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习作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件(共10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件(共102张PPT)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意见 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 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 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 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年复 一年,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拜年的习俗,传说与一 种叫“年”的怪兽有关。
场面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红色大刀的出场情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 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 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 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 达得清楚、有条理。
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你能简单说一说你经历的 风俗活动吗?
正月十五晚上,我和伙伴们到街上看花灯,灯的种 类好多啊,有兔子的,有白菜的,还有“春”字形 的……让人眼花缭乱!
端午节的时候,我观看了赛龙舟比赛。江边锣鼓 声、呐喊声,好不热闹。龙舟队员们身形矫健, 节奏整齐,奋力向前划。龙舟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让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哦,差点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 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 喳喳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 立即“砍”出一条道来,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起涌向河边的 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 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 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挥舞一般。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精品课件(共54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精品课件(共54张PPT)

扭秧歌已
闹非凡。
形成了一
大 秧 歌 扭 起 来 了 。 虽 然 队 伍 中 大 多 是 中 种风俗。
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
极为协调。尤其是他们手中的扇子和手绢,
舞得出神入化,尽情地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
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有些发痒, 不 时 地 加 入 秧 歌 队 伍 。 一 条 条 彩 色 的 “ 长 龙 ” 将秧歌
③这个 细节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 手法,生动 有趣,令人 会心一笑。
不行!我可不能服输,我要跟着妈妈继 续学。这一次,我特别注意,细心地卷粽叶, 让锥尖严丝合缝。虽然我的速度比妈妈慢了 许多,但总算“不露馅”了。到了最后的捆 绑工序,我又遇到了难题,妈妈手把手教了 我好几次,我才勉强完工。
一个成功了,接着两个、 三个……我包得越来越快,也 包得越来越好。看着自己包的 粽子,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好多大人都学不会包粽子, 俺家丫头就是聪明!”④
三、明确习作思路,安排详略,突出重点。 如,选择“介绍一种风俗”,如果主要目
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这种风俗,就可以重点介绍 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如果主要目的是 突出这种风俗的历史底蕴,就可以重点介绍它 的由来;如果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这种风俗有 更深入的认识,就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文化内 涵,揭示其背后的意义、价值及自己的思考。
咚咚的锣鼓声和响亮的唢呐声,这声音像是
是 一 种 号 令 , 过 不 了 多 久 , 人 们 便 陆 陆 续 续 家乡
地 来 到 广 场 上 。 他 们 有 的 手 中 拿 着 扇 子 和 手 人在夜晚
来临的时
绢 ; 有 的 携 着 妻 子 和 儿 女 ; 有 的 小 商 贩 们 在 候,聚集
周 边 支 起 了 小 摊 床 。 一 时 间 , 广 场 上 变 得 热 到广场上

新部编版语文十二册习作一:家乡的风俗ppt课件

新部编版语文十二册习作一:家乡的风俗ppt课件

写出元宵节 闹花灯这一 风俗。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 加入神话传 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 说,说明闹
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 花灯这一风 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 俗的由来, 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 充满趣味。
陆续离开 依依不做年粑 蒸年粑 尝年粑
一片欢腾 洗粳米 做准备 各种形状 大火烧旺 一炷香工夫
诱人香味 烫坏舌头
习作:家乡的风俗
例文赏析
元宵闹花灯
开门见山,
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 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习作:家乡的风俗
写作提纲
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 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 写作提纲。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提纲要求
介绍一种风俗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 要进行具体介绍? 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 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 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写人们不愿离 去,侧面表达 了对这一风俗 的喜爱之情。 运用比喻手法, 将地上的灯比 作天上的繁星, 意境优美。
习作语:文家乡六的年风级俗 下册
家乡的 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内容
一、介绍一种风俗
说明文
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记叙文
习作:家乡的风俗
人们的表现
闹花灯的传说
花灯的种类
猜灯谜
花灯的样子

《家乡的风俗》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家乡的风俗》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习作例文
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不光插艾草,还要吃粽子。妈妈从街上把粽叶买回来,用水泡着,备用。而粽子的馅一般都是糯米,配上蜜枣,妈妈和奶奶一阵忙碌之后,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蒸好的粽子如果再撒上白糖,味道可好吃了,香香甜甜的,还散发着粽叶的清香。
习作例文
家乡的端午节
习作例文
我看了书才知道,原来吃粽子的习俗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就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包粽子投入江里。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就流传下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习俗。我们村里每年都举办热闹无比的赛龙舟活动。端午节这天早上,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上数支龙舟队伍整装待发,选手们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鸣,各支队伍你追我赶,岸上的呐喊声、炮声震耳欲聋...那情景真是热闹非凡。家乡的端午节真有趣呀!
总评: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第1课时
习作家乡的风俗
什么是“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⑦细致地描写“我”捶打糍粑的过程及众人的反应,富有情趣。
两个表兄又捶打了一会儿,这时的糯米饭已经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球了。两个表兄把那个球从石槽中弄出来,放到一个撒了米粉的簸箕里。舅妈开始上阵,将这个大圆球揉成长条状,然后揪
下小球分发给小朋友在模具上印花纹。舅妈把揪下来的第一个小圆球抛给了我,因为我是远道而来的客人。⑧表姐教我把小圆球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上,双手用力按压,不一会儿等我将糍粑从模具上揭下来时,糍粑的一面已经印上了漂亮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课件(共17张PPT)

习题指导
介绍风俗(风俗是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春节》
介绍民俗或者通过亲身经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时,要写 出趣味性和文化内涵,表达赞美和喜爱之情。
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
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
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
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② 从此元入神话传说,说明元宵闹花灯这一风俗的由来, 充满神秘与趣味。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
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
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
境与现实。③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 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 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 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 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④畅游在花灯的世界里, 我仿佛也置身于神话传说中。3点.具出体其写特人点物,花又灯自中然神地话流人露物出花对灯花的灯特的点喜,爱既之生情动。形象地
1、选取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 2、要学会查找资料,在作文中进行介绍。 3、要有风俗场景描写,生动具体 4、写作时要突显风俗特色,不要面面俱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5张PPT).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5张PPT).ppt

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多方面介绍这种风格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回忆参传统文化的魅力时,要写出趣味性和文化内涵,表达赞美和喜爱之情。
精心选材
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端午赛龙舟
中秋吃月饼、赏月、赏桂花
思路启发
重阳登高、插茱萸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在描写中,作者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感谢观看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拜年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闹花灯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包饺子
课堂小结
说风俗,谈家乡,说来说去绕不开一个“情”字。朴实的话语、简短的文字,只因有了对故乡的那份深情而动人心弦。 我们写家乡的风俗,更是透过这种风俗在写我们的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文化,抒写我们心中的故乡情!有了真挚的情感,我们的文章就有了生命,就能打动人心。
元宵节:闹花灯、吃汤圆、放烟花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 拜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巧妙构思
介绍一种风俗(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习作一:家乡的风俗 (共18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习作一:家乡的风俗 (共18张PPT)
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下)习作 一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 写一写 自己参加过的一次风俗活动。
2、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 乡的风俗。
3、引导学生对话题作文进行分析、 选材、拟题、写作。
讨论交流


你知道这些活动是

干什么吗?
舞龙
踩 高 跷
讨论交流
你认识这些特殊时 节才吃的食物吗?
是帮着爷爷奶奶准备过年的食物,因为正月初七之前我们这里的超市虽然开门,
但是蔬菜、馒头、肉类等食物是没有的,所以最少要储存10天的食物。
除夕早晨,妈妈就开始催着我们赶快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卫生之后,爸爸开
例文赏析
始带着我贴对联,妈妈则开始准备年夜饭。年夜饭特别丰盛,家家必备的 菜有两样,一个是鱼,不管是什么鱼,家家户户都要有,因为鱼象征的是“年年 有余”,第二样是鸡,不管怎么做的鸡肉,家家户户都肯定会摆上这道菜,意思 是“大吉大利”。其他的各种北方菜、南方菜,川菜,湘菜,海鲜什么的可能就都 不相同了。我发现我们邢台人,在中原这个位置特别好,全国各地的菜都能吃, 没有什么忌口的,东北的猪肉炖粉条,新疆的烤串,南方的腊肉腊肠,海边的鱼 虾蟹,山里的山货野味,好像我们都能吃。我们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想吃什么 就吃什么。春节最重要的 一道食物是饺子,并且我们这里大多数人家都爱吃韭 菜、萝卜、肉馅的饺子,走亲访友谁家都是这种肉馅的饺子,你说奇怪不?听我 姥姥说,肉馅是富贵,韭菜是久久发财,萝卜是白白胖胖身体健康的意思。
作业布置
家乡的风俗
围绕家乡的风俗这个话题,自拟题 目,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审读话题 明确中心 抓住特点 详略得当

家乡的风俗-ppt优秀课件

家乡的风俗-ppt优秀课件
气,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
❸“慢慢”这个词说 明清明节是民间长期 仿效帝王将相“墓祭” 之礼,在那一天祭祖 扫墓,而形成的固定 风俗。
❹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 清明节的来历及日期。
时节,以前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❺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扫墓是对祖先的思 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前,北京人大 多数都在清明节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 节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 传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也有 插柳:因为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有心栽花 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
通顺。
这次习作我们 应如何去写呢?
可以从给出的两项习作 内容中中选一项来写。
如果介绍一种风俗,在写 作时要抓住风俗的主要特 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 适当地写一写自己的体验。
如果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 的亲身经历,要把现场活动 和自身感受写具体,把风俗 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文 中合适的地方。

4.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 那段时 间里, 我市解 放路上 到处都 是游玩 购物的 人,直 到深夜 ,大街 上还是 不绝如 缕,热 闹极了

5.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 累,只 有打好 基础, 才能实 现自己 高远的 目标; 如果毫 无知识 储备, 在激烈 的竞争 中,只 能是铩 羽而归
像演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2.亲耳所闻。请长辈介绍当地的风
俗,让我们的耳朵像录音机一样记录下
来。把听到的介绍声情并茂地写下来。
佳作在线: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
写法品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 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 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 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 家乡的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 现在了我们眼前。
完成写作,学会修改
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自主修改习作。 交换欣赏习作。 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 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 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 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 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腊八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 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 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 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 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 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 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 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 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 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 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 “龙凤呈祥”……各形各色, 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 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 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 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 是什么 ?用具 体的朋 友替换 掉“这 山中的 朋友” ,可以 怎么说 ?(这 山中的 山泉溪 流就是 我的朋 友;这 山中的 瀑布、 悬崖、 溪流, 哪个不 是我的 朋友? ……)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
自己要写的内容。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 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 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 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 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 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 鉴的一些写法。
梳理思路,指导写作
怎样才能写好家乡的风俗呢?想一 想: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需要注 意哪些方面。
① 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 俗活动的特点。
② 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③ 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 作
·
家 第1课时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 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春节
元宵节
春节
拜年
赏花灯
一家人包饺子
这节课我们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 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 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 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④ 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⑤ 注意观察的顺序。
指导写法
①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 整体的印象。
② 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 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③ 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 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 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终于到了小年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 接连不断,年味浓浓。
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 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 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 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 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 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 的气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 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 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 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 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 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 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 拜地,一刻也不停。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 一个老 朋友, 那座古 老的石 桥。这 节课让 我们继 续走入 深山去 探望我 们那些 特殊的 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 探访了 哪些好 朋友呢 ?他们 之间情 谊如何 ,你是 从哪些 语句中 感知的 ?请你 们拿起 书本, 快速地 浏览一 遍。
④ 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 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自拟提纲
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①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②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 方面加以介绍? ③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④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自主练习
① 自由编写提纲。 ② 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 也是一 棵树。 我脚下 长出的 根须, 深深扎 进泥土 和岩层 ;头发 长成树 冠,胳 膊变成 树枝, 血液变 成树的 汁液, 在年轮 里旋转 、流淌 。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 富的想 象;写 出了融 入大自 然的感 受)
修改提纲。 ③ 拟定作文提纲。
习 作
·
家第2课时
乡 的 风

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 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 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 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时,孩子们都喜欢 先准备自己过年时的东西。第 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 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买 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 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 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 我交换 眼神。 每一棵 树都是 我的知 己,它 们迎面 送来无 边的青 翠,每 一棵树 都在望 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这样写 有什么 好处? 用朗读 来加深 自己的 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