 等因素的存在 , 行 文化 市场 发育还不够完 善 , 以形成统一 开放 、 争有序 的市场体 系。 析研 究河北文 难 竞 分 化市场 , 主要 问题 是市场主体较 少而且竞 争力不强 。 近年来 , 河
抓 紧制定符合省情的实施 意见 。
3 市场发育不完善。 .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 文化市场建
设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 。 是 , 但 由于文化行政管理部 门权 限分
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 的重点 、 难点和焦点 , 其成效影响着整个文 化体制改革 的进展和文化产业 的繁荣 。 目前 , 河北文化体制改革 最大的障碍是政策不 明确 、 不具 体 , 针对性有待进 一步提高 , 支
政 策需要完善 。 河北省 明确 规定 , 原划拨土 地改变用途 , 必须 缴
河北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 界文化遗产 3 , 国重点文 世 项 全 物保护单位 1 8 , 6 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0 , 7 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 17项 ( 1 居全 国第二 位 ) 奠定 了文化产业发 展的基础 ; , 蔚 县剪纸 、 曲阳石雕 、 衡水 内画 、 武强年 画 、 吴桥杂技等传统艺术 闻名海 内外 , 具备了产业化运营 的条件 。 同时 , 全省高度重视 文 化产业 的发展 , 先后 出台了《 于加快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发展 关 的若干政策 》( 冀办发 [ 0 5]5号 ) 《 20 1 、 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 化产业 的实施意见 》( 冀政 [ 0 5 5 2 0 ] 3号 ) 《 、 河北省文化体制改 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冀办发 [ 0 6] 3号 ) 《 20 1 、 关于促进文化 产业发展 的实施 意见 》( 冀政 [ 0 8 1 附件之一 ) 20 ] 号 等一 系列 政策文件 ,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较快 ,其增加值 占全省 G P D
关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以民间美术为例

河 北 学 刊
He b e i A c a d e mi c J o u r n a l
NO V.。 2 01 3
第3 3卷 第 6期
V0 1 . 33 No. 6
关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以民 间美 术 为例
刘洪彩 , 高 雁, 王永学
利 用工作 的深入展开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产业化 已经成 为颇 富成效的推动方式之一。
一
普查工作 ; 逐步完善省 、 市、 县( 市、 区) 三级非 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名 录与项 目代表传承人资料 ; 整理 出版《 河北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等千余 套图书影音 资料 ; 创 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 、 省级文化生 态保 护实验 区、 传统节 日 保护示范地 、 国家文化 产业示 范基地 ; 积极推
2 0 1 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 学发展研 究课题《 发挥佛教 文化积极作 用
究。
促进河北社会和谐发展》 ( 2 0 1 3 0 4 0 3 4 )
【 作者简介 ] 刘洪彩 ( 1 7 一) , 女, 山东省I 临沂市人 ,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 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与 美术史论研 高 雁( 1 9 6 8 一) , 女, 辽 宁省海城市人 ,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人类资源管理与文化产
( 河北 工业 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 天津 3 0 0 1 3 0 )
[ 摘 要] 本 文分 析 了河 北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产 业 化 发展 的现 状 , 指 出 目前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 提 出 了 河 北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产 业 化 应 以 保 护 文化 个性 为根 本 , 实施 保 护 、 管理 、 开 发 三 位 一 体 的 发 展 策略 , 尤 其要 通 过 支持 创 业 启 动 、 打 造 国 际品
产业化与产业升级是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以河北曲阳石雕与旅游开发为例

一
万, 年产值 1. 亿 元 、 38 销售 收入 1 . 25亿元 , 口交货值 11 出 . 亿
元 , 品远销 8 产 0多个 国家和地区。雕刻业 已成为该县重要的特 曲阳位于河北 省保定市西南 部 , 太行 山东麓 脚下 , 盛产汉 色富 民文化产业 。l l J , 此外 雕刻艺术 节 、 刻展销会 、 雕 雕刻 大讲 白玉大理石 , 石质具有 洁 白晶莹 、 纯净细腻 、 脂润 坚韧 、 经久耐 坛 、 雕刻 大奖赛等重大雕刻产品推介活动也为雕刻业的发展搭 磨等特点。曲阳雕刻艺术迄今已有 2 0 0多年的历史。早在汉 建了 良好 的平 台。嘲 0
【 中图分类号】 52 【 F 9.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4 26 (000~200 10—782 1)50 1—3
近年来 , 河北 省在非物 质文化遗产 名录体 系建 立 、 传承人 代 , 阳石雕艺术就应用于建筑业 。曲阳雕刻工艺历经千年 而 曲 命 名 、 产普 查 、 点项 目保护 和重大活动 等方面做 了大量 工 不 衰 , 遗 重 誉满海 内外 , 已经成 为我国石雕行业 的一个重要 分支, 代 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 就。2 0 0 8年河北省 表 了我 国北方石雅艺术风格 。 非 物质 文化遗产及古籍 保护工作会 议提供 的数 据显示 ,截 至 曲阳石雕 的传统工 艺特征 , 是利 用开脸特技法 , 在石料上 2 0 年 ,河北 省共建有 专题博 物馆 、民俗博 物馆和传习所 6 画出大概轮廓 , 08 7 先雕鼻子 , 再从 头到脚依 次雕 刻 , 做到“ 内外有 个, 数量之多在全 国居第二位。 度, 比例协调” 。而 现代 工艺 则是在传 统工艺基础上 , 依靠科技 河北省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工 作 , ~方 面开局不 错 , 兴 力量 ( 方 电动工具 )运用圆雕 、 , 浮雕 、 线雕技法 , 将解 剖学 、 美学融 未艾 , 取得 了显著成效 ; 另一方 面形势严峻 , 不容乐观。就当前 为一体 , 所雕作 品既有高 贵华美 的传 统特点 , 又有新颖 明快的 情况来看 , 河北省非物 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 作还存在 以下一些 问 时代精神 。 题: 第一 , 经费投入仍 显不足 ; 二 , 第 缺乏专业 人才培养 和保 障 曲阳雕刻 材质 以大理 石为主 , 也有 以玉石 、 木材 、 象牙 、 青 机制 , 备人才 匮乏 ; 三 , 后 第 没有形成保 护 、 开发的 良性循环 。 综 铜 、 不锈钢等为原材料的 。在雕刻 中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合来看 , 主要 问题在 于非物质 文化遗产 的保 护没有形 成一 个 相结合 , 其 运用 圆雕 、 浮雕 、 线雕 等技 法 , 将透视学 、 剖学 、 解 美学 产业化的依 托。笔者认为 , 只有跳 出为保 护而保护 的传 统保 护 融于石雕之中 , 使仿 古作品古朴典雅 、 栩栩如生 ; 现代作品清新 模式 , 形成非 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 与开发互动 、 重的产业化新 自然 、 并 意境幽深。雕刻 作品具有刀工细腻 、 型优美 、 造 形神活脱 思路 , 才有可能达到保护 、 发展 、 传承的 目的。 近年来 , 河北省曲 的特点 , 兼具木雕之细腻 、 牙雕之玲珑 、 玉雕之逼真 的功力。 阳县在保护 与开发石雕技 艺方面取得 了显著 的社会现 已和 经 二、 曲阳 石雕 技 艺 保 护 与开 发 的 成就 和 面 临 的 困 济效益 , 得到 了国家 的支持 和表 彰。 19 , 9 5年 曲阳县被 国务 院 境 正式命名为“ 中国雕刻之乡” 0 6年 ,曲阳石雕 ” 。20 “ 被列入第 一 近年来 , 曲阳石雕业在 当地政府 的大力扶植 下已步入产业 批 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 本文力求 以对 曲阳石雕技艺保 化发展的轨道 ,初 步形成 了辐射全县 8个乡镇 、O多个村的雕 5 护与开发的实例剖析 , 探讨河北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 与开发 刻基地 ;07年 , 20 雕刻企 业 、 摊点 多达 228个 , 8 从业人 员逾 5
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与利用

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河北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以曲阳石雕产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在河北发展迅速。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期间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利用曲阳石雕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其进行保护。
河北省是中国非遗大省,近年来在非遗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曲阳石雕产业的发展就十分具有代表性。
本文拟以曲阳石雕产业为例讨论河北省非遗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的表现、思路与问题。
一河北省非遗概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遗的界定,它是指被团体或个人所认定为其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表演实践、技能手段或知识体系,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工艺、工具、实物及文化场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创造了丰硕的劳动成果,其中有很多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遗。
它们突出反映了悠悠中华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价值,体现出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也是凝聚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精神与情感的纽带。
学界普遍认为,在当前情势下,唯有加快本民族、本地区非遗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护好我们的非遗。
今天的河北省,古称冀州,自古地处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在这里,勤劳智慧的百姓、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无比的人文历史造就了门类齐全、风格鲜明、绚丽多姿的非遗,成为全中国非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到2009年末,河北省省级以上非遗共有366项,其中有73项属国家级非遗,占全省非遗总数的近20%,位居全国第五。
在众多河北非遗中,吴桥杂技享誉国内外;蔚县剪纸艺术绝技独步全国;河北女娲文化孕育了中国的婚恋观、生育观乃至生活价值观;涞水县源自黄帝乐舞的古乐历来都是中国原生态音乐的代表;河间县是《诗经》最早传诵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古韵吟唱《诗经》的方式;太极拳等中国武术也起源于河北一带;源自邯郸的成语典故老少妇孺耳熟能详。
河北民间美术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河 北 省 民间 美 术 资 源 丰 富 ,仅 列 入 国家 级 及 省 级 的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名 录 的美 术 资源 就 有武 强木 版 年画 、衡水 内画 、蔚 县剪 纸 、丰 宁满 族 剪纸 、 曲 阳石雕 、 玉 田泥 塑 、八沟 石 雕 工艺 、伯 延 民间建 筑 艺术 、 内邱神 码 、辛 集 农 民画 、无 极剪 纸 、 白沟 泥 塑 、 定 瓷 、磁州 窑 瓷器 等 。这 些优 秀 的 民间 美术 资源 ,承载 着 燕赵 大 地 的历 史文 化 和 民俗风 情 , 是文 化 艺术 与乡 土精 神 的完 美 结合 , 无 论是从 文化 性还 是 艺术 性上 看 ,都值 得珍 视 、传承 和保 护 。 然 而 ,在世 界 经济 一体 化 和现 代 化进 程 快速 发 展 的今 天 ,随 着 民 间传统 文 化 的生存 环 境不 断 恶化 ,大批 具有 历 史价 值 的 民间 美术 资源 遭 到不 同程度 的破 坏 ,尽 管 随着 对 文化 资 源重 视程 度 的 提 升 ,近年 来对 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工 作 取得 了 一些 进 展 ,但 民 间美 术 资源 的保 护状 况 仍令 人堪 忧 。 下面 笔 者针对 河 北 民 间美术 资源 及 产业化 发 展 的现 状 、发展 困境 ,结 合文 化 产业 应 持有 的 开发 原
综合 学术论坛
河北民问美术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王 满 ’ 郭 君 ( .河 北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河 北保 定 0 10 12 7 02)
摘要 :包括 非物质 文化遗 产在 内的民 间 美术 资源 ,面临 着消亡 方 面 保持 民 间美 术 的原 汁原 味 , 复制 和再 现 传统 的 民 间美术 的 形
的危 险 ,从 经 济 角度 对 其进 行 产 业 化 开 发 ,既 是 一 种 保 护 ,也 是 社会 式 和技 艺 ,将 其 作 为传 统文 化 的经 典 加 以保 护 ;另 一方 面在 保 留 经济和 文化发展 的需求。本文 旨在对河北 民间美术资源产业化 发展现 传 统 的 民间 美术 语 言元 素 的前 提之 下 ,从 材 料 、工 艺 ,形 式上 进 状 进 行 调 查 分 析 ,并 提 出产 业 化 发 展 设 想和 具 体 的操 作 策 略 。 关 键 词 : 民 间 美术 ;产 业化 ; 文化 产 业 ; 燕 赵 文化
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化保护

Sport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化保护卞文昆,文太凤(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体育部,天津 301830)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化保护,是实现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挥优秀民族文化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的重要工作。
因此,围绕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化保护的文化氛围构建,适应“文化空间”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是本文的研究出发点与落脚点。
关键词:文化空间理论;非遗;民族传统体育;河北省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6)12-148-02投稿日期:2016-08-27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化保护”(课 题编号:201603040305)。
作者简介:卞文昆,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 “文化空间”理论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1 “文化空间”理论的内涵文化空间是以文化为载体,以不同区域的文化资源作为主要依托,在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文化立体化与延展性的理论。
从文化空间的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生活文化3个空间。
例如,文化的物质空间属于可视性较强的载体形式,主要有景观、器材等物质基础。
精神空间则是某一物质文化在精神价值、参与内驱、参与者精神追求方面的体现。
社会生活空间是在参与的群体构成、影响的地理范围。
文化空间理论的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某一文化的客观延伸。
从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可以发现,井陉拉花、沧州狮舞、昌黎秧歌等都可以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出发来进行生态化保护的探究与思索。
1.2 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构成要素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心理念、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主体等。
浅析河北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0 2 2 ( 2 0 1 3 ) 0 4 - 0 0 0 1 . 0 3
浅析河北省 民 间艺术产 业开发
王会欣 , 马 志峰 , 赵岩红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 学院 , 河北 保 定 0 7 1 0 o 0 )
摘要 : 河北省 民间艺术存量丰富 、 分布 广泛 , 拥有 巨大 的发
2
河 北 软 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 1 5 卷
裹1 2 0 1 1 - 2 0 1 3 年度河北省“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名单
重 阻碍 了民间艺 术 的产 业化 发展进程 。
( 一) 资金投 入不足
经济投入是文化产业发展 的必要条件。 无论 是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 , 还是鼓励创新 , 培养后继 人才 , 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一
展 潜力和前 景。 对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但
随着人们 生产 、 生活方式的转变 。 民间艺术赖 以生存 的环境 发生了重大 改变 。 一些民间艺术形式逐渐消失 。 创 作主体也 趋于边缘化 、 老龄化 。 若要促 进民间艺 术的可持续 发展 。 进 行 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是一条较为可行 、 有效的发展道路 。 文 化产业关联 效应分析 结果显示 , 其前 向关联性较小 , 后向关 联 性较 大。 进行民间艺术产业开发在鼓励创新的 同时, 要着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 日益 加大 , 民 间艺 术 产 业 开 发成 为 一 种 趋 势 。如 前所 述, 河北省 民间艺术产业 已取得一些成绩 , 但仍面 临 一 些 困境 , 从整体 上看市场 状况并不 景气 。 由
术形式逐渐消失 , 创作主体也趋于边缘化 、老龄 化。 这些 民间艺术资源一旦流失 , 给社会造成的损 失 是 无 可估 量 的 。 若 要 促 进 民 间 艺术 的可 持 续 发 展, 构建 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 展体系是一条 较 为可行 、 有效 的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道路新探

是一种保护 ” 这一思想 , 在唯物的经济社会中将非物质文化遗 并且作为一个人口流量巨大的地区, 其旅游业 发展无疑为物质 产 向产, M L发展已经形成了现今的一种必然之路。
文 化 遗 产 的产 业化 发 展 道路 提供 了 良好 的销 售 渠 道 。
河北 、 天发展 , 人 民的生活开始呈现简洁、 实 法规 , 努力挖掘散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激励非物
并通 过 建 立 生态 景 区、 展示场馆、 实 习基地 用、 快速的趋势, 非物质文化 遗产由于其所具有的大部分价值 质 文化 遗 产 传人 , 被更多的新兴事物代替, 其所 蕴含的文化思想受到西方 文化以 和 进 行 生产 性 保 护 等 方 式对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进 行实 地保 护 。
非物质文化 遗产发展优势。 首先 , 河北省作为一个非物质
见, 加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各方面机制都相对落后于 文化遗产大省, 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 为非物质文 其它省市, 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化 遗产产业化 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 ⑨ 其次, 河北地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颇丰, 且种类广泛 , 如杨柳青 处华北 , 东临渤 海、内环京津 , 东南部、 南部 衔山东、 河 南两 木板年画、 泥人张彩塑、 大沽龙灯、 评剧等 , 涵盖了传统戏曲、 省, 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 , 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 东北
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资源,
河北省非物质 5  ̄ 4 - g 遗产产 , l l , 4 . g 发展的 因素分析
必要性 分析 。 虽然传 统认 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但 是 在 目前 的社 会 环 境 下, 产 业 化发 展 已经 成 拥 有1 2 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7 7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最 重 要 的 载体 , 产, 包 括 河 北 梆子 、 唐 山皮 影 戏 、 武 强 木 板 年画 、 蔚县剪纸、 曲 为 其 重 要 的保 护 途 径 之 一, 而 市场 也 成 为 了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
摘要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2010年8月,蔚县剪纸及我国其他地方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请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文深入挖掘了中国剪纸及蔚县剪纸的历史,通过对其艺术特点及产业化经营问题的分析,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出了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对策。
关键词蔚县剪纸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策略
一、蔚县剪纸的历史发展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早在纸产生之前,雕镂工艺就已得到很好的发展,已出土的战国至晋代的金银饰片已非常接近剪纸了。
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两张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就其艺术表现已相当成熟。
2003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蔚县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
会上正式授予蔚县“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称号,挂牌“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
2010年8月,蔚县剪纸与陕西等地剪纸一起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请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蔚县剪纸正式成为一项世界遗产。
二、蔚县剪纸的特点
(一)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有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
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线条,剪去线条以外的空白部分。
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浑然一体的。
(二)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在制作过程中就是刻去原稿的线条,保留线条以外的部分。
因此,阴刻剪纸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结构的。
蔚县剪纸用薄细白纸,雕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以复用多色点染彩绘而成。
它颜色冶艳,反差强烈,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蔚县剪纸内容多为百姓生活的写照,题材广泛,式子繁多。
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花鸟鱼虫、吉禽瑞兽等形式。
但可贵的是,蔚县剪纸没有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肖似为追求,把所有的物象平面化的展开。
同时,为追求剪纸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能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平面刻画,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工致传神的审美情趣。
三、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对策
在这里我们拿出了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具体策略:
(一)首先要加大蔚县剪纸的扶持力度,推进蔚县剪纸精品的挖掘与创造。
集中力量建设蔚县剪纸的文化基础设施,让蔚县剪纸有自己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蔚县剪纸研究院。
另外,过去由于蔚县剪纸加工经营规模过小,我们存在宣传效果不佳的问题。
现在就应通过各种媒体及网络宣传推动,进一步提高蔚县剪纸的知名度。
(二)努力把蔚县剪纸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结合起来,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从历史及现在来看,蔚县剪纸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艺术价值是需要商业价值来体现的,没有了商业价值,蔚县剪纸艺术的保护、发掘就缺少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因此,必须要把进一步提高蔚县剪纸的艺术价值与重视发挥它的商业价值结合起来。
(三)通过保护、挖掘蔚县剪纸,增强其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特别是吸引国外投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蔚县剪纸就是蔚县的一张金名片。
要让大家从对蔚县剪纸的认识,逐步深化到对整个蔚县的认识,对蔚县深厚传统文化的认识,把弘扬传统文化与促进蔚县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四)要坚决控制分散的家庭制作模式,大力发展基地式生产经营方式。
将基地的建设作为蔚县剪纸的一个龙头和窗口,在这个基地有专门搞挖掘与创作的、也有专门搞加工制作的、还有专门搞经营的,只有这样,才能以基地为中心来带动蔚县剪纸的创新与提高,带动蔚县剪纸的长久发展。
(五)加强蔚县剪纸民间艺人的培养,鼓励优秀艺人多带徒弟,使这支队伍后继有人且水平不断提高。
甚至可以在当地小学、初中开设蔚县剪纸的课程,给中小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蔚县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
她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蔚县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充实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发扬光大,我们应该让蔚县剪纸走出庄户人家的小院,走入当代艺术设计的广阔天地,在民族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式室内装璜、服装设计、书籍装帧以及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都应找到她的倩影。
要让她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
她不仅能够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瑰丽多姿,更能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
这里寄托和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能够满足我们更高的精神需求。
四、让文化遗产更有价值
近年来伴随着我省经济的强劲增长,河北及河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受关注程度空前高涨。
这是我省整体实力的支撑引起的关注扩展。
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含量极高,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大多数处于孤立分散和缺少保护
挖掘的状态。
同时,我省广大的农村由于文化设施还很简陋,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更难以提供大规模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广大的农村文化产业化的程度还较低,而且规模小、质量低,在文化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理应要得到坚定而切实的守护与弘扬,努力传承文化遗产的技艺风范和人文内涵,随着时光的推移,文化产业化的推进,我们相信,传统文化遗产一定会愈来愈能显现出它潜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