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生理功能-中西医考试复习知识点
生理学——肾脏功能(一)2024

生理学——肾脏功能(一)引言概述: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扮演着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关键角色。
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滤过血液、排泄废物、调节血压和电解负荷等。
本文将以生理学的角度,详细介绍肾脏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正文:一、肾脏滤过功能1. 肾小球的结构与组成2. 肾小球滤过的过程3. 肾小管对滤过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调节4. 肾单位的滤过率的调节机制5. 肾脏的自动调节机制对滤过功能的影响二、肾脏排泄功能1. 尿液的生成和排泄2. 肾单位的重吸收和分泌对尿液成分的调节3. 酸碱平衡的调节4. 水盐平衡的调节5. 毒物和药物的排泄机制三、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机制2. 血浆渗透压和容量调节的相关机制3. 抗利尿激素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4. 副交感神经及其他因素对血压的调节5. 肾脏循环自动调节对血压的影响四、肾脏调节电解负荷的功能1. 钠离子在体内分布与浓度的调节2. 肾单位对钠的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3. 钾离子在体内分布与浓度的调节4. 钙离子在体内分布与浓度的调节5. 溶质与水的平衡及渗透调节对电解负荷的影响五、肾脏的其他功能1. 肾脏参与红细胞生成的机制2. 肾脏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3. 肾脏释放激素和酶的功能4. 肾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影响5. 神经调节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总结:肾脏作为重要的排泄器官,具有滤过、排泄、调节血压和电解负荷等多方面的功能。
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过程、肾单位的重吸收和分泌调节、肾脏的自动调节等机制,肾脏能够有效地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脏功能的调节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必考知识点

肾脏必考知识点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它具有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等重要功能。
在医学考试中,肾脏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逐步介绍肾脏的相关知识。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位于腹腔内,左右两侧各一个。
它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主要负责过滤血液,将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的水分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肾小管则对尿液进行调节,最终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是人体血液供应最充足的器官之一。
每分钟大约有1/4的心输出量通过肾脏,以供给肾单位进行过滤和调节。
肾脏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肾动脉和肾静脉实现,它们分别负责将富含氧和营养的血液输送到肾脏和将经过过滤的血液带走。
3.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是肾脏的重要作用之一。
它通过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的水分,将它们转化为尿液,并排出体外。
废物主要包括尿素、尿酸和肌酐等,它们是代谢产物,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4.肾脏的调节功能肾脏不仅具有排泄功能,还具有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浓度的重要功能。
肾脏可以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从而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此外,肾脏还可以调节血液中的钠、钾、钙等离子的浓度,以维持体内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5.常见的肾脏疾病肾脏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
肾炎是指肾单位发生炎症,通常伴有蛋白尿和血尿等症状。
肾结石是肾脏中结晶物质堆积形成的固体,会导致尿路梗阻和疼痛。
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无法正常执行其功能,造成体内废物和水分潴留,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6.保护肾脏的方法保护肾脏健康是预防肾脏疾病的重要措施。
首先,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水分摄入的平衡。
其次,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的高强度体力劳动。
此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肾脏疾病,也是保护肾脏健康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关于肾脏必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供应、排泄功能、调节功能以及常见疾病和保护方法对于医学考试以及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一、尿液的生成
正常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1000-1200ml,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ml.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约120±15ml.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
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
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一终尿仅有1500-1800ml.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酸、尿酸、肌酸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
除了由肾小球滤过外,肾小管尚可直接分泌其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氢离子、钾离子等,以排出体外。
但在排泄分泌的同时尚有重吸收过程。
如对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碳酸氢根能全部重吸收。
二、调节酸碱平衡
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物所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
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泄物。
酸性物质分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前者指碳酸、后者包括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
肾脏调节酸碱平衡反应缓慢,但能充分调节血浆pH的变化,它的途径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
①通过肾小管细胞对NaHCO3的重吸收,保留和维持体内必需的碱储备。
②肾小管细胞可制造NH3,并不断扩散入肾小管腔内,与管腔内的强酸盐负离子(CI-、SO4-2等)结合成NH4CI或(NH4)2SO4等铵盐随尿排出体外。
③肾小管所分泌的H+,可与滤液中Na2HPO4所离解的Na+进行交换,而使NaHPO4转变成NaH2PO4而排出体外,使之尿液酸化。
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1. 尿液形成: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血液中的废物、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排泄出体外,形成尿液。
这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排除身体代谢产物。
2. 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水分的排泄和重吸收,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通过尿液的调节,肾脏能够帮助维持血液浓缩度,保持适当的血容量。
3. 电解质平衡:肾脏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的平衡,确保它们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
这对于神经传导、细胞功能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4. 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的尿液,参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这有助于稳定体内的PH值,维持正常的生理环境。
5. 血压调节:肾脏通过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排泄,以及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调节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对血压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6. 红细胞生成:肾脏产生和释放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EPO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帮助维持足够的氧运输能力。
总的来说,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不仅包括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还涉及到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等多个方面,对于维持整体的内环境平衡和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江苏医疗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肾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江苏医疗药学考试资料归纳-药理学之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分类
药理学是事业单位药学考试中必考的一个科目,其中药理学总论部分的着重考查一些定义。
中公卫生人才网对药学考试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方面的知识。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激动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与受体有亲和力,同时又有很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
根据内在活性的大小(α为内在活性,1≥α>0),可将受体激动药可分为:
完全激动药,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和强的内在活性(α=1)的药物。
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1>α>0)的药物。
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
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药与激动药相互竞争与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其效应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可降低激动药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但不降低内在活性,即可使激动剂的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如图A 所示。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是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药与受体以共价键结合,呈不可逆状态;或无内在活性,但可阻断激动药的效应。
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右移,斜率降低,最大效应降低。
如图B 所示。
竞争性拮抗药(A 图)和非竞争性拮抗药(B 图)的量效关系曲线(图中虚线表示单用时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实线表示在拮抗药存在时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
)
E :效应强度;D :药物浓度。
肾脏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滤过和排泄废物1.肾单位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2.肾小球滤过: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滤过膜,将血浆中的废物、毒素和代谢产物过滤到肾小球腔内,形成初级尿液。
3.肾小管重吸收:在肾小囊内,通过肾小管对尿液进行重吸收,将有价值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水分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4.尿液形成:经过肾小管重吸收的尿液进一步处理,形成终末尿液,将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
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1.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对尿液中的水分、钠离子、氯离子进行重吸收,以保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2.醛固酮的分泌: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影响体内钠、钾的浓度和水分的平衡。
3.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素和抗利尿素激素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程度,以适应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变化。
三、维持酸碱平衡1.酸碱平衡的机制:通过肾小管对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分泌和重吸收,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2.酸性废物的排泄:肾脏通过分泌酸性废物,如尿酸和硫酸,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四、调节血压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脏分泌肾素,促进血管紧张素,进而引起血管收缩和肾小管重吸收率升高,增加体液量,提高血压。
2.利尿作用: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程度,影响体液量,并进而影响血容量和血压。
五、分泌荷尔蒙1.促红细胞素的分泌: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素,促进红细胞的和成熟。
2.钙调节激素的分泌:肾脏分泌活维生素D,通过调节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持体内钙磷平衡。
总结: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滤过和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和分泌荷尔蒙。
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机制,肾脏能够有效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保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和分泌荷尔蒙。
了解肾脏的生理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理过程。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内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包括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肾内科的重要知识点。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1、排泄功能肾脏通过生成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肌酐等)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排出体外。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尿量约为 1500 2000 毫升。
2、调节功能(1)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肾脏可以根据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调节尿量和尿液中电解质的含量,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稳定。
(2)调节酸碱平衡:肾脏通过重吸收和排泄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 pH 值保持在 735 745 之间。
3、内分泌功能(1)分泌肾素:肾素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3)活化维生素 D:将维生素 D 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形式,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
二、常见的肾内科疾病1、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愈。
2、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治疗的目的是延缓肾功能恶化,预防并发症。
3、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
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治疗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4、急性肾衰竭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常见的病因有脱水、休克、急性肾小管坏死、尿路梗阻等。
治疗包括纠正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5、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临床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
临床肾脏知识点

临床肾脏知识点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排除废物、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等。
在临床实践中,了解肾脏的相关知识点对于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逐步介绍一些临床肾脏知识点。
1.解剖结构肾脏位于腹腔内,左右对称,呈豆状。
它由包含肾实质和肾小体的肾单位组成。
肾小体是肾脏最小的结构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负责滤出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而肾小管则负责将滤过的液体经过吸收、分泌等作用进行浓缩和排泄。
2.肾脏功能肾脏主要有三个重要功能,即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维持酸碱平衡。
排泄功能主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实现,将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体液平衡的调节则通过肾小管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和排泄来实现。
肾脏还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主要通过肾小管对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排泄或重吸收来实现。
3.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
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发生炎症反应,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肾结石则是指肾脏内结晶物质沉积形成的固体物体,常引起腰背痛和尿路梗阻。
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完成排泄、调节和代谢等功能。
4.临床检查在临床上,对肾脏进行适当的检查对于确定肾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至关重要。
常见的肾脏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血生化学检查、B超、肾活检等。
尿常规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来评估肾脏的功能和炎症程度。
血生化学检查则可以评估肾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指标。
B超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是否存在囊肿、结石等。
肾活检是通过穿刺肾脏取得组织样本,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肾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5.肾脏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维护肾脏健康至关重要。
适量的饮水、均衡的饮食、定期的锻炼以及避免过度用药等都是保护肾脏的重要方法。
此外,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也是预防肾脏疾病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的生理功能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需要复习的内容,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广大考生参考!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
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
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
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
气血精神论》)。
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
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人始生,先成精”(《灵枢。
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
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
小儿补肾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所以称为…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藏于肾中,出生之后,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称为”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
人出生以后,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而生成水谷之精气,并转输到五脏六腑,使之成为脏腑之精。
脏腑之精充盛,除供给本身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以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
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物质给养的时候,肾脏又把所藏之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
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面又不断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已。
这就是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的过程和作用。
由此可见,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故曰:“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
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坎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怡堂散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来源虽然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只有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也只有得到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
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所藏的精气。
肾为先天之本,接受其他脏腑的精气而贮藏起来。
脏腑的精气充盛。
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才能正常。
故曰:“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医碥。
遗精》)。
(2)精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①促进生殖繁衍: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
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
人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相互滋养,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时期,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
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液,女性则月经按时来潮,性功能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
以后,随着人从中年进入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逐渐趋向亏虚,天癸的生成亦随之而减少,甚至逐渐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
这充分说明肾精对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殖繁衍之本。
如果肾藏精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性功能异常,生殖功能下降。
所以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形体皆极”。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素问。
上古天真论》)。
总之,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而精气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故有肾主生殖“之说。
根据这一理论,固肾保精便成为治疗性与生殖机能异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②促进生长发育: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人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衰老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中医学称寿命为天年、天寿,即先天赋予的寿命限度。
健康长寿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这是WHO对健康的最新定义。
中医学远在秦汉时期(大约2000年前)便明确指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
调经论》),“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灵枢。
终始》),平人即健康者。
健康意味着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和调,精神内守,形神合一。
人的脏腑气血盛衰,直接关系着人的强弱寿天。
人以五脏为本,而肾为五脏之根。
肾所藏之精气为生命的基础,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故曰:“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灵枢。
天年》)。
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称之为生命的历程。
一般根据年龄把生命的历程分为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
据最新资料,从出生至15或16岁统称为少年时期,17岁至44岁为青年时期,45岁至59岁为中年时期,60岁以上为老年时期,其中60岁至74岁为老年前期,75岁至89岁为老年时期,90岁以上为长寿。
据《黄帝内经》所载,中医学关于人生命历程的划分方法有二:其一,《灵枢。
天年》篇以10岁为单位划分之,即从10岁至40岁为人体由幼年至壮年生长发育和脏腑气血隆盛时期;人到40岁,即为脏腑气血由盛而衰的开端;自50岁始,直至百岁乃至终寿,是人体由中年步入老年,脏腑气血逐渐衰弱,日趋衰老直至死亡。
人体脏腑气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的规律性变化。
其二,《素问。
上古天真论》以男八女七为计,将生命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一为生命发育阶段:男子8岁至16岁,女子7岁至14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二为身体壮盛阶段: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三为身体渐衰阶段: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人体脏腑和精气的盛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而竭的规律性变化。
总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
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则有齿更发长等生理现象。
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乃至达到极点,机体也随之发育到壮盛期,则真牙生,体壮实,筋骨强健。
待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
由此可见,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
如果肾精亏少,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成年则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落等。
故曰:“元气(肾气——作者注)是生来便有,此气渐长渐消,为一生盛衰之本。
元精(肾精——作者注),与气俱来,亦渐长渐消,而为元气之偶”(《医学读书记。
卷下》)。
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中藏经》)。
所以,对生长发育障碍,如“五软”、“五迟”等病,补肾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补肾填精又是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中医学历代文献中延缓衰老的方剂,以补肾者为多。
藏惜肾精为养生之重要原则,固精学派,是中医养生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
③参与血液生成: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而为血。
“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景岳全书,血证》),“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读医随笔。
气血精神论》)。
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
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血虚常用补益精髓之法。
④抵御外邪侵袭: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
“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冯氏锦囊秘录》)。
精充则生命力强,卫外固密,适应力强,邪不易侵。
反之,精亏则生命力弱,卫外不固,适应力弱,邪侵而病。
故有“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
金匮真言论》)之说。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精这种抵御外邪的能力属正气范畴,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义相同。
2.肾主水液: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
肾主水液,从广义来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
从狭义而言,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本节所及,属于后者。
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
肾脏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
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中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
这两方面,均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
在正常情况下,水饮人胃,由脾的运化和转输而上输于肺,肺的宣发和肃降而通调水道,使清者(有用的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生理作用;浊者(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等分别从皮肤汗孔、呼吸道、尿道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在这一代谢过程中,肾的蒸腾气化使肺、脾、膀胱等脏腑在水液代谢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
被脏腑组织利用后的水液(清中之浊者)从三焦下行而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分为清浊两部分。
清者,再通过三焦上升,归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肾的开阖作用对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有一定的影响。
“开”就是输出和排出,“阖”,就是关闭,以保持体液相对稳定的贮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