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的控制分析

合集下载

柴油机排放检测分析实验报告

柴油机排放检测分析实验报告

柴油机尾气排放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6112595姓名:吕富元指导教师:唐力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实验中心柴油机尾气排放测量实验报告一、基本情况记录表名称柴油机型号S195生产企业莱恩(中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额定功率9.8Kw气缸排列形式及数量单缸3层直列发动机冷却方式水冷起动方式电打火燃料柴油测量设备名称废气分析仪测量环境温度278K型号NHA-406 大气压97Kpa生产企业北京华运安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对湿度38%二、实验照片柴油机尾气排放测量实验报告三、测量结果序号测量项目过量空气系数λ测量结果CO(%) CO2(%) O2(%) HC(×10-6 ) NO(×10-6 )1 正常各废气浓度5.200 0.12 2.67 16.82 14 /2 加速各废气浓度4.910 0.05 2.98 16.88 3 /四、测量结果分析及实验体会从这次试验得知,柴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看到了工作时的气缸带动轴,从而发动车。

结果表明,在一定正常工作约2000r/min内,柴油机工作效率较高,排放废气相对较少。

但总的来说,其效率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污染空气、酸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一些古建筑物群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可以加入甲醇等烃类物质增加其O含量或添加乳化剂,以此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可以用尾气处理器,但这也增加成本,而且有一定的浪费,可以改进在增加一个尾气处理循环系统,使可燃物再循环,释放其他废气,一方面可以提高柴油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可以是污染物HC、CO 等循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减少大气污染,从实际出发。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分析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分析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分析摘要:柴油机以其热效率高、油耗低、扭矩特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工程机械中得到广泛使用。

作为非道路用发动机的主体,工程机械柴油机的排放污染不容忽视。

近年来,在道路机动车排放收紧控制的同时,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日益严重,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以减轻由于此类机械设备保有量和使用量的不断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早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关键词: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标准导言柴油机是工程机械广泛使用的原动力,为了有效控制其尾气污染,发达国家对非公路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已经开始关注并治理工程机械排放的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达标排放,经过近十余年来的研究与开发,大量新技术已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控制,为环保型工程机械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并为施工部门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排放清洁、节省能源的工程机械。

1、国外排放法规现状目前全球的排放法规有日本、欧洲、美国三大体系。

这三个体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虽不相同,但对于控制的有害成分(CO、HC、NOx、PM)是一样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三大体系在非道路用设备上,通过协调已经有了统一的趋势,并且开始修改标准相互包容。

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执行标准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别,设备制造企业必须注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要求。

设备的使用者也必须注意在选择这些设备和使用地点时是否满足这些要求?否则将会遇到麻烦。

2、我国非道路用发动机的排放标准2.1我国非道路用发动机排放普查工作和标准起草工作已启动多年,由于太多的发动机厂不能达标,使得国标无法出台,仅在1999年发布了一个行业标准JB8891-1999,这个排放标准是一个过渡标准,到2002 年达到相当于欧洲 0准备阶段水平,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基本没有执行。

可喜的是北京地区非道路用发动机排放标准DB11/2003,已于2003年颁布并执行,它为国家标准的出台做好了准备。

浅谈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及发展趋势

浅谈柴油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及发展趋势

提高喷油 压力可以有效地 降低柴油机 的微粒排放 ; 减 少燃油平均 滴径 , 促进混合气形成 ; 降低 发动机最大压力升高率 、 降低燃烧噪声 。
3 . 喷 油 正 时 与 喷 油 速率 的 配合 控制柴 油机的喷油正 时是控制柴油 机排 放的重要手段 , 推迟唢 油 正时是 降低 柴油机排 放中 Y O x 浓度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之一 。NO x 对 喷油 正时 的影 响非常敏感 , 当喷油 正时与设定值 相差 1 A时 , NO x 将 提高 l 5 %左右 。为 了减少 N O x 的排放 , 喷油正时正在逐步} 佧迟 , 向上止
果。
柴油 车 排 放 污染 物 中含 有 大量 的一 氧化 碳 ( C O ) 、 氮 氧化 合 物 ( N O ) 、 碳氢化合物 ( HC) 、 二氧化硫 ( S O : ) 、 二氧化碳 ( C O ) 和微粒 ( P M) , 这些 物质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环境危害极大。 其 中C O与血红蛋 白结合致使 人体 缺氧 , 引起 头痛 、 头晕 、 呕吐 , 并 危害 中枢 神经系统 , 造成感觉 、 反应 、 理解 、 记 忆等机能 障碍 , 严重时造 成死亡 ; N O 进入肺泡后 能形成亚硝酸 和硝酸 , 对肺组织 产生剧烈 的刺 激作 用 , NO 还 可与 HC受 阳光 中紫外线照射 后发生 化学反应 , 形成光 化学 烟雾 ; HC是产 生光化学烟雾 的重要成分 , 光化学烟雾 能刺激眼结 膜引起流 泪并导致 红眼症 , 同时对鼻 、 咽、 喉器官均有刺激作用 ; 很 少量 的S O 也会逐 渐在催化 剂表面堆 积 , 造 成催化剂 中毒 , 而且S O 还是 造 成酸雨 的主要物 质 ; C O 的剧增 导致 温室效应 , 会使 全球气 温上 升 , 使 人 类 和动植 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 到破 坏 ; P M是柴 油发动机燃料燃 烧 不 完全的产物 , 其 内含有 大量的黑色碳 颗粒 , 能影 响道 路上的能 见度 ,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为了在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同时,还要提升我们的发展速度,所以需要重视起现如今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现如今的柴油发电机在施工的时候很容易导致一些空气污染的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且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保证我们的发展速度,那么就需要我们对柴油发电机进行改进。

同时我们将会分析因为柴油发电机而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且研究柴油发电机的尾气排放问题以及相关技术控制。

1现如今的国家环境问题柴油发电机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也是最为严重的污染物就是废气污染物。

而柴油发电机中所出现的废气污染物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也就是说在工作期间因为燃烧原料所产生的废气。

这些产生的废气一般情况下都是难以避免的,因为现如今的柴油发电机所使用的柴油在燃烧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一般情况下所使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对柴油发电机所排除的废气进行简单的过滤,然后再排放。

而第二种就是在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显而易见指的就是我们生活中行车时出现的尾气,这些尾气会直接导致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1]。

2柴油发电机尾气排放的解决方法和控制方法2.1进行环境空气监测首先,环境空气监测是我们现如今能够了解空气中PM2.5和其他颗粒物的含量成分的唯一方法,所以环境空气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在我们的地球,对环境空气的监测就必不可少[2]。

我们要知道的是,环境空气监测的对象是什么,是受到了一定程度污染的空气,对空气中的可见颗粒物、不可见颗粒物、一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等空气中不纯净的成分进行监测。

首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监测空气中的这些成分来得知现如今的空气是什么样的,从而通过天气预报的方法,将今日的空气情况公布给所有的民众,从而达到让民众在出行的时候做好万全的准备,减少因为空气中可见颗粒物和不可见颗粒物而导致的呼吸病等等,这是一种变相的保护我们国家人民群众的方式,只要让人民群众提前得知今日的空气情况,那么就可以尽量减少肺结核这种病的发生。

井下柴油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各种危害及预防

井下柴油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各种危害及预防

井下柴油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各种危害及预防摘要:柴油车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动力机械,得到了汽车制造企业和用户的青睐。

然而,柴油车排放的尾气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样造成了危害。

本文分析了井下柴油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井下柴油车;尾气排放;危害;控制措施在矿山井下作业环境中,各种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来往频繁,加之矿井通风条件的有限,这些工程设备排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且会弥漫于整个作业环境中,极大地危害了井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的正常进行。

因此,对井下柴油车尾气污染进行控制和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柴油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危害1、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由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形成,它是一种窒息性的有毒气体,是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的“危险气体”,也是人类眼中的“毒气”。

其与人类的生命直接相关,因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快,而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生命的最根本保证。

一氧化碳对人类的致命影响机理是:其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血液循环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削弱输氧功能,从而造成人的机能障碍,即“窒息”。

所以,即使吸入微量的一氧化碳,也可能造成巨大的伤害,进而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和巨大的损失。

2、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02)、三氧化二氮(N203)、四氧化二氮(N204)和五氧化二氮(N205)等,在内燃机中主要是NO(约占95%),其次为NO2,NO毒性不大,但可被氧化成NO2,NO2是一种综红色刺激性强的有毒气体,NO2吸入人体后,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心脏、肝、肾都有危害。

3、碳氢化合物(HC)。

碳氢化合物包括未然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如苯、醛、酮、烯、多环芳香碳氢化物等200多种复杂成分。

其中甲醛、丙烯醛等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浓度超过25ppm,会引起头晕、呕吐、贫血等症状。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

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不难发现,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然而,在不断挖掘欲望和满足我们潜在需求的同时,我们所做的一系列实践行为也对周围所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大气环境污染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有必要针对于柴油发动机尾气的排放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采取合理的技术对于尾气排放进行控制和处理,以提升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控制能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尾气;尾气排放;尾气控制前言:随着汽车行业的日益兴起,汽车使用数辆与日俱增,这直接导致汽车尾气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尤其是针对于柴油发动机,其尾气也会产生一定的排放物,对于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尾气排放的同时还会对大气在带来危害,影响人们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对尾气进行合理处理,不断控制其排放效果,减少其对于环境和人类的污染,相关人员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1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现如今,人们对于柴油发动机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于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此,需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柴油发动机所产生的尾气排放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解决。

不难发现,柴油发电发动机主要的污染物就是废气污染,在柴油发动机之中,废气污染物产生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主要内容涵盖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是工作时所产生的废气,也是在工作期间由原料燃烧而引起的废气,这些废气是难以避免的;与此同是,另一种的废气排出的是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汽车尾气,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些尾气,这对于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解决。

机动车尾气主要包含的成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微粒碳烟,二氧化碳以及水等诸多物质,其中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以及微粒和碳尘都对环境具有严重危害性。

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内燃机与配件0引言柴油机的最大特点在于拥有高热效率和大功率等,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正是因为具备这些优势使其在够工程机械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常见的挖掘机、大型卡车等都是以柴油机为动力。

从柴油机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虽然柴油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柴油机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不仅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还能影响到人类正常的生活,以及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清楚意识到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性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其排放物造成的影响。

1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与危害根据柴油机排放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知,其中包括了CO 、NO X 、HC 、SO X 和PM ,其中PM 是一种碳烟颗粒,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是以气、液和固相等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气相排放物包括了CO 、NO X 和气态碳氢;而液相排放物主要含有SO X 和液态碳氢;最后的固相排放物主要是一种较为微小的球状碳粒,其表面会吸附着HC 和SO X ,这些有害排放物对空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甚至还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埋下严重的隐患。

①CO 属于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物质,其最大特征是不完全燃烧,且带有一定的危害性,当这种有害气体被人们在无意中吸入体内,会在人体内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以此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如此便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氧气运送,则会导致人出现恶心和疲惫等现象,尤其严重的话会导致人出现窒息死亡的问题。

此外一氧化碳也会导致人出现慢性中毒的症状,一般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人会出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这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②NO X 是一种能够在空气中与高温高压环境下产生反应而出生成的一种有害物质,主要是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

依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这种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不仅会对周边区域生物的发育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破坏,其中氮氧化物则是形成酸雨等的有害物质之一,由此可见该排放物具有较重的危害性。

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柴油机排放物的危害及控制技术摘要: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对内燃机的排放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内燃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各种新技术脱颖而出。

本文介绍了现有的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并分析了今后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排放控制柴油机具有高热效率、大功率等特点,有着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压路机、挖掘机、推土机、大型卡车等都是以柴油机作为动力。

虽然柴油机有着很多优点,但是其所排放的尾气中有害物质成分较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柴油及排放的尾气进行控制和净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及其危害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主要有CO、NOx、HC、SOx和PM(碳烟颗粒)它们分别以气、液、固相的形式存在。

气相排放物包括CO、NOx、和气态碳氢;液相排放物有SOx和液态碳氢;固相排放物是微小的球状碳粒,其表面吸附有一些HC以及SOx。

CO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无色、无臭的有害气体,被吸入人体后,能以比氧强210倍的亲和力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向心、脑等器官输送氧气,使人发生恶心、头晕、疲劳等症状,严重时会窒息死亡。

一氧化碳也会使人慢性中毒,只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记忆力减退等。

NOx是空气中的和在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反应生成的,主要是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其毒性强,对人体和植物生长均有不利影响,氮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只要物质之一。

HC只要是未然燃料和窜漏的润滑油,HC中含有的多环芳烃有巨大的致癌作用,且某些烃类可刺激人的眼睛及呼吸器官,造成呼吸困难。

SOx来源于燃料以及窜漏的润滑油中含有的S,它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可使土壤及水变为酸性,损害树木及农作物的枝叶,过高浓度会影响呼吸并可使呼吸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加重病情。

PM是柴油机排放物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细小的碳烟颗粒可进入肺的最深部位,并沉积较长时间,可能引起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的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30T11:14:22.53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9期作者:赵韩松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柴油发动机尾气的主要成分和生成机理,简要介绍了柴油机机前预处理和机内净化措施,然后重点针对柴油发动机PM和NOx排放最具代表性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省莱州市 261442
摘要:柴油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可靠性,以及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CO、HC排放,因而逐渐被广泛应用。

柴油发动机不仅在农用机械、工程机械上占有统治地位,轿车柴油机化也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欧洲轿车使用柴油机的数量上升了
40%,而整个柴油轿车已经达到了在用轿车总量的50%。

但是柴油发动机高的颗粒物(PM)和NOx排放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控制柴油机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阐述了柴油发动机尾气的主要成分和生成机理,简要介绍了柴油机机前预处理和机内净化措施,然后重点针对柴油发动机PM和NOx排放最具代表性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控制
1车用柴油机现状及特点
1.1轻型车用柴油机
轻型柴油机使用主要是针对家用小车型,在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中使用超过60%,其中大部分为农用车型,在生产制造技术上已经足够先进,在相关产品开发中专项投入比较缺失,价格以及生产技术方面仍然需要协调。

农用柴油机属于微利商品,在设计阶段投入不足,轻型发动机使用中尾气排放更小,但在动力方面与重型发动机有很大差距,动力需求大的汽车在生产中并不适合使用轻型发动机,加之轻型柴油机本身生产技术性不足,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空间。

1.2重型车用柴油机
生产技术以及价格水平都相对较高,使用重型柴油机的汽车动力更高,柴油机自身动力较高,促进整体汽车燃油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进步。

相对于轻型柴油发动机,拥有完善的研究体系,主要针对货运汽车进行设计,使用过程中的柴油动力系统更加稳定,柴油燃烧完全最终的尾气排放控制才更加合理。

我国自主研发的柴油发动机在燃烧能力以及控制效果上,也正在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层面发展。

2柴油机的排放污染物及其控制难点
内燃机燃烧柴油后会产生污染物质,柴油燃烧不完全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也会因此增多。

柴油发动机主要控制的尾气污染物质有:CO、HC、NOx、PM。

相对于汽油发动机而言,柴油发动机在CO与HC方面的排放量相对较少,尾气排放控制中要重点从NOx、PM两方面进行,其中PM的主要成分为炭烟以及一氧化二氮,对尾气控制中的污染检测重点从这两方面进行,并结合技术性方法来最大程度降低该种物质产生,改善柴油机的动力系统,汽车不同操作环境下柴油发动机稳定性均能得到保障,最终的尾气排放污染物质才能得到更合理控制,污染物质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柴油发动机排放物的控制
3.1前处理
机前处理就是指对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燃料和空气作有利于减少排放的预处理。

对于柴油发动机而言,主要是指改进柴油品质或者开发使用替代清洁燃料。

改进燃油品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柴油的馏程合理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气PM,HC和NOx排放;二是将柴油中的含硫量控制在0.005%以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控制PM排放,而且对各种后处理技术中的催化剂载体有利;三是降低90%馏出点(T90),抑制成为重质成分的PM生成;四是减少芳香族成分,抑制成为相同成分的PM生成;五是进行柴油的乳化处理,通过降温和加速燃烧分别控制NOx和PM排放;六是加入降污添加剂,如碳酸二甲酯,可大幅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七是在柴油中加入活性剂(HH-B活性剂),可降低生成NOx的热分解活化能,加速NOx热分解;八是掺烧消烟添加剂,促进碳烟粒子再燃烧,可降低30%~50%碳烟排放。

3.2过程处理
过程处理即发动机机内净化,所谓机内净化,就是从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出发,在燃烧室内部对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反应予以限制,而对它们的消失反应加以促进,从根本上达到减少排放污染物的目的。

其核心是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使发动机达到高效、低污染的要求。

可以通过对各相关结构的改进及采用新的优化控制方式达到此目的。

3.3后处理
后处理就是利用各种滤清净化装置和催化转化器,对已经产生的排气系统内的有害废气进行最后处理,以进一步降低有害物的排放,它是前处理和过程处理的重要补充。

由于柴油发动机排气中有害成分主要是NOx和PM,因此排气后处理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针对柴油机主要排放废气PM和NOx的后处理技术或装置。

1PM控制技术(1)氧化催化转化器(DOC)(DOC)一般安装在柴油汽车排气系统中,通过催化剂进行氧化反应,能同时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和柴油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物组分(SOF)。

根据可溶性有机物成分在颗粒中的含量不同,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可以降低3%~25%的颗粒排放量。

此外,基于柴油发动机氧化催化器具有同时降低HC,CO和颗粒的功能,因而常常在发动机上与EGR同时使用,以全面提高发动机的排放水平。

(2)颗粒过滤及再生技术目前控制PM排放最有效的技术就是使用DPF,它可以同时降低PM排放的质量和数目。

DPF技术研究的焦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研究开发排气阻力低、过滤效率高的滤体材料;二是过滤体的再生技术。

当前,过滤体的材料研究已经成熟,但再生技术研究却相对滞后。

再生可分为“被动”与“主动”再生。

“被动”再生即催化再生,是通过催化添加剂锶、铈、铁的金属有机物降低颗粒物的氧化活化能,从而使颗粒物的再生温度大幅降低。

由于正常的过滤体温度相对较低,这就使消除大部分的SOF和硫酸盐颗粒成为可能。

可以看到,带催化剂的过滤系统比不带催化剂的过滤系统过滤效率要高。

“主动”再生即外加能量的再生方式,包括喷油助燃再生、电加热再生、逆向喷气再生、电加热再生及微波再生等。

二者都需要优化控制再生策略,如果控制得不好,那么载体的温度会过高,这样就会降低DPF的使用寿命。

2NOx控制技术(1)NOx催化转化器目前对降低NOx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上:DeNOx催化器,SCR催化系统以及NOx吸附转化器。

这些技术对硫相当敏感,故要求使用低硫燃料或附加其他脱硫措施。

DeNOx催化器的研究较早,它是用金属离子沸石、钒钼制成的催化剂降低NOx的分解温度,使之分解为无毒的N2和O2。

SCR催化系统又称为催化还原系统,是在排气中喷入尿素、氨水等还原性物质,将NOx(主要是NO)还原
为N2和H2O。

NOx吸附转化器原理是先将NOx转化为NO2并储存,再喷射还原剂(通常采用燃油)还原。

NOx吸附转化器主要应用于稀薄燃烧中,其效率可达到90%,但由于对硫的敏感,在系统中往往须加装硫捕集器。

4结论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控制重点是NOx和PM,同时也是控制难点。

当前的排放控制技术仍以机内净化和后处理技术为主,柴油品质也是影响柴油机排放的一个重要方面。

机内净化本质上是合理优化机体本身及燃烧过程;后处理实质上主要依赖化学反应。

将各种技术结合使用将是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攻坚柴油发动机汽车尾气排放治理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加快车用尿素项目建设[J].石油化工应用,2017,36(12):97.
[2]闫安.车用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DOC/POC/SCR)系统的开发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3]张增毅.柴油车细颗粒物PM_(2.5)排放特征及MOVES模型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王迎辉.NTP协同木纤维净化柴油车尾气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赵韩松(1987),男,山东乳山,本科,助理机械工程师,矿山无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