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蓄电池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精选文档
蓄电池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蓄电池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故障一:极板硫化故障特征:负极板上生成一层白色粗晶粒的PbSO4,好的极板发青黑色,在正常充电时不能转化为PbO2和Pb的现象。
(1)硫化的电池放电时,电压急剧降低,过早降至终止电压,电池容量减小。
充电时反应慢或不反应. 电压上升快,但容量上升很慢。
比重低于正常值,而且是长期偏低。
(2)蓄电池充电时单格电压上升过快,电解液温度迅速升高,但密度增加缓慢,过早产生气泡,甚至一充电就有气泡。
故障原因:(1)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没有及时充电,导致极板上的PbSO4有一部分溶解于电解液中,环境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溶解的PbSO4就会重新析出,在极板上再次结晶,形成硫化。
(2)电解液液面过低,使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在行车中,电解液上下波动与极板的氧化部分接触,会生成大晶粒PbSO4硬化层,使极板上部硫化。
(3)长期过量放电或小电流深度放电,使极板深处活性物质的孔隙内生成PbSO4。
(4)新蓄电池初充电不彻底,活性物质未得到充分还原。
(5)电解液密度过高、成分不纯,外部气温变化剧烈。
排除方法:轻度硫化的蓄电池,可用小电流长时间充电的方法予以排除。
去硫化充电是消除铅蓄电池极板轻度硫化的一种修复性充电。
充电方法和步骤如下:(1) 将放电器正确连到被修复的蓄电池上。
(2)将铅蓄电池按20h放电率放电至单格电池电压降至1.75V为止。
(3)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几次,然后加入蒸馏水至规定的液面高度,用初充电第二阶段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当电解液密度增大到1.15g/cm3时,再将电解液倒出,加入蒸馏水,继续充电,反复多次,直至电解液密度不再上升为止。
(4)换用正常密度的电解液,按初充电方法将蓄电池充足电。
(5)再次用20h放电率放电,检查容量,若其输出容量可达额定容量的80%以上,则可装车使用,若达不到,应更换蓄电池或修理。
硫化较严重的可以采用铅酸蓄电池修复仪来消除硫化,可以恢复蓄电池的性能。
车用蓄电池常见故障与排除

( 4) 金 属 杂 质 落入 电 解 液 内 , 使正 、 负极板 接 通 。
3 . 排 除 方 法
大 晶 粒 的 硫 酸 铅 不 能 转 化 为 二氧 化 铅和 海 绵状 铅 , 这种 现 象称 为硫 酸铅 所以 , 发 动 机 电脑 在 中 速 时 因 电 源 故 障 出现 瞬 间 喷 油 控 制 失 常 , 使 混 合 气 的 浓 度 不 符 合 要 求 造 成 转 速 下
对 于 内 部 短 路 的 蓄 电池 , 必 须将
动机急 加速及 大 负 荷 时 , 发 动 机 电脑
不 进行 空 燃 比 的修 正 , 以保 证发 动机
( 3) 极 板 组 严 重 弯 曲 。 蓄 电池 过 量 放 电或 极 板 活 性 物 质 大 量 脱 落 , 或 蓄 电池 中 含 有 杂 质 , 均会 造成 极板 弯
曲, 从 而 导致极 板短 路 。
三、 极 板硫 化
极 板 硫 化 是 蓄 电 池 最 常 见 故 障 之 一 。蓄 电池 长 期 充 电不 足 或 放 电 后 长 时间 未充 电 , 极 板 上 会 生 成 一 层 白
( 2) 电解 液 液 面 高 度 过 低 。 电 解 液液 面高 度过 低 时 , 极 板 露 出液 面 部 分会 与 空气 接触 而氧 化 , 汽 车 行 驶 颠
活性 物 质脱 落较 少 时 , 可清 除后 继续使 用 ; 活 性物质脱 落较 多时 , 可 倒
出全 部 电解 液 , 用蒸 馏水 中洗 后 重 新 加 注 电解 液 , 充 电后再使 用。
不能及 时还原 为 活性 物 质 , 随着 温度
的 水 电解 , 产 生 的 气 体 在 极 板 孔 隙 内 造 成压 力 , 使活 性物 质脱 落 。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查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查江深【摘要】蓄电池作为汽车上核心的零部件之一,是汽车正常运转的前提。
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伴随人们出行,成为了一种日常代步工具。
由于人们对汽车的驾驶和乘坐舒服性要求的提高,车内的电气设备也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车载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加,对汽车蓄电池的要求也随着提高。
汽车蓄电池的性能对汽车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可以确保汽车蓄电池正常发挥性能及延长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判断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对蓄电池进行维护,防止蓄电池出现过早出现损坏或过早报废,降低汽车日常使用维护成本,保证道路交通运输安全。
【期刊名称】《南方农机》【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汽车蓄电池;蓄电池故障现象;故障排查【作者】江深【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 523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蓄电池在日常使用中避免不了会出现故障,多是由于使用不正确造成的。
蓄电池的外部故障,有壳体的破裂,极柱腐蚀与松断;内部故障包括常见的极柱与极板硫化、自放电、电池内部短路等。
下面罗列出集中常见蓄电池故障。
1.1 极板硫化的现象与成因硫化现象:由于蓄电池长期过放电,极板上会出现一层白色的晶粒的,在电池充电时不能转化为和海绵状的Pb。
这种粗而坚硬的、导电性差的晶体难以溶解到电解液中,从而导致极板孔隙堵塞,造成电池容量不断下降和不能提供足够的启动电流[1]。
硫化成因:1)蓄电池长期存放或处于缺电状态,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未能及时充电。
2)蓄电池的电解液缺少导致极板与空气接触形成氧化反应(主要出现在负极板上)3)电解液的浓度过高,杂质过多。
1.2 蓄电池自放电现象蓄电池充满电处于静止不工作的状态时,蓄电池容量发生损耗的现象称蓄电池的自放电。
出现这种自放电现象具体有四种原因,原因如下:1)蓄电池的制造时原材料的采用不纯,内部杂质过多并与极板发生电位差导致局部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的电池产生自放电现象。
车用蓄电池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车用蓄电池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014-04-22 06:59:45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335次评论:0条蓄电池是汽车用电设备的动力源,是一种可逆的低压直流电源。
车用蓄电池可分为铅酸蓄电池和镍碱蓄电池2大类,铅酸蓄电池因其内阻小、安全稳定等特点,在现代汽车上被广泛采用。
如果使用保养不当,蓄电池容易出现极板短路、极板活性物质大量脱落、极板硫化、自行放电等故障,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一、极板短路蓄电池正、负极板间直接接触或被其它导体搭接而短路的故障称为极板短路。
1.故障现象充电时,电解液温度很快上升,而蓄电池端电压与电解液密度上升较慢;放电时,蓄电池电压下降很快。
2.故障原因(1)隔板破损使正、负极板直接接触。
(2)脱落的活性物质沉积在极板组底部或粘附在负极板上缘,将正、负极板导通。
(3)极板组严重弯曲。
蓄电池过量放电或极板活性物质大量脱落,或蓄电池中含有杂质,均会造成极板弯曲,从而导致极板短路。
(4)金属杂质落入电解液内,使正、负极板接通。
3.排除方法对于内部短路的蓄电池,必须将其拆开,查明原因,视情排除故障。
比如清除沉积的活性物质,隔板破损的需更换,极板组弯曲的需校正或更换。
二、活性物质大量脱落1.故障现象充电时,电解液中有褐色混浊物,单格蓄电池端电压迅速上升,电解液过早出现“沸腾”现象,而电解液密度达不到规定值;放电时,蓄电池容量明显下降。
2.故障原因(1)充电电流过大,电解液温度过高,使活性物质膨胀、松软而脱落。
(2)蓄电池经常过充电,使大量的水电解,产生的气体在极板孔隙内造成压力,使活性物质脱落。
(3)蓄电池经常低温长时间大电流放电,使极板弯曲变形,导致活性物质脱落。
3.排除方法活性物质脱落较少时,可清除后继续使用;活性物质脱落较多时,可倒出全部电解液,用蒸馏水冲洗后重新加注电解液,充电后再使用。
三、极板硫化极板硫化是蓄电池最常见故障之一。
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长时间未充电,极板上会生成一层白色大晶粒硫酸铅。
汽车电气故障-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汽车电气故障-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普通铅蓄电池正常使用时,寿命可达两年。
使用不当,会形成各种故障,造成过早报废。
铅蓄电池的外部故障有壳体裂纹、封口胶开裂、联条烧断、接触不良、极柱腐蚀、电池爆炸等。
内部故障有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自行放电。
铅蓄电池的外部故障容易察觉,现象比较明显,可通过简单的修补、除污、紧固等方法进行修复。
而内部故障则不易被察觉,只有在使用或充电时才出现一些症状,一旦产生就不易排除。
因此在使用中应以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内部故障产生。
一、极板硫化极板上生成白色粗晶粒硫酸铅的现象称为“硫酸铅硬化”,简称“硫化”。
这种粗晶粒硫酸铅导电性能很差,正常充电是很难转化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纯铅。
由于晶粒粗,体积大,会堵塞活性物质的孔隙,阻碍电解液的渗透,因此蓄电池的内阻明显增大。
极板严重硫化后,在充、放电时都会出现异常。
如充电时单格电压上升过快,电解液温度过高,“沸腾”过早,电解液相对密度达不到规定值。
放电时电压急剧下降,不能持续供给起动电流,以至于不能起动。
1、主要原因: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未及时充电,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硫酸铅发生再结晶的现象。
电解液液面过低,极板露出部分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由于液面的上下波动,氧化的极板时干时湿而发生了再结晶,产生了硫化。
蓄电池经常过放电或小电流深度放电,使硫酸铅深入到极板内层,充电时又得不到恢复,久而久之也将导致硫化。
电解液不纯、相对密度过高和气温剧烈变化等都是促使硫化形成的外部原因。
2、排除:对蓄电池定期进行补充充电,使其处于充足电状态。
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在24H内进行补充充电。
电解液相对密度应适当,液面高度应符合规定。
二、活性物质脱落活性物质脱落主要是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二氧化铅脱落,严重时,电解液浑浊并呈褐色。
蓄电池充电时,有褐色物质自底部上升、电压上升过快、沸腾过早出现、相对密度上升缓慢。
放电时,电压下降过快、容量下降。
1、原因:充电电流过大或长时间过充电,水被电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在极板内部造成压力,使活性物质脱落。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蓄电池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蓄电池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蓄电池极板弯曲极板弯曲多发生于正极板,而负极板很少发生。
1.表现极板弯曲蓄电池容量减少,充电时间缩短。
由于正极板处的化学反应比较激烈,一般正极板比负极板拱曲的要多一些。
2.原因(1)主要原因是使用起动机过于频繁,大电流放电时间过长,而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充电的缘故。
在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板上不断地附着上硫酸铅。
如果隔板各部分的多孔性不一致,在大电流放电时,极板表面的电流密度就会有很大的差异,电流密度大的部分生成的硫酸铅多,体积膨胀严重。
如果部分放电后蓄电池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充电,仍然继续以大电流放电,极板各部分的体积膨胀的差异就会加剧,最后势必导致极板拱曲,加速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和极板损坏。
(2)蓄电池中含有杂质,在引起局部作用时,仅有小部分活性物质变成硫酸铅,致使整个极板的活性物质体积变化不一致,造成弯曲。
3.预防措施防止极板弯曲最重要的是充放电电流不要过大,更不要过放电。
如果极板已经弯曲,应首先检查电解液杂质含量,若超过规定值时应更换电解液。
二、蓄电池极板上活性物质大量脱落随着蓄电池使用时间的延长,充电放电的不断进行,蓄电池极板不断地膨胀和收缩,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会自行脱落。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活性物质的脱落是缓慢的。
如果使用不当,极板上活性物质会大量脱落,使蓄电池早期损坏。
1.表现放电时由于极板上活性物质数量的减少,导致容量减小、起动机旋转无力、灯光暗淡、放电时间短;充电时,沉积在外壳底部沉淀槽内的活性物质微粒翻腾上来,电解液混浊;由于极板上活性物质数量的减少,充电时间短。
2.原因(1)充电过量,造成电解液产生氢气和氧气。
由于氧气浸透到活性物质的内层,使活性物质与铅栅架之间夹了一层附着性差的氧化铅,所以活性物质易于脱落。
同时,产生的氢气在负极板孔隙内产生很大的压力,也会使活性物质脱落,这叫做氢脆现象。
(2)电解液的密度过高,对极板栅架造成强烈腐蚀而导致活性物质脱落。
蓄电池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蓄电池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蓄电池是机动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们提供电能用于启动发动机、电器设备等。
然而,由于蓄电池的使用频繁,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电量不足、启动困难、放电过度、损坏等问题。
因此,了解蓄电池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对于维护车辆的安全与正常使用至关重要。
一、电量不足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通常是因为长时间未充电或充电不足。
同样,使用过程中在冬季天气较冷或车辆不常使用时,也容易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解决办法是直接为蓄电池充电或者替换新的蓄电池。
二、启动困难启动困难通常是由电路故障或蓄电池老化造成。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找到故障原因。
首先,检查电路连接是否紧固可靠,根据电路原理逐步检查电路系统各部分,找出导致启动困难的点。
如果确定是老化的蓄电池,那么建议及时替换新的蓄电池。
三、放电过度蓄电池往往在过度放电后会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造成过度放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车辆停车时间太长,或是疏忽驾驶时未关闭电器设备的电源开关。
对于过度放电的蓄电池,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通过放电充电周期恢复其性能,二是替换新的蓄电池。
四、损坏如果蓄电池出现损坏,那么易导致电压不稳定,短路或受损。
损坏原因可能是因为使用不当、外力碰撞或腐蚀。
解决方法是先判断受损的程度,如果受损比较严重,需要替换新的蓄电池;如果受损较小,可以进行一定的修复或更换受损组件。
总之,蓄电池对于车辆使用来说至关重要,遭遇故障问题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蓄电池可能会越来越高效、稳定和耐用。
在日后的使用中,我们需更加注意维护蓄电池,保持蓄电池长期的工作状态,为安全驾驶提供保障。
汽车蓄电池漏电故障诊断分析

汽车蓄电池漏电故障诊断分析汽车蓄电池漏电故障分析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蓄电池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汽车电气系统的核心部件。
然而,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或者发生车祸,蓄电池内部可能出现漏电故障,导致电能损失或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汽车蓄电池漏电故障的诊断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漏电故障的原因及表现1. 蓄电池正负极之间接通短路,导致大量电能损失,容易引发电池熔化起火等危险情况。
2. 电池内部钢壳可能被针尖划破,从而导致直接从正/负魔芋体流向钢壳,产生漏电现象。
3. 蓄电池内部楔拔不良,正极、负极之间出现局部短路,使得蓄电池的容量和电压下降。
4. 贴牌电池的假冒伪劣,制造过程中掺杂劣质材料,导致内部分层,使得蓄电池容量和电压都下降。
以上故障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症状:1. 汽车在长时间停放之后(1-2周)无法起动。
2. 车辆行驶中,随着加速的增加电压下降明显,甚至出现只剩几个电压的情况。
3. 停车时熄火后,方向盘会变得很重,启动车辆很困难。
4. 电瓶漏电的情况下,电池上的温度明显升高,有时甚至连噪音都能听得到。
5. 对于一些自动启停车型汽车,启停时出现电池不能再次启动的情况。
二、故障的检测方法1. 蓄电池内部铅酸液位过高,可能会导致液体的溢出和引发漏电现象,此时应该打开蓄电池进行清洗。
2. 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蓄电池的电压,如果低于12伏,则提示蓄电池电量不足,同时电池可能存在漏电问题。
3. 检查蓄电池正负极之间是否存在短路,可以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
三、故障的处理方法1. 检查电线是否断电,将电线插入插头中,如果插头插口有松动,请重新插入,确保接触良好。
2. 如果蓄电池的正负极短路可以修补,则可以使用电工胶带包覆住漏电部分。
3. 如果蓄电池内部的液位过高,或者钢壳被划破,应该更换全新的蓄电池。
4. 对于贴牌电池出现故障,应该选用正品蓄电池,避免使用假冒伪劣的贴牌货。
以上是对汽车蓄电池漏电故障的诊断和分析,希望能对大家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用蓄电池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常见故障及排除
单位:电器部件设计室
姓名:刘昶
摘要:本文结合整车中采用的各种继电器出现的失效情况,对电磁继电器的失效机理和如何选择与使用进行了分析,以便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关键词:蓄电池、失效分析、使用可靠性
1、蓄电池自放电现象
蓄电池在停止使用期间或在带电解液储存期间,荷电量的无效消耗称之为自放电,即在未连接外电路时,蓄电池由于自放电流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一般情况下,维护良好、充足电的蓄电池在20~30’C的环境中,开路搁置28天,其容量损失不应超过20%。
遇到自放电现象时,应首先检查蓄电池上盖是否清洁,有无积垢或电解液,必要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棉纱擦干。
然后断开所有用电设备,拆下蓄电池上的粗导线,并在其端部连接一根细导线,用细导线在其极柱上碰火,如有火花,为线路中存在搭铁、短路故障,应进一步检查和排除;若无火花,表明故障在蓄电池内部,必要时修复或更换。
蓄电池自放电的预防措施:①坚持17t常维护,保持蓄电池表面清洁干燥;拧紧加液孔螺塞,疏通通气孔,防止灰尘及脏物进入壳内;②保持电解液的纯度,按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合格的硫酸及纯水配制的电解液,切不可随意加添矿泉水和自来水;③充电电流大小适宜,防止充电电流过大,导致极板活性物质脱落;④蓄电池离
热源过近应有隔热措施;⑤经常检查电气系统的绝缘性,排除漏电和短接;⑥暂不用的新蓄电池不要灌注电解液;对已灌电解液待用的蓄电池,应定
期补充电,以免降低容量缩短寿命。
2、极板硫化
极板硫化是蓄电池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谓极板硫化,是指半放电的蓄电池极板表面上有一层硫酸铅,称作一次结晶体。
这种半放电的蓄电池在存放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极板上的硫酸铅就会逐渐溶解到电解液中。
当温度下降时,硫酸铅会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并再次结晶为较大的白色颗粒,再次附着到极板上去。
极板硫化使蓄电池充放电的电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容量降低内阻增大,大电流放电时端电压下降较多,致使起动车辆电能不足等,将直接影响到蓄电池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将导致蓄电池的早期报废。
极板硫化的特征:①蓄电池容量明显不足,起动性能下降,起动使用一两次便运转无力;②电解液的密度低于规定的正常数值;
③充电性能下降,充电时电解液温度上升过快,过早地产生气泡;电解液密度增加缓慢;充电过程中,初期和终期电压过高;④放电时电压下降速度太快,即过早地降至终止电压。
极板硫化的主要原因:①蓄电池经常过量放电或小电流深度放电使硫酸铅生成在有效物质的细孔内层,平时充电不易恢复;②补
充电不彻底或经常充电不足,以及未进行定期补充充电,使极板早期形成的粗晶粒PbSO。
得不到消除;③使用中电解液液面过低,使极板上部经常露出液面,不能与电解液发生电化学反应,④电解液不纯,密度过大或温度过高。
轻度硫化的蓄电池,可以用换加蒸馏水和小电流充电的方法来消除。
消除硫化时的充电电流一般不超过3A,充电时不使温度高于40℃。
当电液有较多的气泡时,需把充电电流减小1/3或l/2。
当电解液剧烈沸腾而电流重新升到3A并在3~4h内基本稳定,则表示硫化基本消除。
此时,可切断充电电流并迅速将原电解液全部倒出,另换正常比重电解液,仍用小电流进行充电,充足后再放电。
这样充、放电循环几次就行了。
若硫化严重,就不能再用了。
极板硫化的预防要点:①经常保持工程机械充电系统的正常工作,若发现发电机和调节器出现故障时应予及时排除;②保证电解液的液面高度不能过低,在日常维护中应及时添DII{}I,足;③不要将半放电的蓄电池长期搁置,尤其要注意给蓄电池定期补充充电,使之保持完全充电状态;④不要让蓄电池过度放电,每次接通起动机时间不应超过5s,避免低温大电流放电。
3、活性物质脱落
蓄电池在正常使用中,由于极板要随着电池反复充放电而反复膨胀和收缩,活性物质便会自行脱落,特别是正极板。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活性物质的脱落是缓慢的,危害不大,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加速活性物质的脱落。
例如充电进入第二阶段后仍以大电流充
电、充电终了时“过充”、因固定不牢行车时剧烈地振动、拆装时随便敲打、不恰当地连续使用起动机使极板拱曲变形、冬季大电流放电后不及时充电、电解液冻结、电解液不纯净等。
预防极板活性物脱落的主要措施:①不要连续使用启动机,特别是冬季冷车启动,保证不让蓄电池连续强烈放电;②按技术标准调整发电机调节器的限额电压,防止过度充电;③行车时避免蓄电池振动,蓄电池在车上要固定牢固,拆装接线不用工具敲打、碰撞;④防止过放电,特别是冬季不要使蓄电池放电过多,放电程度超过25%时要及时充电,以防冻结。
4、局部发热
主要表现特征为蓄电池极板连接条和极桩发热。
导致蓄电池极桩处发热的主要原因为:①焊接不良,如焊接处有裂纹或脱焊腐蚀;②极桩接触部产生硫化物引起导线接触不良;③连接条短路使连接条和极桩发热。
避免产生局部发热措施:①定期检查电池极桩和导线连接是否良好,有无硫化物产生;②对于极桩耳产生硫化物的应先消除其硫化物,用砂纸打磨接触面并涂凡士林加以保护,定期清洁连接条,防止发生短路故障。
5、内部短路
蓄电池隔板损坏或活性物质沉积过多都会造成极板短路。
极板短路充电时,电解液温度会迅速升高,而端电压和相对比重回升相
对缓慢,且充电末期气泡很少;用蓄电池放电测试仪测量端电压时,电压很低并且会迅速下降为零。
导致蓄电池内部短路的主要原因是极板活性物质膨胀脱落,或由于电解液比重太高,使隔离物质腐坏,其他导电物落人电池内或两极板间使其发生短路。
故障预防及处理方法:严禁对电池进行过充、放电,以免损坏电池极板活性物质,加注电解液时应掌握好电解液的比重,加液时防止导电物掉入电池内部。
若电池内部极板、隔离板损坏严重时应更换极板和隔离板,对于发生内部短路的电池应用较小的电流渐次恢复。
6、极板弯曲
蓄电池由于过量放电,容易使硫酸在极板内层深处生成粗晶粒硫酸铅,在充电时活性物质得不到恢复,造成内部膨胀,导致极板弯曲;有的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较多,增加了极板活性物质的不均匀性,造成互相影响,结果极板同样弯曲;蓄电池中含有杂质,虽仅有小部分的活性物质转变为硫酸铅,也能造成极板弯曲。
极板弯曲度越大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就越大。
防止极板弯曲最重要的是充放电电流不要过大,更不要过放电。
如果极板已经弯曲,应首先检查电解液杂质含量,若超过规定值时,应更换电解液。
对于弯曲的极板,可用厚度与极板群间距相的木板一一插入其中,慢慢进行压平,禁用锤敲击防止极板拱曲,损坏极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