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案例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案例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给学生提供适合年龄段的优秀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
2.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思考。
3. 鼓励学生记录阅读的感受和体会,形成阅读笔记和读书报告。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话题的兴趣。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讨论。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所阅读的书的内容和感受。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4.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和体会。
5.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收获和感想,形成阅读笔记。
6. 读书报告: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完成读书报告,包括书名、作者、故事梗概、自己的评价等,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读书报告,看其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外阅读教学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与阅读比赛和读书会,拓宽阅读领域。
2. 建立学生阅读分享平台,让学生互相推荐好书。
3. 创建阅读角落,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
4. 组织家长参与学生课外阅读,强化家庭阅读氛围。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
教材选取了法国作家让·德·拉·封丹创作的经典寓言故事《列那狐的故事》。
具体章节为全书共二十个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列那狐与各种动物的互动、斗智斗勇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寓言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列那狐的故事》的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寓言的内涵,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言意义,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列那狐的故事》书籍、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外阅读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列那狐的故事》的作者及故事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和喜爱,激发阅读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选取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进行分析讲解,如“列那狐与乌鸦”。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章节,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课堂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寓言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六、板书设计1.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2. 内容:(1)作者:让·德·拉·封丹(2)主要角色:列那狐、乌鸦、狼、狮子等(3)寓言寓意:智慧、勇敢、诚实、友谊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列那狐的故事》剩余章节,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阅读理解;2. 讨论和分析阅读内容;3. 个人创作。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书或读物;2. 准备课前导读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让学生分享最喜欢的一本书,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和他们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阅读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并启发学生对故事的期待和兴趣。
2. 教师选择一个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章节,向学生阅读,并提供必要的词汇和理解帮助。
3. 学生独立阅读指定的章节,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的情节、人物和问题。
讨论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冲突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分析。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创作活动:1. 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个人创作。
可以是续写故事、改编故事,或是写一个关于故事的感想或评价。
2.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阅读活动的体验和收获,并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给予肯定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推荐的书籍。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故事和书籍;2. 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改进和调整;3. 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个人创作和表达。
五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指导教案苏教版

五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阅读指导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2. 帮助学生理解《我的妈妈是精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妈妈是精灵》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和她的精灵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通过一系列奇幻的经历,展现了母女之间的亲情、友情和成长。
2. 人物形象分析:女孩小月、精灵妈妈、人类妈妈等。
3. 主题思想探讨:亲情、友情、成长、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思考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书、黑板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的妈妈是精灵》的作者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关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亲情、友情、成长等主题,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相关课外阅读资料。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我的妈妈是精灵》全文,完整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推荐一本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八、教学资源1. 《我的妈妈是精灵》图书或电子文本。
2. 多媒体课件:包括故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3. 相关课外阅读书籍推荐列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指导、讨论交流。
《蚯蚓的日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蚯蚓的日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二、教学内容1. 书目:《蚯蚓的日记》2. 主题: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勇敢面对困难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蚯蚓的经历,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蚯蚓的日记》书籍。
2.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故事素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第二章:蚯蚓的日记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日记》的作者及背景。
2.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简·豪瑟。
2. 故事情节:蚯蚓的日常经历。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述作者及故事背景。
2.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作者及故事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及故事背景的了解。
2.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第三章:蚯蚓的经历一、教学目标1. 分析蚯蚓在故事中的成长历程。
2. 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成长启示。
二、教学内容1. 蚯蚓的成长历程:面对困难、勇敢尝试、认识自我。
2. 成长启示:接纳自我、勇敢面对困难。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蚯蚓的经历,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成长感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蚯蚓经历的案例。
2. 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蚯蚓经历的掌握。
2.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提炼成长启示。
第四章:蚯蚓的感悟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从蚯蚓的经历中汲取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生哲理:接纳自我、勇敢面对困难、珍惜友谊。
2. 表达方式:写作、讨论、分享。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童年》作品简介2. 阅读方法指导3. 重点章节解析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童年》作品背景和作者阿廖沙。
2. 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提高阅读效果。
3. 重点章节解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阅读方法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阅读《童年》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六、教学任务1. 通过阅读《童年》,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童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学生能够就作品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相关的人物角色分析表。
3. 主题讨论问题指南。
4. 阅读记录表或读书笔记模板。
5. 参考资料或额外阅读清单。
八、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童年》及其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教授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和批注,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3. 第三课时:分小组阅读和讨论,学生选择重要章节进行深入分析。
4. 第四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案例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反思一、教师的引导和评价。
1、课外书籍的选择:(1) 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年级的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处于起步阶段,视觉很不完善,注意力不能维持长久,适合于听家长和老师每天讲声情并茂的故事,背短小精悍的儿歌,看图文并茂画册,开展比读、赛读、赏读系列活动。
(2) 课外阅读是让经典书籍先入为主的阅读。
经典书籍很多,拿童话故事来说,它之所以特别,在于它可以表达孩子的心灵及热情,童话故事告诉了孩子许多家长和老师想向孩子隐瞒的事情,童话教孩子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有冷酷及残忍的一面,孩子将必须亲自面对。
童话同时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气及冒险。
童话给了孩子一个希望,也就是,只要你有勇气并坚持下去,就可以克服万难,实现心中的愿望。
(3) 作文书并非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
现在,语文教学也开始重视课外阅读,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太强。
学生读得最多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等。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的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
即使是学习写作,专读作文法也不能奏效。
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成功的习作范例。
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
以作文辅导书为主要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
学生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习作技能技巧速成训练,最多也不过象在澡盆里练习游泳,终究写不出什么大气的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利。
2. 创设良好氛围,做好阅读指导。
(1) 建立班级图书角。
由班级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二年级课外阅读课教案

二年级课外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对学习和生活的好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分享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选择合适读物的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3. 第三课时:如何有效地阅读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如何做好阅读笔记,如何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等。
4. 第四课时:阅读分享与交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有趣故事或书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第五课时:阅读任务与评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阅读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何选择合适的读物、如何有效地阅读等知识点。
2. 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实践法: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程度。
2. 学生选择合适读物的能力。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
5. 学生阅读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外读物:推荐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如童话故事、科普书籍等。
2. 阅读笔记模板:提供阅读笔记的模板,引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3. 阅读任务单: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4. 评价表格:用于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第六课时:阅读策略与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运用预测、归纳、分析等阅读策略,分享一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水浒传》人物形象评析
张文杰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尽可能多读一些古典名著,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
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这是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水浒传》之后,教师针对小说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的一次水浒人物形象分析活动课,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师:“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中刻画英雄人物形象最多的一部小说,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既可以领略英雄的风采,了解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
“课前,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读过水浒故事,有的可能读得是删改版,有的可能读得是少年版,还有的可能读得是原著,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
(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个故事)
“这些故事你们都看过吗?”
“喜欢它吗?”
“是啊!要想读懂《水浒传》就必须读懂其中的故事!”
(板书:读懂小说就要读懂故事)
“请大家接着往下看,他们是谁?”(水浒英雄)
“大家都认识,谁能将这些水浒英雄与这些故事联起来?”(学生做题)
“这些人物是这一故事中的人物之一。
我们要想读懂故事就要读懂这些人物”
(板书: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
大闹五台山鲁智深
误入白虎堂林冲
醉打蒋门神武松
大闹清风寨花荣
斗浪里白条李逵
浔阳楼题反诗宋江
2.师:“那么如何读懂人物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一片断描写的是谁?”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
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片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
“请大家读一读片断,找一找表现武松动作的词语,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划下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特点,把你对词语的感受写在片断旁,做一个眉批。
”(注意提示“四
闪”、“抡”、“劈”、“揪”、“按”、“踢”、“提”、“打”)
“这些都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
(板书:要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二、运用方法,实践阅读。
1.师:“请大家拿起身旁的卷子,这里有三个长片断,请大家先泛读这三个片断,然后再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精读,读完后,再说说你读懂了哪个人物,从他的身上你读懂了什么?”
2.生精读,交流。
3.师:“大家讲得非常好,能否给你喜爱的人物写几句话的评语?”
4.生写作交流。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合作交流,评议出大家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2.各组派代表上台,阐述心目中最喜爱的水浒英雄形象,并阐明喜爱的原因。
第一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他是水泊梁山最有用的人,结交广泛,广纳人才,知人善用。
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第二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他是水浒中最光彩照人的英雄之一,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第三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他率真、豪爽、敢作敢为。
第四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3.小组互评。
三、教师总结
四、课外作业:
课后写篇作文《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案例反思:
这堂课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文学作品体裁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重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从而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方式,遵循了组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起到平等参与、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这堂课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它的成功之处:一是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二是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三是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五是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有计划的安排和指导,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们也应该明确,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认真安排,周密计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