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园林概述
俄罗斯夏宫花园简介

俄罗斯夏宫花园简介俄罗斯夏宫花园,又称彼得大帝的夏宫花园,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郊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它不仅是彼得大帝的避暑胜地,更是俄罗斯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的缩影,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充满魅力的夏宫花园,领略它的独特之处。
夏宫花园占地广阔,拥有精美的建筑、壮观的喷泉、蜿蜒的小径和郁郁葱葱的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花园的设计融合了欧洲巴洛克风格与俄罗斯本土特色,展现了俄罗斯皇家园林的独特韵味。
漫步在花园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每一步都能发现新的美景。
夏宫花园的建筑风格多样,其中包括彼得大帝亲自设计的宫殿和众多附属建筑。
这些建筑以白色和金色为主色调,装饰华丽,雕刻精细,彰显了皇家气派。
宫殿内部同样奢华无比,墙壁上挂满了名家画作,家具陈设均为上乘之选,让人不禁感叹皇家生活的奢华与品味。
除了建筑之外,夏宫花园的喷泉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有数百座喷泉,形态各异,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柔美,为花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瀑布”喷泉,它模拟天然瀑布的景象,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一道壮观的瀑布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在夏宫花园中,蜿蜒的小径和葱郁的树木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这些小径四通八达,将花园的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方便游客游览。
沿着小径漫步,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卉,它们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春天,花朵竞相绽放,花香四溢;夏天,树叶郁郁葱葱,为游客提供清凉的避暑之地;秋天,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冬天,虽然寒风凛冽,但雪后的花园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夏宫花园不仅是彼得大帝的避暑胜地,更是他举办各种宴会、庆典和活动的场所。
在这里,俄罗斯皇室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贵族和文人墨客交流思想,共同见证了俄罗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如今,夏宫花园已经成为俄罗斯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游览夏宫花园时,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精美的建筑,还可以了解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外国园林概述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
东方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
西亚(伊斯兰)园林古代以(古波斯、古巴比伦)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柱廊园、空中花园)。
欧洲系(西方)园林(发源于希腊)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一、日本古代园林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
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一)日本造园要素造园要素是组成庭园内涵的基本单位,包括石组、石灯笼、飞石、潭和蹲踞等,每个要素都有其独立的分类和含义。
1.石组:三尊石、须弥山石、蓬莱石组所谓石组是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的的自然山石的组合。
石的含义有多重,最常见的是表示山,另外石还是永恒不灭的象征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石组分为以下种类:【三尊石】中央一般为体量较大的立石,表示释迦,两侧两石体量稍小,右为文殊,左为普贤。
又可统称为伏石头,表示佛陀与其两弟子。
【须弥山石组】古书中把大海中屹立的岩山称为须弥山(世界中央),而庭园的池中露出水面的尖石一般就表示须弥山。
如果池中有体量较大的一组石组,就称其为须弥山石组。
【蓬莱石组】中国的神仙学说把海上仙人住的地方称为三神岛,中国和日本的庭园中把池中的三岛比喻为三神岛,其中很多庭园中用一个岛来表示,称为蓬莱岛。
而蓬莱岛用在枯山水庭园中就被称为蓬莱石组。
【鹤龟石组】寓意长寿。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
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
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花园简介

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花园简介
夏宫是一座庞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圣彼得堡近郊的涅瓦河畔,距市区仅1公里。
始建于1650年,历时近200年才完成,是沙
皇亚历山大一世为其母叶卡捷琳娜二世建造的避暑山庄,曾是俄
国王室举行庆典和高级会议的场所。
夏宫占地面积约60公顷,
其中有40公顷的水面。
夏宫宫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座雄伟的
塔楼,分别为:宫殿正门塔楼(1714)、宫殿主楼塔楼(1753)
和宫殿广场塔楼(1806)。
宫殿主楼是夏宫的中心建筑,建筑风
格为欧洲古典风格。
三座塔楼分别高72米、79米和88米,均为哥特式风格。
其中,主楼是夏宫最早和最大的建筑,因其平面为长方形而得名“长方形”。
主楼三层以上采用金碧辉煌的金色装修,与它的周
围建筑形成强烈对比。
在主楼旁有一个高达17米、呈长方形的
塔楼——“白塔”(1889),它是沙皇皇宫中最大、最豪华的建筑物。
塔内有一个供游人参观和休息的大厅——“金厅”(1890),
内有金碧辉煌的大厅和许多大理石雕塑、壁画、浮雕等装饰物。
—— 1 —1 —。
俄罗斯巴普洛夫园的自然式园林设计方案及旅游景区规划

俄罗斯巴普洛夫园的自然式园林设计及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管理俄罗斯巴普洛夫园的自然式园林设计及旅游景区规划李静娴巴普洛夫园的建设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刚刚在俄罗斯盛行的时期,可以说是处于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转型的大时期。
故其中的园林布局继承并延续了规则式园林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抛弃中轴线、放射状道路等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的布局要素,而是采用了混合式的设计手法。
在巴普洛夫园的入口、景区中心和建筑周围保留了规则园林的平面构图的基础上,将自然园林的设计手法运用在了水体、园路、植物配植的方面,即使从平面上看起来更似规则式园林,身处其中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巴普洛夫园的自然风景画般的魅力。
一、英国风景园在俄罗斯出现的背景(一)英国风景园的影响18世纪英国风景园在欧洲的风靡同时也推进了俄罗斯园林风格的改变。
英国风景园的自然式造园手法收到当时俄罗斯统治者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喜爱,迅速在俄罗斯发展起来,规则式造园手法逐步被自然式园林所取代。
(二)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作为俄罗斯面积最大的邻国,两国之间有着极长的边界线。
到元朝,中国文化开始大量传入俄罗斯,引起了中国风的浪潮。
1720年彼得大帝派使者到中国并邀请建筑师和园林师到俄罗斯造园,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带回了大量绘有中国建筑和园林的艺术作品,对后来掀起学习中国造园艺术的风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股中国园林热潮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地域主要集中于圣彼得堡地区。
(三)本土基础1、政治影响英国自然式园林风靡欧洲的18世纪,正是叶卡捷琳娜统治俄国的开明时期。
相对自由的社会氛围对俄罗斯造园艺术的转变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这一时期,俄罗斯民族热情高涨,出现了大量歌颂赞美俄罗斯森林和田园风光的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俄罗斯上流社会在彼得大帝时期崇尚规则式园林的审美观念,自然式园林开始重新受到欢迎。
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规则式宫廷园林开始逐渐转变成自然风景园,巴普洛夫园这个附属于规则式宫苑的自然风景园正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园林之光丨俄罗斯圣彼得堡皇村掠影

园林之光丨俄罗斯圣彼得堡皇村掠影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皇村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方,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
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工艺美术师们,携手创造了一个华丽的奇妙世界,不逊于欧洲其他任何一处最奢美的宫室。
宏伟的宫殿内部,装饰美轮美奂、风格各异,反映着俄罗斯君主们高贵的艺术品位。
如今,皇村作为博物馆充满生机,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展览,还有音乐演出、学术活动和新开发的户外项目。
现在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皇村逛一逛!这座独立的微型宫殿是奉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之命修建,供其与亲近的朋友消遣娱乐。
艾尔米塔什内景宫殿内下层设置机械装置,可以把布置好的餐桌抬升到上层大厅。
有如挥动魔法棒,地板打开,美食出现在人们面前。
叶卡捷琳娜花园中的规划花园“艾尔米塔什”意指“隐居处”或“避难所”,由拉斯特雷利设计,其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与规划花园完美融合。
叶卡捷琳娜花园中的规划花园和下浴室Регулярная часть 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ого парка и павильон ?Нижний ванна?规则花园是叶卡捷琳娜公园中最早建成的部分之一,保持着法式园林规整对称的图案风格。
土耳其式浴室Павильон ?Турецкая баня?为纪念1828-1829年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而修建,灵感来自清真寺的样式。
土耳其式浴室内景土耳其浴室内部由几个相同的房间组成,以大理石装饰。
内部陈设包括一些来自土耳其的战利品。
叶卡捷琳娜宫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ий дворец土耳其式浴室内景叶卡捷琳娜宫又名皇村大宫,由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
其正面长度达到740米,是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叶卡捷琳娜宫大厅叶卡捷琳娜宫的大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镀金雕刻为主要装饰元素,是举行庄严朝廷仪式的场所。
:叶卡捷琳娜宫主楼梯主楼梯两边的窗户分别朝向皇村的两个主要庭园:叶卡捷琳娜公园和亚历山大公园。
浅谈俄罗斯帝国时期传统园林设计

浅谈俄罗斯帝国时期传统园林设计俄罗斯帝国,是1547年至1917间俄罗斯封建专制国家的名称,因其统治者自称沙皇,所以又被称作沙皇俄国(简称沙俄),与现今的俄罗斯联邦的简称俄国区分。
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
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帝国诞生。
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元老院授予他“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
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帝国灭亡。
在这370年的帝国时期,俄罗斯民族经历了国体变革,战争动荡,地域扩展和文化融合,在建筑、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而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园林更是以景观为载体,集各种艺术之大成。
一、15世纪至17世纪——俄罗斯园林设计的萌芽与发展早在12世纪上半叶,也就是古罗斯时期,围绕着当时的商政中心基辅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区出现了小花园,但这些花园多为实用性的果园和菜园,也有部分用于宗教意义。
12世纪到14世纪蒙古金帐汉国统治时期,俄罗斯凭借与元朝的政治从属关系,经济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且俄罗斯建筑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在吸收了中式木结构的基础上融合了本土宗教的影响,俄罗斯的木结构发展出了小巧精美,穹顶饱满的特征。
到了15世纪末,俄罗斯赶走了统治了两个世纪的蒙古人,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在莫斯科并继承了莫斯科公国的疆域。
奠定帝国基础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以及帝国的创立者伊凡四世及其关注园林的发展,这在最初主要是在尚且动荡的战乱状态下防御外敌的考虑。
这表现在对克里姆林卫城进行修缮加固的同时,还在卫城内外种植各种树木。
直到帝国逐渐稳定后,克里姆林卫城失去了防御的功能,发展成了城市的中心建筑。
而真正意义上作为娱乐用途的贵族园林的大规模发展直到16世纪初才正式开始,在此之前的俄罗斯园林处于萌芽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花园规模较小,主要附属于宫殿、教堂以及贵族们的郊外别墅;以实用性为主,功能单一,布局简单。
俄罗斯之旅:全球最大的喷泉园林-夏宫花园

俄罗斯之旅:全球最大的喷泉园林-夏宫花园来到圣彼得堡,除了冬宫不能错过之外,夏宫也是必游的项目之一。
夏宫全称为“彼得大帝夏宫”,始建于18世纪初,是全球最大的喷泉园林,占地近千公顷。
夏宫距离圣彼得堡市区约30公里,由宫殿、喷泉和花园组成,花园的尽头是芬兰湾,景色迷人。
宫殿前有规模浩大的阶梯式瀑布喷泉群,百余座金色雕像,2000多个喷柱以及两座梯形瀑布。
喷泉之前见得比较多,但像这种奢华的梯形瀑布喷泉群还是头一回见到,“喷泉之王”果然名不虚传。
夏宫花园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两部分,由于时间充裕,我们先游览了上花园。
这是夏宫的宫殿部分宫殿外的上花园有个巨大的喷水池上花园的面积非常大,没有什么游人,显得非常清静。
上花园里的雕塑站在喷泉池边望夏宫宫殿上花园属于法式风格园林,树木花草都修剪整齐,整个花园布局呈中轴对称。
来一张全景回到夏宫花园的入口,路过宫殿,进入宫殿需另买门票。
考虑到在圣彼得堡会参观很多宫殿,不想审美疲劳,再者宫殿内部不允许拍照,所以我们果断放弃入内参观。
站在宫殿外俯瞰下面的花园广场俯瞰夏宫花园里最美的瀑布群来个全景,喷泉中轴线的尽头就是芬兰湾海域。
从各个角度欣赏这个大瀑布喷泉群每一组喷泉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主题一片玉珠飞溅流光溢彩,照片完全无法体现当下的盛况。
欣赏完阶梯喷泉群,沿着中轴线走向芬兰湾。
树林小道上走着一位穿着典雅的女士沿着喷泉水道一直往前走终于见到了芬兰湾海域这是另一侧平静的海湾,没有什么游客到来,我们就坐在这里看海。
继续往前走,路过一座灯塔。
绕了一大圈,重新走回主喷泉区。
喷泉折射出了彩虹又到周围逛逛换另外一个角度看宫殿森林小道夏宫曾经在二战期间受到过德军的破坏,花园里展出一些夏宫的老照片,翻拍了两张。
这是1920年的夏宫,可见当时宫殿和喷泉还是完好无损的。
这是1944年的夏宫,面目皆非一片狼藉。
战后俄国人几经修复才令这座昔日的宫殿与花园重新焕发出光芒夏宫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参观,但愿所有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都能得到保护,不要因为战争或其它原因毁于一旦,那样将是人类共同的损失。
中俄文化园林的总结

中俄文化园林的总结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有着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地域文化出现了多样与融合的特点,与闻名世界的中国古典园林异中有同、同中有异,鲜明地体现了两国地域文化的特点与差别。
一、俄罗斯与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概述庄园文化是俄罗斯文化史上最灿烂亮丽的一页,尤其是园林方面,成为了一个庄园的最有特色的文化符号。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俄国园林受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风格的影响,出现了气概宏伟的宫苑,流行规则式布局。
18世纪末英国自然风景园风靡欧洲,当时俄国又受到国内文学艺术精神的感染,于是纷纷出现自然风景园。
莫斯科贵族庄园即为这种风格的代表。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江南的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有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的熔融,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做出的评价。
二、俄罗斯与中国古代园林风格异同不同的园林建造风格及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衍生职能鲜明地体现了中俄地域文化的差异,同时在中国古代园林文化对俄罗斯园林文化的影响中,我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及其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园林建构风格的异同始于彼得大帝时代的俄罗斯贵族庄园园林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占地面积较大,一般没有围墙,视野相对开阔。
规整、对称中反映了自然规律屈从于人的机械规律和智慧原则。
随着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中国的园林文化传入当时的俄国,其崇尚自然的理念对俄国的园林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俄罗斯人在规则中融入对自然的热爱,后期风格有所柔和,但征服自然的规则感也始终较为强烈。
苏州园林的空间要素的组合中常常故意显露出一种凌乱状态,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