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新型敷料在临床的应用

合集下载

水胶体敷料的临床应用进展

水胶体敷料的临床应用进展

水胶体敷料的临床应用进展本文综述了水胶体敷料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水胶体敷料在湿性愈合原理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伤口敷料。

此类敷料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

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敷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新型敷料所提供的密闭环境能够有效保留伤口渗液,提供伤口快速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应用于各期压疮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率82.4-100%。

胶体敷料可促进上皮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局部低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缺氧症状,加快渗液的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所以防止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对于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特别是PICC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

近年来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急性皮肤挫擦伤,湿疹患者,在小儿皮牵引及颈托的应用及气管切开护理中均取得满意效果。

标签:水胶体敷料;应用;进展水胶体敷料是在湿性愈合原理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伤口敷料。

它是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形成。

此类敷料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

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敷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单纯用于压疮的治疗,逐步扩展到治疗各种静脉炎、常见皮肤软组织破损、皮下淤血、皮肤坏死,以及保护皮肤免受各种常见的侵袭破坏。

笔者就水胶体敷料近几年来国内临床的使用情况概述如下。

1 水胶体敷料及其特性水胶体敷料是由亲水性高分子颗粒与橡胶弹性体混合加工而成,其中的亲水性高分子通常为羧甲基纤维素。

作为一类重要的新型创面敷料,水胶体敷料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吸收创面渗液的能力。

吸收渗液后,敷料中的亲水性颗粒可形成类似凝胶的半固体物质,附着于伤口基部,提供并维持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性环境。

②有粘性,可形成密闭创面。

密闭的愈合环境能够促进微血管的增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③可发挥一定的清创功能。

一方面,水胶体含有内源性的酶,能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另一方面,水胶体敷料所提供的密闭环境,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坏死组织[1]。

新型敷料在伤口管理的应用

新型敷料在伤口管理的应用

新型敷料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结词
新型敷料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伤口局部的血液供应。
详细描述
新型敷料中含有能够促进血管生成的成分,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能够诱导 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为伤口愈合提供必要的营养。
04
新型敷料的优势与局限性
新型敷料的优势
促进伤口愈合
新型敷料能够为伤口提供适宜 的湿润环境,促进细胞生长和
使用不当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02
如果使用不当或选择不合适的敷料,可能会对伤口造成不良影
响,延缓愈合进程。
适用范围有限
03
新型敷料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伤口,其适用范围还需根据具
体产品说明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新型敷料的发展前景
创新与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敷料 的研发和创新将不断涌现,为伤 口管理提供更多选择。
扩大适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敷料的适 用范围将不断扩大,覆盖更多类 型的伤口。
提高性价比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 新型敷料的性价比将得到提高, 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05
新型敷料在伤口管理中的研究 进展
新型敷料在急性伤口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抗菌敷料
抗菌敷料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感染 的风险,加速急性伤口的愈合。
02
新型敷料在伤口管理中的应用
新型敷料在急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快速愈合、预防感染
详细描述
新型敷料在急性伤口管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快速止血、促进愈合,并有效预防感染。它们通常具有高吸湿性 ,能够吸收多余的渗出液,保持伤口湿润,有利于加速愈合过程。此外,一些新型敷料还含有抗菌成分,能够降 低感染的风险。

盘点:临床六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

盘点:临床六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

盘点:临床六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新型医用敷料的兴起新型医用敷料是根据“湿润愈合理论”研制的,能保持创面湿润,而推动这类产品发展有两个因素,即医疗界对伤口复愈合治理过程的理解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

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物(猪)实验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1倍。

1963年Hinman进行人体研究,证实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20世纪70年代“湿性伤口愈合”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下面为您盘点了6大类新型医用敷料和功能特点:薄膜类敷料薄膜类敷料主要由聚氨酯类材料和脱敏医用粘胶组成,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未水性材料,可吸收创面渗液,外层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

此类敷料的特点是透明,便于观察伤口,能密切黏附于创面表面,有效保持创面渗出液,从而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润环境,促使坏死组织脱落;缺点为该类敷料吸水性能欠佳,吸收饱和后易致膜下渗液积聚,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故只适用于相对清洁创面,不适于渗液多的创面。

临床研究表明,在气管切开护理及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中应用该类敷料的疗效较好,不但能有效防止感染,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舒适,提高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水胶体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是由亲水胶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形成。

主要适应于Ⅰ、Ⅱ期压疮的预防与治疗,烧伤、整形供皮区的治疗,各类浅表外伤口和整形美容伤口的治疗,慢性伤口上皮形成期及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等。

水凝胶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是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其单体经特殊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纯水70%-90%、羧甲基纤维索及其他一些附加成分。

临床报道指出:水凝胶敷料能与不平整的创面紧密黏合,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防止创面感染,加速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水凝胶的主要作用为自体清创,机制是在湿润环境中依靠创面自身渗出液中的胶原蛋白降解酶分解坏死物质。

泡沫类敷料新型的泡沫类敷料外层为疏水材料,内层为亲水材料。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创面修复作为外科领域的重要部分,其治疗方法与材料也在持续进步。

新型敷料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新型敷料不仅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更在材料选择、功能设计、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将从新型敷料的分类、特点、临床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创面修复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传统敷料与新型敷料的比较传统敷料如纱布、绷带等,在创面修复中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以及吸收渗液。

传统敷料在使用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如更换频繁、易粘连创面、吸收渗液能力有限等,这些问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比之下,新型敷料在设计和功能上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新型敷料不仅具备传统敷料的基本功能,还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科技元素,如生物活性物质、纳米技术等。

这些新型敷料能够更好地模拟皮肤的自然环境,为创面提供更适宜的生长条件。

自粘性: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好的自粘性,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创面,减少更换次数,降低患者的痛苦。

透气性:通过改进材料和设计,新型敷料在保持创面湿润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持透气性,减少感染的风险。

吸收能力: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强的渗液吸收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创面渗液,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

生物活性:一些新型敷料还添加了生长因子、抗菌剂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感染风险。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敷料的设计和功能还将不断完善,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为创面修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湿性愈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湿性愈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摘 要 湿 性 愈 合 疗 法 是 指 在 无 菌 条 件
该理论认 为 , 开放 伤 口有 大气 氧 的参 与 , 可以供 细胞 生长的各种生化反应所需 , 促 进伤 口愈合 , 保持 伤 口干燥 , 促进 伤 口结 痂 。干性 愈合 的缺点 : 合环 境差 , 愈 创面 局部容 易脱水 , 成结痂 , 痴造 成 伤 口 形 结 疼痛 ; 生物活性 丢失 , 愈合速度缓慢 ; 渗漏 快速 , 需频繁 更换敷 料 ; 敷料 与伤 口新 生 肉芽组织 粘连 , 更换 敷料 时会 损伤 创 面 ; 创面与外界无 阻隔性屏障 , 交叉感染 的机 会增加 。 湿 性 愈 合 : 92 年 , 国 的 G D 16 英 Wit ne n博士通 过猪体组 织研 究发 现聚 乙 烯 薄膜 覆 盖伤 口使其 愈 合较 快 , 皮 的 上 形成 速率 是暴 露 伤 口的 2倍 , 后 提 出 随
提示 敷 料 更 换 时 间 。 这 类 敷 料 种 类 较 多 ,
实 湿润 环 境 能迅 速缩 小 创面 , 加 肉芽 增 组织形 成 , 促进 创 面再 上 皮 化 J 。美 国 约翰 ・ 普金斯 大学 F n e 等 的报告指 霍 o dr
出以干燥 的方 式促使伤 口愈合 一直 是伤
湿性愈合创面 与敷料选择 近几年来 , 国外新 型敷 料不断涌人 医
体油纱 , 适用于 急性 ( 伤、 烧 供皮 区伤 口、 术后 伤 口、 肤擦 伤 ) 慢性 ( 疮 、 肢 皮 、 压 下 溃疡 ) 口 1 。 伤 4 ]
泡沫类敷 : 沫类敷料 分为有粘胶和无
创 伤 是 指 机 械 、 理 、 学 和 生 物 等 物 化
比 拟 的 优 越 性 。 防 止 结 痂 及 瘢 痕 的 形 可
成 , 创 面 提 供 最 好 的 湿 润 环 境 。 近 几 为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对近6年我院36例压疮患者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下,针对性选择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并加强基础护理。

结果:36例压疮伤口中28例患者全部愈合,3例好转,2例因家属决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疾病恶化死亡。

结论:湿性愈合理论作为压疮治疗新理念,极大提高了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是适合压疮临床护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标签:湿性愈合;压疮;护理;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全球以高患病率、高发生率、高花费的“三高”趋势发展。

研究表明:住院病人中压疮发生率为3%~12%,其中老年病人压疮发生率达10%~25%,死亡率增加6倍[1],脊髓损伤者发生率高达25%~85%,且8%与死亡有关[2]。

因此,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临床医疗护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传统的治疗采用干性愈合理论,治疗时为创面提供干燥、富含氧气的开放环境。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干性愈合理论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湿性愈合理论作为新的压疮护理理念被提出,并迅速在临床上应用,我院自2008年起改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压疮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29~85岁,平均(77.3±14.4)岁;其中其中脑梗死13例,截瘫6例,创伤性骨折6例,晚期癌症8例,糖尿病2例;其中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3例、Ⅰ期5例、Ⅱ期10例、Ⅲ期13例、Ⅳ期3例、不可分期2例;压疮部位:骶尾处19例,髂嵴处6例,髋部7,内外踝4例;压疮面积1.5~28.6c㎡,平均(9.3±5.4)c㎡。

1.2 方法首先对患者压疮的类型、发生部位、大小、深度、伤口颜色、有无感染、有无渗出物、周围皮肤的状况及全身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按照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提出的新的分期系统将压疮分为: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

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应用黄书鹏;刘林奇;李乐;陈亮【摘要】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皮片移植的患者分为两组,32例(观察组)对供区创面进行藻酸盐和软聚硅酮泡沫覆盖后包扎,32例(对照组)对供区创面进行凡士林油纱覆盖纱布包扎。

术后随访换药,观察并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伴随疼痛感及创面渗血情况。

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感评分及创面渗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湿性敷料(本研究中为藻酸盐、软聚硅酮泡沫)覆盖供区创面,操作简单,创面更容易上皮化,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可减轻换药疼痛感及创面渗血。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3页(P2803-2805)【关键词】湿性愈合;供区创面;软聚硅酮泡沫敷料【作者】黄书鹏;刘林奇;李乐;陈亮【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3皮片移植后供区创面愈合是整形外科医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报道,英格兰某保健机构花费在创面愈合敷料上的费用每年达23~31亿英镑[1-2]。

如何能使供区创面加速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临床意义重大。

延迟愈合不仅延长治疗时间,还会增加患者换药痛苦,更有甚者供区感染遗留明显瘢痕。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新型敷料的不断出现,创面愈合有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理念——湿性愈合。

敷料不仅要能覆盖创面,而且还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功能[3]。

较传统干性愈合相比,湿性愈合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住院行中厚皮片移植术后患者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12~48岁,平均27岁。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喻星逸1),李应菊2)(1)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云南文山663000)[摘要]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127例慢性伤口就诊患者,根据伤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湿性愈合疗法)65例和对照组(传统疗法)62例,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和治疗效果。

结果湿性愈合组换药次数和伤口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1),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17)。

结论临床应根据慢性伤口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湿性敷料,湿性愈合法是治疗慢性伤口高效、经济、实用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湿性愈合;慢性伤口;新型敷料[中图分类号]R6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10X (2019)08-0000-05Application of Wet Healing in Treating Chronic WoundsYU Xing-yi 1),LI Ying-ju 2)(1)Dept.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2)Thoracic Surgery ,Major Vascular Surgery ,Wenshan People ’sHospital ,Wenshan Y unnan 66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wet hea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 .Method127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to June 2016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et healing therapy ,65cases )and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herapy )(62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wound treatment.We compared the number of dressing ,wound healing time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number of dressing and wound healing time were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wet healing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001),and th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0.017).Conclusion Clinical choice should be based on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chronic wounds.Appropriate wet dressing and wet healing method could be an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Key words ]Wet healing ;Chronic wound ;New wound dressings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N 53-1221R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8):146耀148[收稿日期]2018-10-18收稿[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7ZDX102);文山州人民医院院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WYK 立项字(2016)-35][作者简介]喻星逸(1984~),女,云南文山人,护理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尤其推荐于慢性难治性伤口的治疗
能产生湿性愈合环境的敷料
油纱类 薄膜类(半透膜敷料) 水凝胶类 水胶体类 藻酸盐类
银离子敷料 泡沫敷料 皮肤保护膜类 吸味敷料—含碳敷料 亲水纤维-爱康肤
该如何进行敷料的选择?
如何选择敷料
伤口愈合的不同时期,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一
样,进而对护理需求和敷料的选择也不相同。
傷口治癒過程
受傷
痂皮形成
細胞遊走
痂皮脱落
治癒
Moist Healing
創面如果處於治湿癒潤環境下
干性愈合方法
适用于
• 急救时伤口治疗 • 一期愈合通过缝合封闭的伤口吸收渗血,
防止二次感染,作为机械刺激的缓冲保护 • 作为烧伤创面的临时覆盖
湿性愈合方法
适用于
• 被认为是所有需填补缺损的二期愈合伤 口的标准治疗方式
减轻皮肤损伤。
吸收渗出液后形成凝胶,保护创面, 不与新生肉芽组织粘连
压疮的预防
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改善局部供氧。 透明贴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减少受压部位的剪力。 吸收皮肤分泌物,保持皮肤的PH值。 维持适宜温度。
在CVC、PICC等留置针的固定
透明,易观察穿刺点和针柄 固定情况;
特点: • 含聚氨脂薄膜、和粘胶 • 可渗透气体和水蒸气 • 细菌和液体不能透过 • 透明,容易观察 • 不需要外敷料
缺点: • 不具吸收性 • 可浸渍周围皮肤 • 不能用于感染的伤口 • 会损伤伤口表面的新生上

透明薄膜敷料的注意事项
适用于: 如静脉留置针位 避免伤口受外来污染 表浅伤口,少或无渗液时 二期压疮 用作第二层覆盖敷料
• 2000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新 颁布的行业指南中指出: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标准 的伤口处理方法。 湿性伤口愈合方法是慢性伤口处理的“黄金标准” 。 ——高级医疗技术协会
• 在我国,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起步较晚。
湿性愈合的特点
保持湿润,加速细胞移行 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 促进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 敷料不与新生肉芽组织粘连 减轻疼痛 避免更换敷料的再次机械性损伤
棉花和布料之类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George Winter的(湿性愈合理论)可算是
现代伤口护理的里程碑。 电疗法、高压氧、负压治疗、生长因子、组织再造。
干性愈合的方法
特点 伤口干燥、脱水、结痂,防 止发生细菌感染
缺点 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生物
活性物质丢失, 患者疼痛, 敷料与创面粘连,
(湿润且具通透性的伤口环境使愈合过程明显加速)
形成阶段
乔治.温特 – 英国动物生理学家 – 研究始于 1962年 – 论文发表于 1971年 《Nature》
湿润伤口愈合理论
湿性愈合理论和敷料的问世
• 这些研究成果为湿性敷料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 据。
• 1974年,第一块新型湿性敷料———聚氨酯薄膜问世, 湿性伤口愈合体验良好,推动了湿性敷料的发展和使 用。
应用:黄色或黑色伤口、肌腱外露伤口
缺点:无细菌屏障,周围皮肤浸渍 不适用于渗液多的伤口
注意:保湿和保护周围皮肤,需外敷料固 定
三、水凝胶类 Hydrogels
型号:半液态水凝胶、片状
片状
半液态水凝胶
• 来处理没有明显深度和轮
1.没有临床感染、肉芽组织增生
廓的伤口和/或所在部位
的压疮考虑使用半液态水凝胶。 敷料移位可能性不高的伤
可吸收穿刺部位的渗液和皮 肤分泌的汗液;
预防和治疗静脉炎; 3-7天更换一次,可随针去。
静脉炎的治疗
治疗前
治疗后
五、藻酸盐敷料 Seasorb
特点: • 海藻中提炼,有填充条或片状 • 有自身重量20倍左右的强吸收力 • 钙-钠交换,钠盐可消炎消肿,
钙盐参与止血
特性: 吸收大量渗液,消炎止血、促进 腔道闭合
没有一种敷料可一成不变的用于整个伤口愈合的过

加速坏死组织的分解 吸收渗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速坏死组织的分解
促进各种生长因子的释放 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
保护新生肉芽组织 促进上皮爬行
选择敷料需考虑:
• 保持创面湿性环境的特性 • 是否需要解决细菌生物负荷的问题 • 伤口渗出物的性质和量 • 创面基底组织状况 • 伤口周围情况 • 伤口的大小,深度和部位 • 是否存在瘘管和/或潜行 • 患者的治疗目标
急性伤口:两个星期内能自行愈合的伤口。 慢性伤口:由于某些不利因素如感染、异物、缺血等影响伤
口愈合,使伤口愈合部分或完全停止,愈合时间超过两个星 期的伤口被称为慢性伤口。
慢性伤口的愈合不同于急性伤口,往往它会停滞于“炎症期” 和“增生期“,从而影响了伤口的正常愈合。 ——Ennis and Meneses,2000
应用:辅助自溶清创、上皮化期无渗液、 愈合后保护
1.若患者无免疫抑制,则考虑使用 膜敷料进行自溶清创。
2.对于经藻类敷料或其他可能长时 间(如3至5天)置留敷料处理过的 压疮,可考虑使用膜敷料作为次级 敷料。
3.从脆弱皮肤上小心去掉膜敷料, 以减轻皮肤损伤。
4.不可将膜敷料作为放置在中重度 渗出压疮上面的组织界面层。

中重度渗出压疮
料间隔期
• 需要外敷料固定
六、泡沫敷料Foam Dressing
• 多样性功效: • 吸收大量渗液 • 预防肉芽过长、促进上皮化, • 允许气体交换 • 维持湿性环境 • 保护伤口周围皮肤 • 隔热,维持伤口中心温度 • 易于塑形,与机体贴合度好 • 具有保护和缓冲作用 • 更换时不会引起损伤 • 使用简单,经济
• 3度烧伤、大量失血没控制禁用
生物敷料
• 生物敷料包括皮肤替代 物,异种移植,同种异 体移植/胶原敷料。
总结
• 清楚地知道促进和妨碍伤口愈合的因素 • 根据伤口选择合适敷料,切不可一种敷料从始用到终。 • 病人的状况是动态变化的,在住院期间需要不同处理。 考虑病人及家属的主观愿望及经济状况 伤口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
5.不可将膜敷料作为表面敷料置于 酶促清创剂、凝胶或软膏之上。
注意:有渗液的伤口勿用、 感染伤口禁用
三、水凝胶类 Hydrogels
成分:丙二醇(20.0%)、羧甲基纤维 素(2.3%)和纯水(77.7%)
作用:
• 能激活纤维蛋白降解酶的活性, 促进机体内源性清创过程——无 痛清创
• 给创面补水(水化作用),提供 湿润环境,软化痂皮或黏着牢固 的坏死组织。
可使用2-4周;建议治疗疗 程为4-6个月,具体可根据 瘢痕状况而定 4、在天热或出汗较多情况下, 建议增加清洗次数,以确保 产品和皮肤的良好接触
去味敷料
高渗类敷料
• 高渗透压破坏细菌胞壁 • 高渗透压消除组织水肿 • 吸收性好 • 无过敏性 • 不引起疼痛 • 独立包装,携带方便 • 可以修剪 • 整条放入整条取出
3. 若无其他保湿敷料可供使用,则用生理盐水湿润过的纱布松散地填充 (而非紧密填塞)在组织缺陷较大且有空腔的伤口内,以避免对创面 造成压迫。
4.纱布块更换频率要足够高,以控制渗出。 5.使用单块纱布条/卷填充压疮;勿使用多层纱布辅料,原因是存留于创
面内的纱布可能成为感染源。
二、透明薄膜敷料Flim dressing
2. 来处理有一定深度和轮廓的
口。
伤口和/或所在部位敷料移位
可能性高的伤口。
• 浅表、渗出少的、干燥的 创面
痂皮很厚时,先划“十字形”
四、水胶体敷料 Hydrocolloids
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
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加 工而成的生物活性密闭 性敷料
特性:
调理伤口、刺激肉芽生长、吸收 少量至中量渗液
藻酸盐敷料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适用于:
• 不适合干的伤口和有焦痂的伤口 • 对感染的伤口不能加盖密封敷料
• 填塞宽大的潜行或窦道、 血渗液的伤口
• 口小或较深的窦道慎用
• 感染伤口
• 轻柔去除藻酸盐类敷料,若有必要先浸 • 出血伤口
湿再去除。
• 肿瘤伤口

若规定的更换敷料时间到来时藻酸盐类 敷料仍呈干燥状态,则考虑延长更换敷
湿性愈合及新型敷料的应用
形形色色的伤口
能猜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目录
1. 伤口的定义和发展史 2.干性愈合和湿性愈合的特点 3.新型敷料的特点
什么是伤口?
多指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肌肉、黏膜等受伤、破裂的地方。 当身体的各部分或器官受到各种不同伤害性的打击时所导致
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害,即为伤口。
湿性愈合的定义
利用伤口敷料 用密封或半密封的方法保持伤口局部湿润
伤口透气——陈旧的伤口愈合观念认为伤
口愈合需要氧气的作用,但事实上,是利用人 体体内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大气氧是不能被 伤口直接所利用的。
不能呼吸? 不透气?
国内外现状:湿性愈合理论的应用
• 经过40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已被欧美国家医疗界接受。
伤口愈合过程
炎症期
修复期
成熟期
伤口收缩与止血
肉芽组织形成
上皮化
毛细血管逐渐减少 新生纤维组织转型
伤口处理的发展历史
自人类文明开始,就有伤口的问题。 18世纪之前,依靠个人经验,尝试使用天然物品来处理伤
口。亦尝试用蜜糖来处理伤口。 中国古代亦有很多草药配方用来帮助伤口康复。 18世纪末,伤口处理以干性愈合为主,敷料都只有纱布、
蜂蜜敷料 (麦卢卡)
作用
( 食用的蜂蜜可能携带肉毒杆菌)
• 抑制G-和G+菌 • 抗菌的同时,利用高渗透性对伤口进行自溶清创 • 提供湿润的环境 • 减少疼痛、去除恶臭 • 微酸性,会有疼痛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