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普通动物学作为动物学的基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的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将动物界的各类群进行划分和归类。
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系统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动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学特征、胚胎发育特点、生理特征、生态习性等。
其中,形态学特征如身体结构、器官形态等是最常用的分类依据。
二、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动物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壁,而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中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功能;结缔组织起连接、支持和营养等作用;肌肉组织负责运动;神经组织则负责传导神经冲动。
三、动物的器官系统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多个器官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一系列生理功能,就构成了器官系统。
例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实现气体交换。
四、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有性繁殖则通过配子的结合产生后代。
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各不相同。
有些动物如昆虫,经历变态发育,从幼虫变为成虫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而哺乳动物则是通过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逐渐成熟。
五、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其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觅食行为是为了获取食物,如候鸟的迁徙;防御行为用于保护自身,如变色龙的变色;繁殖行为与繁衍后代有关,如鸟类的求偶舞蹈;社群行为则体现在群体生活的动物中,如蜜蜂的分工合作。
普通动物学(全套课件1069P)

另外,研究动物的构造原理,为其它新的工程技术提 供依据的科学,叫做仿生学。
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 务和方法
(一)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是农业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 就在于揭露和掌握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 控制和改造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Eukaryocyte 真核细胞
Multi-cell
Five kingdoms Six
system
kingdoms
system
(二)动物学及其分科
1 动物学的定义 是研究动物的科学,范围非常广,即研究动 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学的主要分科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动物学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 科,主要有以下几类:
(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 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 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 讨, 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 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三界系统
1860年霍格(J.Hogg),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 (E.Haeckel)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动物、细菌、 真菌、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3.四界系统:1938年美国人考帕兰(H.F.Copeland)
原核生物界Monera: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动物形态学 研究动物体内外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 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解剖 学是研究器官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细胞与 器官的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细胞学和组织学。用比 较现代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来研究进化关系的,称为 比较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中动物体器官系统形成过 程的,称为胚胎学。此外;研究绝灭动物在地层中的 化石的,称为古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可编辑全文

形态特征,尤其是外部形态特征
主要分类特征
细胞学特征
生化组成
核酸序列— DNA分类(DNA taxonomy)
二、 分类等级
界 Kingdom 门 Phylum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狼 动物界 Animal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纲 Mammalia 食肉目 Carnicora 犬科 Canidae 犬属 Canis 狼 lupus
双名法 =属名+种本名(+命名人姓氏+命
名时)
三名法 =属名+种本名+亚种名
动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动物鉴定的基本过程包括:
(1)依据检索表检索到目和科 (2)属和种的鉴定
➢ 查找近期目录或常年的文献目录和文摘 ➢ 查询原始文献 ➢ 与模式标本或已正确鉴定的标本比较 ➢ 鉴定标签
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是生命科学
中新兴的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分支,研究保护物种、保 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三节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
➢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帚虫动物门(Phoroni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鳃曳动物门(Priapula)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简介普通动物学是一门研究普通动物的科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生态、行为和进化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普通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等内容。
动物分类动物分类是普通动物学的基础,它通过对动物的形态、解剖学结构和遗传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将动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目前,动物界按照其发展史、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差异,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线虫动物和棘头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各不相同,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
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的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脊椎动物具有较为复杂的器官系统和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各种适应性结构和行为。
动物生态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动物的栖息地选择、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动态和群体行为等。
动物的生态适应性是由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所塑造的,动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行为和生理机制。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机制的学科,它关注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和社会交往。
动物的行为受到其内在基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行为可以提供对动物生理状况和生态适应性的重要线索。
动物进化学研究动物物种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进化机制和模式。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通过研究动物的进化历程,可以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适应性演化的原理。
主要研究领域普通动物学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的分类、命名和分类法的建立。
•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生态特征。
•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社会行为和行为遗传学。
•动物进化学:研究动物物种的起源、演化和适应性。
•动物保护学:研究动物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推动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普通动物学PPT学习教案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动物学的发展史 中国的动物学发展现状 动物学的发展趋势 动物学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第10页/共76页
一、动物学的发展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分子生物学阶段;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第11页/共76页
19世纪前: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第18页/共76页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迅速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各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 了大批的动物学人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出国合作研究和深造, 不少人带回学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高校和研究所配备了部分的先进仪 器设备,逐步开展一些动物生物学的基础、前沿以 及学科交叉性的研究。
1876年英国的华莱士( Wallace, A.R. 1823—1913) 的《动物的地理分布》(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一书是动物地理学发展的 一个标志。
第14页/共76页
奥地利的孟德尔(G.Mendel,1822—1884)以豌 豆的杂交试验发现其后代相对性状遵循一定比例, 即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 合规律;
普通动物学
会计学
1
§1 绪 论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 法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1.3 生物的分界和动物在生物界
的地位
第1页/共76页
§1.4 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 法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2页/共76页
由林奈(1735)提出,以生物
两界系统
普通动物学知识

分类比较:涡虫纲的绝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广泛分布在海水、淡水和潮湿的陆地中。常见种类有三角涡虫、枝肠涡虫等。涡虫纲的主要特征1、自由生活。2、皮肌囊上有纤毛和杆状体。3、生殖系统比较发达。4、再生能力强。
吸虫纲营寄生生活,包括外寄生和内寄生的种类。其形态结构与涡虫纲相似。吸虫对人畜等动物的危害很大。常见的有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和布氏姜片虫等。吸虫纲的主要特征1、寄生生活,多数为内寄生。2、有吸盘、小钩和小刺,无纤毛和杆状体。3、消化系统简单。4、生殖系统发达。
四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威胁及原因: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由于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2、人类的滥捕滥杀。非法盗猎造成藏羚羊等动物濒临灭绝。
3、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使水体富养化,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灭绝。水葫芦疯长使其它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它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绦虫纲的主要特征1、寄生生活。为内寄生,寄生于脊椎动物的肠内。2、身体由多个节片组成。皮层的具有微绒毛。3、消化系统退化。直接利用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4、生殖系统特别发达。每个节片含有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
六 昆虫纲的生物学特征概述?
答: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 体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胸部分为3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 附属器官着生。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根据这些外部形态特征,特别是足的数目,就不难将昆虫与其他被称为“虫子”的动物区分开来了。昆虫整个身体表面都硬化成体壁,这样包住身体的壳被称为“外骨骼”。这种象盔甲一样的含有几丁质的体壁,结构非常复杂,既坚硬、严密又有弹性,具有不透水、防御和骨骼支撑等功能,保护着里面柔软的身体和重要的内脏器官。由于昆虫的身体是分成一节一节的,每两节之间由柔软、能伸缩的膜相连,这样就可以在外骨骼的保护下,自由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了。由于坚硬的外骨骼不会跟着身体一起长大,许多昆虫随着身体的成长必须一次次褪掉它们的外壳,很多昆虫依靠它们身上漂亮的彩衣来吸引异性,繁衍后代。有的昆虫则专门积累某类物质,形成与周围环境一致的外衣颜色,将自己隐藏起来,避免被敌害发现,或示威避敌,形成“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对有的种类来说,表面的色素沉着还可以防止紫外线的的害,使内部柔软的身体不受侵害。昆虫纲旧称“六足虫纲”,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②头部发生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多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
普通动物学

答:共同点:辐射对称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消化循环腔及网状神经系统,有刺细胞为本门的特点。
不同点:1、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世代交替,水螅水母为小型水母,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常以幼虫形式出现,一般为大型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结构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五、论述题 请简要说明昆虫对陆上生活的高度适应。
(1)昆虫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并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其能适应陆地生活。外骨骼也对昆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它防止外界的损伤及异物的侵入。外骨骼有许多内陷,形成所谓“内骨骼”,为肌肉的附着提供了支点。(2) 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摄食的部分,有触角一对,头部及其附肢形成变化不同的口器,与它们各种食性分不开。胸部是运动中心有3对强壮的步足和2对可飞翔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增加了它生存及扩散的机会,通过飞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3) 很小的体型。小型的身体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有利于隐藏、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4)具完整而高效的空气呼吸器官即气管。有直接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细胞。气管还可连接气囊,可以储藏较多的空气,以增加飞翔时的浮力。(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消化能力强,其中后肠的直肠垫能将食物残渣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这对于生活在干燥条件下的昆虫尤为重要。6)排泄器为马氏管,与昆虫的排泄及体内渗透压的调节密切相关,以尿酸为排泄物以减少水分的丢失。7)有强大的横纹肌的肌肉系统。使昆虫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飞翔能力。(8)具发达的神经系和感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发达的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如触觉、听觉)、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及光学感受器(视觉)。使之具有良好的接受刺激和神经传导及判断的能力。(9)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并产羊膜卵。昆虫具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且繁殖力较高,生活周期短,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环境不利时可以休眼或滞育,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它的繁盛。10)发育中经过变态。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变态使各虫态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证了自身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动物学(一)一:动物组织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覆盖在机体内外表面的上皮组织(2)腺上皮:由分泌机能的腺细胞组成,大多单层立方上皮(3)感觉上皮:由上皮细胞特化,有感觉机能结缔组织: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1)疏松结缔组织:由排列疏松的纤维与分散在纤维间的多种细胞构成。
纤维由两种: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例如:成纤维细胞(2)致密结缔组织: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基质和细胞少。
例如:肌腱,皮肤的真皮层,韧带及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膜。
(3)脂肪组织:(4)软骨组织:(5)骨组织:(6)血液: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能吞噬细菌异物等肌肉组织:肌细胞也称肌纤维,根据形态可分(1)横纹肌(骨骼肌):多核,细胞质内有大量肌原纤维明带(I)肌动蛋白丝A)肌球蛋白丝肌肉收缩时暗带宽度不变,明带变窄(2)心肌:脊椎动物心脏特有,一核,有横纹不明显,特有闰盘闰盘为细胞之间的界限,为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心肌除收缩性,兴奋性和传导性还有自动节律性(3)平滑肌:梭形,单核。
不受意识支配也称不随意肌例:脏器(4)斜纹肌或螺旋纹肌:广泛在无脊椎动物神经组织:尼氏小体(嗜碱小体)树突中二.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单细胞(对应后生动物门)有四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1)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有表膜条纹鞭毛运动微管收缩是双联体微管彼此相对滑动的结果红色眼点(光感受器)有趋光性(光-眼点-光感受器)细胞质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产生副淀粉粒(光合营养)无光时通过体表吸收有机物(渗透营养)伸缩泡调节水平衡生殖纵二分裂(鞭毛虫纲的特征之一)环境不好时形成包囊鞭毛纲的特征:一般有鞭毛1-4条营养方式: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繁殖: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鞭毛纲的重要类群:植鞭亚纲:盘藻团藻夜光虫(有色素自养)动鞭亚纲:利什曼原虫(黑热病)生活史两个阶段一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一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内主要靠白蛉子传染锥虫(睡虫病)入侵脑脊髓系统隐鞭虫鳃隐鞭虫(寄生于鳃)(2)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伪足临时运动器,也有摄食功能。
运动机理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有关伸缩泡调节水平衡(海水中没有)食物泡繁殖:二分裂典型的有丝分裂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伪足:叶状,丝状,根状,轴状细胞质分:凝胶质(外) 溶胶质(内)繁殖:二分裂有的有性生殖环境不好时形成包囊肉足纲的重要类群:根足亚纲: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原虫感染阶段)表壳虫,有孔虫等体表有保护性外壳(石灰质或几丁质)辐足亚纲:轴伪足,球形太阳虫,放射虫(3)孢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打摆子)2个寄主人和按蚊无性世代在人体,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内(世代交替)1.人体内(裂体生殖)肝(红细胞前期)产生裂殖子——红细胞(红细胞内期)产生大小配子母细胞2.按蚊体内(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结合为动合子——子孢子特效药物(金鸡纳霜也叫奎宁)孢子纲的主要特征:寄生无运动器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运动生活史:世代交替无性在脊椎动物,有性在无脊椎动物孢子纲的主要类群:球虫,血孢子,粘孢子(4)纤毛纲:代表动物:大草履虫有口,体表有纤毛,表膜下有刺丝泡(防御)细胞质内有食物泡,伸缩泡大小二核(大核多倍体营养代谢小核管遗传)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环境不好时)纤毛纲的主要特征:纤毛为运动器有大小核有摄食的胞器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常见种类:草履虫小瓜虫车轮虫三.多细胞发育的起源1.起源单细胞的证据古生物学(化石)形态学(简单—复杂)胚胎学发育(生物发生律)2.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受精(起点都是受精卵)卵裂(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囊胚的形成原肠胚的形成(一孔,二腔,三胚层)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叫真体腔,其形成方式⑴端细胞法(裂体腔)原口动物都是⑵体腔囊法(肠体腔)后口动物的棘皮,毛颚,半索及脊索动物神经胚原肠胚后期胚体背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再合拢形成神经管。
中胚层发育为脊索(棒状实心结构)复习回顾3.生物发生律(德国赫克尔)也叫重演律四.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单细胞到多细胞的侧枝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主要海生)1.形态结构体型不对称无器官系统和组织分化,仅细胞分化(2层细胞体表扁细胞中胶层支持内层领细胞胞内消化)具水沟系(海绵动物特有,对固着生活有意义)2.生殖发育无性生殖为出芽和形成芽球有性生殖精卵结合(精子或卵是原细胞和领细胞发育来)五.腔肠动物门(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主要特征1:辐射对称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起消化和运输营养的作用,也叫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原口)3:开始组织分化4:肌肉结构上皮与肌肉未分开5: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代表:水螅水螅的纵切面水螅体壁横切面的一部分两个胚层外胚层起保护,感觉功能有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和间细胞(分化)皮肌细胞最多,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捕食和运动)。
中胶层有弹性骨骼,起支持作用内胚层营养功能包括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数感觉细胞与间细胞。
呼吸,排泄无特殊的器官,由各细胞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生殖: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有性生殖精卵结合腔肠动物的分纲:1.水螅纲:世代交替水螅型和水母型(浮浪幼虫形成受精卵)例:薮枝虫2.钵水母纲: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全部海水中)例:海蜇钵水母与水螅水母的主要不同点:钵水母一般大型水母,水螅水母小型水母钵水母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为平衡囊钵水母胃囊有胃丝,水螅水母无钵水母生殖腺来源内胚层,水螅水母来源外胚层3.珊瑚纲: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全为海产)生殖腺来源内胚层外胚层细胞能分泌骨骼六.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两侧对称中胚层形成皮肤肌肉囊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紧贴形成皮肤肌肉囊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与腔肠动物相似排泄系统原肾管(排泄管和焰细胞组成)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雌雄同体产生了固定生殖腺和一定的生殖导管扁形动物分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1.涡虫纲:代表三角涡虫(了解)涡虫纲主要特征:体表纤毛,并且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感觉器官有眼,耳突(司嗅觉和味觉),触角,平衡囊大多雌雄同体既可有性生殖也可无性生殖﹡﹡2.吸虫纲:代表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特征:寄生有口吸盘,腹吸盘细胞外消化为主无特别呼吸器官厌氧呼吸生殖复杂自体受精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生殖孔—子宫—受精囊异体受精生殖孔——子宫——受精囊或劳氏管—子宫—受精囊生活史:毛蚴——进入第一中间寄主(螺)——胞蚴,雷蚴,尾蚴排出——进入第二中间寄主(鱼,虾)——囊蚴——进入终末寄主(人)吸虫纲的主要特征:寄生特点:体表无纤毛。
神经,感觉器官趋于退化(除外寄生尚有眼点)发展了吸附器消化系统趋于退化,简单有口,咽,食管和肠呼吸为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和内寄生的厌氧呼吸生活史复杂举例:日本血吸虫:寄主为钉螺生活史:尾蚴为感染期侵入人体﹡﹡3.绦虫纲:代表猪带绦虫猪带绦虫特点:白色带状分头节,颈部和节片节片内有生殖器官无口,无肠,无消化系统,通过皮层吸收营养排泄系统原肾管型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无特殊感觉器官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每个成熟节内有成套的雌雄生殖器官生活史:囊尾蚴感染绦虫纲特征:所有的都寄生一般由许多节片构成体表纤毛消失,感觉器官退化,消化系统消失体表吸收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绦虫纲分类:单节亚纲:缺乏头节和节片多节亚纲: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对人危害最大)原腔动物(假体腔动物)包括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七.线虫动物门主要特征:角质膜(要蜕皮)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管(有口,有肛门)前肠(外胚层位于原口处内陷)中肠(内胚层)消化吸收的主要部分后肠(外胚层于胚胎后端处内陷)排泄器官无纤毛及焰细胞排泄器管分为腺型和管型(独特原肾管)生殖雌大雄小神经系统有围绕咽部的围咽神经环神经环向前后生出许多神经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代表动物:人蛔虫雌大雄小(有尾钩)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肌肉层构成肌肉囊体壁内为原体腔。
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无消化腺(泛氧呼吸)可产生消化酶抑制剂防侵蚀神经和感觉:蛔虫的咽头周围有一个围咽神经环,从它向前后发出六条纵向神经,六条神经之间都有横向的神经相连合,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状。
蛔虫前端三个唇片上的乳突和雄虫泄殖腔孔前后的生殖孔突,都是感觉器官,有一定的感觉作用。
常见线虫:班氏丝虫(橡皮病)小麦线虫八.轮虫动物门(了解)大多淡水生物形态特征:有头冠头冠有纤毛摆动(象车轮)有游泳和摄食功能有角质膜原体腔消化管有口有肛门咽部膨大又称咀嚼囊咽内有咀嚼器排泄器官为一对由排泄管和焰球组成的原肾管(体两侧)生殖环境良好孤雌生殖(双倍体)环境恶化精卵结合能隐生抵抗干躁情况神经系统是位于咽背侧的双叶状脑神经及伸向体后的2条腹神经九.腹毛动物门(了解)多数海洋生物常见有:鼬虫头趾虫大趾虫尾趾虫形态特征:体被角质膜其上有刚毛,鳞片,棘等,有感觉作用腹面平,具纤毛(故叫腹毛动物)原体腔消化管完整排泄管为一对具焰球的原肾管十.环节动物门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主要特征:分节现象(同律分节)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刚毛与疣足(运动器官)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血浆中含血红蛋白,血细胞无色排泄器官:后肾管(来源中胚层)神经系统更集中:索式神经系统咽背侧由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左右由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愈合的咽下神经相连向后伸得腹神经索纵贯全身感官发达:有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及触觉细胞等担轮幼虫: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代表动物:环毛蚓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体腔上皮消化系统:口口腔咽食管砂囊胃肠肛门(外胚层)(中胚层)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输卵管,纳精囊雄性生殖器官有精巢囊输精管储精囊精卵在粘液管内受精直接发育,无幼虫期,受精卵是完全不均等卵裂环节动物分类:多毛纲:沙蚕寡毛纲:蛭纲:蚂蟥十一.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头、足和内脏团三个部分头部在身体前端,有口和触角、眼等器官。
足部为运动器官(蚌)或捕食器官(章鱼)内脏团一般在足背部,是心脏等各种内部器官所在的地方。
体外:被套膜外层上皮分泌形成贝壳内层上皮有纤毛,摆动真体腔极度退化。
留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因为真体腔不发达,使组织之间流动的血液不受血管壁包围,而处于组织间的不规则空隙中,这样的组织间的空隙叫做血窦。
血窦的形成,使软体动物血液循环途径变为: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
可见,血窦也参与到循环系统之中,这就导致产生了开管式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