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技术导则(试行)

合集下载

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

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

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刘元芳;李立;董重成【摘要】论述了工程应用中系统设计、末端设备选取、热媒温度确定、系统安装运行应考虑的问题和做法,并对空气源热泵供暖区域做了分析,提倡在严寒地区的供暖期与其它热源耦合互补的利用空气能供暖.【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7(039)001【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空气源热泵;独立供暖;末端设备;效能比【作者】刘元芳;李立;董重成【作者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150066;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150066;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2.15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热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除地源热泵等技术被成熟应用建筑和生活中,近年空气源热泵又有了快速发展。

目前,不但在寒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在严寒地区的新疆、呼和浩特、沈阳也具有规模应用的成功案例。

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空气源热泵企业的发展态势,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呈现打破当前应用南北区域划分的限制。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通过空气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供暖或供应热水。

以热泵为热源的供暖系统即为热泵供暖系统。

空气源热泵不仅可作为分散供暖的热源,也完全可以用做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

目前,热泵供暖末端设备可采用: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

由于空气源热泵的特点和能效比的关系,空气源热泵供应的热水温度应处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工况,这就决定了供暖末端宜采用低温的散热设备。

目前采用的末端设备是: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需求。

低温地板供暖提高了舒适度,有效节约能源。

不占房间的有效使用面积,可以自由的装修墙面、地面和摆放家俱。

具有非常好的隔音效果,减少楼层噪音。

但地板供暖系统的结构繁杂,有8cm填充层的占用层高,会给人以压抑感。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说明书

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说明书

5.2
户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 18
5.3户Biblioteka 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 19
3
8.4
配电系统 ....................................................................................................... 30
8.5 控制与监测 ..................................................................................................... 32
4.2
供暖热负荷计算 ........................................................................................... 13
4.3
冷负荷计算 ................................................................................................... 15
2
术语和符号 ............................................................................................................. 7

新农村供暖工程技术方案

新农村供暖工程技术方案

北京电子城国际电子总部能源管控中心系统方案建议书新农村供暖改造工程目录第一章概述 (1)1.农村住宅与供暖的特点 (1)2.新农村供暖工程技术概述 (1)第二章设计依据 (1)1.标准规范 (1)第三章技术方案介绍 (2)1.“集中式”供暖技术介绍 (2)1.1 蓄热式电锅炉供暖工程技术介绍 (2)1.3 地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介绍 (4)1.4 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介绍 (5)1.5 太阳能与电蓄热集成供暖工程技术介绍 (7)1.6 空气源热泵与电蓄热集成供暖工程技术介绍 (8)2.“集中式”供暖技术方案技术对比表(定性分析) (9)3.“分户式”供暖技术介绍 (11)3.1 分户蓄能式电暖器技术介绍 (11)3.2 太阳能与壁挂式电锅炉集成技术介绍 (12)3.3 “分户式”供暖技术方案技术对比表(定性分析) (14)第四章民用建筑供暖典型设计 (15)1.方案条件设定 (15)2.热负荷计算 (15)3.方案一-- 蓄热式电锅炉主要设备选型 (15)4.方案二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集成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16)5.方案三--电锅炉直供方案主要设备选型 (17)第五章民用建筑方案投资效益性分析 (18)1. 项目投资182. 项目平均采暖负荷系数 (18)3. 项目计费标准 (18)4. 方案一蓄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19)5 方案二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集成供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24)6 方案定量对比分析 (28)第六章公共建筑供暖典型设计 (28)1.方案条件设定 (28)2.热负荷计算 (28)3.方案一地源热泵主要设备选型 (28)4.方案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29)第七章公共建筑方案投资效益性分析 (30)1. 项目投资302. 方案一地源热泵供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30)3. 方案二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34)4. 方案经济性对比分析 (37)北京电子城国际电子总部能源管控中心系统方案建议书第一章概述1.农村住宅与供暖的特点(1)农村民用建筑有平房、回迁楼房,宾馆、饭店等,农村公共建筑有办公楼、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等,其使用方式的不同选用的供暖方式会有差异。

空气源热泵和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手册

空气源热泵和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手册

空气源热泵和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手册第一章空气源热泵技术介绍所谓热泵,确实是靠电能拖动,迫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装置。

也确实是说,热泵能够把不能直截了当利用的低品位热能(空气、土壤、井水、河水、太阳能、工业废水等)转换为能够利用的高位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煤、石油、燃气、电能等)的目的。

类似于人们把水自低水头压送至高水头的机械称为“水泵”,把气体自低压区送至高压区的机械称为“气泵”(在我国习称气体压缩机),因而把这种输送热能的机械称为“热泵”。

因此,在矿物能源逐步短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今世界,利用低位能的热泵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空气源热泵的历史以压缩式最悠久。

它可追溯到18世纪初叶,能够说1824年卡诺循环的发表即奠定了热泵研究的基础。

热泵的进展受制于能源价格与技术条件,因此其历史较为曲折,有高潮有低潮,但热泵进展的前景确信是光明的。

当前热泵研究的方向是向高温高效进展,即开发高温热泵并最大限度提高COP(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值,同时积极进展吸取和化学热泵等。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制造、推广和使用在我国只是最近10年的事,但由于其相对传统制取热水设备的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智能化操纵、不占用永久性建筑空间等优点而引起了市场日益广泛的关注。

热泵热水机组以清洁再生原料(空气+电)为能源,既不使用也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同时也减少了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

目前,在我国电力资源短缺的前提下,采纳热泵热水机组制取热水,既能以最小的电力投入获得最大的供热效益。

将热泵热水机组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室外平台即可工作,省却了专用锅炉房。

在设备结构上真正实现了水、电分离,确保了用户的安全。

第一节热泵工作原理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实现的。

通俗的说,如同在自然界中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传向低温。

但人们能够用水泵把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从而实现水的由低处向高处流淌,热泵同样能够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递到高温热源,因此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

空气源热泵技术设计手册

空气源热泵技术设计手册

空气源热泵技术设计手册空气源热泵设计技术手册公司:XXXX地址:XXXX网址:XXXX目录12第一章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一、空气源热泵的基本原理作为自然界的现象,正如水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流向高温。

但人们可以创造机器,如同把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而采用水泵那样,采用热泵可以把热量从高温抽吸到高温。

所以热泵本色上是一种热量提升搬运装置,热泵的作用是从四周环境中吸取冷热能量,并把它通报给被加热或制冷的对象(温度较高的物体),都是按照逆卡诺道理轮回工作的。

热泵在工作时,它自己消耗一局部电能量,把环境介质中贮存的能量加以挖掘,经由过程制冷剂的特性轮回体系进步温度进行利用,而整个热泵装置所消耗的功仅为输出功中的一小局部,因此,采用热泵手艺可以节约大量高品位能源。

因为氛围源热泵机组的基本道理不同于通俗加热方式,是靠输入大批电力驱动热泵运行,从氛围中大量接收免费热能,将其通报到水中。

其能量平衡式如下:Q2=Q1+W×F式中:Q2――热泵机组制热量Q1――热泵机组从空气中获得的热量W――热泵输入的电力F――压缩机效率其热效率(能效比COP)=Q2/W所以,其热效率远高于普通加热方式,cop最高可达到4以上。

一般年平均热效率可达到3.5以上。

(北方地区)空气源热泵是一种新型热水和供暖热泵产品,是一种可替代锅炉及中央空调的供暖、制冷设备和热水装置。

空气源热泵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热、冷能量,通过制冷剂温差吸热和压缩机压缩制热后,与水换热,提高热效率,充分利用了新能源,已经被国家评定为可再生能源。

3二、节能道理热泵在工作时,把环境介质中贮存的能量在蒸发器中加以接收,它自己消耗一局部能量,即压缩机耗电能经由过程工质轮回体系在冷凝器中进行放热,由此可见热泵输出的能量为压缩机做的功和热泵从环境中接收的热量,因此采用热泵手艺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空气源热泵机组用电驱动系统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大量免费热量,并将热量释放出来给水加热,最终可使空气源热泵热效率达到400%。

住建部《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住建部《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住建部《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正式公开征求意见为了规范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施工、售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组织相关单位起草完成了《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已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由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于2019年5月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联合提出申请,2019年6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正式发文同意了《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设计施工技术导则》立项工作,批文号为建标工[2019]25号,并要求组织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正尽快开展《技术导则》的编写工作。

�为充分了解热泵两联供的市场应用情况,给《技术导则》编制工作打好基础,2019年8月3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中国节能协会在上海浦东绿地假日酒店组织召开了《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设计施工技术导则》筹备工作座谈会。

会议肯定了本导则的制定对两联供系统质量提升的重要指导意义,以及对热泵行业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

深入分析了各类两联供系统在工程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会代表都表示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并确定导则内容应具有实用性、通用性及科学合理性,更要呈现先进的技术。

�2019年11月18日,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联合组织召开了《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

本次会议讨论形成了本导则架构及具体的12个章节,确定了每章的起草专家和参编单位,成立了各章的起草工作组,会后各起草组形成了导则初稿。

�2020年1月8日,住建部《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工程技术导则》初稿讨论会在广东顺德金茂华美达广场酒店召开。

这次会议是《技术导则》编制委员会组织的第二次编制工作会议。

会上,编委会各章节负责专家对技术导则初稿各章节逐章进行了讨论,参编单位对技术导则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技术导则

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技术导则

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技术导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供暖技术,结合了空气源热泵技术和蓄热式电锅炉技术的优势,能够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并总结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的技术导则,以指导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供暖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和节能的需求。

空气源热泵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而蓄热式电锅炉技术则通过蓄热和节能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供暖系统的效率。

因此,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复合供暖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供暖方式。

本文将分别对空气源热泵技术和蓄热式电锅炉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其原理、工作方式、优点与应用范围以及技术发展趋势。

随后,将详细阐述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其在供暖效果、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与效果。

最后,展望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推广,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编写,旨在提供一份有关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的技术导则,为研究者、工程师和从事供暖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的技术参考。

同时,也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该技术的理解,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与推动。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相信该技术将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节能的供暖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介绍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描述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阐述的重点。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介绍了空气源热泵技术、蓄热式电锅炉技术以及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复合供暖系统技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河北省《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河北省《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河北省《热泵系统工程技
术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0.05.31
•【文号】建标标备[2010]79号
•【施行日期】2010.05.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河北省《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
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建标标备[2010]79号)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你办《关于申请<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备案的函》(翼建标备函[2010]04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该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J11632-2010。

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二〇一〇年五月三十一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技术导则(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7月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室外机布置 (4)5 设计与选型 (5)5.1 负荷计算 (5)5.2 供暖末端 (5)5.3 机组选型 (6)5.4 输配系统 (8)5.5 其他设备 (8)6 施工与验收 (10)6.1 一般规定 (10)6.2 机组安装 (10)6.3 系统施工 (11)6.4 系统调试 (12)6.5 工程验收与交付 (12)7 运行与维护 (13)8 运行效果评价 (14)1 总则1.0.1 为规范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的室外机布置、设计与选型、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以及运行效果评价,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工程质量和应用效果,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采用户式空气源热泵进行供暖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 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室外机布置、设计与选型、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以及运行效果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空气源热泵机组(air-source heat pump unit)以空气为低位热源,运用逆卡诺循环原理,由电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实现热量从低位热源转移至高位热源的设备。

2.0.2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air-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ing unit)以空气为低位热源,通过制冷剂-水换热装置制取热水的热泵机组。

2.0.3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组(air-source heat pump air heating unit)以空气为低位热源,通过制冷剂-空气换热装置制取热风的热泵机组。

2.0.4 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household air-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采用空气源热泵制取热水或热风,满足单独用户(含住宅用户、小型商户等)供暖需求的系统。

2.0.5 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air-source heat pump unit)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热量与热泵主机的耗电量的比值。

2.0.6空气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air-source heat pump system)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热量与系统中所有设备耗电量的比值。

2.0.7缓冲水箱(heat storage tank)以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为热源的系统中,为降低热泵除霜的影响、避免热泵频繁启停、提高系统稳定性而设置的储热水箱。

3 基本规定3.0.1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与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类型、用户使用、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相匹配,并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

3.0.2 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工程,在技术经济性合理的前提下,应兼顾夏季制冷和全年生活热水的需求。

3.0.3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可采用热水机组或热风机组、直接冷凝式机组。

对于需连续供暖的建筑,宜选用热水机组。

4 室外机布置4.0.1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外机,应统筹规划安装位置,确保运行的安全、舒适、节能和高效。

4.0.2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室外机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条件:1 校核设备运行使用对屋面结构荷载和墙体承重能力的影响,确保安装条件安全可靠;2 确保进风和排风的通畅,避免进排风之间气流短路;3 避免受污浊气流的影响;4 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安装位置不宜靠近对声环境、振动要求较高的房间;5 便于对室外机进行维修维护;6 室外机上部设置遮雪设施;7 对室外机化霜水有组织排放。

5 设计与选型5.1 负荷计算5.1.1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

5.1.2 供暖室外设计计算温度应选取室外空调计算温度,主要城市的室外空调计算温度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采用。

5.1.3 供暖系统的设计应对每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

5.1.4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用前,应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计算:1 当达不到国家现行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的规定时,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实施围护结构节能改造;2 当不具备条件实施围护结构全面改造时,宜实施更换或加装外窗等效果较为突出的改造内容;3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 12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的规定。

5.1.5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

5.1.6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耗热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5.2 供暖末端5.2.1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供暖末端应根据使用模式、热舒适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1 运行模式:1)间歇运行时:供暖末端的优先级宜为直接膨胀式空调室内机、风机盘管、散热器、热水地面辐射;2)连续运行时:供暖末端的优先级宜为热水地面辐射、散热器、风机盘管和直接膨胀式空调室内机。

对于单层住宅建筑或建筑首层,采用热水地面辐射时,应控制地面的向下散热量,减少热损失;2 热舒适性:供暖末端的优先级宜为热水地面辐射、散热器、风机盘管和直接膨胀式空调室内机。

5.2.2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所配置的供暖末端的工作温度应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水温度相匹配,且不应超过空气源热泵在当地设计工况下能够达到的最高水温。

5.2.3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 142的规定。

5.2.4 散热器宜选择低温型散热器。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散热器的计算和校核方法可按《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T/CECS 564的规定执行。

5.2.5 风机盘管的选择应根据房间热负荷、设计供回水温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风机盘管机组》GB/T 19232的规定。

当风机盘管仅用于供暖时,宜选用供暖型风机盘管。

5.3 机组选型5.3.1 设计工况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可按下式计算:12h Q K K Q (5.3.1)式中,Q h —设计工况下机组的制热量(kW );Q —产品标准工况下的制热量(kW );K 1 —使用地区室外空气调节计算干球温度的修正系数,按产品样本选取;K 2 —机组融霜修正系数,应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修正。

5.3.2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进行确定,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型:1 当仅用于冬季供暖时,应满足在设计工况下热负荷对应制热能力的需求;2 当用于冬季供暖且夏季制冷时,应满足热(冷)负荷对应制热(冷)能力的较大值要求,并校核较小值的工况需求;3 当用于冬季供暖且全年供生活热水时,应优先满足供暖负荷对应制热能力的需求;4 当用于冬季供暖、夏季制冷且全年供生活热水时,应满足供暖负荷对应制热能力与制冷负荷对应制冷能力的较大值要求,并校核较小值的工况需求。

5.3.3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

5.3.4 经校核空气源热泵机组不能同时满足多种工况需求时,应设置辅助能源。

1 在冬季寒冷、潮湿的地区,当室外设计温度低于当地平衡点温度,或对于室内温度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系统,应设置辅助热源;2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置辅助热源后,应防止空气源热泵机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超出机组的使用范围;3 设计工况下辅助热源的制热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f l h Q Q Q =- (5.3.4)式中,Q f —设计工况下辅助热源的制热量(kW );Q l —设计工况下建筑的热负荷(kW );Q h —设计工况下机组的制热量(kW )。

5.3.5 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空气源热泵系统鼓励与太阳能、工业余热、燃气锅炉等能源进行耦合应用,实现多能互补。

当多能互补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系统耦合的方式方法,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优先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耦合应用;2 在有燃气供应、冷热电联产系统或工业余热等热源的地区,根据实际需求,可引入燃气锅炉、余热利用等;3 对于暂无区域能源供给且可再生能源受地理气候条件无法保证时,或负荷峰值常出现在电网低谷时段时,可与电加热结合,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

5.3.6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选型时应根据建筑实际负荷的变化特性,优先选择负荷可调节的变频机组、多压缩机机组或多台机组。

5.4 输配系统5.4.1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进行水力计算,且任意两个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共用段)的压力损失相对差值不应大于15%。

当不满足时,宜采用控制环路半径、调整管径、设置水力平衡措施等手段。

5.4.2 根据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水力平衡及噪声等级等要求,室内热水供暖管道中热媒的最大流速不宜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

5.4.3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循环水泵应根据系统的流量、阻力以及水泵特性曲线进行选择。

在选型过程中,宜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 循环水泵选型前,应分别对冬季供暖水系统的流量和阻力进行计算;当冬夏合用水泵时,可选择冬季供暖循环流量和夏季空调循环流量的较大值进行计算;2 当采用制冷剂-水换热装置与室外主机一体放置在室外的机型时,添加防冻液的水系统可根据防冻液浓度和性质对系统循环流量和阻力进行修正;3 循环水泵的出水量应为冬季供暖循环流量;当冬夏合用水泵时,可选择冬季供暖循环流量和夏季空调循环流量的较大值;4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总阻力可按下式计算:()1231.1H H H H =++ (5.4.3)式中,H —循环水系统总阻力(mH 2O );H 1 —制冷剂-水换热器的水侧阻力(mH 2O );H 2 —冬(夏)季的循环管道总阻力(mH 2O );H 3 —冬(夏)季的室内换热器总阻力(mH 2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