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食物
食物与化学——精选推荐

⾷物与化学⾷物与化学⾷物是⼈类赖以⽣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因为⾷物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位公民的⽣存健康权利,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现代⾷品⼯业就是⼀个充满化学物质的⼯业,⾷物与化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物界增添了⾊彩。
化学与饮⾷⾷物的错误搭配1、菠菜+乳酪:菠菜含丰富的钙质,乳酪所含的化学成份会影响钙的消化吸收。
2、菠菜+瘦⾁:菠菜含铜,瘦⾁含锌。
铜是制造红⾎球的重要物质之⼀,⼜为钙铁、脂肪代谢所必需。
如果把它和含锌较⾼的⾷物混合⾷⽤,则该类⾷物析出的铜会⼤量减少。
3、碱+粥:做粥⽤的⼤⽶、⼩⽶、⾼粱等都含有较多的维⽣素。
维⽣素B1、B2、尼克酸和维⽣素C在酸性中很稳定,⽽在碱性环境中很容易被分解。
4、⾖浆+鸡蛋:鸡蛋中黏液性蛋⽩易和⾖浆中的胰蛋⽩酶结合,产⽣⼀种不能被⼈体吸收的物质⼤⼤降低了⼈体对营养的吸收。
5、胡萝⼘+⽩萝⼘:胡萝⼘含有抗坏⾎酸酶,会破坏⽩萝⼘中的维⽣素C,使两种萝⼘的营养价值都⼤为降低。
6、西红柿+黄⽠:西红柿中含⼤量维⽣素C,有增强机体抵抗⼒、防治坏⾎病、抵抗感染等作⽤。
⽽黄⽠中含有维⽣素C分解酶,同⾷可使其中的维⽣素C遭到破坏。
7、⼭楂+猪肝:⼭楂含维⽣素C丰富,猪肝含有较多的铜、铁、锌等⾦属微量元素。
维⽣素C遇到⾦属离⼦,则加速氧化,会使维⽣素C和⾦属都遭到破坏。
8、柿⼦+⼟⾖:吃了⼟⾖,⼈的胃⾥会产⽣⼤量盐酸,如果再吃柿⼦,柿⼦在胃酸的作⽤下会产⽣沉淀,既难消化,⼜不易排出。
9、汽⽔+⽩酒:⽩酒、汽⽔同饮后会很快使酒精在全⾝挥发,并产⽣⼤量的⼆氧化碳,对胃、肠.肝、肾等器官有严重危害,对⼼脑⾎管也有损害。
10、⾖腐+⼩葱:⾖腐含钙,⽽⼩葱中含有⼀定量的草酸,⼆者共⾷,则结合成草酸钙,不易吸收。
11、萝⼘+橘⼦:萝⼘⾷后体内可产⽣⼀种抗甲状腺物质硫氰酸,阻碍甲状腺对碘的摄取。
橘⼦能加强硫氰酸对甲状腺的抑制作⽤,从⽽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12、⽜奶+果汁:⽜奶含有丰富的蛋⽩质,果汁属于酸性饮料,在胃中能使蛋⽩质凝结成块,影响吸收,从⽽降低⽜奶的营养价值。
食物与化学的心得体会

食物与化学的心得体会食物与化学的心得体会食物和化学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两个元素,对于一般人来说,吃饭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需求。
然而,很少有人会意识到食物和化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在我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探索食物和化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我对食物和化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食物与化学之间的最直接的联系在于食物的成分和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它们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和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基础。
每个人都需要均衡摄取这些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比如儿童、孕妇和老人,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生理需要,进行特殊的膳食安排。
其次,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与化学物质的感官效应密切相关。
我们所熟知的味觉感知主要有五种基本味觉,即甜、咸、酸、苦和鲜。
这些味道背后的化学机制是复杂而有趣的。
例如,甜味通常由糖类分子引起,咸味则是由食盐中的氯化钠分子引起。
另外,食物的香味也是由其中的化学物质产生的。
我们可以通过食物中的化学香精或天然香料增强食物的香味,使食物更加诱人,增加食欲。
食物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化学技术和化学物质。
保质期延长剂、防腐剂、增稠剂等化学添加剂是商家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而添加的。
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监管和调查,保证人们食用食物的安全。
此外,食物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也是引人入胜的。
食物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食物的口感和质地。
比如,烘焙过程中的面粉蛋白质会发生糊化作用,使得面团更加酥脆;蒸煮过程中的蔬菜会发生脱水作用,使得其更加鲜嫩可口。
这些化学变化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新的烹饪方法和菜品。
最后,我认为食物和化学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于食物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食物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化学与食品读书报告

化学与食品读书报告一、引言“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合理饮食有益健康”,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道理。
而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与转化的学问,与食品的制作和加工密不可分。
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对食品的影响和作用。
二、化学对食物的影响1.热量和能量在化学中,食品的热量和能量是指单位质量中的热能和能量含量。
而这些热量和能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吸收和代谢。
比如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热量,这些热量来源于科技进步和深化了化学知识。
2.酸碱度食品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到其口感和保鲜性。
比如说,酸性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碱性食物则会影响人体内部平衡。
而掌握酸碱度知识,可以让生产者更好地制作和保护食品。
3.补充营养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而这些物质的存在,也依赖于现代化学技术的科技支撑。
三、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通过化学手段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其质量和口感以及增加保鲜期等作用的物质。
如甜味剂、酸味剂、漂白剂、防腐剂等。
对于现代人来说,食品添加剂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获取可靠食品保障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2.脱水技术脱水技术是化学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其通过化学手段将含水食品制成干燥的食品形式,使其更加耐储存和方便食用。
这种技术不仅延长了食品的保鲜期,更大程度地保存了食品的营养物质。
四、总结通过对化学与食品的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化学对人类食品事业的重要性,如现代化学技术带来了酸碱度的精准掌控、添加剂技术的发展、通过脱水技术长久保存食品的方式等,而不同的化学技术手段在不断地影响着食品的健康性、营养成分等方面。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化学对食品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化学与食品科学的联系

化学与食品科学的联系食品科学是研究食品的原料、加工技术、储存、保鲜、营养和安全等方面的科学。
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与食品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将从食品的原料、加工过程、营养和安全等方面来探讨。
一、食品原料中的化学成分食物的化学成分是食品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的食品原料,都是由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
比如,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它们由碳、氢和氧构成。
蛋白质则由氨基酸组成,而脂肪则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此外,维生素、矿物质和色素等也是食物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了解食物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进而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应用。
二、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反应食物的加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化学反应。
比如,面粉加水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从而制成发面食品。
烹调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相当复杂,例如烹调肉类时,蛋白质发生变性和缩合反应,使肉质变得更加嫩滑。
而炒菜时,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会发生水解反应,使得食材更易消化吸收。
食品加工过程中还常常用到化学添加剂,比如乳化剂、抗氧化剂、酸味剂等。
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旨在改善食品的质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化学添加剂不仅要安全可靠,还需要符合法规和标准。
因此,食品科学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添加剂的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化学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与化学密切相关。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通常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
例如,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提供能量供给;蛋白质参与构建和修复组织;脂肪则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对人们合理膳食和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四、食品安全与化学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化学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化学与食品教案

化学与食品教案教案一: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引言:化学与食品息息相关。
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了解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性和健康影响。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探索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食品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一、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1. 概述: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2. 实验活动:通过酵母发酵实验观察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3. 拓展知识: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了解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二、食物中的脂肪1. 概述:脂肪是食物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同时也有助于维持体温、保护内脏等功能。
2. 实验活动:通过酒精燃烧实验观察脂肪的热量释放。
3. 拓展知识:了解不同脂肪类型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脂肪摄入量。
三、食物中的蛋白质1. 概述: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新陈代谢、免疫等功能。
2. 实验活动:通过生物蛋白质酶解实验观察蛋白质的分解。
3. 拓展知识:了解不同蛋白质的生物价值,引导学生合理摄入不同来源的蛋白质。
四、食物中的维生素与矿物质1. 概述:维生素与矿物质是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2. 实验活动:通过颜色反应实验观察维生素的存在。
3. 拓展知识:了解不同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作用及缺乏症状。
五、食物添加剂与防腐剂1. 概述:食物添加剂与防腐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改善食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2. 实验活动:通过pH试纸测试食品添加剂的酸碱性。
3. 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与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对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合理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辨别能力。
希望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化学与食物

用小火炒菜营养损失少么?
• 用小火炒菜营养损失少是不对的:维生素C、 维生素B1都怕热、怕煮。据测定。大伙快 炒的菜。维生素C损失仅17%,若炒后再焖, 菜里的维生素C将损失59%。炒菜要用旺火, 这样营养损失才会减少。同时加醋有利于 维生素的保留。
猪肝与番茄、辣椒相克:猪肝中含有的铜、铁能 使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而失去原来的功 能。 猪肉与田螺相克:二物同属凉性,且滋腻易伤肠 胃。 虾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相克:生成砒霜,有剧 毒。 螃蟹与梨相克:二者同食,伤人肠胃。 啤酒与汽水相克:这样喝啤酒很少有不醉的。 猪肝+菜花: 菜花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中的 醛糖酸残基可与猪肝中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 形成螯合物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化学与食物
食物相克
牛奶+糖 牛奶在加热的情况下能与果糖反应,产生有 毒的果糖氨基酸,有害人体。 豆腐+小葱 豆腐含钙,小葱中含一定量草酸,二者共 食,结合成草酸钙,不易吸收。 西红柿+地瓜 同食会得结石病,呕吐、腹痛、腹泻。 巧克力+牛奶 这两者同食易结成不溶性草酸钙,还会 出现头发干枯。 鹅肉+柿子 同食严重会死亡.可以用绿豆水煎服。 胡萝卜+白萝卜 胡萝卜含的抗坏血酸酶破坏白萝卜的 维生素C,使营养价值降低 。
(2)不失营养的烹调方法 炖、烤等烹调 方法温度低,不用水,但如果烹调时间长, 仍会破坏营养。 (3)营养大减的烹调方法 煮、煲等烹调 方法,时间长,用水量大,高温,大部分 营养均被破坏。(中国传统的老火汤将大部分维生
素破坏,加上常用肥肉、猪骨、鸡和动物等长时间熬制, 脂肪已全部溶于汤内,这种汤的营养价值甚低)
正确的烹饪方法
各种烹调方法比较
对常用的烹调方法而言,营养价值的高低可以这 样区分 (1)保留营养的烹调方法 1)微波炉烹调食物,时间断,用水少,虽然温度 较高,但速度快,可保持营养。 2)烧水白灼、蒸这些烹调方3)少油快炒。用烧热的锅,在高温下加快炒熟食 物的速度,切记要少放油。 4)煎、炸这两种烹调方法温度高,可快速将食物 煮熟。虽可保存营养,但含脂高。所以并不健康。
化学与生活中的食品

引言概述食品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保存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以化学与生活中的食品为主题,探讨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加工、食品安全和化学分析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化学与食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的本质和食品安全问题。
正文内容一、食物中的化学成分1.主要类别:食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2.功能与作用:不同种类的化学成分在食物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碳水化合物提供人体能量,蛋白质是构建身体组织和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3.变质与分解:食物中的化学成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氧化、热分解和酶的作用,导致食物的变质和分解。
二、食品的化学加工1.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如防腐剂、食品色素和增稠剂等,用以提供食品的外观、口感和保质期等。
2.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烹饪是食品加工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中涉及到诸多化学反应,如食物的煮沸和烘烤会导致化学成分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3.酿造和发酵:酿造和发酵是一些特定食品的加工方法,如啤酒和酸奶的制作,其中的化学反应对于食品的味道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三、食品安全问题1.食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食品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物等,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2.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是一大食品安全隐患,如细菌、病毒和霉菌等会导致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3.食品保存和检测技术:化学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食品的保鲜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有助于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四、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1.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中,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以及光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精确测定。
2.食品中的毒素检测:食品中可能存在各种毒素,如霉菌毒素、重金属和农药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这些毒素的存在。
《化学与食品》课件

化学与食品是广受关注的领域。本课程将探讨食物中的化学成分,食品加工 中的化学反应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原理等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引言
化学在食品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次课程将介绍其重要性,并概述课程 内容和目标。
二、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碳水化合物
食物中的主要能量来源,如 淀粉和糖类。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 成分,如肉类和豆类。
蛋白质测定法
测量食物中的蛋白质 含量,如Kjeldahl法 和生物素法。
滴定法
用于测定食品中的酸 碱度和营养成分含量。
光谱分析
利用光谱技术分析食 品中的化学成分,如 红外光谱和质谱。
六、化学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农药使用可能导致食品中有害物 质的残留。
重金属污染
工业排放可能导致食品中重金属 的超标。
环境激素
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内 分泌干扰。
七、化学与美食
1
分子美食
使用化学原理创造出富有创意的食品。
分子调味剂
2
利用化学物质增强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3
菜谱创新
化学知识提供了创新烹饪与食材搭配的 可能。
八、总结回顾
总结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收获,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九、参考资料
书籍
《食品化学导论》、《食品 化学分析方法》等。
脂肪
为身体提供能量,并帮助吸 收维生素,如油和奶制品。
维生素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有机物质,如维生素C 和维生素D。
矿物质
参与身体代谢的无机元素,如钙和铁。
三、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反应
1
热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与化学
内容摘要: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都深刻的认识到食物的存在对于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物安全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社会对其也加以关注。
因为食物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生存健康权利,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现代食品工业就是一个充满化学物质的工业,食物与化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化学不仅为食物界增添了色彩,同时却因为人们的不正确利用,它也给食物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
关注食物与化学,正确看待食物中的化学是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食物安全化学忧喜绿色食物
食物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任何一种食物都必须有保证安全。
所谓食物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可见,保证食物的质量对于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而从食物安全的定义来看,我们从有害物质,食品加工等
词语不难看出,我们的食物离不开化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营养物质方面:食物中的三大主要营养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质。
在人体内,糖被氧气氧化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这个反应产生足够的热量,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同时糖也是维护心脏和神经系统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品。
脂肪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脂肪的功能是供给人体热量以维持体温,使我们能进行各种活动,它所提供的热量超过糖和蛋白质,所以脂肪是人体不能缺少的。
蛋白质是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分子,它是人类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都不能缺少蛋白质,人体每天还要排泄出不少蛋白质,因此我们每天必须进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每一种营养物质的获取与释放中,都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
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许多都是化学领域中研究的物质,简单的食物成分就让我们意识到化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何等重要。
2、化学对食物的改变方面:为了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改善食品的品质(使食品更具吸引人们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即食品的防腐),以及为了食品加工的需要,往往要在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统称为食品添加剂(被称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比如:
(1)、抗氧化剂:食品在贮藏过程中除受细菌、霉菌等作用发生腐烂变质外,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变化
也能出现褪色、变色,产生异味、异臭现象,使食品质量下降,直至不能食用。
如果将抗氧化剂添加于食品后能阻止或延迟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的质量稳定性,延长贮存期。
(2)、增味剂: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有的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
谷氨酸属于低毒物质。
在一般用量条件下不存在毒性问题,而核甘酸系列的增味剂均广泛的存在于各种食品中。
(3)、酶制剂: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
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
我国允许使用的酶制剂有:木瓜蛋白酶——来自未成熟的木瓜的胶乳中提取;以及由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等所制得的蛋白酶;α-淀粉酶——多来自枯草杆菌;糖化型淀粉酶——我国用于生产本酶制剂的菌种有黑曲霉、根酶、红曲酶、拟内孢酶;由黑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生产的果胶酶等。
仅从以上两方面,我们知道许多化学物质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少了它,食物的质量将会大减。
化学不仅与食物有着密切联系,在漂白、增色、护色等方面也带给了我们生活的许多色彩。
但是近年来,由于对化学物质的使用不当,化学的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伤痛。
近年来由于化学物质的加入而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
屡见不鲜。
下面我们来看看食物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三鹿奶粉事件:曾有这样一个笑话,“三鹿奶粉,后妈的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笑话呢?原来三鹿奶粉的奶源添加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可引起泌尿系统疾患。
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婴幼儿,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引起的,多数患儿通过多饮水、勤排尿等方法,结石可自行排出。
但是食用过多的三聚氰胺,婴儿会得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健康。
2、湖南省长沙市王一实业集团精彩生活超市又现含有苏丹红的食品。
湖南省卫生厅召开行政处罚听证会,追究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当事人将以2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为什么呢?原来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
而有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将苏丹红应用于食品中,而苏丹红这种化学药品具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是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
3、猪肉内加入瘦肉精,可让猪肉的瘦肉增多,以加大人们的食用量。
瘦肉精是一类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药物。
”瘦肉精在医学上称为“盐酸克伦特罗”,既不是兽药,也不是添加剂,是肾上腺素类神经兴奋剂,属β-兴奋剂类激素,其化学成分为:α-〔(叔丁氨基)甲基〕-4-氨基3.5-二氯苯甲醇盐酸盐,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毒品。
盐酸
克伦特罗早期仅在医学上用于急救和肺科病(主要是平喘)。
在动物体内,对营养物质具有重新分配的作用,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降低脂肪沉积、提高饲料报酬等。
盐酸克伦特罗属于非蛋白质激素,耐热,使用后会在猪体组织中形成残留,尤其是在猪的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从两方面的例子我们知道,化学用于食品当中,既有喜的方面,也有忧的方面。
化学用于我们的生活,既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同时因为不正当食用化学,也让化学严重的威胁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食物当中的化学呢?
首先,我们从各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在食物中加入化学物质的前提是这种物质能使食物能够更进一步的保证食物质量,但是许多食物厂家都把这个宗旨忽视了,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经济效益,让金钱冲昏了头脑。
于是他们就在食物中添加有毒物质,或者过量使用化学物质,导致伤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经营者的素质谈起。
国家应该让相关的部门组织好食品生产经营者参加培训,让他们从服务人类出发,再考虑经济效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对生产经营者进行检查监督,让他们无机可趁。
如果监督部门加大了力度,生产经营者就不会如此胆大妄为,那么食物的安全在一定
程度上也得到了相应保证。
再次,消费者要提高消费意识,不能什么东西都图便宜,要再购买食品时看清楚必要的生产信息。
这就是消费者素质的提高。
没有化学是不行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让化学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却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看待化学,让他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最后,我们应该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将食品的化学伤害遏制在源头。
虽然化学应用于生活中,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但是凡事讲究度,如果过量使用会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所以发展绿色食品工程也是很必要的。
绿色食品是指对人和环境无害,有营养、优质的食品。
它的生产必须以生态系统较佳的地域为基地,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努力做到生产流通使用及废弃物的处理均对食品、人和环境无污染或尽可能少污染,绿色食品是一向致力于环境保护、减少或消除食品污染的工程。
以无机农业技术代替有机农业技术,在使用农用或食用化学品上推行“少就是多的概念”(即用量要求越小越少,其效果要越强越好)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用生物类杀虫剂少用化学农药等等,只有从基本的食品生产出发,才能真正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广泛,我们不能因为它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就将它拒之门外,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我们的生活常识,让化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特别是让它能为我们的食品服务,让人类在食用后都身
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彭秧锡,食物化学污染及其防治策略[ J ].粮油食品科技.
2、《食品生物化学》宁正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
3、《食品化学》(第二版)阚建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4、《食品微生物学》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
5、《食品化学》(第三版)OwenR.Fennema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