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与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一、桥梁下部结构概述具体来说,桥梁一般是由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设施,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

桥墩和桥台是支承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建筑物,作用是将其传来荷载传至基础。

桥台通常设置在桥两端,而桥墩通常设置在桥中间部分。

桥台与路堤相衔接,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路堤填土的塌落。

单孔桥只有两端的桥台,而没有中间桥墩。

桥墩和桥台底部的奠基部分就是基础。

基础承担了所有从桥墩和桥台传来的荷载,承压性和稳定性必须很高。

这些荷载包地震力、船舶撞击墩身等引起的水平荷载等等。

由于基础这部分往往深埋于水下地基中,因此在桥梁施工中是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是确保桥梁安全的关键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一)承台施工1、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前,测量人员应根据计算放样出开挖边线,应考虑边坡坡比、工作宽度、排水设施、开挖深度含超挖约15cm等。

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完善排水设施,同时应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持边坡稳定。

为方便施工,在承台位臵浇筑约15cm厚砼垫层,应严格控制垫层顶面高程。

垫层浇筑完成后,测量人员应用全站仪放出墩台基桩中心点,并边线确定方向。

两个方向确定后,根据承台设计尺寸放样出其底板边线,用墨线弹出,并在底板边线外侧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找平。

2、钢筋安装(1)钢筋的安装①根据弹好的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

②钢筋绑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钢筋、穿箍筋、绑扎、成型。

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

③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搭接接头,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上层钢筋接头位置在跨中,下层钢筋接头位置尽量在桩顶处;主筋的搭接采用焊接搭接,其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预埋墩身钢筋,在达到设计的要求后加以固定,以确保其墩身的预埋钢筋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位置不变。

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探讨摘要:由于现阶段大跨度桥梁建筑工程越来越多,桥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桥梁下部结构与整个市政桥梁的实用性、安全性及耐久性等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需加强下部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对此,本文就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随着我国市政桥梁建设工程数量的不断递增,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趋于递增。

面对繁杂的施工环境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的难度逐渐加大,因此,对于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顺利开展市政桥梁工程建设以及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1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准备1.1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市政桥梁工程具体实施前要结合施工图纸、设计文件以及施工场地情况勘察报告等,对市政桥梁下部结构的具体实施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要保证施工方案设计要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检验评定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规定。

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准备工作要结合市政桥梁工程建设项目所具备的特点,在施工前要通过有效措施加强施工场地布置工作,并要根据工程实际施工需求完善施工组织规划,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对其进行施工,同时也要将成本安全控制及施工进度控制等工作融入到施工方案编制中,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方案设计可以满足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多方面要求。

1.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现场布置工作主要包括测量放样、施工水电准备以及施工安全防护等工作,在测量放样过程中要结合工程设计图纸对导线控制点与水准点进行复测,水准点和中线桩在布设过程中要通过测量工作控制其准确性。

施工水电准备要从周围的电力系统及供水系统进行接出,为了满足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实际需求应配备发电机,并且要根据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实际需求设置蓄水池,施工安全防护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要布置警戒标志及安全防护栏,并要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安装施工方案及要点探讨

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安装施工方案及要点探讨

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安装施工方案及要点探讨摘要:随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装配式桥梁工程日渐增多。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水平可直接影响到桥梁整体的稳定性,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切实优化施工方案内容,加强施工要点管控力度。

针对以上背景,本文首先提出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内容,结合具体案例工程探讨下部结构施工要点。

关键词: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施工要点前言:相较于普通桥梁工程而言,装配式桥梁工程主要就是在工厂集中加工预制构件,区分上部及下部构件结构,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统一拼装。

为从根本上提升装配式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水平,需做好施工前期方案设计工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技术手段,确保施工后的下部结构能够将核载力分散并传递给整体桥梁,保障桥梁力学平衡。

1、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安装施工方案1.1结构安装构件装配式桥梁工程下部结构主要由墩柱、盖梁组成。

根据主要采用灌浆套筒施工手段,借助机械连接方式。

构件安装精度需要与设计要求相符,误差值不得超过2毫米。

墩柱结构为直立式,主筋、拉筋与箍筋直径应当与设计方案相符。

墩柱混凝土的浇筑等级为C50。

在墩柱套筒插筋连接期间应当及时调整套管位置,铺设两厘米的砂浆垫层。

在梯形与矩形盖梁施工环节均需要使用C50等级的混凝土。

1.2钢筋施工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基础开挖后需要使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手段,首先对准下部孔位安装钢筋骨架,布置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现场,回填现场不平整部位,进行分层夯实处理。

现场路面宽度应大于5米、转弯路面宽度应大于10米,每层夯实厚度应当为30~50厘米。

在铺设完毕后的钢板上均匀施加压力,确保钢板受力均。

在现场施工环节还需要首先开展压力测试工作,判断现场强度是否满足实际要求,施工现场强度不合格,则需要进行重新的回填与夯实处理。

由重型平板车运输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借助钢丝绳将构件绑扎牢固,在下部预制构件到达现场后,还需要放置在与桩身适宜距离处,将钢梁放置在距离边缘2.5米的区域。

墩台施工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墩台施工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墩台施工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本文主要介论述了桥梁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标签:质量问题;防治措施橋梁墩台是桥墩和桥台的合称,与桥梁基础统称为桥梁的下部结构,是支承上部结构的建筑物。

随着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的提高,桥梁墩台深水施工、峡谷、以及受力复杂的空间结构不断发展,桥梁墩台的质量控制要求也随之提高。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桥梁工程墩台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了一些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一、桥梁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一)钢筋骨架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足在桥梁墩台施工过程中,钢筋笼顶面高程、护筒高程控制较差,导致钢筋骨架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足,主要原因是现场技术人员责任心较差;混凝土浇筑记录不准确,导致混凝土浇筑超出设计50~100cm无法保证,清除桩头时无法保证桩顶密实度,造成短桩;凿头桩头工艺较差,导致桩基锚入承台长度不足10cm,出现短桩现象。

(二)桥墩模板偏位和漏浆模板顶面中心偏移、接缝处漏浆,主要是由于模板定位后,周围的拉杆松紧程度不一,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向拉杆较紧的一侧倾斜;立模板的基面设计没有进行平整重处理;模板定位固定后,其中的某一根拉杆受到外力的冲击,导致模板移位垮塌。

(三)墩台混凝土出现麻面、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主要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四)墩台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墩台混凝土表面粗糙、不平整,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凹陷不平或出现印痕;模板接缝平整度较差。

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关键词】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0.前言市政桥梁工程的下部,由于其位置、受力的重要性,更要对其加以重视。

下部结构直接影响市政桥梁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

桥梁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等。

它们各自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桥台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承桥跨结构的结构物,。

桥墩通常是指位于多跨或者大跨越桥梁的中间的支承物。

它承受着较多的载荷,除了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载荷之外,还包括风力、流水的压力以及某些地区冬天由于天气冷而可能出现的冰载荷,再有就是由于突发事件的撞击力等。

基础的作用就是承受由上部结构传来的载荷,并将载荷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桥梁下部结构除了受以上的载荷之外,还会受到雨水的侵袭或者洪水的冲刷,在地震带,还极有可能受到常年地震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过桥车辆自身的逐渐加重,必然会带来桥梁下部结构负荷的增加。

基于此,桥梁下部结构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关键。

1.市政桥梁下部结构质量管理控制要想从根本上控制质量,那么就要从桥梁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的养护阶段这三方面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

要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工程,而这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当属施工阶段。

1.1设计阶段由于不同桥梁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条件下,要拟定不同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就要对桥梁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考察,在确定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方案前还要经过专业的论证及专家的研究,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工程的安全性等。

1.2施工阶段由于需要修建桥梁的地方大都是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地方,因此施工环境大都比较复杂。

这也就形成了桥梁施工的施工时间长、施工难度大以及投资费用大等特点。

这些特点当然也就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

因此在工程投标时要选择有资格认证的施工单位;从施工开始到结束,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做好监理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待工程结束进入验收阶段,还要严格审查质量问题,不能够“差不多”应对。

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道路桥梁项目的高速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作为基础建设中的基础构成部分,道路桥梁工程不仅解决了人们出行的问题,更促进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效益。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志码:B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路桥工程的建设数量需求越来越大,项目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施工质量安全意义重大,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措施拟定,维护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人员安全。

1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常见问题1.1桥梁裂缝问题在道路桥梁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桥梁裂缝问题。

部分观点认为,桥梁裂缝问题普遍存在,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因种种原因导致桥梁裂缝的出现,这其中,又以微小裂缝为主。

微小裂缝对于桥梁工程的影响较小,影响到的只是其结构外观,不会导致安全性能出现问题,不像大面积裂缝,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导致桥梁坍塌。

因此,出现微小裂缝,施工单位常见的举措是进行后期修补。

而事实上,对微小裂缝的后期修补往往只能解决外观上的问题,对于特殊结构上的微小裂缝,如桥墩部位,即使给予后期修补,也会严重影响桥梁的承载力,不仅影响项目的使用寿命,而且加大后期的维护成本,甚至导致坍塌事故发生[1]。

1.2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由于钢筋混凝土本身重量较大,特别是对采用扩大基础的桥梁工程,它的结构自重对于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很高。

桥梁工程多跨越江河湖泊沼泽洼地,地基松软的先天劣势注定了其承载力的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解决地基承载力的问题,施工时很容易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一方面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同样会给出行安全带来隐患。

1.3路桥衔接问题路桥之间的衔接问题是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工作,由于路基与桥台强度之间的差异,导致两者在路桥衔接处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以及差异变形,车辆在经过该处时会出现“跳车”现象。

桥梁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分析

桥梁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分析

桥梁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分析摘要: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每年新建的桥梁大量增长, 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层出不穷, 施工中经常会发生技术与质量事故, 对工期、安全、质量、效益都产生严重影响, 经多年的桥梁施工实践总结, 唯有处理好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做好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工作, 才能有效提高及保证工程质量。

本文分析了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桥梁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问题现状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公路桥梁施工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着道路交通事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着公路交通的社会价值。

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公路交通的桥梁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地方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的把握,无论是设计规划,还是地质勘探;无论是施工建设,还是后期养护,各个环节必须紧密相连。

无论是那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影响公路桥梁整体的工程质量,为公路桥梁的质量问题埋下安全隐患。

只有加强公路桥梁质量管理,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我们才能有效的减少桥梁的损害度,提高桥梁的交通荷载能力。

一、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桥梁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周文王朝代,这座桥建在渭河之上,其以浮桥或粗石桥型式存在。

对着历史的演化与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古代的桥梁建设逐渐兴盛起来,并且桥梁的型式和结构也有了改变。

直到宋朝时期,随着桥梁数量的增多,其造型和功能尽显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时至今日,保存完好的古代桥梁成为我国的重点文化古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桥梁施工技术早施工机具、设备和建筑材料方面都在不断的改进与提高。

现代已建成的桥梁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尽显其风采,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这些大桥象征着我国的桥梁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田东辉(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襄阳441104)[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备受关注,其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国家是否昌盛 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交通系统中,公路工程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桥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质量安全考 量,公路桥梁基础结构建设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着公路桥梁工程的坚固性与安全性Q基于此,本文就公路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后续施工提供系列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桥梁;下部结构;问题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8)07 -0157 -02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在整个施工体系中极其重 要,其属于重要的基础结构,关乎公路桥梁工程的运 行质量与使用价值。

当前,为提高公路桥梁下部结 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在实际施工中把控好每个环节。

桥梁的下部结构主 要支撑整个公路桥梁工程,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该项 目应用的安全性与实际质量,还决定着公路桥梁工 程的寿命。

为提升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应 及时了解施工中的不足,并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1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常见问题1.1基础结构下沉、开裂基础开裂主要是公路桥梁混凝土收缩、冻融与 地基沉降不均勻等引发的。

基础沉降的发生,主要 是公路桥梁工程的基础在长时间被浸泡在积水内,致使基础结构逐步软化[1]。

排水固结后,由于受到 车辆荷载、公路桥梁工程自重等的影响而出现下沉 现象。

1.2桥台发生倾斜与变位桥台倾斜主要是地基环境质量不佳或台后的填 土荷载过大引发的,且受到积水侵蚀的影响,致使基 础结构发生松软现象,从而发生了不均勻的沉降现 象。

而桥台位置出现倾斜与变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若土体长期处在积水弱化条件之下,受到荷载推 移的影响,桥台会出现水平位移,受到水扰动的影 响,导致桥台后方填土稳定度有所降低,从而产生水 平荷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与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20-03-13T13:30:17.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作者:赵强王婷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下桥梁工程下部结构,进行全面的概述,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其关键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有效的优化措施,以便为保证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提高整体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一定的参考。

邹城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273502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下桥梁工程下部结构,进行全面的概述,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其关键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有效的优化措施,以便为保证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提高整体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关键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在现下我国交通运输业中,桥梁工程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其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而且也大大丰富了交通运输功能和运输方式。

然而,桥梁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会经常面临各种施工技术难点,尤其是下部结构施工问题,若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及时处理,则势必会降低桥梁工程质量和运行使用安全。

因此,必须加大对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找到其关键运用要点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这样才能制定出对应的施工方案,保证整体桥梁工程的顺利开展。

1.桥梁下部结构概述
在我国交通运输业日益发达的背景下,桥梁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而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延长整体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关键任务就是要做好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工作,因为该结构是桥梁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整个桥梁工程的运行使用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必须对其下部结构施工给予高度的重视。

而桥梁下部结构主要是由基础、桥墩和桥台这几大关键部分所组成,可以很好的承载桥面重量,提升其整体稳定性。

其中,桥台部分位于桥墩之上,其是桥梁下部结构与中上部结构的连接纽带;而桥墩则是桥梁下部结构中的重中之重,主要负责整体桥梁工程的负荷支撑,如:桥面压力荷载、风力、流水等自然因素荷载等,且在运行使用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突发事故;相对而言,基础部位则是用来承担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支撑,当桥面长期处于车辆超重碾压的环境下时,则基础负荷承重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一旦将这些承重压力转移到地基部分,则势必会给基础部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影响。

由此看来,桥梁工程的下部结构对其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实际施工时,对其施工技术运用以及整体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2.施工控制要点
2.1放线定位控制
放线定位是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内容,在对其进行施工控制时,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先对桥梁轴线和水基准点进行精准的测量,尽量使之与桥梁设计图纸要求相吻合。

其次,还要对桥墩的横轴和纵轴进行详细测量,尽量安排专业测绘人员采用十字桩技术来进行测量,这样才能使桥墩横向线位于法线之上,且其纵向线也会与桥墩切线方向保持一致。

最后,还要控制好桥墩之间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使其处于≧30m和≧100m的基准范围内。

2.2桥台基坑开挖控制
第一,桥台基坑开挖面积必须符合国家相应的规范标准,且在开挖之前,对现场地质情况、水文分布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勘测,以便为日后集水坑、排水沟的合理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第二,要保证桥台基坑坑壁坡的设计质量,尽量根据基坑深度以及相关地质条件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为桥梁下部结构的顺利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3.常见施工技术
3.1承台施工技术
首先,桥梁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采用专业勘测设备对系梁和承台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

然后利用相应的挖掘技术进行基坑开挖,并及时清理桩头钢筋周围的杂物。

其次,要在承台施工前期,对所需的钢筋材料进行精细化加工,尽量使之加工质量达到桥梁施工设计图纸要求。

并在进入现场后,将所凿出的桩头捆扎绑紧,以便为日后进行安装施工时,提供便利条件。

再次,要做好承台模板的安装,为了保证安装质量,尽量采用组合钢模板,严格按照模板控制线来进行安装,同时还要对模板缝隙进行填充处理,并在承台周围采用焊接钢筋设置相应的保护层,以便更好的保证承台模板的稳定性,使其安装质量和安装规格达到国家相应的施工标准。

最后,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尽量采用分层浇筑技术,确保浇筑厚度小于30cm,这样才能提升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增强桥梁承台结构的稳定性。

3.2桥台施工技术
第一,在搭设脚手架时,为了保证其稳定性,施工人员应在脚手架周围设置相应的斜向撑杆和剪刀撑,并控制好脚手架高度,使之高于桥墩顶部1m之外,这样才能便于桥台施工,提升其整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第二,要保证桥台钢筋质量,必须使其尺寸、规格与国家相应的桥梁建设标准保持一致,并对其进行防锈蚀处理,直到完全合格后才能运送至施工现场,这样才能保证桥台施工质量,使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最高基准。

第三,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来进行,既要保证浇筑质量,又要处理好其与模板之间的缝隙,从而最大化保障桥台质量,提升整个桥梁工程下部结构的负荷承载能力。

第四,进行模板拆除时,前提条件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并在模板拆除一周后,每天都要对其进行洒水养护,若是遇到极端天气,还要采取相应的人工保护措施,这样才能避免裂缝的形成,提高整个桥台的承载能力和施工强度。

4.关键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模板配置
在桥梁下部结构桥墩施工过程中,涉及最多的施工元件当属模板,其对于整个桥梁工程的质量和运行使用寿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对模板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其样式和数量能够与整体桥梁下部结构相协调。

同时,还要保证模板质量,避免其出现破损或
裂缝现象,并对其制作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国家桥梁建设标准要求。

最后,为了加快模板拆除效率,应在其拆卸过程中,对其涂抹相应的脱模剂。

4.2钢筋质量控制
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质钢筋材料的有效运用,若是材料质量不合格,则不仅会降低桥梁质量,而且还会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所以在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要将钢筋质量控制作为关键任务,不仅要保证其制作质量和尺寸规格,而且还要对其应用性能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完全合格后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

此外,还要结合其施工特点,选择正确的存储方式,杜绝受潮、锈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4.3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与整体桥梁工程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混凝土制作加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其集料质量、配置比例、搅拌时间等进行严格的把控,以便使其完全处在标准范围内,。

此外,为了保障桥梁工程的顺利开展,还要对制作完毕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测验,使之应用性能、水化热反应、凝结时间等全部达到国家相应的基准要求,这样才能提高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质量,为延长整个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打下良好的基础。

4.4加大施工管理力度
桥梁工程建设是促进城市化进程、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为了保证其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单位必须对其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既要安排专业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的现场把控,又要协调好各部门、各专业的合作关系,并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这样才能加快施工效率,使其整体工程建设能够保质保量的早日完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其下部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最为关键,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在掌握桥梁施工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对其下部结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并优化现行施工技术,从多方面入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施工效果,推进整体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清学.公路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工艺控制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7,12:39-40
[2]肖莹.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7,06:18-19
[3]彭小明.基于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6,1: 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