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之父南仁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篇)
南仁东事迹3篇

南仁东事迹第一篇:南仁东的早期经历南仁东,是一位来自中国山东的学者和实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和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主任,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领导才能,他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南仁东生于1941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家境贫寒。
尽管他的家人并不富裕,但是他的父母仍然非常重视教育,他们对南仁东的教育非常重视,一直支持他的学业。
南仁东刻苦学习,在他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期间,他一直表现出良好的学术成绩。
在1960年代初,他进入山东大学学习物理学。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对实验物理学感兴趣,并致力于研究和探索这个领域。
在1973年,南仁东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在这里,他致力于开展神经科学的研究,探索人脑的奥秘。
他和他的团队用各种实验方法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发现神经元中钙离子作为重要的信使分子,探讨了神经元活动的机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981年,南仁东成为了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主任,并开始领导一个由数百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致力于推动神经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南仁东的优秀领导才能和学术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并成为了国际神经科学学会的成员。
他的部分研究成果被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著名科学期刊上,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南仁东的杰出表现使得他获得了数个国家级和省级的荣誉称号。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南仁东一直秉持着勤奋、努力和诚实的原则,他认为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得到回报。
他为中国科学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科学事业的杰出代表。
南仁东的事迹及其精神作文

南仁东的事迹及其精神作文你知道南仁东吗?这家伙可不得了,简直就是个传奇人物呢!南仁东先生一生就干了一件超级牛的大事——建造“中国天眼”FAST。
这事儿啊,就像一个超级英雄要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一样。
刚开始的时候,那简直就是白手起家。
南仁东要建这么个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选址就是个大难题。
他就像个探险家一样,背着个小包,带着团队在贵州的大山里穿梭。
那些山可不好走啊,到处都是荆棘,一不小心可能就摔个跟头,但他可不在乎。
他心里就想着,一定要给“天眼”找个最合适的家。
你想啊,要建一个直径五百米的大“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个“锅”的每一个细节,南仁东都得操心。
从设计图纸开始,他就像个超级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线条。
他得考虑这个“锅”怎么能接收来自宇宙的微弱信号,怎么能抗风、抗震,就像给一个超级宝贝打造一个无比坚固又超级灵敏的摇篮。
南仁东的坚持精神那也是没谁了。
这么个大工程,中间遇到的困难就像连绵不绝的小山丘。
资金不够了,技术上有难题了,各种质疑的声音也冒出来了。
但是他就像一头倔牛,拉着这个项目一直往前走。
别人说不行,他就偏要证明行。
有时候,他可能也会感到疲惫,但是只要一想到“天眼”建成后的样子,就又充满了力量。
他的奉献精神更是感人至深。
为了这个项目,他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搭进去了。
他没有太多时间陪家人,没有精力去享受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
他就像一颗燃烧的蜡烛,把所有的光和热都给了“天眼”。
南仁东先生的精神,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每一个知道他事迹的人心里。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别怕困难。
不管这个梦想多么遥远,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就一定能实现。
他还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
而且啊,他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知道,有时候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牺牲一些个人的东西也是值得的。
现在,“天眼”已经在那里静静地望着宇宙了,就像南仁东先生的眼睛一样。
它不断地发现新的天体,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都是南仁东先生的功劳。
南仁东的事迹及其精神作文

南仁东的事迹及其精神作文你知道南仁东吗?这家伙可不得了,简直就是个传奇人物。
南仁东啊,他心里一直怀揣着一个超级宏大的梦想,那就是建造一个巨大无比的射电望远镜。
这个望远镜可不是咱们平常玩的那种小望远镜,那可是要探寻宇宙奥秘的“超级神器”。
为了这个梦想,他就像一个孤独的侠客踏上了漫长的征途。
他到处去考察选址,那可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啊。
你想啊,要找一个特别合适的地方建这个超级望远镜,那得多难。
就好比你要在全世界找一颗最特别的沙子一样。
南仁东呢,不管是多偏僻、多艰苦的地方,他都毫不犹豫地前往。
那些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地儿,对他来说就像是宝藏之地。
有时候他要翻山越岭,有时候要在恶劣的天气里坚持工作,但是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累,就像一个永远充满能量的超人。
在建造这个被称为“天眼”的射电望远镜的过程中,南仁东遇到的困难就像一座座大山。
技术上的难题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
但是南仁东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他带着团队一点点攻克难关,就像一个智慧的老船长,带领着船员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行。
他和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想办法,不断地改进设计方案。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细节,他能琢磨好几天,那股认真劲儿就像一个小学生在解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不做出来誓不罢休。
南仁东不仅聪明、坚韧,他还特别有号召力。
他就像一块大磁铁,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都吸引到这个伟大的项目中来。
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对科学的执着,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火焰。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就像一群蚂蚁在搬一个超级大的食物,虽然很辛苦,但是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南仁东的精神是什么呢?那就是执着,对梦想的执着。
他就像一只朝着灯塔飞行的信鸽,不管途中有多少风雨,都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
他还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宇宙那么大,他就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种勇气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
而且他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天眼”这个项目,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了。
他不在乎名利,不在乎自己过得多艰苦,心里想的全是怎么把这个望远镜建好。
天眼之父“南仁东”先进事迹介绍【优秀4篇】

天眼之父“南仁东”先进事迹介绍【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天眼之父“南仁东”先进事迹介绍【优秀4篇】南仁东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
中国天眼之父作文素材

中国天眼之父作文素材中国天眼之父作文素材一2017年9月15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去世。
他曾说,“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贵州人民。
风雨22载,他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成就国之骄傲。
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是他,也是所有中国天文学界人士长久以来的梦想。
广阔的视野与崇高的使命感,让他咬定大型射电望远镜不放松。
四处游说,直至国家立项。
可以说,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奉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而让人震撼的是,他的梦想并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而是甘愿做奠基石……为了追寻这份梦想,1994年起,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
在考察洼地时,他差点被山洪冲下山,又跌下悬崖,幸亏被小树挡住了身体。
这样的艰险,在12年的选址中时刻伴随着南仁东。
当身边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吓出一身冷汗时,南仁东却对这些艰难一笑而过。
选址最终确定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后,南仁东又带领团队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
FAST所克服的索网疲劳关键技术,成就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还成功应用到港珠澳大桥和平塘特大桥等重大工程之中。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落成启用,南仁东也因此在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颁奖礼上,罹患肺癌、在手术中伤及声带的南仁东先生,用撕哑的声音,描绘着最伟大的事业。
中国天眼中国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
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中国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
随着中国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国内外天文爱好者也闻名纷至沓来,平塘知名度也因此提升。
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掀起平塘天文研学热潮,广大百姓受益于此,对平塘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南仁东的贡献写一篇作文

南仁东的贡献写一篇作文在浩瀚的宇宙中,繁星闪烁,每一颗星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而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贡献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他就是南仁东。
南仁东,这个名字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还稍显陌生,但他所做的事情,却足以让每一个人为之震撼和敬佩。
你能想象吗?为了建造一个超级工程——“中国天眼”,南仁东耗费了整整二十二年的时光。
这二十二年里,他从壮年走到了暮年,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个伟大的事业。
记得那是上世纪 90 年代,当时中国在天文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南仁东却毅然提出了要建造一个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大胆设想。
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南仁东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选址之旅。
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山老林,爬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有时候,道路崎岖难行,车子根本开不进去,他们就得背着沉重的设备,徒步前行。
南仁东总是走在最前面,他那坚定的步伐,仿佛在告诉大家,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
有一次,他们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谷。
那里荆棘丛生,没有现成的道路。
南仁东二话不说,拿起一把镰刀,就开始为大家开路。
他的手臂被荆棘划破了,鲜血直流,可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他一边开路,一边还不忘鼓励大家:“同志们,加把劲啊,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经过了漫长的选址,最终他们选定了贵州平塘的大窝凼。
这里的地形独特,非常适合建造望远镜。
可接下来的工作,更是充满了挑战。
要建造这样一个巨大的望远镜,技术难题一个接着一个。
南仁东带着团队,日夜钻研,不断试验。
他经常为了一个数据,一个方案,和大家讨论到深夜。
有时候,累得实在不行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然后又接着干。
在建造的过程中,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筹集资金,南仁东四处奔波,到处求人。
他不怕别人的冷嘲热讽,不怕一次次的拒绝。
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中国天眼”建起来。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13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事迹1你是天的眼,让我们听见远空的呼唤,宇宙因你不再遥远……”踏平坎坷,22年铸就大国重器,南仁东在生命最后关头的奋力一搏,打开了“天之眼”,却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遗诗言志。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逝世两年之后,南仁东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在群山之间,在贵州的大窝凼里,他犀利的眼神化身巡天的利刃,追寻着那浩瀚的天际,在茫茫宇宙里探索着未知。
发现近200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首次捕捉到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调试3年间,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出色表现,足以告慰南仁东的在天之灵。
如今,一波又一波的科研人员坚守在大山深处,他们继承了南仁东的遗志,继续看护着FAST。
身上有股少有的“狠劲”“深切缅怀敬爱的南老师……”9月15日晚,正逢南仁东逝世两周年祭日,张蜀新在微信中发了几张南仁东的老照片。
那是南仁东留下的工作瞬间,为数不多却弥足珍贵。
流传最广的一张,是站在FAST 圈梁上,戴着蓝色头盔的南仁东侧身回望,那眼神,犀利、坚毅。
身为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也是一位摄影行家。
在并肩作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一个偶然的机会,不经意间,抬手“咔嚓”一声,张蜀新拍下了一个传神的南仁东。
在人生的最后22年,如果没有踏平坎坷的决绝,南仁东不可能完成这个看似空中楼阁的浩大工程。
在FAST项目现任总工程师姜鹏的印象中,为了FAST,这个执拗的老头几乎就没为任何事低过头。
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科学家们商议的是,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奉献书写传奇作文素材摘抄

奉献书写传奇作文素材摘抄一、人物事例(一)南仁东——“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从壮年到暮年,把建设大射电望远镜的想法变成现实,成就了一个国家的骄傲。
为了给“中国天眼”选址,他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 1000 多个洼地,时间长达 12 年。
从立项、建设到落成启用,他跑遍了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使身患癌症,在生命的几个月,他仍不忘叮嘱工程进展。
20 多年的时间里,南仁东只专注于这一件事,他把生命献给了“天眼”,用无私奉献书写了传奇。
(二)黄文秀——扶贫路上的青春之歌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书记。
在她的努力下,村里 103 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88 户。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30 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脱贫事业,用奉献书写了属于她的传奇。
(三)张桂梅——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 40 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她身患多种疾病,却依然坚持每天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
12 年来,她走过 11 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只为让辍学的女孩重返校园。
她帮助 1800 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张桂梅用自己的奉献精神,为无数山区女孩点亮了希望之光,书写了教育扶贫的传奇。
二、名言警句1.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2. “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按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
”——向警予3.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鲁迅4.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5. “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
”——马明·西比利亚克三、精彩段落1.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眼”之父南仁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篇)
【“天眼”之父南仁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篇1】
“咱们也建一个吧”
没有南仁东,很难想象“天眼”会伫立于世。
二十多年来,从FAST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到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模型试验,南仁东似乎为这只“天眼”着了魔,把余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它。
故事得从1993年讲起。
那年,日本东京召开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
科学家提出要建设下一代射电望远镜,为10年、20年后的射电天文学发展做打算。
“咱们也建一个吧。
”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么一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
“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
”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在国际上,用钢结构建造的射电望远镜,口径突破100米已经是工程的极限。
想建更大口径的望远镜,就要选择一个又大又圆的坑,借助地势来实现。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坑洼无数,成了天然的候选目标。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
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
”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
那个时候,南仁东的体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
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
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
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
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
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
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成败。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弘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型。
跟随南仁东做博士后的岳友岭回忆,本科时就听南仁东讲射电天文方法课。
那是十几年前,FAST大部分技术的攻关开始取得突破。
南仁东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FAST各个细节的具体情况,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离预期还有多远。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
南仁东更拼命了。
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
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
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
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
”岳友岭说。
南仁东则偶尔会跟学生提起,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上学时还曾在机械制图比赛里拿过第一名。
尽管清华大学有专门的机械制图专业。
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
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
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 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
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
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
“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
”岳友岭回忆。
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
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
“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
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
”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
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丝熬成白发
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个工程难题,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
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熔铸了南仁东的心血,更熔铸了他的感情。
在FAST建造过程中,这位低调沉默的硬汉常常触景生情吟诗咏志。
2008年底,FAST奠基时,奠基石上就刻着南仁东亲自拟的对联:“北筑鸟巢迎圣火,南修窝凼落星辰。
”
去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
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
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天眼”之父南仁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篇2】
一句话“成就”的大国重器
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