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因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有报道说的狼孩猪孩等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你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可以从家庭、学校的教育谈起,教育是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功能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
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
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
联系实际来谈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联系实际来谈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一、家庭环境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重要场所。
家庭环境对个人的社会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父母角色模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角色模型。
他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对孩子的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如果父母尊重他人、待人友善,那么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些行为。
2.家庭规则: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价值观,这会影响孩子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例如,如果一个家庭强调尊重长辈和待人以诚的价值观,那么孩子很可能也会接受这种价值观。
3.家庭角色:家庭中每个人的角色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例如,长子或长女可能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最小的孩子则可能会受到更多的照顾。
这些不同的角色都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化。
二、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同龄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观和信仰:同龄群体的价值观和信仰会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
例如,如果一个同龄群体普遍认为纹身是一种时尚,那么个人很可能也会接受这种观点。
2.行为规范:同龄群体会有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
例如,如果一个同龄群体普遍认为抽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那么个人很可能也会开始抽烟。
3.社会孤立:如果个人与同龄群体格格不入,就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安。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个人拒绝或偏离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共享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它对个人的社会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它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化。
例如,不同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
这些差异会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影响。
2.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对个人的社会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的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

论影响人现代化的社会因素2161120035 袁安妮关键词:人社会现代化影响因素人类为社会性动物。
没有人可以孤独地生活在社会上,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要与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就是说: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
人尤其擅长用口头、手势与书面语言来表达自我、交换意见以及组织。
人类创造了复杂的社会结构,从家庭到国家。
人类个体之间的社会交际创立了广泛的传统、习俗、价值观以及法律,这些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
人类在地球上独一无二,还由于人类具有审美的观念,再加之人类自我表达的欲望和相对大的大脑,人类创造了艺术、语言、音乐以及科学。
人希望能够理解并改造环境,试图用哲学、艺术、科学、神话以及宗教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而社会就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
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社会化的人,拿狼孩来做例子,狼孩从小在狼群中长大,没有与人类发生关系,没有接受到人类文明的教育,即使它本质上是个人,但是它没有人应有的本能。
所以在我看来,人的成长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个社会化的过程。
所谓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影响人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教育,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等等。
由于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所以以上因素对人类社会化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
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化:人们形成社会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给予合适稳定反应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3、文化: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4、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5、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
6、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7、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8、道德社会化:人们将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
9、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个体学习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
10、反向社会化: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11、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12、角色学习: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13、角色扮演:是角色的实现,要经过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角色领悟:是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14、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重角色扮演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角色紧张。
15、角色冲突: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
16、角色不清: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常感到许多角色的行为规范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不知道这些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因受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价值观等内容上的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从原始状态转变为文明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因受文化影响而产生一些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化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播和实现,主要表现在人们在文化中的角色模式上。
它是指在某种文化中,当一个人被接受为某种文化的一份子时,他会接受文化的一些行为规范,并根据这些行为规范来表现自己。
这些规范就是社会化的核心。
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承。
它是指在一个文化中,新一代人接续上一代人。
他们不仅要接受文化中的一些行为规范,还要遵守一些要求,进而将其传承下去。
比如一些文化保护活动,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此外,社会化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地位的内容。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会受到不同的影响,由此将会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价值观念。
比如,一个社会中拥有特殊经济地位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所关注的是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不是精神生活上的发展。
总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是指人们在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概念,其中涉及到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概念,人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
- 1 -。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19-2020学年社会心理学选择题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19-2020学年社会心理学选择题1.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是()。
[单选题] *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政治环境C社会生态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正确答案)2.社会心理学研究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的规律时,最重要的是挖掘其()。
[单选题] *A具体的表现B形成的过程C产生的原因(正确答案)D造成的后果3.为了研究历史上无法还原的事件的因果关系所采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 A档案研究法(正确答案)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4.《理想国》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作品()? [单选题] *A苏格拉底B柏拉图(正确答案)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5.以下哪一位的主要研究不涉及角色理论()? [单选题] *A乔治•米德B戈弗曼C加芬克尔D麦克杜格尔(正确答案)6.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分为意识和()? [单选题] *A情绪B思想C无意识(正确答案)D逻辑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是()? [单选题] *A本我(正确答案)B自我C超我D真我8..弗洛姆认为社会及其()的发展决定了自由。
[单选题] *A经济(正确答案)B文化C政治D生态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克服了只谈行为不谈人的()的问题。
[单选题] * A外在感受B内在感受C外在认知D内在认知(正确答案)10.认为教养决定人的学科是以下哪一项()? [单选题] *A社会生物学(正确答案)B社会环境学C社会经济学D社会人类学11.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力量的产物。
[单选题] * A文化(正确答案)B经济C政治D生态12.西方白领中产阶级,更倾向于采用()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单选题] * A专制型B放任型(正确答案)C依赖型D溺爱型13.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是一个()的过程。
[单选题] *A间隔B中断C连续(正确答案)D成长14.属于社会观念形态的是()。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人的社会化)【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一、概念题1.社会化(华中农大2011、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③发展社会化;④逆向社会化;⑤再社会化。
2.反向社会化(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答: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再社会化(西南大学2010年研;人大2008年研)答: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②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要比发展社会化剧烈。
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
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
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
一个人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
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二、简答题1.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①语言能力。
社会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三种理解“社会化”的角度:
A、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 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 内化。——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 B、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 的人。——社会化研究中的心理学派或社会心理学派。 C、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得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 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顺利地 完成角色义务。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 构。——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及冲突论 以上三种研究视角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成为社会学内部 研究社会化的研究工具。
幼儿期(3-6或7):游戏玩耍(学习社会角色)
学龄初期(6、7-12):重大转折时期,口头语言 向书面语言过度,抽象思维逐步形成 少年期(13-15):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道德观 形成的重要时期
青年初期(15-28):延长趋势,“心理上的断乳 期”,生活范围扩大,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2、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1、儿童社会化的问题
城市的儿童社会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娇惯、过分容 忍一些行为,消费重心主要在儿童身上,众星捧 月,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养育方式导致发育缺 陷。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 “小留学生问题”
1、中年危机与自我校正的继续社会化
中年人年富力强,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工作经验,情绪相对稳定。 通常是工作中的骨干,有的还担负领导责任。从全社会来看,中年人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这 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表现在 (1)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丈夫早出晚归,难以顾及配偶和子女关系, 由此引发夫妻情感危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由此 对身心的健康带来伤害。英年早逝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2)现代社会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 技能,但中年的成熟和老练又养成固执,对事物的心理定势不易纠正,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欲望减弱,使中年人更新知识的难度加大。社会 变迁带来的失业、下岗,再就业就非常困难。 (3)因婚姻导致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扩展,使中年人要处理的 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关系都要谨慎处理,才不会引起家庭和亲 友之间的矛盾。中年男子面对婆媳矛盾往往两头不是人。人情世故的 处理不当往往是引发家庭冲突的原由。 因此,中年人的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协调好夫妻关系、父母 子女关系、职业行为及其关系,不断校正原来的目标,不断学习以跟 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弥合代沟,继续社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化的类型
社会化包括五种类型。
它们是: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三、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因素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即生物条件,和外在因素,即社会条件。
内在因素包括:
一、语言能力。
二、思维能力。
三、学习能力。
它包括模仿、内化和创造三个互相联系、逐步递进的过程和层次。
四、人又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
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具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但主要是指在形成个体的社会性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所起的初始作用。
库利这里所说的初级群体概念主要是指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伙,并强调这些群体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人性的养育所”。
后来的社会学家将这一概念扩大到人际关系亲密的一切群体。
2特征
第一,成员有限。
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
第二,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第三,成员之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一种角色关系转换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
一种标志。
从单纯的“同事”转换为亲密的“朋友”就是如此。
正是在多种角色的交往中,初级群体中的成员表现了他们全部的个性,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第四,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彼此间期望相互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
第五,成员难以替代。
在单位,某个职位的空缺,可以随意按程序再挑选一个人来顶替,同事关系可以不断变更。
但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不是随意可以由另一个人来替代的。
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第六,群体整合程度高。
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整合程度很高。
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
第七,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的手段。
在初级群体中,一般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
成员行动、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依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给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论家庭
家
庭是男女双方基于婚姻而组建的。
婚姻的缔结方式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和自由恋爱式,在封建社会因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包办的婚姻,导致了许多爱情悲剧,然而在现当代却又因婚外自由结合而导致了许多家庭悲剧。
世界众生繁衍生息皆因爱为基础,因爱情缔结婚姻家庭这是上帝的旨意。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大诗人陆游作的《钗头凤》,因父母包办婚姻,陆游与唐婉这对鸳鸯被无情拆散,遗憾终生。
所以,《西厢记》中“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愿望。
不仅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愿望,更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爱情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废除了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实行了婚姻自由的一夫一妻制。
圆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千年之梦。
在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基础上结婚形成的家庭关系按理说是非常稳固的,人们应当好好享受爱的幸福、家的温馨,好好享受夫妻之爱、父母之爱、子女之爱的天伦之乐。
然而,现实不容乐观,在当前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离婚案件就占50%以上,还不包括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案件。
婚姻家庭的不稳定,导致了大量的单亲子女,家庭悲剧也在一幕幕地上演。
埋下了许多社会治安隐患,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背道而弛。
我们不仅要问这又是何愿因呢?
爱是人的共性,人与人之间因爱而结成朋友,因爱而恋,因爱而构成家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
夫妻是男女因爱而结合的结果,在夫妻之外,男女之间也有爱的存在。
因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
会结识很多异性朋友,这些异性朋友都会表现出人性之美,这种人性之美是产生爱的吸引力的基础。
而夫妻之间由于朝夕相处,不足之处暴露无遗,加之家庭中总是柴米盐油衣食住行等生活琐碎之事,使夫妻感情在生活琐事中变得平淡。
有人形象地说:“拉着老婆的手,如同左手拉右手。
”相比之下,婚外恋爱就会自然产生。
此时,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性,没有责任感,就会选择离婚,另一方不理性,就会上演家庭悲剧。
进一步推之,因婚外恋情离婚后的再婚者,其实又会进入新的夫妻家庭生活琐事之中,新的夫妻之间的不足之处又会暴露无遗。
新的夫妻感情又会进入平淡。
而且这时,新的夫妻还背上了离异子女抚养的负担。
新的夫妻大多都有各自的小算盘,财产问题是新的夫妻绕不过去的矛盾。
这样下去,又会导致离婚。
现实中,再婚而离婚的比例也相当高。
所以,追求离婚之路,而寻找爱情幸福的人是永远没有好结果的。
而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感任感。
从古自今,任何一个对家庭高度负责,对子女高度负责,对他人高度负责,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人都是令人敬佩的人。
如美国总统林肯,“他的妻子玛丽·托德也许是最令美国人反感的第一夫人。
她永远抱怨,永远批评她的丈夫,她认为她丈夫林肯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对的。
她抱怨丈夫,脚步中没有一点弹性,动作一点也不斯文,甚至做出丈夫那副模样来嘲笑丈夫,还喋喋不休地要他改变走路的样子。
有一次林肯夫妇和客人在旅馆里用餐,不知林
肯说了什么话,玛丽·托德勃然大怒,端起一杯热咖啡,朝林肯劈头盖脸地泼去。
客人们目瞪口呆,林肯却一声不吭,默默地拭去脸上的咖啡,也没有其他表示。
但如果说林肯仅仅是在忍受这桩悲哀的婚姻,也并不客观。
在别人看起来苦不堪言的事情,在林肯那里却往往有不同的解读,也大都能够想得开。
下面的故事,很能说明林肯对婚姻与众不同的认识: 曾经有过一位农夫找林肯帮忙起诉住在他隔壁的邻居。
林肯建议那个农夫最好忘掉这件事,他说,邻居就像马一样,他们都有缺点,但总会有一种方法可以调整你自己去适应你所了解和明知对方要犯的缺点。
但是,如果用一匹你已经习惯了它的缺点的马去换另外一匹有着你不了解的、完全不同的缺点的马就是一个错误了。
而联系到婚姻生活上,林肯的理论就是,一个暴躁的女人和一匹难驾驭的烈马,都需要耐心对待,无论对女人,还是对马都是一样的。
而事实上,林肯对待妻子,也总是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一样,态度宽厚,不和她计较。
“生活并允许对方生活”,就是婚姻生活的要素。
无论外界怎样责怨和嘲讽玛丽·托德,林肯仍然在内心肯定着她的价值,就像他肯定千千万万个美国民众身上的积极面一样。
并且,十分难得的是,“在痛苦的慢慢煎熬中,他学会了保存能量,在内心深处沉重的压力下,他天生具有的耐心、容忍、克制和原谅都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引自问问网)林肯对妻子大度为怀,正体现了伟人的高尚品德。
一般人不是伟人,但应当是能够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一个爱家庭的人,因家庭中都是自己的亲人。
孔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仁者爱人”的思想。
这都是把家庭放在了极其
重要的位置。
一个不爱自己家庭的人,何谈爱他人和爱社会、爱国家。
现当代的人过份强调婚姻自由,一切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狭隘自私的思想。
这样就会忘记家庭成员之间的痛苦,这样就会忘记自己肩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其实,从来的自由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恋爱的自由必须以道德底纸为界,突破道德底线的越轨行为,如通奸、同居等都是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行为。
这是把人降低为一种动物式的低俗的生活行为方式。
不但伤害了夫妻感情,也伤害了家庭感情。
同时,还降低了其人格。
人性之爱是一种高尚的感情。
如果已婚之人与他(她)人仅仅是恋爱而已,不以结婚为目的,也不以满足低俗的肉欲为目的,不去破裂双方的家庭关系,相反,还会相互关爱对方的家庭成员,相互对对方的家庭负责,这样一种友情式的理想爱情,是一种有道德的高尚的人间感情。
从柏拉图的精神之恋思想和普希金的爱情诗中,我们都可看到他们对这种爱情的支持和赞扬态度。
从中庸之道来看,这也是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的。
当前的社会,是人们大交流和大融合的时代,禁止人产生友情式的理想爱情是不合时代实情的。
只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允许友情式的理想爱情存在,才能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