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6.5.1)--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6.5.1)--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原发性肝癌 CT 表现
肝癌 – 原发性肝癌(弥漫性)
(三) MRI 表现
信号
1 、 T1WI 像低信号、 T2
WI 像高信号
2 、瘤灶中
心可有脂肪变性、囊变、坏死、出血等
而出现不同的信号
镶嵌样结构:
纤维
间隔或坏死灶将有活性的瘤结节分隔使
瘤内信号不均
重 T2 像: TE 时间的延长而信号逐渐减
影像表现
(一) DSA
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肿瘤染色, AVF
肝癌 – 原发性肝癌
血管造影表现: 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占位 征象,肿瘤染色和充盈缺损影,静脉早期显影, 门脉推移、狭窄、栓塞。
肝癌 – 原发性肝癌
肝癌 TAC
E
(二) CT 表现
形态及边缘
(1)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2) 边缘清晰—有假包膜 ( 晕圈征 -Halo si gn) 纤维组织增生
含脂质、出血、细胞内糖元较多或铜沉积。 HCC 周围肝组织含锌量较多,可致 T1WI 信 号降低, HCC 可显示为相对高信号。
小 HCC 的 T2WI MRI 表 现
1. 中、低分化的和 >3cm 的 HCC 呈现为高 信号者居多。 2.<3cm 的 HCC 约 60% 为高信号,约 40% 为等或低信号。 3. 高分化 HCC 不少呈现为等信号,少数 H CC 呈现为低信号(与 DN 相仿)。 4. 小 HCC T2WI 信号强度表现的原因不甚 明确。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
HCC 病理分型
大体病理: 1 、巨块型:直径≥ 5cm ,单个,
或多个结节融合而成。 2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直径< 5cm
3 、弥漫型:结节小,弥漫 而均匀分布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环影(假包膜) 肝脏病变中出现环影的有腺瘤、肝癌和囊腺瘤或囊腺 癌,肝癌最常见。环影在动脉期,甚至门静脉期都不 强化,表现为低密度,因为纤维组织强化很慢。环影 通常是在延迟期表现为相对高密度而易于观察。
肝癌包膜在平扫和动脉期显示为低密度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动脉期成像: 起因不明的肝脏肿瘤的特征。 对高甲胎蛋白患者的肝癌检测。 对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筛选。 检测富血管肿瘤患者的肝转移。
二.肝肿瘤的特征
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一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 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一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 首先从检测它的密度开始。如果病变接近水的密度,均 匀、具有清晰的边缘,并且没有强化,这是一个囊肿。 如果病灶强化,下一步判定病灶是否是血管瘤,这是最 常见的肝脏肿瘤。强化表现为边缘和结节状增强,各期 强化密度与血池相同。 如果既不是囊肿也不是血管瘤,就需要对病变进一步研 究。根据增强的不同表现,将肿瘤分为富血供和少血供 两类。通常增强方式和病理特性相关,如脂肪、出血、 钙化、囊变以及纤维成分等成分,并与临床病史相结合 进行鉴别诊断(图)。
富血管病变 动脉期增强病变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包括像FNH 动脉期增强病变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包括像FNH 和腺瘤的原发性肝肿瘤,以及快速充满对比剂的 小血管瘤。这些良性肿瘤需要与常见的富血供恶 性肝肿瘤鉴别,包括原发性肝癌以及像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乳腺癌、肉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 岛细胞瘤,类癌,嗜铬细胞瘤)等富血供转移瘤。
门脉晚期检测恶性转移低密度肿块。注意 肿块边缘一些增强。
平衡期 平衡期时对比剂从肝脏退出,肝脏密度开始降低。 该期开始于注射造影剂后3 该期开始于注射造影剂后3-4分钟,扫描最佳时 间在在注射造影剂后10分钟。此期的价值在于发 间在在注射造影剂后10分钟。此期的价值在于发 现如肝癌对比剂快速退出的低密度以及如在血湖 中仍存有造影剂的肝血管瘤,或者强化的环状纤 维组织(肝癌)或疤痕组织(FNH,胆管癌)。 维组织(肝癌)或疤痕组织(FNH,胆管癌)。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肝转移瘤常以原发癌肿所引起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2)当肝转移瘤灶较大或较多时,则会出现转移瘤症状,与原发性肝癌相仿,如乏力、
消瘦、肝大、肝区疼痛和腹部肿块。 3)后期有黄疸、腹水、发热和恶病质等。
2.实验室检查: 1)95%的患者AFP阴性,少数来自胃、胰腺、卵巢癌的肝转移瘤AFP可轻微升高
【CT表现】
肾癌肝转移 A~D.增强扫描 肝内不同层面 均见高密度强 化结节(↑)
【CT表现】
➢ 2.增强扫描: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较高密度强化,最外层
又低于肝实质。多为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肉瘤的肝转移。 较小的病灶可有囊变,是肝转移瘤的特征。囊肿性转移瘤有时可见壁
PAGE
THANKYOU
低密度,显示为同心圆状。
【CT表现】
胃癌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分布均匀、大小相仿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腹主动脉右侧膈肌脚后淋巴肿(↑);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轻微强化,中心无强化
【CT表现】
结肠癌肝转移伴钙化 CT平扫见肝内大小不一的低 密度病灶,其内见多发菜花 状高密度钙化(↑)
【CT表现】
【CT表现】
➢ 1.CT平扫: 病灶的分布:病灶小而多是肝转移瘤的特点,病灶越多,大小分布越
趋向均匀。 病灶形态:绝大多数为圆形,个别大病灶外形可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病灶密度:肝转移灶多为低密度,3%有钙化多见于结肠癌、胃黏液癌、
卵巢癌和乳腺少病灶中心为更
腹膜后纤维肉瘤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病灶,边缘尚清晰,部分病灶中心呈更低密度;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强化,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不强化,较大癌灶见高密度强化假包膜,左侧腹腔内有多个 转移灶与胃及肠管相连(↑)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大小: 数毫米~数厘米 单发 多发 数厘米 > 5CM称巨大血管瘤 称巨大血管瘤 先天性肝血管畸形中心静脉和门脉系统 发育异常 肝实质中扩张的异常血窦内衬 单层血管内皮细胞 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 全分隔形成海绵结构 , 血窦内充满血 血窦内血栓形成 钙化 液化
肝实质发育异常的血窦
低密度肝实质内 正常血管通过
肝脂肪
肝脓肿
均 2、单发或多发 、单房或多房病 3、圆或类圆肿块 边缘多数不 环征(靶征): ):肿块周不同 4、环征(靶征):肿块周不同 的 水肿(外环)、 )、纤 环形带 —水肿(外环)、纤 芽 组织(中环)、 )、炎性坏死组 组织(中环)、炎性坏死组 (内环) 内环) 5、脓肿壁强化 6、病灶内气体
肝 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广西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教研室 黄仲奎
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种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 查意义 掌握常见肝脏肿瘤的影像学 现特别是血管瘤、肝细胞癌 现特别是血管瘤 和MRI特征性表现 特征性表现
肝肿瘤
良性 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错构瘤 转移癌 恶性 肝细胞癌 胆管癌 肉瘤
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 (1997年首届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 年首届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
• 1. 病理诊断: 组织学证实 • 2. 临床诊断: 具下列条件之一 无其它 具下列条件之一a 肝癌证据,AFP阳性或放免法 ≥ 500 ug 阳性或放免法 持续1个月或 ≥ 200ug/L 200ug/L持续2个月b. 肝癌 临床表现,ECT CT ANGIOGRAPHY X ECT X-RAY 酶 学检查有3项阳性并在腹水中找到癌细 项阳性并在腹水中找到癌细 胞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肝脏肿瘤诊断

肝脏肿瘤诊断

肝脏肿瘤诊断肝脏肿瘤是指在肝脏组织中形成的肿块。

肝脏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准确诊断肝脏肿瘤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脏肿瘤的常见诊断方法以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病史采集和身体检查病史采集是诊断肝脏肿瘤的第一步。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包括肝区疼痛、黄疸、乏力等。

身体检查可以触及腹部以及肝脏位置,检查肝脏质地、大小和表面有无结节。

二、影像学检查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肝脏肿瘤筛查方法。

它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和特征,如是否囊性或实质性。

超声检查无创、简便、重复性好,但其分辨率较低,不能准确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2. CT扫描:CT扫描提供了对肝脏的横截面图像,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信息。

CT扫描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密度等特征,并能识别邻近器官的受累情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进行增强扫描,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提高肿瘤的显示。

3. 核磁共振(MRI):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图像,对于检测肝脏肿瘤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MRI可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增强程度,并可以进行弥散加权成像、肝脏磁共振胶囊等特殊技术。

三、肿瘤标记物检测肿瘤标记物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来辅助肝脏肿瘤的诊断。

常用的肝脏肿瘤标记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

肿瘤标记物检测对于肝细胞癌等一些特定类型的肝脏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肝脏肿瘤都会导致标记物的升高。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脏肿瘤最确诊的方法之一。

通过从肝脏中取得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判断其良恶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还可以检测细胞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其他辅助检查1. 纤维胃镜:纤维胃镜可以通过食管与胃进入十二指肠,进而检查胆囊和肝脏,观察是否有黄疸、胆囊息肉等。

肝脏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肝脏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增强CT扫描
通过增强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肝 实质内结节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 迟期的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良恶 性病变。
MRI检查
MRI检查在显示肝脏转移瘤方面具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 动态增强MRI,能够更准确地评估 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肝血管受侵
肝血管受侵
肝脏转移瘤可能侵犯肝内血管,包括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 等。
血管侵犯的影像学表现
血管侵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血管内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整或血管 闭塞等征象。
鉴别诊断
需要与肝血管瘤、肝细胞癌等肝脏原发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合 病史和相关检查综合分析。
肝外转移
肝外转移
肝脏转移瘤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 途径转移到肝外其他部位。
常见转移部位
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脑、 肾上腺等。
对于多发或较小的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将射频电极 插入肿瘤内,产生热效应使肿瘤坏死。
化疗
免疫治疗
全身化疗可用于控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 期。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 利铂等。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已成为治疗肝脏转移瘤的 研究热点。
预后评估
MRI诊断局限性
MRI检查时间较长,且对于某些金属 植入物或起搏器等患者可能存在禁忌 症。
MRI诊断优势
MRI可以提供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 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检测和评估转 移瘤,尤其是对于较小的转移瘤。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概述
超声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通过高频声波 显示肝脏结构和功能。
超声诊断优势
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展望
进一步探索新型影像学技术,提高肝 脏转移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肝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延迟
弥漫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原发性肝癌的MRI表现:
1.T1WI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2.信号均匀与否与病变大小有关, 病变较大时往往信号不均;液化坏
死及囊变等在T1WI呈更低信号;而在T2WI呈较高信号;出血在 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而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则为血管 和钙化 3.部分病变形态较规则,呈球型或类圆型,边缘清楚(可见假包膜: T1WI/T2WI均为低信号)或不清楚
肝脓肿MRI平扫及增强
平扫: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 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增强:脓肿壁呈环形强化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体检偶然发现,平扫为单发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无明显包膜。 • 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早期均匀明显强化,在门脉晚期、延迟期有造
剂充填,与单发转移瘤容易鉴别。
• 平扫:
常用检查方法的选择
• X线 平片一般难以发现 • CT扫描 主要检查方法 平扫可诊断典型病例
增强 • MRI 可作为CT扫描的补充 • DSA • B超(USG)
乏血供转移转移瘤
• 最常见,好发于胃肠道、肺、乳腺和头/颈部肿瘤 • 强化特点:门静脉晚期正常肝实质强化,少血供转移瘤表现为低密度病变,有时有边缘强
一般无症状多见于3050岁可有afp大多有慢性肝病t1w等或稍低信号稍高等或稍低信号较低信号较低信号t2w等或稍高信号等或稍高信号有时信号不均高信号信号较均匀稍高信号巨块型信号不均强化特点快进门脉期呈等信号强化均匀强化方式与fnh基本一致慢进病灶边缘向中心强化快进快出包膜有假包膜可有纤维性包膜无包膜可有纤维性包膜中心瘢痕星状瘢痕延迟期有轻度强灶内可含有脂肪出血坏死等无延迟期强化大的血管瘤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延迟期无明显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诊断。
肝细胞腺瘤
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等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并见增粗迂 曲的供血动脉 静脉期和延迟期迅速地回到等密度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可发生于任 何年龄,多见于轻年女性,与口服避孕药无 关 病理特点是病灶中心为星状瘢痕组织,其组 成是纤维组织、薄壁小静脉、 厚壁肝动脉、增生的小胆管
富肿瘤组织
环状强化影周围又有一圈低密度影,为受
压的肝细胞和肝窦
结肠癌肝转移射频治疗
治疗前
治疗后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是一种罕见的肝脏间质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畸 形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 脂瘤型:脂肪成分≥70%
肌瘤型:脂肪成分≤10%
血管瘤型:主要为畸形血管及平滑肌细胞,脂肪 成分较少,影像学上见不到
一大难题,肝脏的一些较小的占位病
变,特别是小肝癌(≤ 3cm)与小增
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小肝癌
20071101
肝硬化 小肝癌
肝硬化 小肝癌腹腔镜切除术
肝硬化 小肝癌腹腔镜切除术后
20080115
20080328
肝硬化 小肝癌
20070413 20071101
20080115
20080328
和淋巴细胞等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影像学表现 CT(MR)平扫:多见于肝游离缘,为等或低密 度肿块病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均一强化,但星状 瘢痕表现为更低密度或信号 延时期星状瘢痕表现为稍高或高密度 或高信号 间接征象:动脉期病灶周围可见异常增粗扭曲的 血管影环绕,并有分支进入病灶内
谢谢!
小肝癌
超声造影
CT检查
DSA检查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 3.25~8.2% 病理上肿瘤细胞与纤维组织在外周和与中 央区比例不同 外 周:丰富肿瘤细胞、少数纤维组织 中央区:丰富纤维组织、少量肿瘤细胞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影像学表现 CT(MR)平扫:大多为低密度肿块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围环形强化 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向中央区 充填,周围强化减退 间接征象:肿块周围肝内胆管扩张 合并胆管结石 更易发生肝门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 很少发生门脉癌栓
肝脓肿
肝透明细胞癌
肝透明细胞癌
转移性肝癌
USG CT MRI
转移性肝癌
肝脏是最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转移的脏器之一 肝转移瘤的发生率是肝原发肿瘤的20倍
至少约有1/3死于肝恶性肿瘤的患者,后被 病例证实为肝转移瘤 肝转移瘤多见于结肠癌,胃癌,胰腺癌,乳 癌和肺癌
转移性肝癌
强化扫描:牛眼征
病灶中心低密度坏死区 坏死区周围有一圈环状强化影,为血供丰
肝脏肿瘤的现代影像学 诊断和鉴别诊断
巨块型肝癌
Pre-contrast PosΒιβλιοθήκη -contrast结节型肝癌
肝脏肿瘤
分类: 肝脏良性肿瘤:如肝细胞腺瘤,肝错构瘤等 原发性肝癌,如肝细胞癌等 肝脏恶性肿瘤 转移性肝癌,如结肠癌肝转移等 肝脏肿瘤样病变:如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炎性假瘤等
肝脏肿瘤
目前早期确定肝小病变的性质是
肝脂肪瘤
摘自《放射学实践》 2008年2月 第23卷 第2期
肝脂肪瘤
是一种良性间叶性肿瘤,临床罕见。
病理起源于肝窦周围内有蓄积脂类能力的肝细胞,
完全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无完整包膜与肝实
质相连。
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约1:2.3~2.5。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肝脂肪瘤
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低密度,CT值<-30Hu 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MR表现:T1WI上呈中高、高信号,T2WI上
呈高信号,抑脂序列呈明显的低信号
肝细胞腺瘤
摘自《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8年2月 第11卷 第1期
肝细胞腺瘤
是一种是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具有恶变可能和
出血倾向,好发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年轻女性,
停药后多可自行消退。
肝细胞腺瘤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