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来看,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错,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这个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能够将课文中的情节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分析记叙文结构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总结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在学习修辞手法时,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在体会情感表达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பைடு நூலகம்课文。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修辞手法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来。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讲解和讨论还不足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克服困难的日记,或者让学生采访家人、朋友面对困难时的经历,这样有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掌握记叙文结构:分析课文中的记叙顺序,明确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学习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体会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在文中传递的勇气、信心和坚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的朗读课文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人生哲理三、教学难点:掌握复述的方法,学会具体地复述故事情节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

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课文后,能从中得到一些人生方面的启迪。

(二)词语教学(检查预习)训诫(jiè)耸(sǒng)立啜(chuò)泣纳罕(hǎn)嶙(lín)峋(xún)峭(qiào)壁目眩(xuàn)颤(chn)抖(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默读要求:(1)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2)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

(3)了解课文内容大意,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数字2、教师提问,学生抢答(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义?后来又为什么跟着小伙伴们爬山了呢?(4)“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5)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6)“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具体指什么?(四)结合以上问题的要点,复述故事情节1、边讨论边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投影出来,2、复述要求:a、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b、其余部分,把握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来组织c、口齿清楚,声音响亮3、复述步骤:a、把课文分成“爬上悬崖”和“爬下悬崖”两部分,然后分组复述b、给学生3分钟时间准备c、在四人小组内复述d、请两名学生在全班复述e、请其他同学点评(五)感悟道理,体验人生问题设计: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精品细读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1.默读课文:找一找表现“我”遇险时心 理活动的语句。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 紧紧地扒住岩石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 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 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当时艰难的处境, 以及内心的害怕。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椿树(chūn) 晕眩(xuàn) 呻吟( yín )
预习检测
突兀: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突然变化。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参差,长短、
高低不齐。
整体感知
走一步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简要概括课 文内容。
记叙了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和5个小伙伴 去爬悬崖 冒 险,接着“我”因胆怯体弱 遇 险, 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 脱 险的全过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路尽天绝处,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万水千山,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 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 我做不到。”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 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 做不到!”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 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默读要注意速 度,要求4分半钟看完)。合上书, 快速回想课文内容,尝试用一句 话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讲的是“我”小时候爬崖 遇险,在爸爸的帮助下一步步战胜 困难,脱离险境的故事以及从中学 到的影响“我”个人一生的经验。
2.积累重点词语
毫无信心
22段:不,我不行!太远了,
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有了信心
26段: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产生巨大的 28段:我有了一种巨大的 成就感和骄 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傲感
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极其真实 细腻。这一方面表现了这段经历的刻 骨铭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善于 体察自己的内心。文章心理描写的真 实生动,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充 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式地体 验文中“我”的心理,从而能产生同 情共感,由此也更能领会爸爸引导 “我”一步步走下来策略的必要性和 有效性。
当他接受奖励时,他说,我之所 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 小时侯的一段经历。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上尉飞行员, 也是一位著名作家莫顿•亨特先生 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 他小时候经历了怎样的事而让他 成为“孤胆英雄”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
1.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 的语句,厘清写作顺序。
体现时间的进程的语句: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 了”“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 去”“暮色中”; 体现空间转换的语句: “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 子都爬到了上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 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
2.划分课文层次
识到那就是我。写出了人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感觉, 符合很多人认知,很真实;且写出了“我” 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也写出了“我”在长久 的恐惧和疲劳中神经逐渐麻木的境况,甚至自 己哭了都不知道,大脑也停止了思考。 17段: 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麻木。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书笔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书笔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书笔记《走一步,再走一步》读书笔记1读了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我深有感触,我明白了生活中,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会蕴常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文中的“我”从小体弱多病,是在母亲的倍加呵护中长大的,当听到“我”的好朋友叫“我”去爬山,“我”表现出来的胆怯和犹豫,说明了作者的孱弱,因为作业的孱弱,藐视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没有人能够给他真正的欢乐。

作者和其他孩子来到一处空地时,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他大约仅有二十米高,但在作者的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写出了悬崖在作者眼中是极高的,虽然仅有二十米高。

一个孩子之后一个往山顶上爬而作者却落在最终,当时作者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也咚咚直跳,充分地写了作者当时的胆怯和害怕。

当作者看到其他伙伴都爬上了山顶,要吃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时,他软弱地哀求他的伙伴不要丢下他,但他们还是丢下他走了,就连他最好的朋友也走了,只留下他一个人在那里啜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作者在一片寂静中,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但正在作者异常无助的时候。

他的`父亲来了。

父亲见到“我”之后并没有责备,而是带着安慰的口气说:“完饭做好了,下来把,孩子。

”而“我”却恐惧地说:“我下不去了,我会摔死的。

作者父亲带着鼓励和安慰的口气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再走一小步。

你能办到的。

“我”父亲的话不仅仅充满安慰,还告诉了作者战胜困难的方法,战胜困难需要的是信心和成功的体验。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正是每次是移动这一小布才把困难一点点分解,才使作者战胜了困难,也为作者以后战胜困难供给了信心和方法。

正因为那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自信,学会了克服困难以及实现远大目标的办法,学会了让自我放松、让自我欢乐,从此他便得坚强、乐观,勇于并善于进取,最终,成为了一位作《走一步,再走一步》读书笔记2读着“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不仅仅心潮腾涌,我明白,只要坚持,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成功,如果半途而废,那我是永远也看不到“最壮美的风景”!让我向着心中“最壮美的风景”“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及教学随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及教学随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道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关键句型,如:“目标”、“计划”、“逐一”、“克服”、“信心”等。
-学会通过逐层递进的方法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时,将大问题分解为小步骤,逐步解决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小步骤,逐个击破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加强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通过逐层递进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有效沟通。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及教学随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所有词语解释(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所有词语解释(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所有词语解释灼(zhuó):1.烧,炙:~热。

~伤(烧伤)。

焦~。

心急如~。

2.明白透彻:真知~见。

3.鲜明:~~。

~亮。

~然。

扒(bā): 1.抓住,把着:~车。

~墙头儿。

2.刨开,挖:~坑。

~堤。

3.剥,脱:~皮。

~掉伪装。

4.拔:勿剪勿~。

5.拨动:~拉。

~开草棵。

[ pá ] 1.用耙搂,聚拢:~草。

2.搔,抓:~痒。

3.炖烂,煨烂:~羊肉。

趴(pā):通常指肚子向下卧倒或身体向前靠在东西上。

酷热(kù rè):极热。

多指天气。

厌倦(yàn juàn):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不愿继续做。

附和(fù hè):随着别人说或做。

突兀(tū wù):专有名词,指的是猝然;突然。

怦怦(pēng pēng):拟声词,形容心跳的声音。

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

嘲笑(cháo xiào);讽刺挖苦别人。

晕眩(yūn xuàn): 眩晕。

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

眼睛昏花。

哭泣(kū qì):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

呻吟(shēn yín):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暮色(mù sè):黄昏时的天色。

安慰(ān wèi):安顿抚慰。

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

凌乱(líng luàn):杂乱而无条理。

惊讶(jīng yà):惊异;惊奇。

畏惧(wèi jù):害怕;恐惧。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差:长短、高低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褒义)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失措:失去常态。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再走一步
毫无信心
顿生信心
信心大增
小悬崖:走一步,再走一步——脱险
大人生:走一步,再走一步——取得成功
巨大的成就感
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 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 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 确主旨。
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明确:开头一自然段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写天气的酷热, 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小伙伴就厌倦了 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
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 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 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明确: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播放儿歌《蜗牛与黄鹂鸟》。
同学们,生活中,困难总是无时无刻都在的,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就 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如歌词里的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 上爬;等“我”爬上,葡萄也就成熟了。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 中寻求启示吧。(揭示课题)
板块四、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讲述了自己从冒险 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明确文章由“冒险—遇险—脱险 ”三部分构成。再次默读课文,勾画文中标志这些情节发展的语句 ,理清故事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
1.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
..(lín xún)耸.立(sǒng)啜.泣(chuò)着.眼(zhuó)头晕目眩.(xuàn)迂.回(yū)
纳罕
..(nà hǎn)小心翼.翼(yì)
2. 训诫:告诫、教导。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头脑昏乱,眼睛昏花。

纳罕:惊奇、诧异。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灰心丧气:(遇到困难、失败后)意志消沉。

3.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4.(约20米高;约7米)
5.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经历和收获。

6.(1)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2)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3)结果(16-23):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4)启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7.本文讲述了童年时“我”爬崖遇险,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并悟出这样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坚定信念,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困难去克服,最终一定会战胜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