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80例

合集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80例临床护理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80例临床护理研究
2 0 1 4年第 2期
间要 预防 口腔 黏膜炎 的发 生 , 当其 发生 时 以减 轻症 状并 促进 愈合 为 主 。在 放化疗 期 间 , 每 天查 房 均需 对 口腔 进行 检 查 , 以及 时发 现 口 效, 其 有效 率为 9 6 . 6 7 %, 明显 比对照 组 中的 8 0 %要 好 的多 , 实 验数 据对比, 其差 异 均为 P < 0 . 0 5 , 具 有统 计 学上 的意义 , 具体 见 下表 1 表1 两 组情 况 比较 例
1 . 3疗效评 价
显效 : 5天 内溃疡 面能 完全 愈合 , 口腔黏 膜 恢 复完 整 , 或 溃疡 面 有2 /3以上 愈 合 , 完 全没疼 痛 ; 有效 : 5天 内溃疡 创 面缩 小 , 有新 的 肉芽组 织 生长 , 疼 痛 消失 或有 所 减 轻 , 以无 炎 性 的分 泌 物 ; 无效 : 护 理后 5天创 面无 多大变 化 , 或 创面 较前 扩 大 , 疼痛 不减 轻 。 1 . 4统计学 数据 分析 数 据使 用 S P A S S 1 7 . 0的统计 软件 对 临 床 统计 数 据 进行 建 立 数 据 库并 对其 进行 相应 分析 , 其 中计数 比较 采用 X 进行 检 验 , 以 P< 0 . 0 5为具 有统 计学 的差异 意义 。
1 . 2 . 4心 理护 理
肿瘤 患 者本 身 就情 绪 不稳 定 , 对疾 病 有 一定 的 恐惧 心 理 , 故 在
治疗 过程 中 , 一 切不 良的变化 均可 引起 患者情 绪 波动 。并且 在 化疗 期间 , 患者 常 因 口腔 溃疡 导致 的持续 性 口腔 疼痛 而 不 能进 食 , 便 更 加重 了患 者 的不 良情 绪影 响疾 病 的治 疗 。故 应 对 患者 进 行 心理 的 辅导 及开 解 。给予 患者积 极 的支持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2 . 1 两 组 临 床疗 效 比较 治 疗组 患 者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9 6 . 7 % ,明显优 于对照组 的 7 6 . 7 % ,差异 具有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见 表 1 。
准… 。年龄 ≥1 8岁 ;具有 典 型的 临床 表现 ,腹痛 、黏 液 血便等 症状 持 续 性 发 作 ,病 程 较 长 ,全 身 状 较 为 明
6 o例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 ,治疗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白拟中药汤剂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 临床疗 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 效率 为9 6 . 7 % ,明显优 于对照组 的7 6 . 7 % ;治疗组复发率为 8 . 3 % ,明显低于对照组 的 2 6 . 7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结论 :中 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 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无任何效果 ,体质 没有恢 复 ,不能 正常生 活或工 作 ,内镜 及病理检查结果 均无改善 。总有 效率 ( %) = ( 痊愈 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 0 0 %。 1 . 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组 中男性 3 9例 ,女性 2 1 例 ;年龄为 2 1—6 8岁 ,平 均年龄
临 床研 究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慢 性 结 肠 炎 6 0例 临 床 观 察
刘 彬
齐河 2 5 1 1 0 0 山东省齐河县焦庙镇 中心卫生院 ,山东
【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慢性结 肠炎患者 1 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 例和对 照组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P<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王志厚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6(14)18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慢性结肠炎共8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两组患者各在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后,进行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传统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结肠炎导致的胃部难受、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情况,临床疗效优于现今常规采用的西药治疗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总页数】1页(P195-195)
【作者】王志厚
【作者单位】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绥芬河1573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J], 彭宏顺
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福东
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福东
4.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53例疗效观察 [J], 林瑛瑛
5.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82例 [J], 安雪峰;赵继国;任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中图分类号】r4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63-0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1],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

其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乃至遍及整个结肠。

本病按病程经过可分为四型[2],即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和初发型;按病情程度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标准[1]。

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5岁~43岁,平均31岁。

病程5个月~9 a,平均3 a。

均有典型的腹痛、腹泻、血便等症。

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湿热蕴结,气血瘀阻。

大便镜检均有红、白细胞,经涂片和培养等反复镜检寻找阿米巴滋养体均阴性,无痢疾杆菌和血吸虫卵等特异性结肠炎的病原体发现。

肠镜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

病变范围: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者21例,侵及降结肠者12例,全结肠者3例。

17例为慢性复发型,19例为慢性持续型。

2 治疗方法2.1 内服中药。

内服中药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为基本治则。

方剂组成:党参30 g、山药20 g、茯苓20 g、白术15 g、黄芩12 g、黄连6 g、砂仁8 g、木香10 g、白芍12 g、丹皮l0 g、甘草10 g、薏苡仁12 g、炒地榆15 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4日为1个疗程,酌情连服1个疗程~4个疗程。

腹痛较甚加元胡10 g、川楝子10 g、便溏次数较多加诃子6 g,赤石脂10 g,出血较多加乌梅炭10 g,仙鹤草15 g。

2.2 口服西药。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bwdh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bwdh
(4)初发型 指首次发病者。
五、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
(一)血液检查
发生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浆第Ⅴ、Ⅵ、Ⅶ因子活性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
血小板增多,呈高凝血状态。 严重者血清蛋白降低,α1和α2球蛋白明显升高。 在缓解期如α2球蛋白增加时,常预示复发。 本病发作时,如γ球蛋白下降常提示预后不良。
2.单方验方
(1)五倍子,吴茱萸,肉桂各6克,用醋调 如水糊状,摊在纱布上,盖于脐上,如泻止, 即可除去,时间不可太长。适于一般久泻之 病人。
(2)验方:
粉葛根3g,炒山药、云茯苓、石榴皮、香 谷芽、赤石脂(先煎)各 12g,米炒荷蒂3枚, 补中益气丸9g,水煎服,治疗脾肾虚久泻。
3.中成药 脾胃虚弱,可服用人参健脾丸; 脾胃虚弱而偏寒,用附子理中丸、理中丸; 湿热下注,服用连蒲双清片; 久泻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丸; 脾肾阳虚者,用四神丸; 久泻不止者,可服用泻痢固肠丸等。 补脾益肠丸;
六、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 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阿米巴肠病、 血吸虫病、 克隆病、 结肠癌、 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相鉴别。
七、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西药治疗
1.一般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其 他一般病例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但可做些轻 便工作。
避免精神紧张与忧虑,必要时给予镇静安定 药如利眠宁、安定、苯巴比妥等。
肉桂9g 、白术15g 、炮姜12g、茯苓15g 、 泽泻9g、甘草6g、吴萸肉6g。
4、张伯臾——活血祛瘀法
小茴香3g、桂枝6g 、赤白芍各9g、当归 15g、川芎6g、木香4.5灌肠在早期可见到结肠粘膜紊乱、结肠 袋形加深、肠壁痉挛、溃疡所引起的外廓小 刺或锯齿形阴影;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疗效观察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疗效观察

Vol.28No.12Dec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下)2012年12月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的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病情轻重程度不等,多呈反复迁延难愈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笔者自2007年12月-2011年2月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UC,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成都会议标准制定[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2002版)中关于脾胃虚弱症、气滞血瘀症符合主症2个症状和次症2个症状即为脾虚气滞血瘀症.1.2一般资料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共80例,均经北京、赤峰市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医院确诊,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43.6岁;病程2~7.6年.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1.7岁;病程1.9~7.5年.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程长短等均无可比性(P>0.05).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柳氮磺胺吡啶2.0g,口服日3次内服中药:急性期经辩证均以大肠湿热为主,药物组成:薏仁30g,白头翁15~30g,丹皮15g,丹参15g,当归15g,黄柏12g,秦皮10g,木香10g,川芎10g,甘草10g,黄连6g.将上述药物每日一剂,加水煎煮取汁300mL,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加减:腹痛较甚者加白芍、元胡;便血较多者加生地榆、槐花、赤石脂;食少纳呆者加藿香、焦三仙.缓解期辩证以脾胃虚弱为主.方药组成:参苓白术散原方加黄芪30g,黄连6g,秦皮10g.每日一剂,煎煮取汁300mL,分早中晚3次空腹服用.2.1.2灌肠中药对Ⅱ、Ⅲ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黄芪20g,白芨30g,金银花30g,甘草10g,黄连10g.加水500mL,煎取150mL,每晚临睡前灌肠一次;嘱患者尽量保持至次日晨起解便.2.2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2.0g,口服日3次.2组均4周为一个疗程,4周后复查电子结肠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疗效观察王蕾(赤峰市政府机关卫生所,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中药口服及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2组4周围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UC疗效显著.关键词:中西药结合;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2-0102-02102--镜.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0年成都会议疗效评价标准[2]: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肠镜结果均无改善.统计学方法:采用SAS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4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完全缓解21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有效10;无效20例,总有效率52.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讨论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的炎性疾病.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高达(30~100)/105,国内近年有关UC报道增加,且迁延难愈,反复发作[4].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自身免疫、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治疗多用激素和柳氮磺胺吡啶.但经临床观察单用此类药物随可迅速控制病情,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有严重的副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属于“久痢”“久泻”等范畴.《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病位在大肠,病因系感受外邪和饮食不洁等.病机初则为湿热蕴结,大肠气阻,传导失司,气血凝滞.继则脾虚气弱,健运失司.因此,急性期内服中药以《伤寒论》中清热化湿、凉血解毒的白头翁方为主方加减.方中黄芪健脾益气、当归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5];川芎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形成[5].灌肠方中金银花消炎杀菌;黄连扩张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白芨能促进肠面已损组织的肉芽生长及愈合;甘草为免疫抑制之剂,使诸药直达病所,更有利于达到消炎、止血、保护肠粘膜、促进病变粘膜的修复,继而促进溃疡的愈合.UC患者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单一治法难以取效.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取长补短,协同作用,达到标本兼顾,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效果颇佳.———————————————————参考文献:〔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8-434.〔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胃肠病学,2001,6(1):56-59.〔3〕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129.〔4〕杜艳茹,王志坤,刘晓辉,等.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65.〔5〕沈映君.中国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75,880,884,634,552.103--。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
白花 蛇 舌 草 、青 黛 、硼 砂 清 热 解 毒 ,排脓 祛 瘀 、吸 湿 敛 疮 ; 而冰片辛开 ,清热止痛 ,携诸药布肠 腑则闻效更佳 。同时 , 西药治疗应用 了免疫抑 制剂 、抗菌 消炎 和调整 胃肠 功能药 物。中西 医结合治 疗本病 效果 明显估 于单纯西 药治疗 ,且 复发率较单用西药组低 。
总之 ,甲亢 病 人 在 药 物 准 备 的基 础 上 行 手 术 治 疗 ,效
得 以纠正 。心得安为 B一受体 阻滞 剂 ,用药后 虽然 临床 症
状有所控制 ,但并不降低循环 中的 、T 浓度 ,造成 “ 4 病 情稳定” 的假象 ,在手术应 激状态 下加大 了拮抗儿 茶酚胺 的作用 ,易诱发 喉、气管 、支气 管痉 挛 ,致术 中或术后 发
1g 5 ,丹参 l g O ,黄芪 3 g 0 ,白术 1 g 5 ,白及 1g 5 ,五倍子 8 , g 儿茶 5 ,每天 1 ,水煎分 2次服 。 g 剂 22 中药灌肠 :败酱草 2g 蒲公英 3g 0, 0 ,白花蛇舌草 1g 5 ,青 黛 3 ,硼砂 1 ,冰片 Q3 深入药液中)加水 50 l g g g( 0 m ,煮沸后 过滤备用 。每次用 30 l 留灌肠 ,每天一次。 0m 保
23 内服 西 药 :强 的松 5醐 ,新 霉 0 1 、维 生 素 B 0 , . .g 1 mg 2 每 天 3次 。2 为 一个 疗 程 。 o天 对 照 组 只 用 治 疗组 中 的 西药 ( 量 、疗 程 相 同 ) 剂 ,另 注 意休息 、节 制 饮食 对 症治 疗 ,两 组均 治 疗 2个疗 程 评 定 疗效 。
生 呼 吸 困 难 乃 至 窒 息 J 临 床 应 特 别 注 意 ,并 作 好 应 急 。 准备 。 3 5 掌 握 切 除 量 ,防止 甲状 腺 机 能低 下 或 甲亢 复 发 . 腺 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直肠炎1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直肠炎150例
白, 脉沉。
本组 1 5 0 例, 治愈 1 3 8 例( 1 个疗程治愈 1 0 例, 2 个疗程7 4 例. 3 个疗程2 8 例, 4 一 5 个封程2 6 例) , 占9 2 . 0 %; 好转 1 1 例, : 气 7 . 3 %; 无效1 例, 占 0 . 7 %。总有效率9 9 . 3 %0
3 讨 论
1 . 4 治疗方法 1 . 4 . 1 西医治疗 甲 硝哇针 1 0 0 m l ( 0 . 5 g ) , 庆大 霉素针 8 万单位, 保留灌肠。 药物灌人肠道后, 膝 胸卧位 3 0 m i n , 左右侧卧位各 3 0 m i n , 平卧位
3 0 m i n 。 谷 维素片3 0 m g , 每日3 次口 服。
O R AHW: I w o 2 一 0 4 一 。 > >
〔 编辑 萤军杰)
万方数据
2 结 果
1 . 3 . 1 湿热型( 4 2 例) 腹痛, 里急后重, 大便稀 或干或夹有红色钻液,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1 . 3 . 2 肝郁型( 7 例) 腹中雷鸣, 攻窜作痛, 泻 后则舒, 暖气食少, 舌质边红, 苔薄白或淡黄,
脉弦。
1 . 3 . 3 脾虚型( 7 8 例) 腹部隐痛, 大便稀夹有 薪液, 食少神疲, 舌质淡或胖, 苔白 湿润。 脉濡细。 1 . 3 . 4 肾阳虚型( 2 3 例) 黎明前脐周腹痛, 肠 鸣即泻, 大便中夹有完谷, 形寒肢冷, 舌质淡, 苔薄
1 . 4 . 2 . 2 肝郁型 治宜抑肝扶脾。治以痛泻要 方加减: 陈皮1 0 9 , 柴胡8 g , 白芍药1 0 9 , 防风7 g , 白 术8 g , 惹芭仁1 2 g , 甘草3 g o 1 . 4 . 2 . 3 脾虚型 治宜温中健脾。治以小建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80例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我院慢性结肠炎患者,观察和对比西药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西药治疗,联合使用中药灌肠治疗。

评估疗效,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比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对比,中西医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标签: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发病病程长,容易复发,难以根治,病灶位于结直肠,病变范围可达粘膜及其下层,症状常见为腹泻、腹痛、便血。

传统常规疗法为西药治疗,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症状,可缓解患者的痛苦。

但是长期使用不仅毒副作用积累对肾脏造成损害,而且还不利于患者身体免疫力的改善。

必须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我院慢性结肠炎患者,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经肠镜确诊,包括45例男患者和35例女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为40.5±5.0岁,病程1~10年,平均3.5±1.5年。

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包括23例男患者和17例女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为40.1±5.0岁,病程1~10年,平均3.5±1.0年;对照组40例,包括22例男患者和18例女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为40.5±4.8岁,病程1~10年,平均3.3±1.4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差异,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独西药治疗。

用药方案:甲硝唑0.5 g+庆大霉素8万U,灌肠,每天1次,疗程2周。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西药治疗,联合使用中药灌肠治疗。

组方:黄连、黄柏、薏苡仁各30 g,白头翁、败酱草各25 g,吴茱萸、白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20 g,水煎取液150 mL,按照对照组的用药方案加入西药,给药途径、疗程、次数均和对照组一致。

灌肠后,卧床左侧休息,保留药液至少两小时。

1.3 观察指标
评估疗效,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比疗效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20例,有效率75%;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头晕5例,呕吐恶心6例,心悸3例,不良反应14例;观察组:头晕0例,呕吐恶心1例,心悸0例,不良反应1例。

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结论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和免疫感染有关的炎症疾病,发病在结肠和乙状结肠等部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中医学理论里面,结肠炎归属于泄泻的范畴,和饮食不调、作息不规律密切相关,久而久之则导致湿热积累在结肠中,导致肠壁炎症开始和进展。

现如今治疗慢性结肠炎无特效药,常用方法为西药治疗,例如甲硝唑。

然而西药治疗往往能够暂时克制症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难以从根本调理患者的身体免疫状况。

本研究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对比,中西医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使用的组方中含有黄连、黄柏,具有清除湿热邪毒的功效;白头翁、白花蛇舌草则有助于进一步清解热毒,薏苡仁可止泻,改善脾胃功能;吴茱萸可散寒;白芨止泻。

诸药合用,一起发挥清热化湿的功效。

同时采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进行联合治疗,促进肠道溃疡愈合,并且经灌肠给药途径可提高药物对病灶的浓度,疗效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对比,中西医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有利于促进肠道溃疡愈合,并且经灌肠给药途径可提高药物对病灶的浓度,疗效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管确.中西医结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52例[J].基层医学论坛,
2017,(26):3578-3579.
[2] 张金涛,王晓锋,陈浩漩.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5,(14):2683-2684,2689.
[3] 浦丽超.针灸结合中西医药物综合干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90-91.
[4] 杜延.益脾理肠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7,(14):11-12.
[5] 陈红.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11):1643-16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