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真空蒸发镀膜法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真空蒸发镀膜法

第四章 真空蒸发镀膜法
阴影效应: 阴影效应: 由于蒸发产生的气体分子直线运动, 由于蒸发产生的气体分子直线运动,使薄膜 局部区域无法镀膜或膜厚各处不一的现象
第五节 蒸发源的类型
真空蒸发所采用的设备根据其使用目的不同 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从最简单的电阻加热蒸 镀装置到极为复杂的分子束外延设备, 镀装置到极为复杂的分子束外延设备,都属 于真空蒸发沉积的范畴。 于真空蒸发沉积的范畴。 在蒸发沉积装置中, 在蒸发沉积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 物质的蒸发源。 物质的蒸发源。
第一节 真空蒸发镀膜原理
定义:真空蒸发镀膜(蒸镀) 一.定义:真空蒸发镀膜(蒸镀)是 在真空条件下,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蒸发物质使 气化并淀积在基片表面形成固 之气化并淀积在基片表面形成固 体薄膜,是一种物理现象。 体薄膜,是一种物理现象。 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电真空、 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电真空、无 线电、光学、原子能、 线电、光学、原子能、空间技术 等领域。 等领域。 加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加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24
P (P ) v a
MT 22 P (Torr) ≅ 3.51×10 v 分子/(厘 2 ⋅ 秒 米 ) MT
分 /(厘 2 ⋅ 秒 子 米 )
m M −4 Rm = mRe = P ≅ 4.37×10 P (Pa) 克/(厘米2 ⋅ 秒 ) V V 2π RT T M ≅ 5.84×10 P (Torr) 克/(厘 2 ⋅ 秒 米 ) V T
三个基本过程: 四. 三个基本过程:
(1)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固相或液相 )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 →气相)的相变过程。每种蒸发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 气相)的相变过程。 气相 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合之间发生反应, 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合之间发生反应,其中有 些组成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 些组成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 (2)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即这些粒 )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 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 飞行过程。 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飞行过程中与真空室内残余气 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 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取决于蒸发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以及 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基距 基距。 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 基距。 淀积过程, (3)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淀积过程,即蒸气凝聚、 )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淀积过程 即蒸气凝聚、 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由于基板温度远低于蒸发源 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 温度, 温度,因此沉积物分子在基板表面将发生直接从气相到固相 的相转变过程。 的相转变过程。

真空蒸发镀膜实验报告

真空蒸发镀膜实验报告

真空蒸发镀膜实验报告真空蒸发镀膜实验报告引言:镀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它可以提高材料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

在镀膜技术中,真空蒸发镀膜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真空蒸发镀膜实验,探究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原理真空蒸发镀膜是利用物质在真空环境下的蒸发和沉积过程,将所需材料以原子或分子形式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在真空环境下,物质的蒸发速度与环境压力成反比,因此通过调节真空度可以控制蒸发速度,从而控制薄膜的厚度。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真空蒸发镀膜装置连接至真空泵,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的真空状态。

2. 准备基材:清洗基材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无尘。

3. 准备镀膜材料:选择合适的镀膜材料,将其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4. 蒸发源安装:将镀膜材料放置在蒸发源中,将蒸发源安装至真空腔室内。

5. 开始蒸发:打开真空泵,开始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要求后,打开蒸发源,开始蒸发镀膜。

6. 控制薄膜厚度:根据需要的薄膜厚度,调节蒸发源的功率和蒸发时间。

7. 结束蒸发:薄膜蒸发完成后,关闭蒸发源和真空泵,将装置恢复到常压状态。

8. 检查膜层质量:使用显微镜或其他测试设备检查膜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层金属薄膜。

经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薄膜均匀且质量良好。

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薄膜的厚度为300纳米。

四、实验讨论1. 蒸发源选择:在真空蒸发镀膜实验中,蒸发源的选择对薄膜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蒸发特性,因此在实验前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蒸发源。

2. 控制薄膜厚度:薄膜的厚度直接影响其光学和电学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蒸发源功率和蒸发时间来控制薄膜的厚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监测蒸发速率和实时测量薄膜厚度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3. 薄膜质量检查:薄膜的均匀性和质量是评价镀膜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薄膜表面,确保其均匀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光学测试仪器、电学测试仪器等进行更详细的检测。

蒸发法真空镀膜

蒸发法真空镀膜

蒸发法真空镀膜实验⽬的初步了解真空镀膜的原理和操作以及薄膜厚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真空镀膜是将固体材料置于真空室内,在真空条件下,将固体材料加热蒸发,蒸发出来的原⼦或分⼦能⾃由地弥布到容器的器壁上。

当把⼀些加⼯好的基板材料放在其中时,蒸发出来的原⼦或分⼦就会吸附在基板上逐渐形成⼀层薄膜。

真空镀膜有两种⽅法,⼀是蒸发,⼀是溅射。

本次实验采⽤蒸发⽅法。

在真空中把制作薄膜的材料加热蒸发,使其淀积在适当的表⾯上。

●真空系统(DM—300镀膜机)●蒸发源蒸发源的形状如下图,⼤致有螺旋式(a)、篮式(b)、发叉式(c)和浅⾈式(d)等●蒸发源选取原则1 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性质不活泼,达到蒸发温度时加热器本⾝的蒸汽压要⾜够底。

2 蒸发源的熔点要⾼于被蒸发物的蒸发温度。

加热器要有⾜够⼤的热容量。

3 蒸发物质和蒸发源材料的互熔性必须很底,不易形成合⾦。

4 要求线圈状蒸发源所⽤材料能与蒸发材料有良好的浸润,有较⼤的表⾯张⼒。

5 对于不易制成丝状、或蒸发材料与丝状蒸发源的表⾯张⼒较⼩时,可采⽤⾈状蒸发源。

●薄膜厚度分布设蒸发源为点蒸发源,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何⽅向⼀⽴体⾓dω的质量为:蒸发物质到达任⼀⽅向⾯积元ds质量为:设蒸发物的密度为ρ,单位时间淀积在ds上的膜厚为t,则⽐较以上两式可得:对于平⾏平⾯ds,φ=θ,则上式为:由:可得在点源的正上⽅区域(δ=0)时:薄膜的厚度测量–⼲涉显微镜法⼲涉条纹间距Δ0 ,条纹移动Δ,台阶⾼为:测出Δ0 和Δ,即可测得膜厚t其中λ为单⾊光波长,如⽤⽩光,λ取实验步骤1.绕制钨篮,清洗钨篮和载玻⽚,铝丝,祛除表⾯氧化物。

2制作基⽚,.⽤⼀窄薄铝⽚遮盖在载玻⽚上,以便镀膜完成后在基⽚上形成台阶。

3. 将钨篮和钼⾈固定在钟罩内的电极上,并放⼊铝丝。

,4抽⾄真空度达10-6torr以上,开始蒸发镀膜。

5.镀膜完成后,处理真空机组的后续⼯作。

6.⽤称重法测薄膜的厚度。

7.⽤⼲涉法测薄膜的厚度。

真空蒸发镀膜PPT课件

真空蒸发镀膜PPT课件
子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的
溅射等现象,实现物质原
子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
转移的过程。
能量
第2页/共84页
块状材料 (靶材)
真空蒸发镀膜
物理气相沉积
➢ 方法的核心点:薄膜材料通过物理方法产生并输运到基体表面的镀膜
方法;
➢ 通常是固体或熔融源;
➢ 一般来说,在气相或衬底表面没有化学反应;
➢ 需要相对较低的气体压力环境:
该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
一定温度下,蒸发(或升华)出来的蒸气分子的量
标志着物质的蒸发(或升华)能力
注意:取决于液体(或固体)本性和温度,与液体(或固体)存在的量无关。
第20页/共84页
真空蒸发镀膜
饱和蒸气压:
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
d ln Pv vap H m

dT
RT 2
1、应用范围:
先自由蒸发一段时间(此时用挡板挡住基片,防止镀在基片上),
然后打开挡板开始蒸镀。由于室内活性气体减少,提高了膜层
质量。
(3) 提高真空度。把真空度提高到1.310-4Pa以上,使蒸镀
材料分子到达基片的速率高于残余气体分子到达率。
第15页/共84页
真空蒸发镀膜
• 淀积过程
在通常的蒸发压强下,原子或分子从蒸发源迁移到基片的途程
中并不发生碰撞,因此迁移中无能量损耗。当它们入射到接近于
基片的若干原子直径范围时,便进入工件表面力的作用区域,并
在工件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蒸发材料蒸气分子到达基片的数量可用下式表示:
z m z 3.5 10 22 p x (
1 1/ 2
) (个分子 / cm 2 s)
TM

真空蒸发镀膜法介绍、特点和应用

真空蒸发镀膜法介绍、特点和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汽相。 表 2-1
在 Pv=10-2 托时,物质的蒸发温度。
材料
蒸发温度
与熔点的比较 熔点
Au
1405K
>
1336K
Al
1245K
>
932K
Zn
520K
<
693K
Cd
450K
<
594K
Si
1610K
<
1685K
Ta
2860K
<
3270K
W
3030K
<
3650K
4. 蒸发速率
单位时间蒸发到基板上的蒸发物质的量(分 子数或质量)。
汽压。最大蒸J m 发速率Jm,
dN
Pv
(c m 2 .s 1 )
A dt 2 m kT
2 .6 4 1 0 24 Pv (
1) TM
3 .5 1 1 0 22 Pv (
1) TM
M—蒸发物质的摩尔质量。
单位面积的质G 量m J m蒸发速率G,
m 2 k T .Pv
5.83 10 2
1. 真空蒸发结构
真空室:为蒸发过程提供必要的真空环境; 蒸发源: 放置蒸发材料并对其加热; 基板:用于接收蒸发物质并在其表面形成固体物
质; 基板加热器及测量器等。
2. 真空蒸发的基本过程
真空蒸发镀膜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过 程:
加热蒸发过程: 由于每种物质在不同 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汽压,蒸汽压与 温度成正比。加热待蒸发的材料, 使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即固相 液相气相,或固相气相。
BaTiO3, SrTiO3, ZnS 等复杂组成的化合物材料。

5 第四章 真空蒸发镀膜法详解

5 第四章 真空蒸发镀膜法详解
缺点:不容易获得结晶结构的薄膜,薄膜附着力较小,工 艺重复性差。
第一节 真空蒸发原理
第一节 真空蒸发原理
蒸发镀膜的三个基本条件:
热的蒸发源、冷的基片、周围的真空环境
蒸发镀膜的三个基本过程:
➢ 加热蒸发过程
固相或液相转变为气相
➢ 气相原子或分子的输运过程(源-基距)
气相粒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输运过程中气相粒子 与残余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取决于蒸发原子的平均自由 程,以及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距离。
第四章 真空蒸发镀膜法
真空蒸发镀膜(简称真空蒸镀)是在真空室中, 加热蒸发器中待形成薄膜的原材料,使其原子或 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衬底 或基片表面,凝固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
真空的环境要求严格,原因有三:
1、防止高温下因空气分子和蒸发源发生反应, 生成化合物而使蒸发源劣化。
2、防止因蒸发物质的分子在镀膜室内与空气分 子碰撞而阻碍蒸发分子直接到达基片表面,以及 在途中生成化合物或者由于蒸发分子间的相互碰 撞而到达基片前就凝聚等。
第二节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 实际蒸发源的发射特性
实际蒸发源的发射特性可根据熔融后的形态,选取 不同的膜厚蒸发公式进行理论分析和近似计算。
★ 蒸发源与基板的相对位 置配置
➢ 点源与基板相对位置
为获得均匀的膜厚,电源
必须配置在基板围成的球面中
心。
t
m
4
1 r2
第二节 蒸发源的பைடு நூலகம்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 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的淀积过程
即蒸气凝聚、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的过程。由于 基板温度较低,因此,沉积物分子在基板表面将直接发生从气 相到固相的相转变。

蒸发真空镀膜

蒸发真空镀膜

蒸发真空镀膜蒸发真空镀膜是一种常见的镀膜技术,它通过将材料加热至其蒸发温度,然后使蒸发的材料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蒸发真空镀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待镀膜的材料置于真空室中。

真空室中的气体被抽除,以降低环境压力,从而避免杂质的污染。

接下来,通过加热材料,使其达到蒸发温度。

蒸发的材料会形成蒸汽,然后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蒸发时,材料的分子会以直线或抛物线的方式运动,并在基底表面沉积。

蒸发真空镀膜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高温处理。

这使得它适用于各种材料,包括易熔点低的材料。

此外,蒸发真空镀膜的沉积速率较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厚膜的沉积。

蒸发真空镀膜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光学领域,它常用于制备反射镜、透镜和光学滤波器等光学元件。

通过控制沉积材料的种类和厚度,可以实现对光的反射、传输和吸收等性质的调控。

在电子领域,蒸发真空镀膜可用于制备导电膜、隔热膜和保护膜等。

这些薄膜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蒸发真空镀膜还可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显示器件和传感器等。

蒸发真空镀膜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航天器表面需要具有一定的热控制能力,以抵御来自太空的高温和低温。

蒸发真空镀膜可以制备具有高反射率或高吸收率的薄膜,用于控制航天器的热辐射。

此外,蒸发真空镀膜还可以增强航天器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尽管蒸发真空镀膜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蒸发过程中,材料的蒸发温度和蒸发速率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薄膜的质量和均匀性。

其次,蒸发过程中,由于基底表面的影响,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

此外,蒸发真空镀膜的设备和工艺较为复杂,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经验。

总的来说,蒸发真空镀膜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蒸发真空镀膜技术将进一步完善,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薄膜光学第四章光学镀膜工艺教学讲义

薄膜光学第四章光学镀膜工艺教学讲义

➢薄膜厚度监控技术
1)直接观测薄膜颜色变化的目视法; 一定结构的膜层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透过率。白
光入射,反射光就会表现出颜色。 互补色原理:紫色黄绿,紫蓝黄,蓝橙,红蓝
绿,绿紫红。 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精度低,受外界、人为因素 影响较大。
2)测量薄膜透过率和反射率极值法; 测量正在镀制膜层的反射率或透过率随膜层厚度增加过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影响光学薄膜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控制方法。
4.1 光学薄膜器件的质量要素
➢ 光学镀膜器件的光学性能 光学薄膜的光学常数:折射率和厚度。
膜层折射率误差来源、膜层厚度误差来源 膜层折射率误差来源 1)膜层的填充密度,也叫聚集密度。它是膜层的实材体积和 膜层的几何轮廓之比。 2)膜层的微观组织物理结构。即使用同样的膜层材料,采用 不同的物理气态沉积技术(PVD),得到的膜层具有不同的 晶体结构状态,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和折射率。
基片清洁的影响:残留在基片表面的污物和清洁剂将导致 1)膜层对基片的附着力差; 2)散射或吸收增大,抗激光损伤阈值低; 3)透光性能变差。
基片的表面污染来源: 1)基片表面抛光后存储时间较长,表面水渍、油斑和霉斑; 2)工作环境中的灰尘及纤维物质被零件表面吸附; 3)离子轰击时负高压电极溅射,在基片表面形成斑点; 4)真空系统油蒸汽倒流造成基片表面污染等。 提高清洁度的方法: 1)常打扫工作环境(最好建无尘车间)、经常打扫真空室; 2)对于新抛光基片表面,可用脱脂纱布蘸乙醇与乙醚混合物 进行擦洗;对于存储时间较长的基片表面,可用脱脂纱布或 棉花蘸最细的氧化铈或红粉进行更新,擦拭时要尽量均匀, 不要破坏表面面形。 3)基片表面油脂、水或其它溶剂的表面薄层,可利用离子轰 击来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真空蒸发镀膜原理
一.定义:真空蒸发镀膜(蒸镀)是在 真空条件下,加热蒸发物质使之 气化并淀积在基片表面形成固体 薄膜,是一种物理现象。 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电真空、无 线电、光学、原子能、空间技术 等领域。 加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二. 真空蒸发镀膜原理
❖ 图2.1为真空蒸发镀膜原理示意图。 主要部分有: ❖ 真空室,为蒸发过程提供必要的真空环境; ❖ 蒸发源或蒸发加热器,放置蒸发材料并对其
第五节 蒸发源的类型
❖ 真空蒸发所采用的设备根据其使用目的不同 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从最简单的电阻加热蒸 镀装置到极为复杂的分子束外延设备,都属 于真空蒸发沉积的范畴。
❖ 在蒸发沉积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 物质的蒸发源。
目前,真空蒸发使用的蒸发源根据其加热原理可 以分为:电阻加热、电子加热、高频感应加热、电 弧加热和激光加热等五大类。电阻加热采用钨、钼、 钽等高熔点金属做成适当形状的蒸发源,或采用石英 坩埚等。根据蒸发材料的性质以及蒸发源材料的浸润 性等制作成不同的蒸发源形状。
电子枪由电子束聚焦方式的不同分类:
(1)直式电子枪
(2)环枪(电偏转)
(3)e形枪(磁偏转)
环形枪结构示意图如右图
环型枪是靠环型阴极来发射电子 束,经聚焦和偏转后打在坩埚中 使坩埚内材料蒸发。 其结构较简单,但是功率和效率 都不高,灯丝易受污染。多用于 实验性研究工作,在生产中应用 较少。
直枪结构示意图
五.真空热蒸发镀膜法的特点
特点: ❖ 设备比较简单、操作容易; ❖ 制成的薄膜纯度高、质量好,厚度可较准确控制; ❖ 成膜速率快,效率高,用掩模可以获得清晰图形; ❖ 薄膜的生长机理比较简单; ❖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容易获得结晶结构的薄膜;所形
成的薄膜在基板上的附着力较小;工艺重复性不够好等。
Ci 定义:在1cm2表面上每秒钟剩余气体分子碰撞的数目与蒸 发淀积粒子数目之比。
每秒钟蒸发淀积在1cm2基片表面的粒子对应的膜厚增加,成
为淀积速率Rd。
为 薄 膜 分 子 的 密 度
R沉积
NARd Ma
M a 为 薄 膜 分 子 的 摩 尔 质 量
R碰 撞
Pg
2mkT
Pg
2Mg
RT
NAPg
2MgRT
RT
T
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成立,实际上I与温度相关
A l:ln P 1 5 9 9 3 1 4 .5 3 3 0 .9 9 9 lg T 3 .5 2 1 0 6 T T
ln P A B T
说明:
1) 平衡蒸汽压为1 Pa时的温度即蒸发所需的 温度;
2) 温度变化10%,平衡蒸汽压变化大约一个 数量级,对温度很敏感;
ddM sA s Mecor2scos
当 θ=φ时
根据面蒸发源示意图有: 所以
cos cos h
r
dco c r2 s o M e s(h h 2 2 M e l2)2
d
h2m
t
t1
(h2
l2)2
t0
m
h 2
三. 点源和面源的比较:
面源:
t t0
[1(l1/h)2]2
点源:
t t0
[1(l/1h)2]3/2
a) 球面放置基片;
点源
面源
b) 基片平面旋转; c) 行星旋转基片架;
dM s dAs
Me
4 r02
旋转方式: (a) 基片在圆顶上,绕轴旋转; (b) 基片在鼓面上,源位于中轴线,
鼓面绕中轴线旋转; (c)行星式旋转 .
五. 热蒸发镀膜的阴影效应
阴影效应: 由于蒸发产生的气体分子直线运动,使薄膜 局部区域无法镀膜或膜厚各处不一的现象
第二节 蒸发热力学
一. 饱和蒸汽压P与温度的关系 Clapeyron-Clausius方程:
dP H dT TV
ΔH:单位摩尔物质的热焓变化 ΔV:单位摩尔物质体积的变化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P RT Va
则有
dP PH dT RT2
ΔH≈物质在某温度的汽化热ΔHe或蒸发热
lnPHe I I:积分常ln数 P A B
(2)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即这些粒 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飞行过程中与真空室内残余气 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取决于蒸发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以及 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基距。
(3)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沉积过程,即蒸气凝聚、 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由于基板温度远低于蒸发源 温度,因此沉积物分子在基板表面将发生直接从气相到固相 的相转变过程。
影响真空镀膜质量和厚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源的温 度、蒸发源的形状、基片的位置、真空度等。
四. 三个基本过程:
(1)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固相或液相 →气相)的相变过程。每种蒸发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 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合之间发生反应,其中有 些组成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
蒸发速率公式
P h ~ 0 , 0 e 1 ,可 设 e 1 则
Re
Pv 2.641024Pv(Pa)
2mRT
MT
分 子 /(厘 米 2秒 )
3.511022Pv(Torr)分 子/(厘 米 2秒 ) MT
RmmRePV
2m RT4.37104PV(Pa)
M克 /(厘 米 2秒 ) T
一. 点蒸发源
已知Rm(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点蒸发源蒸发的分子的质量)
则时间t1内,蒸发总质量:
t1
Me RmdAdtRmt14r2 0 Ae
在dAs
基片上的蒸发物质的质量d
M
,由于dAs在球表面
s
的投影面积为dAc, dAc=dAscosθ, 所以有比例关系
dM M es 4drcA 2d4sA cr2os
dMs dAs
Me cos 4r2
薄膜厚度: d dM s
dAs
dc 4r o 2 M e s4
he M (h2l2)3/2
l h
ttd1 4(hh2m l2)3/2
在点源正上方的单 位时间的膜厚增加 t0(l=0):
t0
Me
4 h 2
t t0
[1(l/1h)2]3/2
二.面蒸发源
其蒸气发射特性具有方向性,发射限为半球。蒸 发源的发射按所研究的方向与表面法线间夹角呈 余弦分布,即遵守克努曾定律
进行加热; ❖ 基板(基片),用于接收蒸发物质并在其表
面形成固态蒸发薄膜; ❖ 基板加热器及测温器等。
三.真空蒸发的物理过程: 1.采用各种形式的热能转换方式,使镀膜材料粒子蒸
发或升华,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气态粒子(原子, 分子,原子团,0.1 0.3 eV); 2.气态粒子通过基本上无碰撞的直线运动方式传输到 基体; 3.粒子沉积在基体表面上并凝聚成薄膜; 4.组成薄膜的原子重新排列或化学键合发生变化。
1.电阻蒸发源
通常对蒸发源材料的要求是 : ❖ (1)熔点要高。 ❖ (2)饱和蒸气压低。防止或减少在高温下蒸发源材料会随蒸
发材料蒸发而成为杂质进入蒸镀膜层中。 ❖ (3)化学性能稳定,在高温下不应与蒸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 (4)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源变化时,功率密度变化较小; ❖ (5)原料丰富,经济耐用。
缺点 ❖(1)蒸发装置必须屏蔽; ❖(2)需要较复杂和昂贵的高频发生器; ❖(3)如果线圈附近的压强超过10-2Pa,高频场就会 使残余气体电离,使功耗增大。
二.蒸发物质的碰撞几率和纯度
❖ 粒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所飞行的平均距离称为蒸发分子的平 均自由程。
❖ 式中,P是残余气体压强,d是分子直径,n为残余气体分 子密度。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蒸发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约为50cm,这与普通真空镀膜室的尺寸不相上下。因此, 可以说在高真空条件下大部分的蒸发分子几乎不发生碰撞 而直接到达基板表面。
1) 两种源的相对膜厚分布的均匀性都不理想; 2) 点源的膜厚分布稍均匀些; 3) 在相同条件下, 面源的中心膜厚为点源的4倍。
下图表示与蒸发源平行放置于正上方的平面基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 提高膜厚均匀性的措施:
1) 采用若干分离的小面 积蒸发源,最佳的数 量, 合理的布局和蒸发 速率;
2)改变基片放置方式以提高厚度均匀 :
3) 蒸发温度高于熔点,液体 ~ 蒸汽 蒸发温度低于熔点,固体 ~ 蒸汽,升华
二. 蒸发速率
Z1nv n:分子密度;
Ph
4
PV
v:气体分子的算术平均速率
v
8 RT
m
ReA dN dte
P VPh
2mRT
dN:蒸发粒子数 A:蒸发表面积 Ph:蒸发物分子对蒸发表面造成的静压强 e:蒸发系数(0~1)
NA NA
则C i R R 碰 沉 撞 积 =5.83102
P gM a R d M gT
避免环境中的残存气体对薄膜的污染: (1)使用高真空技术,提高沉积系统的真空度; (2)提高薄膜生长速率; (3)预蒸发活性金属薄膜。
第四节 蒸发源的发射特性------厚度分布
蒸发过程的假设: 1) 忽略蒸发原子与剩余气体和蒸发原子之间 的碰撞。 2) 蒸发源的发射特性不随时间而变化。 3) 入射到基片上的原子全部凝结成薄膜。
根据上述这些要求,实际使用的电阻加热材料一般均是一 些难熔金属如W、Mo、Ta等等。用这些金属做成形状适当 的蒸发源,让电流通过,从而产生热量直接加热蒸发材料。
关于蒸发源的形状可根据蒸发材料的性质, 结合考虑与蒸发源材料 的湿润性,制作成不同 的形式和选用不同的蒸发源物质。
33
常用的几种加热器形状
5.84102PV(Torr)
M克 /(厘 米 2秒 ) T
朗谬尔(Langmuir)蒸发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