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

如何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
如何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

试论如何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

【摘要】一名记者要发现周围事物包含的新闻线索,写出一份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需要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发现新闻的能力,也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所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本文就记者的新闻敏感进行研究与分析,了解什么是新闻敏感,探讨提高记者新闻敏感的方法。

【关键词】记者;新闻敏感;提高;方法

1.前言

新闻敏感又被叫做“新闻眼”和“新闻鼻”,是指记者能够敏感地察觉周围事物的各种细微变化,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新闻,判断其所富有的新闻价值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当别人看不出正在发生的这个事件是一个新闻时,你能够一眼就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

看现在主流媒体,事实上,里面的许多稿件并不是记者自己原创的,他们的稿件大多都是按规定写的。根据上级领导所规定题目、字数、主题甚至所在版面进行相关工作,只要形式性的对事件进行采访,稍稍修改一下手上的材料,就能完成一篇稿件[1]。自然,这种毫无创意的稿件是得不到读者青睐的,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也就被减弱了,这也就是主流媒体权威性越来越低,主流地位不再的原因。根据指定要求完成的稿件使记者对周围事件越来越麻木,没有相应的新闻敏感,不能写出一篇有分量的新闻,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

2.新闻敏感对记者的要求

新闻编辑记者职称评定标准

新闻编辑记者职称评定 标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文件安徽省人事厅文件 皖新职改字[2006]30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 各市委宣传部,各市人事局,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进二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 精神,结合我省新闻工作实际,我们重新制订了《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在试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标准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我省新闻专业技术 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新闻专业技术特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新闻专业技术资格的名称为:高级记者、高级

编辑;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记者、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编辑。第三条对符合本标准条件申报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对在新闻专业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在安徽省所有公开发行的报纸、新闻性期刊和经国家批准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新闻网站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新闻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在皖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年以上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非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 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新闻系列相应 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 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 规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忠于职守,敬业奉献。 第八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 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在编辑岗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作者:田畅 摘要: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 关键词:新闻敏感;宏观目光;微观目光;新闻责任感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在中国《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是这样解释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或者新闻事实的本领。“用眼如锥,用笔如刀”、“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等,所有这些都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表述。 在电视摄影中,屏幕虽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再现,但是,这绝不是机械地“自然”拍摄,也不是无视形象造型和视觉效果的随意拍摄。恰恰相反,记者是运用一定的技法和手段,选取具有一定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形象去影响观众。同时,这种形象性既不是生活现象的机械记录和事实图解,也不是脱离客观纪实的主观设想和臆造,而是具有可感的现实生活的一角,是概括了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因此,对于一个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具备对新闻事实有多方面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有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性反映电视记者的职业能力 毋庸置疑,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职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电视记者要善于观察现场,捕捉有价值的事实与画面。新闻事件现场空间广阔,人物众多,画面的容纳量又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在现场该突出什么人和事,该捕捉什么画面,这都需要记者当机立断。现场报道的成败,取决于记者在现场的决断能力。哪些人和事是有新闻价值的,需要记者以敏锐的新闻眼光去观察。记者还应把握电视观众的需要和求知欲望。随时观察和报道现场景况。这种报道事前没有稿子,碰到突发性事件,也不可能事前做好准备,全凭记者临场判断、构思、归纳和分析,而这一切又都是在现场瞬间进行的,因此要求记者有良好的新闻素养。在现场报道中,要充分做好报道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背景材料,增强报道深度。现场报道较之画面作纯客观报道的优势之一是在同样的报道时间内,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能使新闻报道增加一定的深度。记者在现场报道开始时,大都就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作交代,而事件本身进展如何,则由现场的画面来展示,结尾则可画龙点睛地评述一下。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有关的知识和全局的情况,这样才能介绍准确,评述得当。胸中有数,才能做到临场报道沉着冷静,忙而不慌,对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记忆力。 总之,记者要有宏观目光。在新闻事业这盘棋上,乱冲乱撞当不好记者,还会贻误大事。胸中有了全局,记者才能恰当把握每个具体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和意义,识别什么是新闻,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通观全局,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浅谈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

关键词:新闻敏感度;构成;提高;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闻记者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闻记者要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努力提高新闻敏感度,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1 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度的构成 1.1 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含量并迅速进行判断的感知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特征。这种感知能力也可以称作“新闻嗅觉”,西方也称作“新闻鼻”或“新闻眼”。只有具备了这种敏感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表象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准确地对新闻线索做出及时的报道。 1.2 新闻记者敏感度的构成:新闻记者的敏感度由三部分构成。首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上新发生的事件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其动向,并对它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分辨力。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要把握好其具备的新闻价值,做到取舍得当。最后,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与自己报道的新闻有关的消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2 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 新闻记者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表达水平,还要深入社会基层采集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2.1 注重理论学习:新闻记者的理论学习既包括对党的方针政策把握理解,还包括对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 第一,记者不仅是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职业。记者对新闻的报道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既要对人民负责也要对党和国家负责,所以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新闻记者形成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读书、多看报、对国家的政策自己先掌握,才能在应用时得心应手;做到热切的关注国内外的大事和小事,具有灵敏的观察力和分辨力,力求找到能反映当前社会现实的典型的新闻素材,并符合党的方针和政策,做到与党的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 第二,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新闻记者的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个新闻记者要想提高新闻敏感度,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对新闻线索进行筛选整理后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把新闻事件变成新闻作品,所以要想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就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第三,注重学习。一个人如果想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必须注重学习,不然思维习惯就会变得僵硬,甚至停滞不前,新闻记者也是如此。所以新闻记者要不断地学习,以开拓自己的思路。包括研读他人的新闻作品,向他人请教,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见解,这样也能提高自身的敏感性。 2.2 重视实践经验: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实践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新闻”中的“新”字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记者能够找到比较新的素材,挖掘出别人之前没有挖掘出的新价值,还要对新闻素材做出及时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做好实地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决不能凭主观的空想和臆断来推断事实,要注重实际,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不脱离新闻的真实性。 3 提高新闻记者敏感度的意义 法国美学家罗丹有句名言:“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好的事物,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好记者,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我以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记者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和不用经过培养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而并非遗传。从我们以上所说到的记者素质看,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做到的。 当然,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具体的培养和训练呢? (一)理论学习和语言文字能力 1、就是坚持每天写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新闻和你对新闻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 2、坚持每天看新闻,至少细看十条。将每天的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3、坚持对同源新闻进行对比,从中总结新闻采写的规律性的东西。经常作同源新闻的比较分析,对我们提高新闻采写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二)敏锐的洞察力即新闻的敏感程度 (三)深入现场,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胡编乱造 (四)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及时准确的了解新情况新问题 (五)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社会以及受众负责。 (六)和社会生活要有广泛的联系,有阶级性和政治色彩,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面对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在动笔之前,记者必须搭建这条新闻的叙事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新闻价值的基本因素、报纸的定位、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新闻纪律的规范等,比如,要确定是突出时效,还是突出重要,还是突出显要;是从法律层面介入,还是从社会道德层面来表述;如何适应报纸的定位;读者的关注点在哪里;有没有违背新闻纪律的事实及观点。然后再根据这些因素设计适当的叙事方式,这里就包括确定体裁,安排结构,组织语言等。 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不是被动地反映事实,从选择事件、确定角度到安排结构、组织文字,每一个环节都有记者的主观判断,为什么会出现同源新闻的不同报道,就是因为不同的记者有着不同的综合素质,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经历阅历。

新闻敏感

从心理学视角看新闻敏感作者:倪桓(我写传媒网2003-5-28发布) 内容摘要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敏感;感知;思维;人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⑴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以上述界定为例,其中像“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均可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由于新闻敏感对于新闻从业者的极端重要性,由于以往在新闻界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所以本文拟主要从心理学视域对新闻敏感作一分析,旨在丰富、补充新闻敏感的内涵,以使新闻从业者从理论上多角度地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并在新闻实践中主动培养这种素质。 一、有关“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 分辨学术界对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可以对比出从新闻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新闻敏感”的差异,从而确定从心理学视角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一)侧重于新闻学角度的界定 1. “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发表时间:2012-06-28T10:43:59.28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吕彦青 [导读] 如果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那么好的新闻则始终青睐有新闻敏感的记者。 吕彦青(永城电视台河南永城 476600)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都希望自己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捕捉到好新闻,多发稿发优稿。那么什么是新闻敏感呢?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一时的灵感,它是靠新闻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靠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情况获得的,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新闻工作者素质的综合体现。 记者新闻敏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迅速判断新闻事实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2)敏锐识别新闻事实是否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3)敏锐判断新闻事实背后的有价值的新闻;(4)敏锐识别相近题材的事实中,哪些事实最具典型性、代表性;(5)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判断到哪些地方去寻找新的线索或进一步深入挖掘材料;(6)对发展变化中的事实做深入分析,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有一定前瞻性。 新闻敏感有助于新闻记者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有助于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挖掘出对于本媒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新闻,且能够帮助预见新闻。可见,新闻敏感对新闻记者来说至关重要。那么新闻工作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敏感,因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里说的政治敏感,其实就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它是新闻敏感的核心。有政治敏感的人未必有新闻敏感,但一个有新闻敏感的人,一定要有相应的政治敏感。只要记者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他的政治敏感度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当前应当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该宣传的如何宣传,不该宣传的为什么不能宣传等等。新闻工作者只有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才能迅速而敏捷、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准确地观察、分析和报道好复杂的新闻事件,这是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遵循新闻规律是相一致的。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一种强烈的动机,它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民立言,为社会立言,包括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等,都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一位记者只有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着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当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记者的责任感越强,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就越多,而且产生的动力就越大,促使记者去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动性也就越大。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和练就较强的新闻敏感。 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备受欢迎的记者,无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国记者里德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十月革命的真相,冒着枪林弹雨采访,写出了《震憾世界的十天》,斯诺为了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战情况,只身深入大西北,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西行漫记》。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记者也多得数不胜数。中央电视台进入非典重症病房近距离采访的记者柴静,在南斯拉夫战火中牺牲的新华社记者许杏虎,哈尔滨日报被众多平民百姓所崇敬和信任的普通记者郝志宏……,他们身上那种深深镌刻在生命中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生命中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心,使他们在新闻报道的漫漫征途上印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足印,成为千千万万受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认为,记者在精神上应当念念于职业的神圣,一管笔除了服务于国家人民的公共利益之外,不容曲用。近些年来新闻战线上涌现的一大批颇有影响的记者正是因为怀有这样一份真挚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创作出内容翔实、主题突出、切中时弊、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来,才能够无愧于新闻记者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称呼。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些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渐淡漠了,有的把采写新闻当作捞“实惠”的手段,见利“眼开”“无利不起早”,有的把新闻当成个人的“ 出气筒”,同被采访单位发生磨擦,便设法“找碴”进行批评,有的拿新闻做交易,把自己同被采访单位的关系变成交换关系,甚至吃拿卡要,为所欲为。有的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社会效果,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这些问题必将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新闻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因此,要求新闻记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这不仅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新闻记者人格修养的检验和完善。 二、要善于积累和实践 “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积累是增强新闻敏感的必备条件。记者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乡间工厂,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必将形成丰富的社会印象,当这些印象或信息积累并深化到一定程度时,偶然会遇到更强烈的信息触动,它随着新闻敏感的触发,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各种知识积累的越多,新闻敏感性就越强,看问题就更加准确和深刻,也就更容易写出贴近生活、影响力大、受众愿意接受的作品来。一个新闻记者的成功,是与他的知识积累成正比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对记者来说,多知、多识、多情都是积累。积累贫乏的记者,外界的信息再强烈、再珍贵,其思维空间也是狭隘的,不容易产生联想,更难以产生创新思维。 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实践活动之中,需要记者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和思考。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劳动。记者整日把自己关在室内,呆在办公桌里是引发不出新闻敏感来的,只有走出办公室,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线,在掌握大量的素材基础上才能引发敏感,调动“灵感”。 我们台里一位老新闻记者,采访本子常年不离身,无论参加会议,还是各种聚会、聊天,他经常记下一些人们不太注意的事情和语言,走到哪儿,记到哪儿,从不间断。他经常深入到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长期的积累和实践给他采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他在同事中发稿最多,获奖也最多。 众所周知,蓬莱是我国有影像记录的出现海市蜃楼最频繁、时间最长的地方,但很多人即使身临其境,也未必能发现它、识别它。2005年5 月23 日下午四时左右,蓬莱八仙过海口景区西侧的海面上出现了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来来往往的行人、游客对此“熟视无睹”,一名新闻记者恰巧路过此地,望着虚幻飘渺、雾气萦绕的海面,他马上意识到,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出现了!他立即架起摄像机,拍下了这一长达近三个小时的海市蜃楼奇观,并迅速编辑成短消息,在中央台、山东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国内50多家主流媒体播出,并在20多家

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 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摘要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通常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别人不能看出其价值所在,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这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关键词新闻工作;新闻敏感性;新闻采访 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1 要在新闻采访中,努力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新闻工作的政治性极强,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上的敏感。记者从事采访报道,首先要把新闻事实置于大的政治背景下,要从政治上权衡利弊,并以维护某种政治利益作为基本准则。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在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自己的政治眼光逐步敏锐起来。 一名记者的政治敏感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局的准确把握。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新闻记者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抱有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把捕捉到的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放在时空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县、全市、全省、全国的大背景下,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迅速而准确地采访出有价值的新闻来。许多记者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记者的思想政治水平越高,新闻敏感也就会越强,捕捉新闻的本领就会越大。 2 要在新闻采访中要提高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记者的新闻观念如何,是不是懂得新闻价值,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发现新闻。因为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种种事实中,只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如果记者不懂得新闻价值,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什么是重要新闻,什么只是一般性的新闻。所以,在采写新闻之前,要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同时,我们还要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新闻价值,即我们判断采写的新闻“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然,记者发现与捕捉新闻,要有一把判断的“尺子”。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从那些表面看来似乎毫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新闻媒体采访管理办法

新闻媒体采访接待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对新闻单位采访接待的管理,建立健全新 闻宣传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采访接待工作,充分尊重 记者的合法采访权益,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切实做到热情、礼貌、周到。 第二条学校对新闻采访接待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新闻 单位对我校的采访由党委办公室统一安排,各系部和职能部 门要积极配合与协助。 第三条校外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来校采访,应持记者证 或单位介绍信到党委办公室申请采访许可,党委办公室负责 审验新闻记者身份,了解采访目的和内容,做好新闻采访的 登记备案手续,并联系相关部门落实采访事宜。 第四条在获得校内采访许可后,媒体记者方可在校内 进行采访活动。对于未经许可或没有党委办公室人员陪同的 媒体记者在校内采访时,校内各部门和个人可拒绝采访,学 校保卫部门也可予以制止。 第五条校内各部门遇有新闻媒体的主动采访,应及时将采 访媒体、采访意图等情况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并通报党委办 公室,同意后方可继续采访,否则,要及时终止采访。第六条校内各部门和个人邀请校外媒体来校采访,应

事先报告部门负责人,并向党委办公室申请批准;申请者要 明确告知采访意图,邀请的媒体及人员等内容,由党委办公 室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决定。 第七条除学术活动及个人事宜外,未经党委办公室同意,校内个人不得就涉及学校的相关问题接受校外记者的采访,不得以学校工作人员的身份接受采访。 第八条被采访部门、个人不得提供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严禁将内部刊物或标有国家秘级的文件、资料等内容编 入公开发表的新闻稿件中。涉密项目的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 不得进行宣传。 第九条如遇突发性危急事件,记者如已到达事发现场,现场负责人要礼貌接待,并确认身份,采访的目的内容,及时与党委办公室联系。党委办公室负责核实情况,及时掌握事件真相,把握信息发布主动权。 第十条接受采访的有关人员应明确要求记者在发稿前 必须将稿件返回给本人并送党委办公室审阅。 第十一条校内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接受国(境)外新闻媒体的采访(包括电话采访)。如确有采访必要,必须事先将预备采访的媒体、内容、时间、方式等有关情况报送外事办,经外事办审查同意后,报校党委办公室核准、备案,未尽事宜,由党委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及有关规定视情作出安排。

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新闻记者素质谈大家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以说,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 新闻和新闻记者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大体有5个方面。一是时间的不确定性。新闻事实具有突发性。这一特点决定新闻记者必须保持箭在弦上的精神状态,做到一触即发,召之即来。二是事件的亲历性。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实际进行采访,或与事件同步进行采访报道。只有如此,才能较大程度地了解和把握事实的真相。三是职业的危险性。这是其亲历性特点的衍生特性。新闻记者是世界上十大危险职业之一。如战地报道、突发性灾难事故的报道和批评揭露型的报道等,新闻记者随时有可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四是工作的独创性。新闻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与报道者的主观认识的有机统一体。报道者的学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报道的质量,别人无法越俎代庖。五是强烈的政治性。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阶级性,必须为本阶级的利益鼓与呼。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其政治性突出表现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新闻工作上述职业特点,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个人素养。这种个人素养,从总体上讲,就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将其分解,我以为,应从以下10个方面予以强化。 第一,要有一颗冷静而清醒的头脑。 新闻是政治主张、政治观点的宣传和直白,同时又是思想情操、伦理道德、人文价值、审美观念的自然渗透。其突出表现,就是政治主见、政治远见和政治预见3个方面。 政治主见,主要指坚定而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这是政治方向的问题。政治远见,主要指胸怀全局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即政治洞察力。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为假象所迷惑。政治预见,主要指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能够正确把握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运动规律,对其发展的趋势及其结局能够有所预测,做到顺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先见之明。 只有具备这3种素质,才能始终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原则面前不让步,高屋建瓴,写出具有科学性、本质真实性的新闻作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正如著名新闻记者普利策所言:

何谓“新闻敏感性”

何谓“新闻敏感性” 汪丁丁 我们关注新闻,一定是关注具体的消息而不是具体消息所属的类。例如,记者报道美国总统大选,构成新闻要素的,是当选总统的那一具体人物及其公共政策涵义;奥巴马是民主党总统,但因他而生的公共政策涵义,很可能不同于前一任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的。换句话说,新闻之新,在于它的个别性而不在于它的一般性。总之,专业新闻记者务求敏锐感受的,是报道对象包含的个别性、特殊性、具体性。新闻,显著地不同于理论,后者,是关于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的陈述。 普利策曾经描述过,编辑部里每天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他应选择哪些?怎样节选?怎样核实?首先,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二者之间常有冲突,故而必须权衡取舍。其次,视角的正确性和公正性,二者之间也常有冲突,也必须权衡取舍。 上述权衡取舍,正是一名优秀记者的职能。因为,关于任一事件的个别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报道,总涉及无穷多的细节。在新闻报道的时间限制下,关于情境和人物的无数细节,必须被舍弃。虽然,报道必须有细节,因为报道对象必须呈现为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 正是在这里,我可以引入“新闻敏感性”这一术语。它首先是一种能力,一种足以将优秀记者与普通记者区分开来的能力。其次,它是一种判断力,即在给定的时间限制下,为了把握和呈现报道对象在无数可能的个别、特殊、具体当中最需要披露给公众的那些个别、特殊、具体,而权衡并决定细节的取舍。故而,第三,这种判断力的养成,要求一名记者对他所处的特定社会的演化过程的整体性质有足够深切的感悟。否则,他如何能够在特定事件发生时,立即知道“最需要披露给公众的”是什么呢?换句话说,这里要引用我概括之后并在课堂上反复引用的怀特海命题: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并且,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 所以,术业有专攻。新闻记者有分工,不同的记者在同一领域内,对重要性的感受可有重大差异。 遵照分工和专业化原则,新闻竞争可以(但不必)将那些在任一特定领域内对重要性不很敏感的记者驱逐到其他领域并在那里谋求自己的竞争优势。新闻竞争不必造成这样的结果,因为读者未必仅仅关注各领域内的重要性感受,他们或许愿意为诸如花边新闻和街谈巷议这类消息付费呢。在都市里,报社将严肃新闻与娱乐消息捆绑在一起销售,或许更具竞争优势。当然,也因此,记者也分若干档次。以我所见,主要因为新闻权利的严重缺失,许多地方报纸都已沦为“娱乐小报”,严肃新闻刊物和优秀新闻记者寥若晨星,这真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令人遗憾的事情之一。 在当代中国,就最近和未来几年而言,我们可以列出最重要的领域及其重要性:(1)经济领域——关于劳动、土地、住房、自然资源、货币、汇率、收入分配、教育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公共政策,与人力资本问题相关;(2)公共卫生领域——关于医保、医院、医疗等关键性服务的公共政策,与经济问题相关;(3)政治和法律——劳资谈判与劳工自由结社的政治权利、政治民主、反官僚、反腐败、规范政府行为、新闻自由、立法和司法的独立性;(4)社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摘要新闻作为人民群众了解与反应社会现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甚至国家政策宣传与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化、多样化,使得新闻工作者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当于党和国家的喉舌,引导人民群众能够正确的认识了解世界。基于此,本论文就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条件与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旨在新闻工作者能够发挥与优良传统、保持职业道德、正确引导广大群众舆论倾向、保持新闻事业持久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条件与能力 新闻担负着客观反映人民的意志,正确引导人民认识与改造世界,教育宣传及动员群众的重任。作为新闻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积极正确的传达党与国家的主张,让人们群众能够了解、支持及落实相关主张,并更好的实现、维护、发展群众心声,征集反映群众意见、要求,用以维护群众利益。因此本论文就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条件与能力进行探讨。 1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能力 1.1政治立场坚定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新闻作为了党嘴巴,需要代表党与政府向人民群众传达其中心思想。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及鉴别力,在对有关政治的方向及原则上的问题报道时,需要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保持头脑清楚,引导群众走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正面进行宣传,强调团结、稳定以及鼓劲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在进行对党的方针路线宣传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全局观及责任意识,能够顾全大局,行事慎重。在保持政治立场不断的情况下,落实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投入自身满腔的热情,宣传并鼓励群众进行首创,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发掘并积极的传播群众无穷智慧与精神,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1]。 1.2具有一定的新闻发现能力 新闻记者是发现社会现象、社会消息并进行报道、传播给群众的关键人物,因此拥有一定的新闻发现能力是必要的。随着当前社会思想进一步地解放,新型观念不断的冲击,信息来源不断的多元,因此新闻记者需要根据深入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实事求是,发现社会现象并及时反映问题。在发现过程中,需要深入群众现实的生活,丰富新闻报道范畴。新闻报道主要的报道点在主流新闻上,起着主导作用,利用主流新闻宣传、鼓舞、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奋发向前。在进行国家政策宣传、党的指导方针宣传的过程中,让群众能够深刻认识党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 1.3具有一定的新闻透视力

新闻记者采访要求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差异 32、分析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差异 1、题材的差异:连续报道多为事件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的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系列报道多为典型经验报道和成就展示等非事件性新闻。 2、时效性的差异:连续报道注重对事件最新进展,最新状况的跟进报道,在第一时间为观众呈现准确全面的新信息。 系列报道在时效性的要求上并无严格要求,各部分稿件主要按主题的需要组合。 3、报道序列的差异:连续报道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反响的全过程层层跟进报道。各部分报道之间呈现出因果延续关系。报道是顺时展开的,次序不可颠倒混乱。系列报道则是围绕同一主题所展开的不同侧面,不同方面的报道。它所侧重的是各事物之间的空间横向联系,各报道之间是并列关系,不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 4、传播功能的差异:连续报道关注事件性新闻,满足观众对事件最新发展的信息知情权。其舆论导向作用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和报道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的。系列报道则多是指导性很强的典型报道,其舆论导向作用在报道之初便鲜明体现出来,而随着报道系列的逐渐形成也会得到不断加强 采访整体规划、现场采访与同期声运用 第三章采访整体规划和采访步骤 二、采访策划的内容 1、确定报道选题 重点选题策划 讲究新颖,追求创意 注意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结合 日常报道选题策划 展开多角度的思维 2、选择最佳角度: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 选择最佳角度的作用: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变旧闻为新闻 三、主题表达与选材 (一)新闻素材的不同类型 1、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 骨干材料;细节材料;一般性材料;画龙点睛的材料 2、从新闻素材的性质看 事实性素材;数字性素材;视觉性素材;历史文献性素材语言性素材感受性素材 (二)新闻选材的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四、新闻采访步骤:访前选题;采访策划;采访实施;访后整理 第四章现场采访与同期声运用 n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 一、现场采访原则 1、深入观察 2、善于思考 3、围绕新字收集素材 4、培养职业意识 二、采访方法 1、上下结合

浅析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浅析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摘要】新闻的主要特征是实时性与真实性的结合,为了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记者会通过多种渠道与方法对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进行采访。新闻质量离不开新闻记者的努力,新闻记者对新闻人物与事件的采访,对于新闻质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义。并且新闻记者采访的合理要求有助于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对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记者采访;新闻;准备工作;技巧 1.新闻记者采访准备工作的要求 为了保障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新闻记者在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表现为:(1)全面收集与整理相关采访资料。可以利用丰富的信息渠道对被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报纸、杂志、互联网等。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把对采访有帮助的资料挑选出来,对被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了解,以保证采访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2)深入了解被采访对象。新闻记者在访问新闻人物之前要对被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特别是采访的对象为高级官员、学者或者是明星时更是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避免在采访的时候因缺乏对被采访对象的透

彻了解而产生双方之间交流不够顺畅的的现象。甚至提出一些带有偏见性的问题,使真相受到掩盖。失去了新闻本应具有的真实性。因此,在进行访问之前应在充分的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访问的计划确定访问的内容。如设计访问的流程,确定访问的大体方向,拟订访问的提纲,有深度问 2.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提问要求的分析 提问是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素材最为重要的方式,同时也是新闻记者获得事件真相的重要途径。所提问题质量也决定了采访进行的顺利与否,以及一个新闻记者专业素养的高低。所以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充分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需要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确定提问方式。如果被采访的对象的性格属于内向型,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采访。首先提出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消除被采访者的陌生与紧张的情绪。使采访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在此基础上新闻记者可以想被采访者提出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 进行追问。以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如果被采访对象的性格比较开朗,而且又比较健谈,则可以直接切入采访的主题。另外在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在提出问题之后,还要细心的观察被采访者的表情,通过表情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如果被采访者的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采访的话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三个基本原则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三个基本原则 [任何行业都有基本的道德规范。医生有医德、教师有师德。从事新闻工作理所当然应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一样,有许多方面要求,《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规定有8条。即: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三、遵守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六、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七、提倡团结协作精神; 八、促进国际友好合作。1997年又进一步修订为6条。即: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2003年11月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联合制定发布“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自律公约。 这些准则和自律公约,都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都应该是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以期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具体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在遵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方面可以用三个基本原则来涵盖,即政治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形象性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政治性原则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等方面内容,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7家新闻单位的自律公约明确提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入千家万户。心里永远装着群众,体察民意民情,反映人民心声。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党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不刊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报道和有害人们身

浅谈大数据时代对新闻记者素养的新要求

浅谈大数据时代对新闻记者素养的新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给新闻记者造成的影响 大数据的发展形势,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新闻记者报道方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新闻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新闻已经不是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传播的了,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当事人或者旁观者只需要用视频进行记录,并将其上传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就可以实现对新闻的传播,方便快捷,不需要用过多语言进行修饰,就可以达到新闻传播的效果,新闻报道的形式简单化,人人都有报道新闻机会,从某种形式上担任了新闻的传播者。这种新闻的传播方式更贴近生活,参与到新闻发生现场的特点也更加吸引群众进行观看,对新闻记者的发展造成了影响[1]。 二、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由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所报道的新闻可能会涉及到多种内容,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所掌握的知识层面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全面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知识都精通,这就需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报道领域,进行对一方面的精通,做到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做到广泛且有所长。 (二)提高专业能力 记者的观察角度和层面一定要比平常人广泛,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敏锐的认识到一件新闻的可保道性,在日常事件中发现群众感兴趣的事件,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发觉和探索。利用这种对新闻的敏感程度,及时的发现身边发生的新闻的价值,是专业能力的体现形式之一,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本能的反应,思考这件事的可保道价值和报道方式,让所报道的新闻在大数据时代脱颖而出。 专业能力还体现在对新闻的撰写上,抓住重点内容,对群众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细节的叙述,根据所要报道的内容,采用不同风格的格式进行撰写,做到对有价值新闻的最大利用。同时要明确撰写新闻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还要体现对新闻进行报道的专业程度[2]。 (三)熟练应用电子设备 在大数据时代下,在科技水平和互联技术的进步过程中,新闻的报道也从单一的新闻采写向多方面制作发展,出现了很多应用在新闻报道上的新型电子设备,帮助新闻记者进行更好的新闻制作。在新媒体报道模式不断发展的情形下,新闻记者既是事件的记录者,又是新闻的编写者,会有拍摄、采访、记录、撰写等不同的任务,这就需要新闻记者熟练应用电子设备,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加强新闻记者能力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