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作者:田畅

摘要: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

关键词:新闻敏感;宏观目光;微观目光;新闻责任感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在中国《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是这样解释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或者新闻事实的本领。“用眼如锥,用笔如刀”、“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等,所有这些都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表述。

在电视摄影中,屏幕虽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再现,但是,这绝不是机械地“自然”拍摄,也不是无视形象造型和视觉效果的随意拍摄。恰恰相反,记者是运用一定的技法和手段,选取具有一定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形象去影响观众。同时,这种形象性既不是生活现象的机械记录和事实图解,也不是脱离客观纪实的主观设想和臆造,而是具有可感的现实生活的一角,是概括了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因此,对于一个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具备对新闻事实有多方面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有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性反映电视记者的职业能力

毋庸置疑,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职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电视记者要善于观察现场,捕捉有价值的事实与画面。新闻事件现场空间广阔,人物众多,画面的容纳量又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在现场该突出什么人和事,该捕捉什么画面,这都需要记者当机立断。现场报道的成败,取决于记者在现场的决断能力。哪些人和事是有新闻价值的,需要记者以敏锐的新闻眼光去观察。记者还应把握电视观众的需要和求知欲望。随时观察和报道现场景况。这种报道事前没有稿子,碰到突发性事件,也不可能事前做好准备,全凭记者临场判断、构思、归纳和分析,而这一切又都是在现场瞬间进行的,因此要求记者有良好的新闻素养。在现场报道中,要充分做好报道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背景材料,增强报道深度。现场报道较之画面作纯客观报道的优势之一是在同样的报道时间内,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能使新闻报道增加一定的深度。记者在现场报道开始时,大都就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作交代,而事件本身进展如何,则由现场的画面来展示,结尾则可画龙点睛地评述一下。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有关的知识和全局的情况,这样才能介绍准确,评述得当。胸中有数,才能做到临场报道沉着冷静,忙而不慌,对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记忆力。

总之,记者要有宏观目光。在新闻事业这盘棋上,乱冲乱撞当不好记者,还会贻误大事。胸中有了全局,记者才能恰当把握每个具体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和意义,识别什么是新闻,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通观全局,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从宏观的天平上去确定新闻主题的选择和报道时机的选择,这样才能挖掘出震撼人心的好新闻。

其次,要有微观目光,胸有全局是记者具有新闻敏感,搞好新闻报道的重要前提,但仅此是不够的,当前的报道思想、宣传要点本身并不能构成新闻,还必须阐明报道思想,把全局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

二、能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

电视是一种运用视听语言和现代综合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记者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就必须服从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并积极地反映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利益要求和愿望。所以,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政治意义。对于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广大群众所关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新闻记者都要以巨大的政治热情,以特有的机敏和才智,科学地剖析社会问题产生的缘由,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感和远见卓识,鲜明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栏目就做得很好,内容涉及环保、土地、教育等各方面的社会问题,相信广大电视观众都深有体会。

三、能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大小的能力

新闻记者的敏感不但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而且要善于抓住某些寻常事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某些事实的报道,影响全局。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对全局情况了如指掌,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

2007年9月~10月间,不少农民反映某市的粮贩子在收购时短斤缺两坑害农民。对此,该市电视台随同市工商、物价和技术质量监督局等部门进行了一次市场检查。就文明经商、明码标价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开展宣传报道,对一些不法经营者还进行了曝光。这一系列新闻播出后,群众普遍反映这一问题抓得好。在元旦前夕,记者再度来到农户家采访,农民纷纷反映粮贸收购市场秩序比以往好多了。因此,一个新闻记者切莫忽视了带全局性的“一些小事情”,小与大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

四、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观众反响程度

新闻敏感是衡量电视记者新闻嗅觉的综合标志。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在观众中可能引起的反响程度,既表现为记者对正在变化的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也表现为记者对这一新闻事实的预见能力。

今年2月,一名记者收到一封观众来信,反映某中心小学五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王天娇(化名),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危险。收到这封来信后,该记者立即赶往这个中心小学采访。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到,王天娇是个非常不幸的孩子。10年前,母亲因房屋倒塌被压死,父亲受不了这意外的打击而精神失常,一家人陷入了衣食无着的困境。但王天娇是一位聪明可爱的孩子,几年来,她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由于生活没有保障,年仅13岁的王天娇,多次想弃学外出打工。面对这位聪明、可怜的孩子,参加采访的记者同志的心都颤抖了,该记者感到应肩负起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呼吁人们救助这位贫困孩子。因此,记者先后采制了三集报道《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她究竟需要什么》《王天娇顺利步入中学》,反映了救助的肩膀托起失学孩子新希望的过程。

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能否及时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记者的职业敏感,记者应善于从新闻事件中特别是从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或者司空见惯的事件中,迅速捕捉到新闻并及时进行报道。

五、能从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虽然都是社会现象,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但一些不显眼的形式和现象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其中可能包含“大新闻”。

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求其要见微知著,从平凡之中看出不平凡,从寻常的社会现象中挖掘出富有新闻价值的素材。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小事往往不为人注意,但只要你经过一番细心观察,并将之与周围的客观事实联系起来,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在小事之后的重大内容,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新闻实践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新闻处处有,记者只要做有心人,经常注意和留心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方可见微知著,一触即摄,在不显眼的小事中发现“大”新闻。当然,新闻敏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读几本教科书能够解决的问题,它要求新闻记者长期地、脚踏实地在新闻实践中去磨炼,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想。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很多新闻题材。

参考文献:无

新闻编辑记者职称评定标准

新闻编辑记者职称评定 标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文件安徽省人事厅文件 皖新职改字[2006]30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 各市委宣传部,各市人事局,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进二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 精神,结合我省新闻工作实际,我们重新制订了《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在试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标准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我省新闻专业技术 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新闻专业技术特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新闻专业技术资格的名称为:高级记者、高级

编辑;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记者、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编辑。第三条对符合本标准条件申报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对在新闻专业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在安徽省所有公开发行的报纸、新闻性期刊和经国家批准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新闻网站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新闻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在皖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年以上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非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 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新闻系列相应 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 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 规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忠于职守,敬业奉献。 第八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 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在编辑岗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_贾蓓蓓

2015.5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记者被称作无冕之王,因为其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质。 但即便如此,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仍是从业的基本要求。电视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出镜记者,它可以起到增加新闻现场感的作用。但是,一些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如背稿子,表情动作机械呆板,措辞不当,出错穿帮,固定机位,视觉疲劳,信息量少等等。 一、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 目前,通过长期的调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大大地影响了我们工作的效率,对于不足之处做了以下的归纳: 一是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这一方面主要从两个角度体现。第一方面,有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被被采访对象的情绪左右,从而干扰自身的思维;第二方面,记者完全脱离新闻事件,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进行采访,这样就很难采访到最真实新闻。记者在现场要把握好情绪,要与情境相吻合。记者太沉闷,显得与己无关,游离于现场之外,记者太亢奋又显得不够理性客观。因此,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 二是无法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采访过程中,记者总是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总是凌驾于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语言不够平实亲切,问题不够深入浅出,因此采访达不到预期效果。记者必须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视角平和,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采访才能更好地进行,采集的信息才真实可看,新闻报道才能更生动打人。 三是不会倾听。记者所提问题平白无味,有的甚至是废话,或者盲目打断被采访者的话语,这样采访到的新闻事件是不连贯的,更容易遗漏信息。记者应当提高提问的能力,问题要有针对性。多提开放性的问题,与被采访者多交流沟通,学会倾听,同时要带动采访气氛,一次采访其实是一次新闻事件的回放,非常重要。 四是缺乏背景的选取。在很多的实际工作中,很多的背景选取是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如对某个工程采访的过程中,很多的记者会把镜头放在负责人的办公室,但是很难让观众真切地感觉到工程的情况,一旦不留神就会不知道说的什么,假如我们把背景确定在工程整体的位置上,就会使人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举一个例子吧,三峡工程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工程,资深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大坝的前面,很大的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大大提升了表达的效果。 五是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言论自由在不断的放开,但是问题也出现了,在很多的领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着这样的竞争一些不法分子就会采用各种的新闻对其进行负面的影响,最终赢得市场竞争。在这样的事例中我们的记者同时充当着帮凶的角色,大大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问题非常严重,是一项非常严重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应该加强法律观念与意识,正确地看待问题,处处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必须要改变当前的状态。 二、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1.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的就是进行沟通与交流工作,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关键,通常要求语言表达流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做朴实的一面展现给人们。在今天的观众眼里,非常反感作秀的记者,喜欢朴实的语言,这样才会受到更好的欢迎。 2.要重视荧屏形象。出镜记者的形象问题一直是我们外界关注的,穿着一定要大方得体,语言以及外在的气质一定要好,最为关键的就是亲和力,在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观众有一种拉近距离的感觉。记者现场出镜要注意发型与着装,要与现场相协调。不可以太过休闲,随意,暴露,夸张,不可浓妆艳抹,首饰不可过多,可以穿单位准备的衣服或者着工装、户外服出镜。 3.要有新闻现场判断力。镜头能表达的就没有必要说。还有“记者在现场看到”等话都是多余的表述。涉及到专业的术语(如法规法条)拿不准的数据不要说,这应该由专业人士来作说明。现场听到的,触摸到的,以及镜头无法呈现的才是突出的重点内容。要依托道具,空间,背景来说话。比如谈到某项工程高度,可以用自己的身高作为参归照物,让受众有直观的感受。 4.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出镜。现场出镜多是在重大赛事,重发事件时采用,用来补充画面以外的信息。如果能用话外音和解说词交代清楚的事件,那么现场出镜就失去了意义,就没有出镜的必要。把握细节是现场报道的生命线原则,善于在现场抓细节的记者才是 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贾蓓蓓 (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哈尔滨150000) 【摘要】时代在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如今,信息传递可谓“一瞬千里”,信息传递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其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电视离不开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离不开记者报道。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报道要求强烈的现场感,新闻从业者有句名言:“最好的新闻在现场”,可见它的重要性。正因为此,电视新闻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出镜记者的行为规范进行探讨,希望对初入行的记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出镜;记者;改革;问题 (下转第99页)

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总结800字五篇

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总结800字五篇 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总结1 今年以来,广播电台在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节目创优、创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节目质量有了大的提升,收听率节节攀升,广播剧《木箱子的秘密》获得__年度山东广播文艺奖三等奖,同时获得滨州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节目《零距离夜话---兰州老人砸车》获得__年度山东广播电视奖外宣奖三等奖;节目《范跑跑本能遭遇到的拷问》获得__年度山东省县(市区)级广播电视作品奖(协会奖)二等奖;消息《土地银行让老于轻松奔小康》获得__年度山东省县(市区)级广播电视作品奖(协会奖)二等奖。今年共创收22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 一、加强工作纪律建设,领先半步,从8小时工作外要效益。 __年广播电台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适应新的媒体竞争形势,首先从工作时间上做了调整。春节后,我们全体人员提前一天上班,每周只过一个休息日,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岗,当别人还在上班路上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快节奏的工作时间,有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月创收增幅都在30%左右。 二、换跑道竞争,换模式发展。从复制到创意,从创意到创新。 面对多媒体竞争格局,认真分析广播的属性,研发了一大批适合广播的节目。广播电台从单一的传播、互动到走入市场进入社会,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化。维权节目《小鹿热线》、导购类节目《快乐购购购》、餐饮节目《天天美食》、汽车节目《957汽车俱乐部》、服务类节目《信息直通车》,这几档节目从衣、食、住、行、维权帮办等几个方面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直接的便利,成了听众不可缺失的广播好节目,电台节目从原来的赏析转向了贴心、服务,广播成为许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作者:田畅 摘要: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 关键词:新闻敏感;宏观目光;微观目光;新闻责任感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在中国《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是这样解释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或者新闻事实的本领。“用眼如锥,用笔如刀”、“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等,所有这些都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表述。 在电视摄影中,屏幕虽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再现,但是,这绝不是机械地“自然”拍摄,也不是无视形象造型和视觉效果的随意拍摄。恰恰相反,记者是运用一定的技法和手段,选取具有一定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形象去影响观众。同时,这种形象性既不是生活现象的机械记录和事实图解,也不是脱离客观纪实的主观设想和臆造,而是具有可感的现实生活的一角,是概括了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因此,对于一个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具备对新闻事实有多方面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有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性反映电视记者的职业能力 毋庸置疑,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职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电视记者要善于观察现场,捕捉有价值的事实与画面。新闻事件现场空间广阔,人物众多,画面的容纳量又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在现场该突出什么人和事,该捕捉什么画面,这都需要记者当机立断。现场报道的成败,取决于记者在现场的决断能力。哪些人和事是有新闻价值的,需要记者以敏锐的新闻眼光去观察。记者还应把握电视观众的需要和求知欲望。随时观察和报道现场景况。这种报道事前没有稿子,碰到突发性事件,也不可能事前做好准备,全凭记者临场判断、构思、归纳和分析,而这一切又都是在现场瞬间进行的,因此要求记者有良好的新闻素养。在现场报道中,要充分做好报道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背景材料,增强报道深度。现场报道较之画面作纯客观报道的优势之一是在同样的报道时间内,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能使新闻报道增加一定的深度。记者在现场报道开始时,大都就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作交代,而事件本身进展如何,则由现场的画面来展示,结尾则可画龙点睛地评述一下。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有关的知识和全局的情况,这样才能介绍准确,评述得当。胸中有数,才能做到临场报道沉着冷静,忙而不慌,对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记忆力。 总之,记者要有宏观目光。在新闻事业这盘棋上,乱冲乱撞当不好记者,还会贻误大事。胸中有了全局,记者才能恰当把握每个具体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和意义,识别什么是新闻,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通观全局,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4803210.html,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作者:刘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 摘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技能,新闻采访的质量直接决定观众的观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主要技巧进行分析,总结其中需要重视的注意事项,提升整体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质量,为相关新闻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注意事项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传统媒体形成产生较大的冲击,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新闻获取的主要途径,是媒体从业者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过程汇总,提升自身的采访技巧,保证这个采访过程的流畅度,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有价值信息是媒体从业者的基本技能。在采访过程中不仅需要对采访者心理素质良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避免采访过程产生尴尬,制作高质量的新闻素材。 1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注意事项 1.1 避免采访前准备工作不足 在实际新闻采访过程中,绝大部分没有获得理想的采访效果的情况都是由于没有做好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出现临时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处理,最终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人员需要首先对整个时间的原因、经过、发展过程以及当前情况进行了解,围绕问题为中心进行采访,流程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将信息正面的进行报道。如果遇到需要涉及经济问题、法律问题时,采访人员必须掌握充分基本知识,清晰完整的展示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避免出现主观情绪的带入使采访偏向其他方向。 1.2 避免采访偏离主题 提问是整个采访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到相爱能够作用,电视新闻采访需要根据事情的重点内容进行访谈,根据事件的中心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将提问的质量提升,使问题能够反映到实际社会问题中,向受众传递获得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采访者没有掌握全面的采访技巧,缺乏新闻事件的了解深度,导致无法长期紧扣主题进行访谈,个人经验不够丰富。如果采访主题偏离,不仅浪费被采访者的时间,同时也没有获得有效信息,甚至被采访者无法了解采访者的意图,沟通环节出现问题。另外,本身这样的新闻质量不高,因此也很难广泛的传播,没有良好的社会价值。采访过程中必须在适合的时间抛出问题,采访者自身必须对事件有所了解,不可贸然提问。盲目的进行提问可能导致被采访者无法

浅谈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

关键词:新闻敏感度;构成;提高;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闻记者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闻记者要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努力提高新闻敏感度,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1 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度的构成 1.1 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含量并迅速进行判断的感知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特征。这种感知能力也可以称作“新闻嗅觉”,西方也称作“新闻鼻”或“新闻眼”。只有具备了这种敏感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表象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准确地对新闻线索做出及时的报道。 1.2 新闻记者敏感度的构成:新闻记者的敏感度由三部分构成。首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上新发生的事件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其动向,并对它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分辨力。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新闻事件要把握好其具备的新闻价值,做到取舍得当。最后,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与自己报道的新闻有关的消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2 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 新闻记者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表达水平,还要深入社会基层采集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2.1 注重理论学习:新闻记者的理论学习既包括对党的方针政策把握理解,还包括对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 第一,记者不仅是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职业。记者对新闻的报道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既要对人民负责也要对党和国家负责,所以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新闻记者形成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读书、多看报、对国家的政策自己先掌握,才能在应用时得心应手;做到热切的关注国内外的大事和小事,具有灵敏的观察力和分辨力,力求找到能反映当前社会现实的典型的新闻素材,并符合党的方针和政策,做到与党的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 第二,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新闻记者的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个新闻记者要想提高新闻敏感度,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对新闻线索进行筛选整理后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把新闻事件变成新闻作品,所以要想提高新闻记者的敏感度就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第三,注重学习。一个人如果想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必须注重学习,不然思维习惯就会变得僵硬,甚至停滞不前,新闻记者也是如此。所以新闻记者要不断地学习,以开拓自己的思路。包括研读他人的新闻作品,向他人请教,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见解,这样也能提高自身的敏感性。 2.2 重视实践经验: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实践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新闻”中的“新”字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记者能够找到比较新的素材,挖掘出别人之前没有挖掘出的新价值,还要对新闻素材做出及时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做好实地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决不能凭主观的空想和臆断来推断事实,要注重实际,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不脱离新闻的真实性。 3 提高新闻记者敏感度的意义 法国美学家罗丹有句名言:“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好的事物,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好记者,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我以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记者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和不用经过培养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而并非遗传。从我们以上所说到的记者素质看,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做到的。 当然,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具体的培养和训练呢? (一)理论学习和语言文字能力 1、就是坚持每天写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新闻和你对新闻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 2、坚持每天看新闻,至少细看十条。将每天的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3、坚持对同源新闻进行对比,从中总结新闻采写的规律性的东西。经常作同源新闻的比较分析,对我们提高新闻采写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二)敏锐的洞察力即新闻的敏感程度 (三)深入现场,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胡编乱造 (四)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及时准确的了解新情况新问题 (五)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社会以及受众负责。 (六)和社会生活要有广泛的联系,有阶级性和政治色彩,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面对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在动笔之前,记者必须搭建这条新闻的叙事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新闻价值的基本因素、报纸的定位、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新闻纪律的规范等,比如,要确定是突出时效,还是突出重要,还是突出显要;是从法律层面介入,还是从社会道德层面来表述;如何适应报纸的定位;读者的关注点在哪里;有没有违背新闻纪律的事实及观点。然后再根据这些因素设计适当的叙事方式,这里就包括确定体裁,安排结构,组织语言等。 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不是被动地反映事实,从选择事件、确定角度到安排结构、组织文字,每一个环节都有记者的主观判断,为什么会出现同源新闻的不同报道,就是因为不同的记者有着不同的综合素质,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经历阅历。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摘要: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停止的新闻事情,它把信息同步播放给听众,让信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送。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情现场边察看、边采录、边听、边口述,因而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可以表现播送特征,深受听众喜欢。 关键字:记者出镜现场报道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但出现如此重大的报道事故,究其根源只能怪记者学艺不精。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这两者缺一不可。而记者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力的形成,则需要在准确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具备超凡的洞察力。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出镜记者不在这方面下苦工夫,早晚是要吃苦头的。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来讲,现场报道就是一场小型的现场直播,或者说是一种事情发生现场的再现。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解说、表情、神态、动作都有传递信息内容的作用,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其次,现场报道以其解说与事件的同步和立体感使电视新闻真正步入声画合一,水乳交融的境界。观众通过屏幕就能感受新闻现场气氛,缩短现场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因此,现场报道凭借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电视报道优势和传播特点,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具电视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新闻报道形式。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记者要在现场报道之前做好充沛准备,把握好选材关 播送记者要做好现场报道事前都要做好充沛的准备,即便是面对突发事情,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现场报道准备决不是事前想像似的拟好稿子,到现场去变相地播读给听众听,而是要事前理解行将发作的新闻的背景、环境、人物、内容。包括:(1)新闻事情的选择。其一,必需是新闻价值大,是人们关怀的热点、焦点问题。其二,应该契合现场报道采、录、播同时停止的特性,即新闻事实的开展过程主线单一、层次清楚,所展开的画面集中、明晰,便于记者察看、采访和录音。(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事情的心理准备。(3)访谈对象的准备。由于播送新闻现场报道采访是不加剪裁而与新闻事情的发作同步报道进来的,所以要选择有典型性的访谈对象。(4)新闻传播工具的准备。必需充沛应用现代化通讯手腕,让现场报道和事情现场停顿同步,从而加强可听性和鲜活感。 二、记者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记者通过短时间调查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况,这样的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变成了直接的人际化交流。“说什么”是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的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同时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报道线索的新闻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积极洽当的镜头前表现力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最新】电视新闻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尤其是在__年的新闻报道中,时间更是过得特别快.回顾这一年的新闻工作,我个人可谓感受良多,既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这一年中,我与的和领导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落实,从中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在领导的部署和指点下,完成了很多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工作. 在去年的4月份,天津首届津洽会期间,面对本市有历以来,规模最大,品牌阵容最强的展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会展的前期报道和各项活动中去.从3月中旬就开始为津洽会的前期报道开辟专栏,本人在对津洽会的报道中也受益匪浅.据统计,快报经济部共在津洽会期间跟踪报道了2____篇新闻,完整.真实的记载了津洽会的盛况和成果.并受到市商务委和报业集团领导的好评.此外,经济部还积极参与到津洽会的活动中去,与津洽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城市.聚焦连锁加盟以及天津车展评选等多个精彩的活动.真正做到关注事实.并参与事实.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并从中对报道大型活动新闻和现场纪实有了很多的体会,增强了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正是报社给了我这样的参与和学习机会. 在去年7月报社为增强版面可读性和新闻的力度,鼓舞的士气,在报社的各新闻部门中间开展了当日新闻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的积极性.在这次活动中,在领导的指教和策划下,我的几篇稿件也有幸获奖,但回顾获奖的经历却感慨万千.其中,狗不理在海外遭遇抢注的报道,功夫在于平日于口内的积极联系和多新闻的不懈追踪.而探秘商场假货内幕的稿件,获奖原因主要是能够生动.深刻的挖掘行业内幕.该稿件报道后,也引起了市商业部门.市工商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主管部门还特此对本市商业市场进行了更严格的强化管理.这我从中也体会到,作为一名与事实.新闻和服务社会中紧密而有益的联系.随后,我的又一篇报道,关于对本市商家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调查,也获得了好评.并且部门随后还专门开设了关注未成年人消费的专题报道.但在撰写这些新闻报道的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受到部门领导和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制,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我也经常漏洞百出,有时还会犯错别字.语句不通等很低级的错位,如果没有

新闻敏感

从心理学视角看新闻敏感作者:倪桓(我写传媒网2003-5-28发布) 内容摘要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敏感;感知;思维;人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⑴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以上述界定为例,其中像“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均可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由于新闻敏感对于新闻从业者的极端重要性,由于以往在新闻界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所以本文拟主要从心理学视域对新闻敏感作一分析,旨在丰富、补充新闻敏感的内涵,以使新闻从业者从理论上多角度地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并在新闻实践中主动培养这种素质。 一、有关“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 分辨学术界对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可以对比出从新闻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新闻敏感”的差异,从而确定从心理学视角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一)侧重于新闻学角度的界定 1. “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浅谈电视新闻人物采访中的情感互动

浅谈电视新闻人物采访中的情感互动 一、我国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人的视角不断拓宽,对于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热情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需要媒体提出质疑、传达心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电视人物访谈是指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就预先设定的问题在演播室进行讨论,借助电视媒体将二人的讨论现场向大众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话题或舆论导向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可以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是中国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开启之标志。经过近年来此类电视节目的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200多个类似的新闻访谈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对话》、《小崔说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等等,形成了各地电视收视的新景象。由于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发展较晚,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此类节目也出现诸多问题,如节目缺乏个性、话题缺乏深度,现场缺乏互动、采访者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节目更具有可观性一直是学术界在讨论的话题,本文就电视新闻人采访中的访者与受者之间的情感互动来进行探讨,望能给相关从业者以启示。 二、电视新闻人物采访中做好情感互动的意义 (一)消除受访者心理障碍的力量来源于情感 电视新闻人物采访中由于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因素造成了受访者的复杂性,而这些因素往往使得受访者自身出现了心理障碍,此时便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来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障碍,而这种力量的来源最终要归于情感,只有情感的力量才能促进双方心灵上的沟通,促使对方心理上的转化,进而引发受访者交谈的愿望及兴趣。 (二)交谈的原动力来源于情感 电视新闻人物采访通俗点说就是人与人的人际交流,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采访过程中,采访者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在向受访者传递某种信号,对于那些表现积极的受访者,这些信号会起到正面促进作用,采访过程往往会顺利一些,如果这些信号中有否定或质疑的声音往往会遇到受访者的抵制或不配合。受访者面对采访者时,只有当对方感觉到好感时才会有表达的愿望。所以,只有让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情感接近并得以有效沟通,才会使受访者产生“自己人效应”,这样对方就会愿意交谈,愿意说出心里话,只有记者以真实的情感和真诚的态度才有可能使得交谈得以顺利进行,通过情感上的沟通从而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三)最佳的访谈效果源于融洽的情感互动 采访的效果好不好往往取决于记者和受访者之间的合作的程度,而情感方面的因素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电视新闻人物采访中,由于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引领者,是节目的灵魂,如何让受访者快速消除对主持人在心理上的陌生感是关键环节。主持人要客观的分析受访者的心理,及时的与受访者达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只有采访的主客体之间在某一思想、某一问题、某一情感上达成共识,让受访者不再把记者当做外人、生人看待,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和情感互动,才有可能完成一次成功的人物采访,进而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浅谈电视出镜记者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谈电视出镜记者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成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出镜记者的诞生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调查节目中,他们其实和观众一样,都是以一种未知的心态寻找答案,在体验式的过程中一步步去探寻真理。因而比起主持人,他们扮演的角色更多,所负载的任务也更多,他们不仅具有媒介形象的传播功能,也代表着观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个人魅力。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正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栏目催生出了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他们的杰出表现已得到受众的认可,好评不断。中央电视台一位领导曾说:“当下中国的新闻资源极大丰富,是记者的黄金时代,之前没有,之后可能也不会有,足可以做十年。”2002年下半年北京广播学院筹办第一期“出镜记者”班,它的直接生存目标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耐人寻味的是,第一批“出镜记者”尚未“出徒”,就已被北京电视台“订购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你培养多少,我需要多少”,大有“一网打尽”的架势。从长远意义上来看,这预示着出镜记者的队伍将在我国电视新闻界进一步发展壮大。 记者出镜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报道内容,同时也能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正在发生的现场新闻。我们看到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作品中,的确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由于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目前活跃在新闻第一线的出镜记者大多是从主持人或普通记者转过来的,但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当好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内在的新闻品格,外在表现(就是记者的提问和现场行为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而一个出镜记者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准确定位是需要在这两方面内外兼修的。那么具体起来讲,一个出镜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自己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呢。 下面,我们就结合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寻答案: 一、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很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的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得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 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新闻事件形形色色,现场情景纷繁复杂,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善于观察,捕捉有

某电视台新闻记者年终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圆满完成了自已的本职工作。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宏观意识,要胸怀大局,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过事物现象预见其本质和未来,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各项素养。 为了提高政治素质,我要求自已做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认为,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要做到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重视政治理论学习。记者 心理素质包括: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些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记者的必备条件。所以,我始终不忘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光有较强的政治和心理素质还远远不够,更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于是,我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如《新闻学理论》、《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专业书籍,并不断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坚持每天认真观看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边学边实践,使自已学到的每一点先进技术都落到实处。 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等。 二、敢于吃苦,勇于实践。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了解的人是没有资格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的,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拍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出真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 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艰苦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对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止。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春天,是我们台管理机制改善的春天,改变了我台以往等新闻、派新闻的被动局面,给所有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平等竞争、平等提高的良好机会。今年八月份,我代表镇妇联参加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发表时间:2012-06-28T10:43:59.28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吕彦青 [导读] 如果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那么好的新闻则始终青睐有新闻敏感的记者。 吕彦青(永城电视台河南永城 476600)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都希望自己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捕捉到好新闻,多发稿发优稿。那么什么是新闻敏感呢?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一时的灵感,它是靠新闻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靠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情况获得的,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新闻工作者素质的综合体现。 记者新闻敏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迅速判断新闻事实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2)敏锐识别新闻事实是否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3)敏锐判断新闻事实背后的有价值的新闻;(4)敏锐识别相近题材的事实中,哪些事实最具典型性、代表性;(5)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判断到哪些地方去寻找新的线索或进一步深入挖掘材料;(6)对发展变化中的事实做深入分析,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有一定前瞻性。 新闻敏感有助于新闻记者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有助于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挖掘出对于本媒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新闻,且能够帮助预见新闻。可见,新闻敏感对新闻记者来说至关重要。那么新闻工作者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敏感,因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里说的政治敏感,其实就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它是新闻敏感的核心。有政治敏感的人未必有新闻敏感,但一个有新闻敏感的人,一定要有相应的政治敏感。只要记者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他的政治敏感度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当前应当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该宣传的如何宣传,不该宣传的为什么不能宣传等等。新闻工作者只有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才能迅速而敏捷、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准确地观察、分析和报道好复杂的新闻事件,这是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遵循新闻规律是相一致的。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一种强烈的动机,它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民立言,为社会立言,包括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等,都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一位记者只有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着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当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记者的责任感越强,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就越多,而且产生的动力就越大,促使记者去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动性也就越大。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和练就较强的新闻敏感。 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备受欢迎的记者,无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国记者里德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十月革命的真相,冒着枪林弹雨采访,写出了《震憾世界的十天》,斯诺为了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战情况,只身深入大西北,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西行漫记》。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记者也多得数不胜数。中央电视台进入非典重症病房近距离采访的记者柴静,在南斯拉夫战火中牺牲的新华社记者许杏虎,哈尔滨日报被众多平民百姓所崇敬和信任的普通记者郝志宏……,他们身上那种深深镌刻在生命中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生命中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心,使他们在新闻报道的漫漫征途上印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足印,成为千千万万受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认为,记者在精神上应当念念于职业的神圣,一管笔除了服务于国家人民的公共利益之外,不容曲用。近些年来新闻战线上涌现的一大批颇有影响的记者正是因为怀有这样一份真挚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创作出内容翔实、主题突出、切中时弊、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来,才能够无愧于新闻记者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称呼。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些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渐淡漠了,有的把采写新闻当作捞“实惠”的手段,见利“眼开”“无利不起早”,有的把新闻当成个人的“ 出气筒”,同被采访单位发生磨擦,便设法“找碴”进行批评,有的拿新闻做交易,把自己同被采访单位的关系变成交换关系,甚至吃拿卡要,为所欲为。有的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社会效果,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这些问题必将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新闻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因此,要求新闻记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这不仅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新闻记者人格修养的检验和完善。 二、要善于积累和实践 “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积累是增强新闻敏感的必备条件。记者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乡间工厂,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必将形成丰富的社会印象,当这些印象或信息积累并深化到一定程度时,偶然会遇到更强烈的信息触动,它随着新闻敏感的触发,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各种知识积累的越多,新闻敏感性就越强,看问题就更加准确和深刻,也就更容易写出贴近生活、影响力大、受众愿意接受的作品来。一个新闻记者的成功,是与他的知识积累成正比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对记者来说,多知、多识、多情都是积累。积累贫乏的记者,外界的信息再强烈、再珍贵,其思维空间也是狭隘的,不容易产生联想,更难以产生创新思维。 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实践活动之中,需要记者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和思考。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劳动。记者整日把自己关在室内,呆在办公桌里是引发不出新闻敏感来的,只有走出办公室,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线,在掌握大量的素材基础上才能引发敏感,调动“灵感”。 我们台里一位老新闻记者,采访本子常年不离身,无论参加会议,还是各种聚会、聊天,他经常记下一些人们不太注意的事情和语言,走到哪儿,记到哪儿,从不间断。他经常深入到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长期的积累和实践给他采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他在同事中发稿最多,获奖也最多。 众所周知,蓬莱是我国有影像记录的出现海市蜃楼最频繁、时间最长的地方,但很多人即使身临其境,也未必能发现它、识别它。2005年5 月23 日下午四时左右,蓬莱八仙过海口景区西侧的海面上出现了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来来往往的行人、游客对此“熟视无睹”,一名新闻记者恰巧路过此地,望着虚幻飘渺、雾气萦绕的海面,他马上意识到,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出现了!他立即架起摄像机,拍下了这一长达近三个小时的海市蜃楼奇观,并迅速编辑成短消息,在中央台、山东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国内50多家主流媒体播出,并在20多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