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酸碱平衡一、内容提要(一). 本章重点本章的内容包括酸碱理论、酸碱溶液的pH的计算以及缓冲溶液等,重点是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液的pH的计算以及缓冲溶液的特点、性质及pH值的计算。
1. 酸碱理论(1)阿仑尼乌斯的酸碱电离理论理论要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
H+是酸的特征,OH-是碱的特征。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作用生成H2O的反应。
阿仑尼乌斯的酸碱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
a. 电离度: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电离的百分率,以α表示。
α=已电离的浓度[]电离前的浓度×100%(71)电离度的大小除了和电解质的本性、溶液的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和溶剂等因素有关。
b. 稀释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某一弱酸的电离度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α=K α[]c(72)该定律给出了电离度、电离常数和弱酸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质子理论a. 理论要点: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两性物质。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传递的反应。
质子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而且适用于非水体系。
b. 酸碱的共轭关系:某酸给出质子以后就变成其对应的碱,某碱得到质子就变成其对应的酸,这种酸碱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关系就称为酸碱共轭关系。
共因子酸(HA)质子(H+)+共轭碱(A-)共轭酸及其共轭碱共称共轭酸碱对。
c. 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得失质子的反应。
发生酸碱反应总是一个共轭酸碱对中的共轭酸失去质子,另外一个共轭酸碱对中的共轭碱得到质子。
反应的结果是失去质子的共轭酸转变为其相应的共轭碱,而另一个共轭酸碱对中的共轭碱得到质子转变成其共轭酸。
从质子理论上看,电离理论中的电离、中和和水解反应均可以归为酸碱反应。
(3)酸碱的电离平衡a 一元酸碱的电离平衡:一元共轭酸碱对HA和A-,共轭质子酸的电离反应HA+H2OH3O++A-K (HA)=\[c(H3O+)/c \]·\[c(A-/c \][]\[c(HA)/c \]=K a对于共轭质子碱A-的电离反应A-+H2OHA+OH-K (A-)=\[c(HA)/c \]·\[c(OH-)/c \][]\[c(A-)/c \]=K b共轭质子酸与共轭质子碱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K a·K b=K w(73)b 多元酸碱的电离平衡:以通式HnA表示多元酸,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及电离平衡常数如下:HnA+H2OHn-1A-+H3O+K a1Hn-1A-+H2OHn-2A2-+H3O+K a2……H1A(n-1)+H2OAn-+H3O+K an以通式An-表示多元碱,多元弱碱电离平衡及电离平衡常数如下:An-+H2OH1A(n-1)+OH-K b1H1A(n-1)+H2OH2A(n-2)-+OH-K b2…………Hn-1A-+H2OHnA+OH-K bn多元弱酸共轭酸碱对之间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K a1×K bn=K w(74)K a2×K b(n-1)=K w(75)K an×K b1=K w(76)2.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1) 质子条件和物料平衡质子条件:在酸碱平衡中,酸失去的质子总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总数。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4
)c(OH
)
c(NH3 )
1.74105
Ka Kb c(H3O )c(OH ) 5.751010 1.74105 Kw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1. 溶液的pH值 pH = - lgc(H+) pOH = - lgc(OH-)
在常温下,水溶液中有: c(H+) ·c(OH-)= 1.0×10-14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Ki(一)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Ki(二)
K
θ a
102
~ 107
K
θ a
107
K
θ b
通常把 Ka=102~ 107的酸称为弱酸,把 Ka 107 的酸称为极弱酸;同理,弱碱也可以按 Kb的大小进行分 类。
3)解离度
解离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电离的
经整理得: c(H )
K
a1
{K
a2
c(HA )
Kw}
K a1
c(HA )
一般可认为c(HA-)≈c,得:
c(H )
K
a1
(
K
a2
c
KW
)
K a1
c
(4-13)
①若c
K
a2
>20KW
,则
KW
可忽略,近似公式:
c(H )
K K a1 a2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简介 1、酸碱电离理论(1880~1890 阿累尼乌斯)
酸:解离的正离子全部为H+的物质; 碱:解离的负离子全部为OH的物质。 2、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 布朗斯特、劳莱) 酸: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碱: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3、酸碱电子理论(1923年 路易斯) 酸: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碱: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4、软硬酸碱理论(1963年 皮尔逊)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在H2S溶液中:
K a1 K a 2
c 2 (H ) c (S2 ) c (H2S)
例: 欲分离混合溶液中的Mn2+ 、Zn2+,在溶液中 通入H2S气体达饱和 ( 0.1mol .L-1 ) ,要使溶液中 c(S2-)大 约为1.0 ×10 -13 mol . L-1 ,须控制溶液 pH为多少?
4.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选择依据:
①
②
③
缓冲组分不能与反应物或产物 发生化学反应 缓冲系的pKaө尽量接近pH 缓冲组分浓度控制一定范围: 0.05mol· –1 ~0.5mol· -1 L L
1)用相同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溶液, 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配制
例1 如何配制1L pH=5.0具有中等缓冲能力的缓冲 溶液?
第七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Chapter 6
Acid-base Equilibrium and Acid-base Titration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影响电离平衡 常数和电离度的因素,稀释定律;运用最简 式计算弱酸、弱碱水溶液的pH值及有关离子 平衡浓度; 2.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3.掌握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碱的定义,共轭 酸碱对,酸碱反应的实质,共轭酸碱Kaθ 和与 Kbθ的关系;
5.共轭酸碱对Kaө 和Kbө的关系
K (HAc) K (Ac ) c(H ) c(OH ) K
θ a θ b
w
在一共轭酸碱对中, 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 碱的碱性就越弱;反之,酸越弱,其共轭 碱就越强。
6.2
酸碱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HAc
平衡浓度
Ac + H
无机化学~第七章酸碱平衡

Ka0 越大,酸给质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强; 越大,酸给质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强;
讨论: 讨论:
越大,碱得质子能力越强,碱性越强。 kb0 越大,碱得质子能力越强,碱性越强。
共轭酸碱对HA 共轭酸碱对HA和A- 有如下关系 HA和
Kaθ·Kbθ= Kωθ
另外,多元酸、碱在水中逐级离解,强度递减。 另外,多元酸、碱在水中逐级离解,强度递减。
[C O ] = =
2− 2 4
[H ] = C [ H ] + K ⋅[ H ] + K ⋅ K K ⋅[ H ] [ HC O ] = = C [ H ] + K ⋅[ H ] + K ⋅ K
+ 2 + + 2 a1 a1 a2
+ 4 a1 + 2 + a1 a1
] [
] [
]
a2
C
[H ]
+ 2
三、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 酸度对弱酸( 1.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 分析浓度:指溶液中所含的某酸(碱)总的 物质的量浓度。 平衡浓度: 平衡浓度:指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某一型体 的浓度。 体系达平衡后,某酸(碱)各型体的平衡 浓度之和等于该某酸(碱)的分析浓度。
半反应1 半反应1 半反应2 半反应2 NH3(碱1)+ H2O( 酸 2 ) H+ NH4+(酸1) OH-(碱2)+ H+ OH- (碱2) + NH4+ (酸1)
NH3(碱1) + H2O (酸2)
共轭酸碱对
续
NH4Cl的水解 (相当于NH4+弱酸的离解) Cl的水解 相当于NH 弱酸的离解) NH4+ + H2O H3O+ + NH3
第七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PPT课件

K a Kb
H A
C
HAc
HAC OH A
C
H OH K W 1014 25C
pKa+pKb=pKw
例:计算HS-的pKb。已知H2SpKa1=7.24pKa2=14.92
HS-+ H2O
pkb2
H2S+OH-
pKa1+pKb2=pKw pKb2 = pKw- pKa1=14-7.24=6.76
当酸不太弱,CKa10KW
[H+] [A-]=C A-
C
Ka H Ka
H
2
K a (c
H)
C H C
C K a 105
H K a C
C H C
C K a 105
H K a
K k 2 4 a
c
a
2
对于多元酸,如果第一级的离解常数比第二级大得 多,看成一元酸。
7.2 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型体的分布—分布曲线
1、分析浓度C 单位体积溶液所含酸或碱的物质量 HAc H++Ac2、平衡浓度 某型体平衡时的浓度 CHAc= Ac- + HAc
3、分布系数HAC= HAC C
A Ac
C
C
HAC+ AC-=1
4、分布曲线:分布系数与溶液pH值间的关系曲线
H2Ka2
2 Ka 2 C Ka1
HAc(酸1)+ H2O(碱2) H3O+(酸2) +Ac-(碱1)
实质:质子转移HAc
H2O
HAc H++Ac-
又如: NH3在水中的平衡 NH3(碱1)+H+ NH4+(酸1) H2O(酸2) H++OH-(碱2)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课件

问题:H+ 的共轭碱是什么型体?
H2O是酸还是碱?
2、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的转移
酸的离解:
HAc H Ac
HAc H 2 O H 3 O Ac H H 2O H3 O
水的自递:
H 2O H H3 O
H+ HAc H Ac 简化: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3.8.2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9.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3.10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
3.10.1 概述 3.10.2 溶剂性质与作用 3.10.3 非水滴定的应用
2 3 3 3
实验试剂
HCI标准溶液(0.05 mol.L-1 ) H3BO3溶液(2%) H2SO4(浓) NaOH溶液O4.5H2O(固体) 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或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实验仪器:
凯氏烧瓶(100ml):1个 凯氏定氮装置 移液管(10ml): 1支 酸式滴定管(10ml): 1支
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0—3个月 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2%,3—6个 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0%,而这 些所谓的婴幼儿专用奶粉蛋白质含量只有2%。 长期饮用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奶粉,首先会导致婴儿 严重营养不良,随后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在外来细菌的 侵袭之下,婴儿几乎完全丧失了自身的免疫能力,病情 发展十分迅速,最后婴头部严重水肿,几乎看不清五官, 全身皮肤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高度溃烂,伤口长时间无法 愈合,最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法

• 计量点时,为H2CO3饱和溶液,pH为3.9,以甲基 橙作指示剂应滴至溶液呈橙色为终点,为使H2CO3 的饱和部分不断分解逸出,临近终点时应将溶液 剧烈摇动或加热。 • (2)硼砂(Na2B4O7· 2O),它易于制得纯品, 10H 吸湿性小,摩尔质量大,但由于含有结晶水,当 空气中相对湿度小于39%时,有明显的风化而失水 的现象,常保存在相对湿度为60%的恒温器(下置 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其标定反应为: • Na2B4O7+2HCl+5 H2O =2NaCl+4H3PO4 • 产物为H3PO4,其水溶液pH约为5.1,可用甲基 红作指示剂
NaOH(0.1000mol/L)→HCl(0.1000mol/L, 20.00mL)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滴定曲线的形状 3.滴定突跃 4.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1)Vb = 0 (滴定前)
[ H ] C a 0.1000mol / L
K HIn In HIn H
K HIn
H In K
HIn
a
讨论:KHIn一定,[H+]决定比值大小,影响溶液颜色
1)[In-] / [HIn] 10 或pH p KHIn +1 → 碱式色 2)[In-] / [HIn] 1/10 或 pH p KHIn-1 → 酸式色 3)1/10 [In-] / [HIn] 10 → 酸碱式体混合色 或 p KHIn-1 pH p KHIn +1
(H3C)2
+
-
N
NH
N H
SO3
红色(醌式)
OH H+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pptx

(2) 将参考水平得质子后的形式写在等式的左边,失质子 后的
形式写在等式的右边. (3) 有关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总的得失质子的物质
的量
第23页/共119页
例: 一元弱酸(HA)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确定参考水平(Zero Level): H2O,
酸 HAc
质子 + 碱 H+ + Ac-
共轭酸碱对
第3页/共119页
关于共轭酸碱对的例子(p46)
酸
共轭碱 + 质子
HF
H
2P
O
4
H6Y2+
NH4+
F-
+
H+
H
P
O
24
+
H+
酸 碱
H5Y+
+
H+
半 反
NH3
+
H+
应
结论: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
第4页/共119页
例: HAc在水中的离解反应(p47)
半反应1:
HAc
Ac- + H+
半反应2: H+ + H2O
总反应: HAc + H2O
简写为:
HAc
H3O+ Ac- + H3O+ Ac- + H+
在这里,溶剂水起到碱的作用! 结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第5页/共119页
碱(NH3)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反应:
NH3 + H+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酸、碱的强度
酸、碱的强度可由酸、碱的解离常数 K?a或K? b 大小来定量标度
(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
HAc+H2O ? H3O+ +Ac -
Kaθ ? [c(
H3O? ) / cθ][?c(Ac?) c(HAc) / cθ
/ cθ]
Ka?越大, 酸的酸性越强。
NH3+H2O =NH4+ + OH -
H2O ? H+ + OH- (与水的酸碱半反应区别开)
10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Wθ
?
c(H)+ cθ
?
c(OH)cθ
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ion product constant) 。
25℃时,KW?=1.0×10-14
11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Kbθ ? [c(
NH4)? / cθ][?(c OH? ) / cθ] c(NH3) / cθ
Kb?越大,
碱的碱性越强。
12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
多元酸碱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
H2S +H2O ? HS- + H2O ? H2S+2H2O ?
H3O+ + HS-
Kθ a1
总反应 HCl(酸1) + NH3(碱2) = NH4+(酸2)+Cl-(碱1)
共轭 共轭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解离平衡常数 1.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autoionization of water)
H2O +H2O ? H3O+ +OH- (水的自递反应) 也可简写为:
2.阿仑尼乌斯的电离理论: 酸—解离出阳离子全为H+,碱—解离出阴离
子全为OH- ; 3.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能接受质子的为碱,
能给出质子的为酸;
4.路易斯电子理论:能接受电子的为酸,能给 出电子的为碱。
4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一、质子酸碱的概念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分子或离子)称 为酸 (acid)。 HCl、NH4+、HPO42-、H2CO3、[Fe(H2O)6]3+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1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1 酸碱质子理论 §7-2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7-3 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7-4 酸碱指示剂 §7-5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
选择
§7-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过程:
1.感性: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变红的物质叫 酸,使红色石蕊变蓝叫碱。
?
2.14? 10?4
cθ
Kθ b2
?
Kw? Kθ
a1
c(H2CO3)cθ ?c(OH? )cθ c(HCO3? ) cθ
? 2.291?
0? 8
14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共轭酸碱对酸碱强弱的关系
① HAc+H2O ? H3O++Ac② Ac-+H2O ? HAc+OH ①+② H2O+H2O ? H3O+ + OH-
(H2S)
=K
? w
Kb2? (S2-) Ka1? (H2S) =Kw?
Kbθ1(S2- ) ?
Kwθ Kaθ2 (H2S)
?
1.00? 10?14 7.1? 10?15
? 1.4
Kbθ2 (S2- ) ?
Kwθ Kaθ1 (H2S)
?
1.00 ? 10?14 1.3? 10?7
?
7.7 ? 10?8
16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2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一、稀释作用 二、同离子效应 三、盐效应 四、介质酸度对弱酸(碱)存在型体的影响
17
一、稀释作用
??
Kaθ c0 / cθ
在一定温度下,c0不太小,? 不太大时成立。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二、 同离子效应(common ion effect )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 H+ )的物质(分子或离子)称 为碱(base)。 Cl-、NH3、PO43-、HCO3- 、 Fe(OH)(H2O)5]2+
5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质子酸碱的共轭关系:
共轭酸 共轭碱 + 质子
HCl
Cl-
+
H+
NH4+ H2O H3O+ HPO42H2PO4[Fe(H2O)6]3+ [Fe(OH)(H2O)5]2+
?
c(H 3O? ) cθ ?c(HS? ) cθ c(H2S)
? 1.07 ? 10?7
cθ
H3O+ + S2-
Kaθ2
?
c(H3O)? cθ ?c(S2? ) cθ c(HS)?
?
1.26? 10?13
cθ
Kθ
?
K
θ a1
?K
θ a2
2H 3O++S2- ?
{c (H 3O ? ) / c θ }2 ?c (S 2? ) / c θ c (H 2S) / c θ
Ka? Kb? Kw?
Ka?·Kb?=Kw?
Ka?大, 共轭碱Kb?小 Ka?小, 共轭碱Kb?大
15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例7-1 已知H2S水溶液的Ka1? =1.3× 10-7 Ka2? =1.3×10-15,计算S2-的Kb1? 和Kb2? (25℃)
解:
Kb1?
(S2-) Ka2?
7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两性物质(amphoteric compound)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两性物质
酸
碱
H2O HS-
H3O+ H2S
OH-
S2- 是否共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碱对?
8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二﹑酸碱反应
半反应1 HCl(酸1) Cl-(碱1)+H+ 半反应2 NH3(碱2)+H+ NH4+(酸2)
在HAc溶液中,加入少量 NaAc平衡会有什么变化呢? 平衡:HAc+H2O H3O++Ac-
NH3
+
H+
OH- +
H+
H2O +
H+
PO43- +
H+
HPO42- +
H+
[Fe(OH)(H2O)5]2+ + H+
[Fe(OH)2(H2O)4]+ + H+
两 性 物 质
6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能力
共轭酸
共轭碱 + 质子
强酸——弱碱 强碱——弱酸 共轭酸碱对
(conjugate acid-base pair)
? 1.3 ? 10 ? 20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二元弱碱CO32-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
CO32- + H2O ? HCO3- + OH-
Kb1?
HCO3- + H2O ? H2CO3 + OH- Kb2?
Kθ b1
?
Kwθ Kaθ2
c(HCO3? )cθ ?c(OH? )cθ c(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