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学:煅法 (二)_药师考试指导/介绍,执业药师,医药学考试

文章出处:学生大考试站 发布时间:2005-11-12

蒸、煮、炼法为一类“水火共制”法。

一、蒸法

(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有的药物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大黄;有的药物蒸制则是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参。

(二)操作方法 将待蒸的药物洗漂干净,并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 以加速蒸的效果。与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均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定,短者1~2h ,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求反复蒸制(九蒸九晒)。

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蒸气即可。但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散,达不到酒蒸目的。

(三)适用药物 清蒸——黄芩;酒蒸——肉苁蓉、山茱萸、女贞子;既可清蒸又可酒蒸——地黄、黄精;醋蒸——五味子;黑豆汁蒸——何首乌

何首乌 有何首乌和制首乌。生首乌苦涩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宜于久服。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被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 何首乌,用黑豆10kg 煎汁。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时增加,20小时后减少,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外观质量以蒸32h 为最好。制首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肝糖原积累作用,而生首乌无此作用。

黄芩 有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黄芩蒸制软化一般蒸至“圆气”后半小时,或煮沸10min ,闷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黄芩遇冷水变绿,就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变绿,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

地黄 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和熟地炭。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蒸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生地炭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用于虚损性出血,熟地黄有酒蒸(30kg/100kg )和清蒸两法,蒸至显乌黑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生地黄经长时间加热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单糖含量比生地黄明显增加。

黄精 有蒸黄精和酒黄精(20kg/100kg

)。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药;蒸

后增强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并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用于肺虚燥咳,脾胃虚弱,肾虚精亏;酒制能助药势,使之补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二、煮法

煮法中,无论是清水煮(如川乌、草乌),甘草汁煮(如吴茱萸、远志),甘草、黑豆煮(如附子),还是用固体辅料豆腐煮(如藤黄、硫黄等),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珍珠豆腐煮主要是为除污。煮法可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若用辅料起协同作用,则辅料汁液应被药物吸尽。煮制一般温度小于或等于100℃,煮制时间一般短于蒸法,长于燀法。

藤黄有藤黄和制藤黄。生藤黄有剧毒,不能内服,外用于痈疽肿毒,顽癣;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跌打损伤,金疮肿毒,肿瘤。制藤黄常用豆腐制,每100kg藤黄,用豆腐300kg,煮或蒸3~4h,候藤黄全部熔化,取出,放冷,除去豆腐,干燥。现代研究表明,各种制法中以高压蒸制法较佳。

川乌有生川乌和制川乌。生川乌有毒,多外用,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扑剧痛。制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h,或蒸6~8h,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川乌有大毒,炮制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而降低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川乌炮制目的都是通过水和(或)加热方法来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和分解,或在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的乙酰基,生成酯碱,从而降低了毒性,若从减毒效果看,以蒸、煮等湿热处理方法去毒效果最好。根据水降解毒的原理,可将川乌炮制工艺改为高压蒸制法来炮制。

附子有炮附片和淡附片。附片、黑附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生附片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每盐附子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

三、炼法

炼制,是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的方法。主要目的有破酶保苷(如桃仁、苦杏仁),破坏毒蛋白(如白扁豆),同时也有利于分离种皮和种仁。

苦杏仁有苦杏仁,苦杏仁和炒苦杏仁。苦杏仁有小毒,炼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炼杏仁擅于降气止咳,润肠通便,多用于新病咳喘,肠燥便秘;炒后可去小毒,并具有温肺散寒作用,多用于肺寒咳嗽,久患肺喘。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是苦杏仁中含有的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制品中的苦杏仁酶在炼制过程中因沸水煮烫破坏,故煎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生品。炼制条件,一般以10倍量沸水,加热5min为宜。

中药材的贮藏保鲜法

中药材采收加工后,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包装、贮藏,才能保证其药效、质量和价值,否则,若包装贮藏不当,将使其出现虫蛀、霉烂、变质、走油、变味等腐败现象。不仅失去药效,而且服用后还会产生毒副作用。

1、含挥发油类药材的贮藏:如细辛、川芎、白芷、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月季花、木香、牛膝等都含挥发油,气味浓郁芳香、色彩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的影响,将造成变色、走油、变味。为此,此类药材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袋中放少量生石灰、明矾、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并扎紧后贮藏于干燥、通风、避光处。

2、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如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杏仁、芡实、巴豆、木鳖子巴豆、莲子肉等药材含淀粉、脂肪、糖类、蛋白质等成份。若遇高温则其油外渗、使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点、引起变质、酸败和走味。为此,此类药材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更不宜用火烘烤,应放在陶瓷缸、玻璃缸、瓶内或金属桶等容器内贮藏于凉、干燥、避光处。有的则宜先用文火加热炒或用沸水烫氽等消毒灭菌后再装入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和霉烂变质。

3、含淀粉类药材的贮藏:如明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大黄、山药(淮山)、葛根、泽泻、贝母等多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为此,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或明矾、干燥锯木屑、谷壳等物的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变质、霉烂。

4、含糖类药材的贮藏:如白艿、知母、枸杞子、玉竹、黄炳、何首乌、天冬、地黄、党参、玄参等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且不易干燥,致使霉烂变质。因此,这类药材首先应充分干燥,然后装入双层无毒的塑膜袋内包好扎紧,放在干燥的陶瓷缸、坛内,再放些生石灰或明矾、新鲜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复盖防潮,然后密封贮藏。

含挥发性物质类药材的贮藏

如细辛、川芎、白芷、牛膝、木香、月季花、玫瑰花、佛手花、代代花等药材多含挥发油,气味芳香浓郁,且色泽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等因素影响,容易引起变色、走气、走油、质脆易碎。这类药材宜选用双层无毒塑料袋,袋中放入少量木炭或明矾和花共同存放,置于避光、干燥处贮藏,或置于容器内密封贮藏,以防潮、防干燥走油、防虫蛀霉变。

中药材的干燥技术

中药材仓库储存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将中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质量就不会发生异变。如北方在气温30℃时,把红枣的含水量控制在12%~17%、党参11%~16%、苦杏仁6%~8%、北沙参12%~15%、黄芪11%~14%等时,在储存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质量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中药材“安全水分”,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异变的临界含水量。

因此,秋季采收加工后的中药材,必须及时干燥至安全水分限度,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目前,中药材的常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日硒法

这是大多数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晾晒时,应选择晴朗、有风的天气,将药材薄薄地摊在苇席上或水泥地上,利用日光照明,同时要注意及时翻动,保证日光照射均匀。秋后夜间,空气湿度大,要注意将药材收起盖好,以防返潮。

二、摊晾法

该法也叫阴干法,即将药材放置于室内或大棚的阴凉处,利用流动的空气,吹去水分而达到干燥的目的。该法常用于阴雨天气,或用于含有挥发油的药材以及易走油、变色的药材,如枣仁、柏子仁、知母、苦杏仁、党参、天冬、火麻仁等。这些药材不宜曝晒,可于日光不太强的场所或通风阴凉处摊晾,以免走油、变质。

三、烘炕法

此法是一种传统的、简便经济的药材干燥方法。应用该法要事先在室内或大棚内垒一个或数个长方形火炕,火炕宽约1.5m,长度可根据药材多少而定,火炕下面每隔80cm 留一个能开关的小门以便添加燃料。而后在其中放置一个火炉,火炉的火口处要架一块铁板,以防火苗上升,破坏药材,同时亦可分散热量。炕垒到1.2~l.5m高时,每隔60cm 横放一根直径3~4cm的圆钢管,钢管上面铺放金属丝网,丝网上面再覆以泥巴,然后从泥巴以上再把火炕加高60cm即可。最后点燃火炉,把火炕及覆盖的泥巴烘干,将药材依先大后小的层次置于炕槽内,但不要装的太满,以厚30~40cm为宜,上面覆盖麻袋、草帘等。有大量蒸气冒起时,要及时掀开麻袋或草帘,并注意上下翻动药材,直到炕干为止。该法适用于川芎、泽泻、桔梗等药材的干燥。干燥过程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将药材炕焦,还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对干燥程度的要求分别对待,有些药材不宜用烘炕法干燥。

四、烘房和干燥机烘干法

该法适合于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基地使用,且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不受天气的限制,还可起到杀虫驱霉的效果,温度可控,适用于各类药材,不影响药材质量,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方法。但要注意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建造烘房并购进专用干燥机械,由熟悉干燥技术的专业人员操作。另外要注意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控制干燥温度和

时间。

五、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这是一项新的干燥技术,其干燥原理是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子仁果米类药材均可采用该法干燥。远红外干燥可节省电能20%~50%,效果较好。

六、微波干燥法

这是一项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微波干燥实际上是通过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使中药材中的水分和脂肪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为热量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微波干燥可杀灭微生物和霉菌,并具有消毒作用,使药材达到卫生标准,并能防止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霉和生虫。目前我国生产的微波加热成套设备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

中药炮制学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学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

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十章煅法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十章煅法 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有些药物煅红后,还要趁炽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之,称“煅淬”法。 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调剂、制剂。因此煅法主要用来加工质地坚硬的矿物药; ②高温煅烧除去吸附水和部分砷、硫等易挥发物质,可以降低毒性或副作用,提高疗效,甚至产生新的功效。 第一节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又称直火煅法。 →操作方法有:敞锅煅;炉膛煅;平炉煅;反射炉煅。 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 ②除去结晶水【白矾、硼砂等,除去结晶水增强收敛等作用; 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钟乳石、花蕊石、蛤壳,煅后CaCO3 →CaO,使钙成分更易溶出】 注意事项 ①大小分档→以免煅制时生熟不均; ②宜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出现夹生现象; ③煅制温度、时间应适度,要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

④有些药物在煅烧时产生爆溅,可在容器上加盖(但不密闭)以防爆溅 【白矾】三方晶系矿物矾石或其他铝矿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成分为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武火煅至膨松呈蜂窝状] 【石膏】单斜晶系矿物,纤维状石膏。主含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武火煅至红透] ☆一般药物列表

第二节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煅淬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经过高温仍不能疏松的矿物药,以及临床上因特殊需要而必须煅淬的药物。 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代赭石、磁石】 ②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含铁矿物药煅后醋淬有醋酸铁生成】 ③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如炉甘石煅淬后可提高药物质量】 注意事项①煅淬要反复进行几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避免生熟不均。 ②所用的淬液种类和用量由各药物的性质和煅淬目的要求而定。 【自然铜】等轴晶系矿物黄铁矿的矿石。主要成分为二硫化铁。

中药炮制学:煅法

中药炮制学:煅法 煅法--中药炮制学煅法包括明煅法、密闭煅法和煅淬法。 一、明煅法 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明煅法,适用于矿物药、贝壳类和化石类药物。煅制方法有炉口煅,平炉煅,反射炉煅。后两法煅制温度高,生产量大,但不耐高温。化石类、贝壳类药物不宜用后两法煅制。煅制时应将药物大小分档,药物受热均匀,煅至内外一致而“存性”,应一次性煅透。对主含云母类、石棉类、石英类矿物,煅时温度应高,时间长。 明矾 主含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有明矾和枯矾两个规格。明矾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痒;外用解毒止痒;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敛、生肌、止血、化腐作用。煅制时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不要搅拌。白矾含水量按分子式中所含结晶水计算为45.53%,白矾用传统方法制成枯矾,失重45%即可。煅制温度应控制在180~260℃之间。 石决明 有石决明和煅石决明。生石决明偏于平肝潜阳,煅石决明咸寒之性降低,缓和平肝潜阳的功效,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的作用,石决明要求煅至酥脆,呈灰白色或青灰色,无珍珠样光泽。 二、煅淬法 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常见的有醋淬自然铜、、代赭石、磁石;酒淬阳起石、药汁淬炉甘石等。煅淬目的:经煅淬的药物均可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此外,还能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自然铜、阳起石、皂矾、炉甘石等。一些矿物药煅、淬前后,矿物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单纯的晶体结构变化,如代赭石中赤铁矿转化为磁赤铁矿;也有晶体结构,化学成分都有改变,如自然铜中黄铁矿转化为磁黄铁矿;更常见的是局部氧化、醋淬中的醋酸化或水化。煅淬时应反复进行数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 自然铜 有自然铜和煅自然铜。本品多煅用,经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煅后使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经火煅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促进体内造血系统功能。煅制工艺,一般认为煅至红透(800℃左右,1~2h),醋淬数次,内外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炮制方法 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中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挫成粉末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摈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掖体辅料徐徐入内,在

中药炮制技术炒黄法说课

《中药炮制技术》 ——炒黄法说课 炒黄法是清炒法的一种,清炒法还包括炒焦、炒碳等内容,清炒法这部分内容选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药炮制技术》,该章节弘扬了传统中药炮制特色。在炒黄法这节内容中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课程序等方面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炮制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实践课。通过炒黄法内容的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教学见习,应当使学生具备炮制人员所必需的中药炮制理论知识,能熟练进行中药饮片的炒黄炮制加工及质量鉴定,运用中药炮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炮制常用的药材,为以后独立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及炮制品质量检验工作,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1.2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炒黄法项目化实践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从教材分析,炒黄法这部分内容通过牛蒡子、决明子、王不留行、火麻仁等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判定,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操作技巧。 1.3教学目标 1.3.1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炒黄炮制的目的,牛蒡子、决明子、王不留行、火麻仁等代表药物的操作方法、成品规格、炮制作用和原理。 (2)熟悉炒黄炮制对中药成分的影响。 (3)能够熟练使用《中国药典》及其他中药炮制技术工具书,并能够解决在炒黄炮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3.2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炒黄的操作技术。 (2)能正确使用炒制设备加工药物,对常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 (3)通过炒黄炮制学习能识别常见中药的炮制品,并能正确评判炒黄炮制品的质量。

药典药材炮制方法

附录ⅡD.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方法,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学:煅法 (二)_药师考试指导/介绍,执业药师,医药学考试 文章出处:学生大考试站 发布时间:2005-11-12 蒸、煮、炼法为一类“水火共制”法。 一、蒸法 (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有的药物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大黄;有的药物蒸制则是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参。 (二)操作方法 将待蒸的药物洗漂干净,并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 以加速蒸的效果。与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均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定,短者1~2h ,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求反复蒸制(九蒸九晒)。 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蒸气即可。但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散,达不到酒蒸目的。 (三)适用药物 清蒸——黄芩;酒蒸——肉苁蓉、山茱萸、女贞子;既可清蒸又可酒蒸——地黄、黄精;醋蒸——五味子;黑豆汁蒸——何首乌 何首乌 有何首乌和制首乌。生首乌苦涩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宜于久服。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被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 何首乌,用黑豆10kg 煎汁。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时增加,20小时后减少,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外观质量以蒸32h 为最好。制首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肝糖原积累作用,而生首乌无此作用。 黄芩 有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黄芩蒸制软化一般蒸至“圆气”后半小时,或煮沸10min ,闷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黄芩遇冷水变绿,就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变绿,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 地黄 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和熟地炭。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蒸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生地炭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用于虚损性出血,熟地黄有酒蒸(30kg/100kg )和清蒸两法,蒸至显乌黑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生地黄经长时间加热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单糖含量比生地黄明显增加。 黄精 有蒸黄精和酒黄精(20kg/100kg )。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药;蒸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

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习题

《中药炮制学》 练习题 一、A型题: 1.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 2.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 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 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 5.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6.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7.《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8.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9.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10.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 11.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2.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挥发油含量降低B.苍术酮含量降低C.皂苷含量降低D.生物碱含量降低E.以上都不是13.下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 A.珍珠 B.远志 C.乌梅D.九香虫E.桑螵蛸 14.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为 A.净制B.水浸泡 C.加热炮制 D.阴干 E. 抢水洗 1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E.蜜 16.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 17.一般工具书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B.工艺与辅料相结合 C.五类分类法D.三类分类法E.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18.下列药物中需用烫法去毛的是 A.枇杷叶B.石韦C.骨碎补D.金樱子E.鹿茸 19.“饮片”一词最早见于 A.本草纲目B.雷公炮炙论C.炮炙大法D.武林旧事E.本草从新 2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其人工干燥温度最高不超过 A.100℃B.8O℃C.50℃D.35℃E.25℃ 21.常用手捏法检查水处理软化效果的药物是 A.白芍B.大黄C.山药D.白术E.延胡索

中药炮制方法及要求(研究材料)

中药炮制方法及要求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制剂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麩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河砂,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河砂以掩埋待炮炙品为度。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液中淬酥。 蛤粉炒取碾细过筛后的净蛤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翻动较滑利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或成珠、内部疏松、外表呈黄色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蛤粉30~50kg。 滑石粉炒取滑石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酥脆、表面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迅速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滑石粉40~50kg。 2.炙法是待炮炙品与液体辅料共同拌润,并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酒炙取待炮炙品,加黄酒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酒炙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黄酒10~20kg。 醋炙取待炮炙品,加醋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炙时,用米醋。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米醋20kg。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清代医家张叡的《修事指南》是中药炮制的第三部专著,书中论述各种炮制方法的功能,“煅者去坚性,煨者取燥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泡者去辛辣之性,蒸者取味足。”在中药炮制理论方面多有发挥。[1]制法分类 修制:对药物进行纯净、粉碎和切制的处理方法。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漂洗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或盐分。浸泡是将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或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除去药物毒性。闷润是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用淋浸、洗润、浸润等方法,使药物软化,便于切制饮片。水飞是将研细的矿石类药物,放入水中,提取上清部分再沉淀,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更易吸收,外用时可以减

少刺激性。 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黄、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 净选和加工和其目的 药材在切制、炮炙、调配或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去除非药用部位和杂质。常用挑选、筛选、风选、洗、漂等方法,去除附着混杂在药材中的泥土、砂石、异物及霉败物,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并可将大小不等的药材筛选分开,以便分别进行炮制加工。通过去毛、去芦、去心、去核、去头足翅等加工处理,以达到去除非药用部分的目的,如石韦刷去毛、人参去芦、巴戟天去心、乌梅去核、斑蝥去头足翅等。一些矿物、介壳、果实种子药材如磁石、石决明、女贞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 190 ℃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③荆芥炭: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一、蜜的特征与作用 蜜有黄白之分。北方的蜜水分少,较浓稠;南方的蜜水分多,较稀薄。夏季蜜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呈半固体状,伴有淡黄色鱼卵状颗粒,或如炼猪油状。气芳香,味甜。蜜除了营养丰富,能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外,还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矫味等作用。 二、蜜的分类 1.春蜜较多是洋槐、油菜、桃花、紫云英等花蜜,色淡黄白,黏度大,气清香,味甜,质量较好。 2.伏蜜较多是枣花、葵花、瓜类等花蜜,色多淡黄或深黄至琥珀色,黏稠度大,细腻,气清香,味甜,质量较次。 3.秋蜜较多是棉花、荞麦花等花蜜,呈琥珀色至暗棕色,气微臭,味稍酸,质量差。 三、炼蜜的种类 1.嫩蜜:将生蜜加热到105~115℃,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取出用3~4号筛网滤过即得,其目的是去其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便于存放。 2.中蜜:将蜜加热至116~119℃,含水量约10%~13%,淡黄色,有黏性。 3.老蜜:将蜜加热到119~122℃,含水量在4%以下,红棕色,黏性强。 四、蜜炙的方法 1.药蜜同时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拌入药物待蜜液吸透,置热锅中不断炒至深黄色,以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医。学教。育。网。搜集] 2.先下蜜后投药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置锅中,待蜜液烧沸后投入药物拌炒均匀,炒至液干呈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3.先下药后入蜜液拌炒炙法:将药物投入锅中炒热后,放入适量开水稀释的炼蜜液拌炒,炒至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所炙药的药性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分别采用。 五、蜜炙药物的作用 蜜炙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这与药物性能和所含的成分不同有关,如甘草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黄芪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温肺润燥的作用;麻黄蜜炙(药100kg,炼蜜20kg)后,减弱了发汗之力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和表症已解而喘咳未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 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中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挫成粉末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摈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掖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摈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5.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

中药炮制方法

明代·缪希雍、庄敛之的《炮制法》(1622年),曾将古代炮炙方法归纳《雷公炮炙十七法》,即1炮、2烘烤、3火上烧、4炙、5煨、6炒、7煅、8炼(长时间的火烧)、9制、10度(量药之长短)、11飞(水飞)、12伏(润药或火制后贮存相当长时间称伏山)、13镑(削、刮、刨)、14击碎、15煞(晒)、16曝(强烈日光下曙晒)、17露(将药物日晒夜露;或溜水的提取)此十七法长期以来,在中药加工业中有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变迁,其实际涵义尚难阐明,仅供参考。 修制 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 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 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 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炙法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目的:使药物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嗅矫味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分类:(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 第一节酒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目的 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③矫臭去腥【乌稍蛇、蕲蛇、紫河车等】 方法 先拌酒后炒药~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黄连、川芎、白芍等】 先炒药后加酒~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 注意事项

①加入一定量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②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③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续断】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续断:补肝肾,通血脉为主; ~酒炙,能增强通血脉,强筋骨作用;~盐炙,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

第二节醋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醋炙法。 [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醋20~30kg,最多≯50kg] 目的 ①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 ②降低毒性,缓和药性[主要用于峻下逐水药]【京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③矫臭矫味,便于服用[主要用于某些具特殊气味的药物]【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方法┍先拌醋后炒药~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药材【甘遂、商陆、芫花、柴胡、三棱、元胡等】 ┕先炒药后喷醋~适于用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乳香、没药、五灵脂】 注意事项 ①醋炙前药材应大小分档; ②若醋用量较少,不易与药材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材拌匀; ③用文火炒制,勤加翻动,使受热均匀,炒至规定的程度; ④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必须先炒药后喷醋;且出锅要快,防熔化粘锅,摊晾时宜勤翻动,以免相互粘结成块。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麩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 清炒法

实验一 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薏苡仁、莱菔子、王不留行 2. 炒焦:山楂 3. 炒炭:槐米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1. 准备 洗锅→热锅(小火)→用手感知温度至微微烫手时可开始 ③王不留行 步骤:取适量净王不留行,置于已预热的锅内,调至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以上),取出,放凉。 性状:大多数爆开球状白花,质地松脆。 图3 炒王不留行 4. 炒炭 ①槐米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见有火星时喷洒清水,略炒,取出,晾干。 性状:表面焦褐色,质地轻。 图5 槐米炭 1. 炒黄 ①薏苡仁 步骤:取适量净薏苡仁,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文火加热。炒至略鼓起,表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观察性状。 性状:略鼓起,微黄色,略有突起,有较明显黑褐色微斑。 图1 炒薏苡仁 ②莱菔子 步骤:取适量净莱菔子,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文火加热。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发出爆裂声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观察性状。 性状:表面色泽加深(近咖啡色),断面浅黄,微鼓起,质地松脆,有特异萝卜香气。 图2 炒莱菔子

3. 炒焦 ①山楂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 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 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性状: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酸 味。 图4 焦山楂 三:实验讨论与分析 1.讨论: ①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②炒山楂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 ③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 ④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 ⑤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 ⑥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 ⑦研碎焦山楂时应注意随时把山楂核挑出,以免研碎不到位且费力。 2.分析结果: ①炒制的薏苡仁表面黑褐色微斑较多,两次清洗锅具也未得到解决,应该是翻炒时锅铲剐蹭锅具底部导致的。 ②炒山楂的生熟不均匀,不得不把一些丢弃一些重新炒制。据此了解到炒山楂前大小分档应指的主要是山楂切片的厚薄而不是片的大小。 ③其他药材的炒制相对成功。

《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煅法

《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煅法 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有些药物煅红后,还要趁炽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之,称“煅淬”法。 目的: ①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调剂、制剂。因此煅法主要用来加工质地坚硬的矿物药; ②高温煅烧除去吸附水和部分砷、硫等易挥发物质,可以降低毒性或副作用,提高疗效,甚至产生新的功效。 第一节明煅法 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又称直火煅法。 →操作方法有:敞锅煅;炉膛煅;平炉煅;反射炉煅。 目的: ①使药物质地酥脆; ②除去结晶水【白矾、硼砂等,除去结晶水增强收敛等作用; 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钟乳石、花蕊石、蛤壳,煅后CaCO3 →CaO,使钙成分更易溶出】 注意事项 ①大小分档→以免煅制时生熟不均; ②宜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出现夹生现象; ③煅制温度、时间应适度,要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

④有些药物在煅烧时产生爆溅,可在容器上加盖(但不密闭)以防爆溅 第二节煅淬法 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煅淬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经过高温仍不能疏松的矿物药,以及临床上因特殊需要而必须煅淬的药物。 目的 ①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代赭石、磁石】 ②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含铁矿物药煅后醋淬有醋酸铁生成】 ③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如炉甘石煅淬后可提高药物质量】 注意事项 ①煅淬要反复进行几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避免生熟不均。 ②所用的淬液种类和用量由各药物的性质和煅淬目的要求而定。 第三节扣锅煅法 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