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传承国粹,让娃娃爱上京剧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摘要】京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表演特点。
其传统剧目和表演形式多样丰富,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方式。
当代京剧传承与发展在努力保护传统的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注入现代元素。
京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弘扬国粹艺术,传播中国声音。
京剧的国际传播也逐渐增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
传承京剧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国粹艺术的使命在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京剧文化的永恒魅力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热爱。
【关键词】京剧,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历史渊源,传统剧目,表演形式,当代传承,发展,社会意义,国际传播,重要性,使命,永恒魅力。
1. 引言1.1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京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美术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学情怀。
传承京剧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弘扬国粹艺术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只有通过传承和创新,才能让京剧这一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文化,使其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艺术之花。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京剧这一文化符号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瑰宝。
2. 正文2.1 京剧的历史渊源与特点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京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包括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等多种元素。
演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如歌唱、舞蹈、表演和功夫等,才能完美地表演京剧。
国粹润童心经典咏流传

国粹润童心经典咏流传作者:张夏青来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07期摘要:幼儿园给幼儿提供好的学习语言环境,而戏曲文化是中华之国粹,让幼儿学唱戏曲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
我园多措并举,让戏曲文化在幼儿园发扬光大。
关键词:戏曲文化;国粹;语言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我园幼儿大部分是民族孩子,为了更好地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从去年开始,我们将中国戏曲融入到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创新的语言教育方式,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一、秉承传统戏曲文化、打造国粹校园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幼儿园文化、促进师幼积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的目的,我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培养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戏曲表演传唱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美,推动幼儿园德育、保教工作。
进一步增强孩子们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将“戏曲文化”确立为我园“一校一品”特色项目。
二、依托传统文化底蕴、深入开展戏曲研究1. 我园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戏曲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评价,构建与幼儿园其他课程及内容和幼儿一日活动紧密结合的幼儿戏曲教育操作体系框架。
让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和京戏曲艺术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初步建立幼儿化、系列化、层次化的园本课程。
2. 以地方戏曲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为来源、围绕幼儿生活、行为、学习习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生成戏曲主题。
3. 通过唱、念、做、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实际感受戏曲的丰富和优美,使幼儿对戏曲艺术风格和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幼儿对戏曲艺不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激发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大国粹教案大班

四大国粹教案大班设计意图: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已有两百年的发展历程。
京剧中富有特色的音乐,富丽堂皇的服装,多姿多彩的脸谱,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咿咿呀呀的唱腔等,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喜爱京剧,了解京剧,增强对国粹艺术的热爱,并亲身体验一下国粹艺术的魅力,过一把“戏迷瘾”。
我为孩子们设计了有趣的科学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看看、听听、唱唱、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对我国的京剧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1、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了解京剧脸谱颜色的含义以及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通过京剧脸谱的颜色和人物的装扮,能简单区分京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角色,并尝试模仿京剧中不同的角色。
3、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萌发对国粹京剧的探究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知道京剧的特点,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人物特点。
活动难点:通过对京剧脸谱和四大行当的了解,能够区分京剧中人物的性格和人物角色。
并尝试模仿京剧不同角色的动作及唱腔。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听听京剧,简单了解京剧脸谱及四大行当。
了解中国有名的京剧剧目及剧中的代表角色。
物质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京剧四大行当的图卡、分类板、小筐子。
活动过程:一、出示京剧脸谱,激起幼儿对京剧的探究兴趣1、提问:这是什么?看到脸谱你会想到哪种戏曲?2、小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独有的一种戏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3、出示京剧人物课件,简单了解京剧的特点。
提问:京剧都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小结:京剧里有脸谱、有戏服、有行头,有唱腔。
而且还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二、带领幼儿认识脸谱,了解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所代表的含义1、出示课件,观察各种京剧脸谱的特点和不同。
提问:(1)这些脸谱一样吗?哪里不一样?(2)你们知道在京剧里每一种颜色的脸谱都代表着什么性格的人物吗?2、欣赏戏歌《说唱脸谱》,进一步感知不同颜色的脸谱所代表的不同人物性格。
戏曲文案有趣

戏曲文案有趣1.戏曲舞台,千般情感交织,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2.一曲高歌,千古绝唱,戏曲之美,令人陶醉。
3.锣鼓声中,演绎世间百态;唱念做打,展现艺术魅力。
4.戏曲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短暂的时间里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5.听戏去,感受那独特的韵味和激情,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6.戏曲不仅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遗产。
7.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的辛勤付出值得我们尊敬。
8.不同的戏曲剧种,各有特色,争奇斗艳,共同演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9.跟着戏曲哼几句,心情愉悦精神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0.无论是现代戏还是传统戏,都能让我们领略到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11.悠扬的唱腔、华丽的服饰、精彩的表演,这是戏曲给人的独特享受。
12.折扇开合,咿咿呀呀,一曲霓裳展。
水袖轻扬,诠释着古老的戏曲之美。
13.一曲戏腔,一段故事。
戏曲不仅是表演,更是情感的传递和历史的记忆。
14.戏曲之美,唱出千年文化,演绎人生百态。
15.曲调悠扬,演绎百态,戏曲传情。
16.舞台上的戏曲,是传统艺术的瑰宝,演绎着多彩的故事。
17.演绎着别人的故事,却流露出自己的真情,这是戏曲的魅力所在。
18.听一曲京剧,品一段故事。
在戏曲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慰藉。
19.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传承千年的文化艺术。
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份古老的艺术韵味。
20.沉浸在戏曲的世界,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感受那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21.曲调悠扬起,戏曲文化传承不息。
22.戏曲之魅,文化之魂,传承之美。
23.传统韵味,戏曲风华,尽显文化底蕴。
24.舞台风华,诠释戏曲之韵。
25.戏曲魅力,传承经典,演绎精彩。
26.传统之美,戏曲之魂。
27.演绎经典,弘扬戏曲之美。
28.戏曲魅力,传承文化之光。
29.品味经典,感受戏曲之韵。
30.传承国粹,戏曲风华,弘扬中华文化。
31.戏曲舞台,演绎人生百态,一曲高歌,唱尽世间悲欢离合。
大班艺术活动《国粹——京剧》

大班艺术活动《国粹——京剧》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之都,自古以来,京剧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为了让广大学生更加了解和喜爱京剧这一传统文化,我们特别举办了大班艺术活动《国粹——京剧》,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在学习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一开始,我们首先进行了针对京剧介绍和基本知识的讲解。
我们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剧种分类、角色扮演等内容,让孩子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在活动中,我们还邀请了专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来现场示范,让孩子们亲眼看到京剧的精彩表演和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生动的形式,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位同学说:“我以前只知道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京剧演出需要那么多的练习和技巧,太不容易了。
”除了基本的介绍和讲解,我们还通过充满趣味和趣味的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让孩子们分组表演京剧中的著名剧目,角色扮演京剧中的经典人物,学习京剧中的唱念做打等表演艺术技巧。
通过这些互动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的魅力和特点,也更加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演员在台上演绎着经典的京剧剧目,生动地展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和表演技巧,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和掌声。
在活动的我们进行了一个小综合表演,由孩子们自行设计和排练的京剧节目。
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京剧中的经典剧目进行了再创作和表演。
有的孩子表演了梅兰芳先生传世经典《牡丹亭》中的“梁祝”情节,有的孩子则表演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经典角色。
他们不仅穿上了京剧的戏服,还亲自演唱演戏,展现了京剧的传统艺术魅力。
这样一场小型的表演秀,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更加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描写国粹京剧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国粹京剧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国粹艺术形式,凭借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优美的音乐旋律,吸引了全球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下面是我为大家描绘京剧这一国粹的唯美句子,希望能够带你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1. 花脸妆容艳丽娇媚,犹如千年韵味浸染。
2. 水袖飞舞,轻扬翩跹,婀娜多姿如仙子从云端降临。
3. 伶俐娇媚的红妆扑面而来,仿佛绽放着玫瑰花的娇艳。
4. 青衣执扇,端庄华贵,宛如置身于古代宫廷的雅致氛围中。
5. 红纱罩面,潇洒自如,犹如古代女将军的英勇风采。
6. 面定神圣,不露喜怒,凝神聚气,仿佛古代将军的果敢坚毅。
7. 黑墨勾勒,线条简练,脸谱之间流露出端庄稳重的气息。
8. 眼如晨星,晶莹剔透,透着深厚的智慧和迷人的目光。
9. 高鼻深目,阳刚之美展露无疑,将军的威严由此而生。
10. 颐指气使,独具霸气,宛如古代皇帝凌驾万民的雄心壮志。
11. 鬓角斑白,古稀之年点缀于面颊,显出一份沧桑和坚毅。
12. 唇红齿白,笑意盈盈,宛如春花般的明媚和温柔。
13. 梨花带雨,泪眼婆娑,流露出柔情似水的内心世界。
14. 动作舒展,身姿矫健,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舞者的优雅和灵动。
15. 策马扬鞭,飞奔疾驰,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
16. 挥剑弄影,剑气纵横,宛如古代剑客独行侠客的英姿飒爽。
17. 侠肝义胆,宁死不屈,宛如古代江湖英雄的悲壮胸怀。
18. 豪情万丈,语调激昂,歌声中传递着爱国主义的壮丽气魄。
19. 音律婉转,旋律铿锵有力,耳边荡漾出古老乐章的韵味。
20. 角度精准,音色悠扬,演员的喉咙仿佛传来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21. 梆子喧天,击鼓奋勇,宛如战鼓催人奋斗前进的信仰。
22. 锣鼓齐鸣,声音震天,仿佛奏响了一曲恢弘激昂的乐章。
23. 乐器交响,音阶上下,诉说着京剧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24. 拍板鸣金,悦耳清脆,仿佛回荡在舞台上的古老传说。
25. 武打精湛,招式独特,身姿变化万千宛如舞动的长虹。
26. 幽默滑稽,表演夸张,笑声中传递着人生百态的喜怒哀乐。
让京剧国粹艺术走进幼儿园

让京剧国粹艺术走进幼儿园作者:只琪琪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3期京剧申遗,是挽救国粹的办法之一。
戏曲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当今多元文化兴盛,戏曲艺术夹缝中求生存,这是严峻的现实。
京剧走进幼儿园,特别是从娃娃抓起,是为了给京剧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承和健康发展。
从幼儿园抓起,打的是先锋战,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使命感。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包括了文学、表演、音乐、唱腔、伴奏、服饰、脸谱等诸多艺术元素,京剧表演擅长“以行传神,形神兼备”,风格多样,技艺精湛,具有丰富的表演内涵,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幼儿园将京剧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自从开展此项特色活动以来,我园掀起了一个学习、研究京剧艺术教育的高潮,师生共同徜徉在京剧艺术的海洋中。
京剧艺术教育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因为教育是互相渗透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京剧艺术教育活动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各类教育活动相结合。
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等特点,有的放矢地通过如下途径进行京剧艺术渗透,让孩子在京剧氛围的潜移默化中了解京剧,爱上京剧。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京剧艺术的熏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京剧艺术环境的创设,精心营造出浓厚的京剧文化氛围,使幼儿园的环境变成了京剧艺术放大的教科书,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现了中国优秀的京剧文化,对幼儿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施以京剧艺术教育影响,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的熏陶作用。
如我们在公共走廊布置京剧脸谱画廊、梅兰芳专栏、四大名旦等,引导幼儿自觉地关注、欣赏、评价;此外每个活动室外,我们都布置了“娃娃学京剧”活动墙,幼儿再亲手布置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京剧知识,还感受到了京剧带来的快乐;我们在户外活动时播放京歌、京戏,让京剧音乐时刻萦绕在幼儿的生活中;我们在京剧艺术特色活动区,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尝试;我们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张贴在幼儿园各显眼的地方,让这些图片去“说话”,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京剧》教案

《现代京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现代京剧》一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京剧的历史、行当、唱念做打的基本技巧以及京剧的代表剧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对国粹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和基本表演技巧。
2. 能够欣赏京剧的代表剧目,感受京剧的魅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和基本表演技巧。
难点:欣赏京剧的代表剧目,感受京剧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京剧唱段音频、视频资料。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京剧唱段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和基本表演技巧。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京剧的历史、行当和基本表演技巧。
4. 欣赏京剧:学生观看京剧代表剧目片段,感受京剧的魅力。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段京剧唱段进行学唱,体会京剧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京剧历史:清朝中叶形成行当:生旦净末丑表演技巧:唱念做打代表剧目:《贵妃醉酒》《孙悟空大闹天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和感受。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起源于清朝中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京剧行当齐全,表演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孙悟空大闹天宫》等。
我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你知道的其他京剧代表剧目。
答案:其他京剧代表剧目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学唱京剧唱段,他们对京剧的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欣赏京剧代表剧目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京剧的历史和行当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念做打传承国粹,让娃娃爱上京剧
以下是关于唱念做打传承国粹,让娃娃爱上京剧,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唱念做打传承国粹,让娃娃爱上京剧
三年的戏曲浸润,“青幼京剧娃”在保定,甚至全国都已小有名气。
孩子们演出的《赵氏孤儿:《白蛇传》《红灯记》等多个选段,都曾在大型晚会上“露脸”。
文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张春炬李芳张恺
今年5月,当代著名女老生王佩瑜来保定做讲座,席间提出:“在座的哪位票友能够为大家献上一段?”话音刚落,跟随父母前来听讲座的丁浩楠小朋友就大方地走到台前,字正腔圆地唱了一段《淮河营》,技惊四座。
王佩瑜非常惊喜,讲座结束后,经过沟通,得知丁浩楠对京剧的爱好和基本功得益于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以下简称“青幼”)一直在构建的京剧特色教育,她主动提出要担任青幼的京剧指导老师。
青幼的京剧特色,在全国小有名气。
2011年至今,青幼已举办了三届京剧节。
三年的戏曲浸润,“青幼京剧娃”史秉鑫演出的《赵氏孤儿》,许倬豪、张钰涵、赵嘉麟、丁浩楠演出的《白蛇传》——游湖借伞》,梁紫怡、李佳奕、邓若萸演出的《红灯记》等都曾在大型文艺晚会
·
中“露脸”。
《燕赵都市报》和《保定晚报》多次报道过青幼的京剧活动,有些剧目还在中央电视台第11套戏曲频道《戏曲采风》中播出,京剧名家康静把青幼的孩子称作“活跃在成人舞台上的京剧娃娃”。
建园于1946年的青幼,前身为“冀中保育院”,曾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示范园”等荣誉称号。
2010年,青幼成立了“教师国韵京剧社”,在教师中普及京剧文化,并通过日常生活渗透、教育活动指导、家园共同融合等方式,逐渐把京剧引入课堂,让京剧旋律伴随幼儿成长。
幼儿学习京剧不仅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在塑造美、感受美的同时,增强肢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青幼在建构京剧特色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多尝试。
园所环境渗透京剧文化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青幼通过打造京剧味儿的环境,精心为幼儿营造出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
教师们经过研讨,在幼儿园楼道中布置了京剧脸谱、服饰、行当、乐器等图片,这些图片直观地介绍了京剧的历史等基本知识。
园里设置了专门的京剧活动室,添置不同的行当、角色的服装、帽子、靴子以及相关饰品如花脸、老生使用的髯口,青衣和花旦佩戴的菱花、簪子等,为幼儿提供观赏和表演练习的
·
场所。
在浓厚的京剧氛围中,幼儿通过耳濡目染,逐渐认识并熟悉了京剧。
日常活动体验京剧之乐
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是经过200余年的推敲而传承下来的,历史的沉淀给予京剧深厚的文化和审美内涵。
青幼教师从最简单的“西皮流水”和“西皮二六”两种声腔板式人手,甄选人们喜闻乐见的简短唱段,如《穆桂英挂帅》中的《我一剑能挡百万兵》,《三家店》中的《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等,提供给幼儿欣赏,在熟识的基础上再开展学习。
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比较娇嫩,对各种运动负荷耐受力较差,容易疲劳,教师要求幼儿用自己平时说话的音调来进行演唱,而且每次练习不会超过10分钟,避免造成对声带及身体的损伤。
青幼教师还尝试将京剧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王鑫老师在美术活动中引入了解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人物个性的色彩活动,开展以京剧服装为主题的绘画活动;李林静老师在数学活动中设计了统计脸谱图案数量的活动;陈辉老师在体育游戏中,带领孩子模仿京剧的各种台步,练习走不同的队形等。
孩子在动口、动手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了京剧的乐趣,积极性提高了,一些孩子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颇有专业“范儿”。
专业外援提升教育品质
·
为了保证京剧教学的专业性,青幼多次邀请国家京剧院的杨磊、张浩洋,北京京剧院的康静等走进课堂,与幼儿面对面进行表演和指导。
这些专业演员除了给孩子们示范、手把手地教授,还根据孩子年龄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就京剧中青衣、老生、老旦等不同角色的表演程式和唱腔,进行展示和深入浅出的介绍。
他们每次到园里来,都会带领幼儿学京剧身段,练习走台步,帮助孩子踏踏实实地提高表演技能。
青幼还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与保定市直隶京剧社、河北大学京剧社合作,聘请全国十大票友之一的赵建玲,保定市京剧院的著名演员李金兰进行长期指导。
在青幼第三届京剧节上,由李金兰指导的幼儿折子戏《游湖借伞》入选中央11套《戏曲采风》节目。
丁浩楠演唱的《淮河营》、张钰涵演唱的《红娘》,在2013年6月举办的“全国首届幼儿京剧电视大赛”河北赛区顺利晋级,即将赴中央电视台参加决赛。
与专业京剧演员和社团的合作,不仅仅保证了幼儿学习京剧能获得专业性的启蒙和指导,还培养出了青幼自己的京剧指导教师。
园内现在主攻程派青衣的郭俊敏、张剑春,主攻老生的王鑫等已经崭露头角,他们拿手的曲目《春秋亭》《一霎时》《武家坡》曾多次参加省市的票友大赛,无论是唱腔还是演技,都受到业界的好评。
其中,张剑春还荣获保定市“十佳票友”称号。
·
家园共育传承民族文化
只要是有京剧活动,青幼教师都会提前邀请有兴趣的家长来园与教师和幼儿一起参加。
教师们也常常提醒家长在家多播放京剧录音及视频,和幼儿共同欣赏,并针对有意愿的家庭开设一对一的指导课。
每周二下午,还会对全园近20个幼儿及家长进行指导,通过幼儿兴趣带动家长的兴趣,家园联动,促进幼儿学习。
如今,丁浩楠全家每天早晨和孩子一起练气息,晚上共同收看戏曲频道节目。
经过几年的探索,青幼教师明显地感受到学习京剧给幼儿带来的变化。
比如丁浩楠以前非常腼腆,如今能够自然大方地在大庭广众下演出。
青幼的三届京剧节都在中央台戏曲频道播出,该频道编导与青幼达成共识,每届京剧节都会来园采访、报道。
京剧节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京剧爱好者,一些人都表示为了让孩子从小受到京剧文化的熏陶,要把孩子送到青幼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