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就像是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了我的心上,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时而泪眼朦胧,时而陷入沉思。

这本书并不是那种有着华丽辞藻和精心编排情节的作品,而是于娟在生命的尽头,用最朴实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记录下她对人生的感悟、对亲人的眷恋、对病魔的抗争。

书中,于娟详细描述了自己确诊癌症后的种种经历。

那些治疗的痛苦,不是简单的文字所能描绘的。

她写自己躺在病床上,身体被各种管子插着,每天要忍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曾经活力满满的身体变得虚弱不堪。

她写道:“我仿佛能感觉到身体里的细胞在一个一个死去,那种无力感,就像陷入了一个无底的黑洞。

”这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她所遭受的折磨,心中一阵阵地抽痛。

她也回忆了曾经健康时的生活,那些为了事业拼命奔波,为了名利不顾一切的日子。

她说自己总是熬夜,为了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为了拿到更高的学位,为了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更成功。

然而,当病魔来袭,她才恍然大悟,曾经追求的那些东西,在健康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在为了一些虚无的目标,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健康呢?于娟还提到了她的家人。

她对父母的愧疚,对丈夫的不舍,对孩子的牵挂,每一种情感都那么深沉,那么浓烈。

她写道:“我多想再抱抱我的孩子,看着他长大,可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那种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和无奈,让人揪心。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于娟说有一次,她好不容易感觉身体好一些了,就想出去晒晒太阳。

丈夫小心翼翼地把她扶到轮椅上,推着她来到了医院的花园里。

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那一刻,她觉得无比温暖。

她看着周围的花草树木,听着鸟儿的叫声,突然觉得,这样简单的美好,曾经被自己忽略了太多太多。

她感叹道:“原来,生活中的小幸福,一直都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

”还有一处,于娟写到自己和病友们的交流。

她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心情。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1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挺沉重的书,毕竟是一位面对死亡威胁的作者在生命为数不多时候的作品。

读了开篇就发现着实不然,轻快的笔风和时不时对自己病情,身边的人的调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文章。

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

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如此坦然。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使劲,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作者用生命告诉我们,平常我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争取的,竟是如此不值一提。

活着,已经是的幸福。

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都听过,都觉得自己懂了,但却做不到。

买房子买车,会不买吗?不会去追求升职加薪吗?亲人家人,当然也想关心,但潜移默化的已经把这些事放在了末位。

很多人,只有到最后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懊悔多么的不值得。

于娟在随后的几章着重分析了自己得癌症的几方面原因,给我们这些还没有收到病痛折磨的人提了醒。

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什么都吃;经常熬夜;还有丈夫的实验。

读的时候不紧一惊,这些事情,自己注意到了没有?或者说,知道其中的危害,自己是不是还是置若罔闻?在新闻上读到食物致癌,晚睡影响健康的信息远远没有这位濒死的患者的真情抒发来的震撼。

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每天无肉不欢,虽然也吃蔬菜但是一顿只要没肉那肯定是没胃口。

熬夜虽然不经常也没那么夸张,但是一到假期总会各种理由晚睡,十一二点也是家常便饭。

如此以往,现在看似健康的身体何时会忍耐到极限,给自己致命的一击?阵阵冷汗之后我觉得是时候改变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了,不一定要求每天都有肉排之类的不健康肉类,新鲜果蔬要像以前一样多吃。

【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在小镇的一隅,有一家不起眼的书店,名叫“时光驿站”。

这家书店不仅贩卖着各式各样的书籍,还藏着许多未完待续的故事。

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我踏进了这家书店,目光被一本封面略显陈旧的书——《此生未完成》所吸引。

它仿佛有种魔力,让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捧起,走进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林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作家。

她的人生,就像她笔下的文字一样,充满了无限可能。

然而,命运却在她事业即将达到巅峰时,悄然按下了暂停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暴风雨般席卷了她的生活,将她从色彩斑斓的梦境中猛然拉回冰冷的现实。

书中,林浅与病魔抗争的每一个日夜,都被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个狭小而昏暗的病房里,林浅手握笔杆,即使手指因长时间输液而变得僵硬,也依然坚持在笔记本上留下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竟梦想的渴望。

她的文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无数同样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的心房。

“人生就像一本书,有的人早早翻到了最后一页,有的人则还在慢慢品味中间的章节。

”这是林浅在书中留下的一句话,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放弃的那些梦想,那些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未知而悄然搁置的计划。

与林浅相比,我的退缩显得如此渺小和苍白。

正当我沉浸在林浅的故事中无法自拔时,书店的门被轻轻推开,一阵凉风吹进,带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那是一个看起来与林浅年龄相仿的女孩,她的眼中闪烁着与林浅相似的坚韧与不屈。

她径直走向书架,拿起了一本与《此生未完成》封面相似的书,只是书名换成了《续写的生命》。

我好奇地上前询问,原来这位女孩是林浅的忠实读者,也是一位曾经与病魔抗争并最终战胜它的勇士。

她告诉我,《续写的生命》是林浅去世后,她的朋友们根据她生前的手稿和遗愿整理出版的。

书中不仅包含了林浅未完成的作品,还有她对生命最后阶段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林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一)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一)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一)活着,真好!——读于娟《此生未完成》于娟去世时快时慢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明显大段煽情语句。

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

那就读吧,用了五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阅读中,被于娟的聪慧、坚强打动,被文字中的率真、质朴打动。

我把它初见成效定义为一本在生死临界点基本完成的书。

或者说,快照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日志。

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传递她的人生感悟。

她在文中写道:“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到个副教授来,想于是开始玩命的不想发表文章搞课题。

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

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时说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没有辛苦的,却不一样可以带走。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不想过来控制大局小局,不忍心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温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财务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童,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敢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十万人唾骂万人见她,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另外,“为什么会得癌症之非学术报告”中的统计分析值得关注:1.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无论荤素;2. 熬夜晚睡的不为,如通宵达旦,无论学习或游乐;3. 应急备考的不规律,如攀比贪念,无论比如说用的证书;4. 聚居环境的不戒备,如装修甲醛,无论超标与否。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是我在大学期间读的,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完整地写出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关于生命的意义、人生的选择,甚至是对自我价值的思考,都在我读完这本书后引发了很多的思考和思绪。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的主题非常深刻,它以一个非常平凡的故事为基础,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他的人生并没有什么非凡之处,没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也没有特别出众的才能。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生命,却让人们深刻地思考了很多问题。

故事中的主人公,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迷茫且不知所措。

他对待自己的生活毫无激情,甚至是厌恶的。

然而,当他遇到了一些重大的困难和挑战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思考自己的选择,思考自己的未来。

他开始从内心深处探寻自己的生命意义,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终,他想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管这个事情对于他人的价值有多大,对自己的价值就可以说是无上的。

也许,每个人都曾经对生命的意义有过思考,对将来有过迷茫,对自己的选择有过疑惑。

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而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给了我一种思考人生的角度,给了我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要珍惜每一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益处的事情。

五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我希望能够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对得起自己曾经的梦想。

这本书还给了我一种对待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是无法回避的。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积极应对,积极面对。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700字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700字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700字
题目: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命运掉转和人生抉择的小说。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思想脑海,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以及对命运的追问和对生活的体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面临着很多人生的选择和抉择,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

人生犹如一条大河,什么时候转弯、什么时候还会遇到急流险滩,都是无法预料的。

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生命轨迹的走向。

因此,我们必须慎重思考每一个抉择,努力选择最符合自己内心渴望的道路。

其次,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但最终依然选择坚持前行。

这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但坚持和努力是走过困难的唯一途径。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轻易放弃,而是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相信总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等待着我们。

最后,书中的主人公在命运的抉择过程中,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这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何在。

或许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名利和权力,而在于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和挖掘,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生活、热爱和珍惜。

总的来说,阅读《此生未完成》让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感悟,让我更加坚定对人生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希望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继续努力前行,不断追求真爱、美好和价值,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

此生或许无法完成,但希望能够在不断的追寻中,拥有更加充实、快乐和有意义的人生。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偶然翻开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

一开始,只是随意地翻阅,却没想到,随着书页的翻动,我的心被深深地揪了起来。

于娟,一个本该拥有灿烂未来的女子,却在生命的盛年被癌症无情地击倒。

她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与病魔抗争的点点滴滴,那些痛苦、那些无奈、那些对生命的渴望,让我读来唏嘘不已。

书里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于娟提到自己患病后的治疗过程,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每天要吃大把大把的药,那些药的名字稀奇古怪,副作用更是让人苦不堪言。

她形容自己吃药就像是在“吞石头”,每一颗都沉重无比,却又不得不咽下去。

有一次,她不小心把药弄撒了,五颜六色的药片滚了一地,她趴在地上,一边捡一边流泪。

那一刻,她不是那个坚强面对病魔的斗士,只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还有她描述的化疗过程,头发一把一把地掉,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

她曾经那么爱美,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如今,镜子里的自己憔悴不堪,让她几乎不敢相认。

她在书里写道:“以前总觉得减肥是件难事,现在好了,不用减,体重自己就直线下降,只是这代价,太大了。

”这看似轻松的调侃,背后却是无尽的心酸。

于娟在书中也提到了自己的家人。

她的丈夫,那个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支持和鼓励的男人,为了她的病四处奔波,一夜之间白了头。

她的孩子,还那么小,还不懂得妈妈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只是用稚嫩的声音问:“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好起来陪我玩?”每一次想到这些,于娟的心都像被刀割一样。

在病房里,于娟结识了一群同样身患绝症的病友。

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有一个病友,比于娟的情况还要糟糕,但每天总是笑嘻嘻的,给大家讲笑话,带来一丝欢乐。

于娟说,在那个充满悲伤和绝望的地方,这样的笑容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虽然微弱,却让人看到了希望。

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于娟的坚强和乐观而放过她。

她的病情不断恶化,身体越来越差。

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在努力地活着,努力地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我的心上。

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让人过眼即忘的文字,而是带着生命的重量,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灵魂深处挣扎着挤出来的。

书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平凡女子在面对死亡时最真实的感受和思考。

于娟用她那平实又带着点俏皮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让我仿佛能看到她就坐在我的面前,笑着、哭着、诉说着。

她写自己生病后的种种经历,那些痛苦的治疗过程,那些在病床上辗转反侧的夜晚,让我揪心不已。

她说,“痛得无法形容,感觉就像被人用刀不停地在身上割,每一寸皮肤,每一个细胞都在痛。

” 这样简单直白的描述,却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所承受的煎熬。

于娟也写了自己对家人的愧疚和不舍。

她提到自己的孩子,说多么希望能看着孩子长大,能陪他度过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那种作为母亲却无法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和悲哀,真的让人忍不住落泪。

她写道,“我多想再抱抱他,亲亲他的小脸,可是我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

” 仅仅是这么一句话,就让我的心像是被揪住了一样疼。

还有她对生活的反思,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审视。

在生病之前,她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拼命地追求着所谓的成功,为了名利不停地奔波忙碌。

可当病魔来袭,她才发现,那些曾经以为无比重要的东西,其实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她感慨地说,“我们总是在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却忽略了身边最珍贵的风景。

” 这让我也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在盲目地追逐着一些虚无的东西,而忘记了去珍惜眼前的幸福。

于娟在书中还提到了她的病友们,那些同样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们。

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刚刚结婚就被查出了绝症,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绝望和不甘;还有一个老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到最后却只能躺在病床上等待生命的终结。

这些人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于娟在书中写自己生病后,有一次去公园散步。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公园里的花开得正艳,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于娟是海归,是博士,是名校复旦的教师——这是她已实现的人生追求,但这其实与他人无关;于娟生病,父老子幼,对人生充满渴望,这好像与他人也无关。

所以,于娟本来是与我们没有关系的:她的功成名就,她的沉疴重病,其实离我们很远——任何时代、任何个人大概也都是沧海一粟。

但我们的媒体忽然大声地招呼我们去关注她,为什么?因为曾经感觉非常成功、现在却对成功开始否定,而对生命非常珍惜的于娟,在博客“活着就是王道”里真诚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认真地考虑什么才应该是人生的追求,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这是于娟的意义,也是媒体关注的所在。

近日,湖南科技出版社在于娟4月份去世后很快将其文字整理成《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一书,再次引发大家对“活着”的思考。

于娟是大学教师,她在艰辛的求学路上,目标明确,孜孜矻矻;在工作中,勤奋上进,不甘人后。

她可能是诸多大学青年教师效仿的榜样,甚至是嫉妒的目标。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校园青椒(青年教师)一直都背负着这样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被体制、名利驱赶着,去穷心竭力地希望买房买车,争取更发论文、评职称、占岗位;一方面.广博的物质基础。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病态的教育环境、社
会环境,但它的形成由来已久,其消除更不会在一夜之间。

因此,如何一方面适应这样的环境,一方面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就成为我们从于娟事件里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教师于娟是这样说的:“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不用说,于娟的追求何尝不是大多数校园青椒的追求?谁没有这样的“野心”,谁就是不求上进,就将成为领导在会上批评的对象,也将被机制淘汰。

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想当、不想早点当教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所以,那时候蓬勃向上的于娟是令自己满足的,也是让别人艳羡的。

但大概上帝是将她作为一个标本来警示世人的,故而将厄运降临在这样一个奋进、开朗的女教师身上。

所以,于娟说:“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去多管闲事淡.
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于娟缘何“清醒”?上面文字中的两句话可以作为答案,一是“得了病我才知道”,一是“世间的一切”。

得了病反而对人生看得更清楚了,所以,不是咒人,大家都应该得场大病,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

当然,不希望大家能说出“世间的一切”这样的话来:它暗含着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可更改。

从这个方面来说,于娟为我们做出了牺牲。

我们应该从她真诚的文字中,感谢她对我们人生追求的提醒。

于娟通过反省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告诫我们特别是年轻人不要任意挥霍健康,任意挥霍幸福,要感恩生活,善待生命。

她说“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都是浮云”,她将“健康”与“生命”放在首位,认为健康是基础,“活着是王道”。

许多时候,我们将习以为常的健康视为本该如此,并以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事业的成功”;忙、累被挂在嘴上,却不愿停下歇一歇脚。

正像于娟在书中所描述的:“进入这个庞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舞蹈旋转,再也停不下来。

也许停下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刻。

”其实,停下舞蹈的旋转,我们可好;而没有你参与的舞蹈,更不会导致舞台的失能活得更.
彩。

一句话,所有的名利都不是生活的本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才可能幸福。

于娟在书中道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她说,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她说:“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幸福在于娟这里,成为一种渴望,虽然这样的渴望看似寻常,甚至被正常的我们不屑一顾。

但看待任何事物往往都应该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最基本的需要往往是最根本的渴求。

在于娟这里,她非常珍惜亲情,认为这是幸福的源泉。

她说,人生的不幸是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而如果自己去世,她的父母、丈夫、孩子就将面临这样的不幸。

所以,她渴望出现奇迹,让自己能继续活下去;她渴望最基本的亲情能因为她的存在,而绵亘不息。

但苍天不仁,不怜弱者。

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应该感谢于娟,感谢她以生命唤醒我们认清活着的意义。

但红尘滚滚,醒者几何?大家不到“病了”甚至临别的那刻,怎能抵御那些热闹的诱惑!这样看来,于娟的真诚、执著,于娟给我们的意义,最后可能还会由于“与我们无关”,而被淡淡忘却。

毕竟,“感同身受”不能等同于“身受而感”。


悲剧自然还会重复,因为环境如此,名利诱惑如此。

我们要说的是,但愿这样的悲剧能在于娟美丽、真情的警戒话语
前,有所减,有所免。

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于娟的真诚。

“此生未完成”,希望我们在临了的那刻,能减些遗憾,少些留恋。

如此安慰,如此祈愿。

愿生者珍惜生活,愿逝者静眠安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