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框架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运行流程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运行流程

注:所谓三部“圣经” 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运行流程
27
人物简介:Milton Friedman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 消费 ❖ 货币史与货币政策 ❖ 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运行流程
28
人物简介: Robert E. Lucas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运行流程
23
1.5.1 经济学演化简史
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瓦尔拉斯)——微观经济学形成 •新旧葡萄酒之争于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边际革命(边际三杰:门格尔、瓦尔拉斯和杰文斯) •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第二本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 书《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具有首创意义的均衡价值论,使他 成为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占有无可争辩的 ‘‘一代宗师’’的地位, “All in Marshall.”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总量分析 国民经济总体 国民收入 社会福利最大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运行流程
14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 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 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 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 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运行流程
24
1.5.2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萨缪尔森的第三次综合:1948年,《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与混合经济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与理性预期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曼昆宏观经济学框架

曼昆宏观经济学框架

曼昆宏观经济学框架
曼昆宏观经济学框架是指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格雷戈里·曼昆(NicholasGregoryMankiw)在其经济学教科书《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宏观经济学框架。

该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

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部分,曼昆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宏观经济问题的分类等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部分,曼昆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三个关键概念:总量、均衡和变动。

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部分,曼昆探讨了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等方面。

该框架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

- 1 -。

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

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

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

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学说。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

“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

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所以再将中间产品的价值计入GDP将造成重 复计算.
练习: (习题 2, p. 36)
▪ 一个农民种植了1蒲式耳小麦,并以1.00美
元的价格卖给磨坊主.
▪ 磨坊主把小麦磨成面粉,然后以3美元的价格
卖给面包师.
▪ 面包师用面粉制造面包,并且以6美元的价格
卖给一个工程师.
▪ 工程师吃了面包.
计算 – 每一生产过程的价值增值 – GDP
▪ 住房固定投资
家庭和房东购买的新住房(像别的固定资产投资一样, 住宅是长期使用而慢慢消耗掉的)
▪ 存货投资
企业产品存货的增加(减少就是负投资)
美国的投资, 2002
$ billions
Investment
$1,593.2
Business fixed
1,117.4
Residential fixed
总支出(GDP)的组成部分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government
spending) • 净出口
消费 (C)
定义: 家庭购买的所有产品 和服务的价值. 包括:
• 耐用品: 使用持续时间
长的产品,如汽车和 电视
• 非耐用品
:使用持续时间较短 的产品: 例如食物和 衣服
• 服务
个人和企业为消费者 所做的工作: 例如理发 和干洗
$ billions $8,745.7
1026.5 2,564.4 5154.9
% of GDP 70.0%
8.2
20.5
41.3
投资 (I)
定义 1: 花费于资本品 [生产要素] 的支出,是资本的形成 和社会总资本的增加
定义 2: 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
包括:
▪ 企业固定投资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目录1. 宏观经济基础概念 (3)1.1 宏观经济指标概述 (4)1.1.1 国内生产总值 (5)1.1.2 失业率 (6)1.1.3 通货膨胀率 (8)1.1.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基本概念 (9)1.2 宏观经济模型介绍 (9)1.2.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1)1.2.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12)1.2.3 新古典综合模型 (14)2. 总需求理论 (15)2.1 总需求函数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17)2.2 乘数与加速原理 (18)2.3 政府赤字与预算赤字问题 (19)3. 总供给理论 (21)3.1 短期总供给 (22)3.2 通胀预期与实际工资调整 (23)3.3 供给冲击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 (23)4. 货币与财政政策 (25)4.1 货币政策机制 (26)4.1.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工具 (27)4.1.2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 (28)4.1.3 利率与通货膨胀控制 (30)4.2 财政政策影响 (31)4.2.1 政府支出与税收政策 (32)4.2.2 国债与公共债务管理 (34)4.2.3 税收与经济的动态影响 (35)5. 宏观经济波动与调节 (37)5.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38)5.1.1 经典经济周期模型 (39)5.1.2 新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40)5.2 宏观经济的自主调节与外生因素 (42)5.2.1 经济自动稳定机制 (43)5.2.2 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机选择 (43)6. 国际宏观经济分析 (45)6.1 国际收支与汇率问题 (46)6.2 全球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7)6.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49)7.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 (51)7.1 宏观经济多目标优化 (52)7.2 结构性改革与增长模型 (53)7.3 新兴市场经济的挑战 (55)1. 宏观经济基础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专注于整体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指标的影响因素和结果。

宏观经济学框架总结

宏观经济学框架总结

第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五章 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 与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一、IS曲线的由来*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平移 四、产品市场失衡及调整*
一、LM曲线的由来*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平移 四、货币市场失衡及调整*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四、经济增长模型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
01
04
02
03
计算题(4个)
简答题(5个)
名词解释(8个)
论述题(2个)
期末考试题型
宏观经济学框架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第二节 产出、收入和支出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二、名义GDP与实际GDP 三、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四、生产和销售 五、GDP与GNP
一、产出等于收入 二、产出等于支出 三、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用收入法核算GDP 二、用支出法核算GDP 三、从GDP到DPI
一、两部门 二、三部门 三、四部门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三、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供给=总需求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总收入=计划总支出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乘数原理*
一、均衡收入、利率与IS-LM模型* 二、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 三、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框架(绝)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结框架(绝)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短期分析
长期分析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45度模型IS-LM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AD-AS模型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劳动市场和宏观生产函数
GDP增长
C i G NX
乘数-加速数模型
总需求
总供给
需求管理: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 收入政策 人力政策 就业政策
对外经济: 汇率政策 贸易政策
3 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化如何引起收入的变化。与此相反,加速原理说明收入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即收入对投资的决定作用。 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乘数一加速原理所说明的是: ①在经济中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这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②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 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固定资产更新,即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更新又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一.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二.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三.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GDP为核心1.GDP概念及核算y=min(AD,AS)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 加入货币市场4.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5.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6.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分类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1.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2.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另一种宏观经济学梳理框架:&熟练推导书上所有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方程掌握四大流派之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1.前提假定、基本主张、代表人物2.对市场机制内在稳定性的看法(自由主义or干预主义)3政策规则调控的看法(财政货币政策)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分析(财政货币政策)5对总供给曲线斜率的观点及重要的理论!6统一于IS-LM、AD-AS框架分析,短期+长期7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看法(短长期Philips曲线)8对于经济波动之原因及采取的政策干预9对经济增长的看法10社会影响力&重点掌握Keynes理论的基本框架图(书上)Y=C+I+G+NXC如何被决定?I如何被决定?G如何运作?NX如何被决定?——具体分析开放经济部分需熟练背诵国际金融学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何时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涉及斜率分析、利率弹性、繁荣与萧条)何时货币政策优于财政政策?运用微分法推导财政货币政策效力(必须掌握数学推导)面对不同的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四象限推导IS、LM曲线!掌握IS、LM曲线图形推导出AD曲线及斜率掌握短期分析的框架IS-LM 长期分析AD-AS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影响IS、LM、AD、AS、BP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影响其移动的因素Keynes\Friedman\Lucas是如何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简单Philips曲线、附加预期的Philips曲线、长期Philips曲线掌握政策临界点调控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斟酌权衡)影响上述Philips曲线移动的因素掌握Philips曲线的数学表达并运用Philips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重要)掌握在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上一系列重要的概念!!通货紧缩理论!! Fisher的债务通缩理论尤其重要,其次分析Keynes与Friedman经济周期理论——Keynes主义的乘数加速数理论,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解方程、Keynes主义的哈多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的AK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宏观经济学目前的共识、如何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运行(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上考察国民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它是用总量分析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已解决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最终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

整个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四大理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

下面对这四种理论简要分析。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的核心就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就是紧紧围绕着GDP来分析的,主要是GDP的定义,GDP的核算方法(即支出法和收入法),国民收入的恒等式(即储蓄-投资)。

名义GDP和实际GDP这四个方面。

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涉及产品市场,讨论的是储蓄和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均衡国民收入。

中间又引出了一个乘数原理。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就是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之上加上了货币市场,最终推导出了IS-LM模型,这个模型给出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作用下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求法。

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则是引进了供给方面,讨论的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可以说明产品
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即三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1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包括四大目标,财政政策(工具、扩张收缩、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三大法宝、选择性工具、传到机制等)。

重点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以及两个政策的配合使用。

2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主要是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政策实现宏观经济四大目标。

四、国民收入变动理论
国民收入变动理论是讲述致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包括通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前者两个问题是宏观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通胀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况;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失业方面有奥肯定律,而且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也有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后者的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模型,而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以上便是整个宏观经济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参考:万仁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