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1.回波损耗:回波损耗(Return loss,RL)是指电磁波从一个端口传输到另一个端口后,被反射回原始端口的损耗。
回波损耗是用来衡量电磁波传输线上的信号反射程度的指标。
回波损耗的单位是分贝(dB)。
较高的回波损耗意味着较小的反射损耗,也说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反射较为弱,传输线路的匹配效果较好。
2.反射系数: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Γ)是指电磁波在传输线上由于不连续介质产生的反射引起的波幅反射比。
它描述了电磁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的比例。
反射系数的范围是从0到1之间,并且可以表示为复数形式。
当反射系数为0时,说明无反射,即完全匹配;当反射系数为1时,说明全部反射,即完全不匹配。
3.电压驻波比: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是指在传输线上的电压波动引起的波的最大振幅与最小振幅的比值。
电压驻波比是用来描述传输线上的电压波的反射程度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指标。
电压驻波比越小,说明传输线的匹配效果越好,信号传输质量越高。
电压驻波比的值范围是从1到无穷大。
4.S参数:S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是描述多端口网络中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参数。
S参数可以表示为S矩阵,其中S_ij表示从端口j输入信号后,输出到端口i的比例系数。
S参数提供了对网络中信号的传输和反射特性的很好描述。
在微波领域中,S参数是一种常用的参数表示法,广泛应用于微波传输线、微波器件和微波电路等领域。
通过研究S参数,可以了解传输线上不同端口之间的单向或双向的功率传输、幅度和相位特性等信息。
综上所述,回波损耗反映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反射程度;反射系数描述了信号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的比例;电压驻波比用来描述传输线上的电压波的反射程度及信号传输质量;S参数提供了对多端口网络中信号的传输和反射特性的描述。
射频中的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含义和关系

射频中的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含义和关系回波损耗(Return Loss)是指信号在连接器、天线、滤波器、耦合器等元件中从入口到出口发生反射时的信号损耗。
回波损耗通常用分贝单位(dB)来表示,计算公式为RL = -20log,Γ,其中Γ为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是指信号从一个点反射回到原点时,波的下行幅度与上行幅度的比值。
反射系数定义为Γ = (ZL - Z0) / (ZL + Z0),其中ZL为负载阻抗,Z0为系统特性阻抗(通常为50Ω)。
反射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反射的波越强,回波损耗也就越小。
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是评估信号在传输线上或设备中反射的程度的指标。
它定义为VSWR = (1 + Γ) / (1- Γ),VSWR的值越大,表示反射越严重,回波损耗也就越小。
当VSWR等于1时,表示无反射,即损耗最小。
S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是一组用于描述无源或线性网络中信号传输的参数。
S参数矩阵包括S11、S12、S21和S22四个参数。
其中S11表示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S12表示输入端口的信号传到输出端口的幅度和相位变化,S21表示输出端口的信号传到输入端口的幅度和相位变化,S22表示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
S参数可以描述信号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反射情况。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和S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回波损耗和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互相转换,即RL = -20log,Γ,Γ = 10^(-RL/20)。
电压驻波比可以通过反射系数计算得到,即VSWR = (1+ Γ) / (1 - Γ)。
而S参数中的S11和S22表示反射系数,S参数与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为Γ = S11或S22总的来说,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和S参数都是描述射频系统中信号反射和传输的重要参数。
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1、反射系数:是指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比值(传输线上任意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因此通常用反射系数描述反射波与入射波之间的幅度与相位关系。
反射系数分为电压反射系数与电流反射系数)
2、反射系∈(0,1) VSWR∈(1,∞)
当几乎没有反射波时,反射系数接近0,驻波比无限接近1(理想情况)
当反射波几乎等于入射波时,反射系数接近1,驻波比无穷大。
3、回波损耗Return Loss,简称RL,是指反射功率与入射功率的比值(S参数的S11,也是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接近0时,驻波比接近1,回波损耗负值越大,越好,几乎没有反射。
RL∈(-∞,0)接近0时,Pref几乎等于Pi,把全部入射波反射回去。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回波损耗(Return Loss)是指信号在信号路径中由于阻抗不匹配造成的信号反射的程度。
它是指反射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的负数的对数的倒数。
回波损耗越大,表示信号的反射越小,系统的阻抗匹配性越好。
在实际应用中,回波损耗通常被用来评估信号源、功放器、天线、连接器等的质量,较低的回波损耗意味着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
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是指信号被阻抗不匹配的负载反射回调源时,反射信号的幅度与入射信号的幅度之比。
它是一个复数,表示反射系数的模是反射信号与入射信号复数幅值之比,相位则表示反射信号与入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差。
反射系数的绝对值越大,意味着反射信号的幅度越大,同时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对相位差,这会导致信号的畸变和失真。
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是用来衡量信号在传输线上传输时的阻抗匹配性和信号波动情况的一个参数。
它是指传输线上最大电压与最小电压的比值。
VSWR的值通常介于1和无穷之间,1表示完全匹配,无穷表示完全不匹配。
VSWR越小,表示传输线的阻抗匹配性越好,信号传输能力越高。
S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是描述电路中信号的传输和反射特性的一组参数。
S参数是复数,用来表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间的关系。
例如,S11表示输入端口的信号反射系数,S21表示输入输出端口之间信号的传输系数。
S参数可用于衡量电路的阻抗匹配性、传输效率、幅频响应、相位延迟等特性,是无源和线性有源器件的常用参数。
通过测量S参数可以了解电路元件和网络之间的电特性,帮助优化和改善电路设计。
总结:回波损耗用来评估信号路径中的阻抗匹配性,反射系数用来描述信号反射的程度,电压驻波比用来衡量信号的阻抗匹配性和波动情况,S参数则是描述信号传输和反射特性的一组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电路设计和分析中的信号传输质量和阻抗匹配性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射频中的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含义和关系

射频中的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含义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 S11这几个参数在射频微波应用中经常会碰到, 他们各自的含义如下:回波损耗(Return Loss): 入射功率/反射功率, 为dB数值反射系数(Г):反射电压/入射电压, 为标量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n): 波腹电压/波节电压S参数: S12为反向传输系数,也就是隔离。
S21为正向传输系数,也就是增益。
S11为输入反射系数,也就是输入回波损耗,S22为输出反射系数,也就是输出回波损耗。
四者的关系:VSWR=(1+Г)/(1-Г)(1)S11=20lg(Г)(2)RL=-S11 (3)以上各参数的定义与测量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其它各端口都要匹配。
这些参数的共同点:他们都是描述阻抗匹配好坏程度的参数。
其中,S11实际上就是反射系数Г,只不过它特指一个网络1号端口的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描述的是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之间的比值,而回波损耗是从功率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而电压驻波的原始定义与传输线有关,将两个网络连接在一起,虽然我们能计算出连接之后的电压驻波比的值,但实际上如果这里没有传输线,根本不会存在驻波。
我们实际上可以认为电压驻波比实际上是反射系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至于用哪一个参数来进行描述,取决于怎样方便,以及习惯如何。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s参数以二端口网络为例,如单根传输线,共有四个S参数:S11,S12,S21,S22,对于互易网络有S12=S21,对于对称网络有S11=S22,对于无耗网络,有S11*S11+S21*S21=1,即网络不消耗任何能量,从端口1输入的能量不是被反射回端口1就是传输到端口2上了。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用到以二端口网络为例,如单根传输线,共有四个S参数:S11,S12,S21,S22,对于互易网络有S12=S21,对于对称网络有S11=S22,对于无耗网络,有S11*S11+S21*S21=1,即网络不消耗任何能量,从端口1输入的能量不是被反射回端口1就是传输到端口2上了。
S参数与反射系数插损回损驻波比

S参数与反射系数、插损、回损、驻波比S参数就是建立在入射波、反射波关系基础上的网络参数,适于微波电路分析,以器件端口的反射信号以及从该端口传向另一端口的信号来描述电路网络。
S参数的基本定义:S11:端口2匹配时,端口1的反射系数Г及输入驻波,描述器件输入端的匹配情况,S11=a2/a1;也可用输入回波损耗RL=2Olg(Г)(能量方面的反应)表示。
S22:端口1匹配时,端口2输出驻波,描述器件输出端的匹配情况,S22=b2/b1。
S21:增益或插损,描述信号经过器件后被放大的倍数或者衰减量。
S21=b1/a1. 对于无源网络即传输系数T或插损,对放大器即增益。
S12:反向隔离度,描述器件输出端的信号对输入端的影响,S12=a2/b2。
S参数的特点:1、对于互易网络有S12=S212、对于对称网络有S11=S223、对于无耗网络,有S11*S11+S21*S21=1,即网络不消耗任何能量,从端口1输入的能量不是被反射回端口1就是传输到端口2上4、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用到的微带线或带状线,都有参考平面,为不对称结构(但平行双导线就是对称结构),所以S11不等于S22,但满足互易条件,总是有S12=S21。
假设Port1为信号输入端口,Port2为信号输出端口,则我们关心的S参数有两个:S11和S21S11表示回波损耗,也就是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回源端(Port1)了,这个值越小越好,一般建议S11<0.1,即-20dB;S21表示插入损耗,也就是有多少能量被传输到目的端(Port2)了,这个值越大越好,理想值是1,即0dB,越大传输的效率越高,一般建议S21>0.7,即-3dB。
反射系数、回波损耗、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的基本定义回波损耗(Return Loss):入射功率/反射功率, RL=S11=20lg(Г),为dB数值。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是指在传统系统的某处由于元件或器件的插入而发生的负载功率的损耗,它表示为该元件或器件插入前所接收到的功率与插入后同一负载所接收到的功率以分贝(dB)为单位的比值;公式为:IL = 20Log│Г│dB。
射频中的回波损耗_反射系数_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含义和关系

射频中的回波损耗_反射系数_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含义和关系射频中的回波损耗是指信号在传输线上反射而损失的功率。
当信号从传输线上的终端反射回来时,由于传输线的阻抗不匹配,部分信号被反射回来,导致损耗。
回波损耗的大小反映了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程度,阻抗匹配程度越好,回波损耗越小。
反射系数是描述信号反射程度的参数,常用来量化回波损耗。
反射系数可以通过测量反射的功率和入射的功率之比来计算。
反射系数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表示,负值表示有一定程度的能量损失,负无穷表示完美匹配,即无反射。
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是描述传输线阻抗匹配程度的指标。
它定义为传输线上最大峰值电压与最小峰值电压之比。
VSWR的大小从1开始,理想的匹配情况下,VSWR为1,表示传输线上不存在反射。
VSWR越接近1,表示阻抗匹配越好,回波损耗越小。
S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是一组描述射频网络传输和反射特性的矩阵参数。
S参数通常以矩阵形式表示,其中S11表示入射信号被反射回来的比例,S21表示入射信号传输到输出端的比例,S12表示从输出端反射回来的比例,S22表示从输出端传输到输入端的比例。
通过测量S参数,可以得到传输线的特性,如阻抗匹配程度、回波损耗等。
这四个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回波损耗和反射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相互转换,其中RL为回波损耗,Γ为反射系数:RL = -20 * log10(,Γ,^2)电压驻波比VSWR和反射系数Γ之间的关系为:VSWR=(1+,Γ,)/(1-,Γ,)S参数中的S11和VSWR之间的关系为:VSWR=(1+,S11,)/(1-,S11,)S参数是描述射频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和分析S参数,可以了解射频网络的传输特性和阻抗匹配情况,为射频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双工器资料

双工器是异频双工电台,中继台的主要配件,其作用是将微弱的接收信号藕合进来,并将较大的发射功率馈送到天线上去,保证接收和发射都能同时正常工作而不相互影响。
它是由两组不同频率的阻带滤波器组成,避免本机发射信号传输到接收机。
(中继台,是专业无线通讯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是在无线对讲系统中,用于增大通讯距离,扩展覆盖范围的设备,比如可以扩大车载台、手持对讲机的呼叫范围和通讯能力,大幅度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一般双工器由六个阻带滤波器(陷波器)组成,各谐振于发射和接收频率。
接收端滤波器谐振于发射频率,并防指发射功率串入接收机,发射端滤波器谐振于接收频率。
有些双工器不标发射和接收端而只标LOW和HIGH ,如某双工器LOW=450, HIGH=460, 表示LOW端可联接450兆接收机HIGH端联接460兆发射机,也可将LOW端联接450兆发射机,HIGH端联接460兆接收机,收发频率可颠倒使用,但是不能将发射频率460的机器接置双工器450兆一端以免损坏电台和双工器。
双工器选用:应根据电台发射接收频率定制双工器。
400兆收发频率差10MHZ双工器的工作带宽在+-250kHZ可保证隔离度90db左右,单频点工作隔离度可达120db..当使用频率超过双工器额定带宽时,收发隔离度将急剧下降发射驻波增大,接收电路因受发射部分影响灵敏度下降不能正常工作。
业余无线中转台U段一般收发差5兆HZ 使用的双工器采用窄带设计,可保证隔离度不下降但工作带宽变窄为+-100KHZ. 实践证明使用双工器比用两颗天线收发效果要好。
双工器的原理双工器的结构双工器,又称天线共用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双向三端滤波器。
双工器既要将微弱的接受信号藕合进来,又要将较大的发射功率馈送到天线上去,且要求两者各自完成其功能而不相互影响一般的双工器由螺旋振腔体构成,由于其工作频率高,分布参数影响较大?常做成一个密封套体,各信号馈线均用屏蔽效果较好的同轴电缆?腔体形材也要求一定的光洁度,为利于散热,外观常为黑色,三个信号端一般采用标准高频接插件Q9或L16型高频插座无线通讯对双工器的要求双工器用于移动通信和在野外作为无人值守的中转台工作,其本身就决定了它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以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以二端口网络为例,如单根传输线,共有四个S参数:S11,S12,S21,S22,对于互易网络有S12=S21,对于对称网络有S11=S22,对于无耗网络,有S11*S11+S21*S21=1,即网络不消耗任何能量,从端口1输入的能量不是被反射回端口1就是传输到端口2上了。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用到以二端口网络为例,如单根传输线,共有四个S参数:S11,S12,S21,S22,对于互易网络有S12=S21,对于对称网络有S11=S22,对于无耗网络,有S11*S11+S21*S21=1,即网络不消耗任何能量,从端口1输入的能量不是被反射回端口1就是传输到端口2上了。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用到的微带线或带状线,都有参考平面,为不对称结构(但平行双导线就是对称结构),所以S11不等于S22,但满足互易条件,总是有S12=S21。
假设Port1为信号输入端口,Port2为信号输出端口,则我们关心的S参数有两个:S11和S21,S11表示回波损耗,也就是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回源端(Port1)了,这个值越小越好,一般建议S110.7,即-3dB,如果网络是无耗的,那么只要Port1上的反射很小,就可以满足S21>0.7的要求,但通常的传输线是有耗的,尤其在GHz以上,损耗很显著,即使在Port1上没有反射,经过长距离的传输线后,S21的值就会变得很小,表示能量在传输过程中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已经消耗在路上了。
对于由2根或以上的传输线组成的网络,还会有传输线间的互参数,可以理解为近端串扰系数、远端串扰系统,注意在奇模激励和偶模激励下的S参数值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S参数表示的是全频段的信息,由于传输线的带宽限制,一般在高频的衰减比较大,S参数的指标只要在由信号的边缘速率表示的EMI发射带宽范围内满足要求就可以了。
回波损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 S11这几个参数在射频微波应用中经常会碰到,他们各自的含义如下:回波损耗(Return Loss):入射功率/反射功率, 为dB数值反射系数(Г):反射电压/入射电压, 为标量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n): 波腹电压/波节电压S参数:S12为反向传输系数,也就是隔离。
S21为正向传输系数,也就是增益。
S11为输入反射系数,也就是输入回波损耗,S22为输出反射系数,也就是输出回波损耗。
四者的关系:VSWR=(1+Г)/(1-Г) (1)S11=20lg(Г) (2)RL=-S11 (3)以上各参数的定义与测量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其它各端口都要匹配。
这些参数的共同点:他们都是描述阻抗匹配好坏程度的参数。
其中,S11实际上就是反射系数Г,只不过它特指一个网络1号端口的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描述的是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之间的比值,而回波损耗是从功率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而电压驻波的原始定义与传输线有关,将两个网络连接在一起,虽然我们能计算出连接之后的电压驻波比的值,但实际上如果这里没有传输线,根本不会存在驻波。
我们实际上可以认为电压驻波比实际上是反射系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至于用哪一个参数来进行描述,取决于怎样方便,以及习惯如何。
回波损耗与VSWR之间的转换关系,读者可以采用上面的式子1和2来手动计算。
反射系数/行波系数/驻波比/回波损耗1、定义:天馈线匹配:阻抗匹配的优劣一般用四个参数来衡量,即反射系数,行波系数,驻波比和回波损耗,四个参数之间有固定的数值关系,使用那一个均出于习惯。
通常用的较多的是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比:它是行波系数的倒数,其值在1到无穷大之间。
驻波比为1,表示完全匹配;驻波比为无穷大表示全反射,完全失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驻波比小于1.5。
回波损耗:它是反射系数绝对值的倒数,以分贝值表示。
回波损耗的值在0dB的到无穷大之间,回波损耗越大表示匹配越好。
0表示全反射,无穷大表示完全匹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回波损耗大于14dB。
2、公式表达2.1 驻波比:S=电压最大值/电压最小值=Umax/Umin2.2 行波系数:K=电压最小值/电压最大值=Umin/Umax=(入射波振幅-反射波振幅)/(反射波振幅+入射波振幅)2.3反射系数:P=反射波振幅/入射波振幅=(传输线特性阻抗-负载阻抗)/(传输线特性阻抗+负载阻抗) 即P=︱(Zb-Za)/(Zb+Za)︱取绝对值2.4 回波损耗:L=1/P=︱(Zb+Za)/(Zb-Za)︱2.5 驻波比与反射系数:S=(1+P)/(1-P)VSWRVSWR翻译为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一般简称驻波比。
电磁波从甲介质传导到乙介质,会由于介质不同,电磁波的能量会有一部分被反射,从而在甲区域形成“行驻波”。
电压驻波比,指的就是行驻波的电压峰值与电压谷值之比,此值可以通过反射系数的模值计算:VSWR=(1+反射系数模值)/(1-反射系数模值)。
而入射波能量与反射波能量的比值为1:(反射系数模的平方) 从能量传输的角度考虑,理想的VSWR为1:1 ,即此时为行波传速状态,在传输线中,称为阻抗匹配;最差时VSWR无穷大,此时反射系数模为1,为纯驻波状态,称为全反射,没有能量传输。
由上可知,驻波比越大,反射功率越高,传输效率越低。
电压驻波比(VSWR)电压驻波比(VSWR)是射频技术中最常用的参数,用来衡量部件之间的匹配是否良好。
当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联络时,当然首先会想到测量一下天线系统的驻波比是否接近1:1,如果接近1:1,当然好。
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但如果不能达到1,会怎样呢?驻波比小到几,天线才算合格?为什么大小81这类老式的军用电台上没有驻波表?VSWR及标称阻抗发射机与天线匹配的条件是两者阻抗的电阻分量相同、感抗部分互相抵消。
如果发射机的阻抗不同,要求天线的阻抗也不同。
在电子管时代,一方面电子管本输出阻抗高,另一方面低阻抗的同轴电缆还没有得到推广,流行的是特性阻抗为几百欧的平行馈线,因此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多为几百欧姆。
而现代商品固态无线电通信机的天线标称阻抗则多为50欧姆,因此商品VSWR表也是按50欧姆设计标度的。
如果你拥有一台输出阻抗为600欧姆的老电台,那就大可不必费心血用50欧姆的VSWR计来修理你的天线,因为那样反而帮倒忙。
只要设法调到你的天线电流最大就可以了。
VSWR不是1时,比较VSWR的值没有意义正因为VSWR除了1以外的数值不值得那么精确地认定(除非有特殊需要),所以多数VSWR表并没有象电压表、电阻表那样认真标定,甚至很少有VSWR给出它的误差等级数据。
由于表内射频耦合元件的相频特性和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多数VSWR表在不同频率、不同功率下的误差并不均匀。
VSWR都=1不等于都是好天线影响天线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谐振让我们用弦乐器的弦来加以说明。
无论是提琴还是古筝,它的每一根弦在特定的长度和张力下,都会有自己的固有频率。
当弦以固有频率振动时,两端被固定不能移动,但振动方向的张力最大。
中间摆动最大,但振动张力最松弛。
这相当于自由谐振的总长度为1/2波长的天线,两端没有电流(电流波谷)而电压幅度最大(电压波腹),中间电流最大(电流波腹)而相邻两点的电压最小(电压波谷)。
我们要使这根弦发出最强的声音,一是所要的声音只能是弦的固有频率,二是驱动点的张力与摆幅之比要恰当,即驱动源要和弦上驱动点的阻抗相匹配。
具体表现就是拉弦的琴弓或者弹拨的手指要选在弦的适当位置上。
我们在实际中不难发现,拉弓或者拨弦位置错误会影响弦的发声强度,但稍有不当还不至于影响太多,而要发出与琴弦固有频率不同的声响却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弦上各点的振动状态十分复杂、混乱,即使振动起来,各点对空气的推动不是齐心合力的,发声效率很低。
天线也是同样,要使天线发射的电磁场最强,一是发射频率必须和天线的固有频率相同,二是驱动点要选在天线的适当位置。
如果驱动点不恰当而天线与信号频率谐振,效果会略受影响,但是如果天线与信号频率不谐振,则发射效率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天线匹配需要做到的两点中,谐振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早期的发信机,例如本期介绍的71型报话机中,天线电路只用串联电感、电容的办法取得与工作频率的严格谐振,而进一步的阻抗配合是由线圈之间的固定耦合确定死的,在不同频率下未必真正达到阻抗的严格匹配,但是实际效果证明只要谐振就足以好好工作了。
因此在没有条件做到VSWR绝对为1时,业余电台天线最重要的调整是使整个天线电路与工作频率谐振。
天线的驻波比和天线系统的驻波比天线的VSWR需要在天线的馈电端测量。
但天线馈电点常常高悬在空中,我们只能在天线电缆的下端测量VSWR,这样测量的是包括电缆的整个天线系统的VSWR。
当天线本身的阻抗确实为50欧姆纯电阻、电缆的特性阻抗也确实是50欧姆时,测出的结果是正确的。
当天线阻抗不是50欧姆时而电缆为50欧姆时,测出的VSWR值会严重受到天线长度的影响,只有当电缆的电器长度正好为波长的整倍数时、而且电缆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时,电缆下端呈现的阻抗正好和天线的阻抗完全一样。
但即便电缆长度是整倍波长,但电缆有损耗,例如电缆较细、电缆的电气长度达到波长的几十倍以上,那么电缆下端测出的VSWR还是会比天线的实际VSWR低。
所以,测量VSWR时,尤其在UHF以上频段,不要忽略电缆的影响。
不对称天线我们知道偶极天线每臂电气长度应为1/4波长。
那么如果两臂长度不同,它的谐振波长如何计算?是否会出现两个谐振点?如果想清了上述琴弦的例子,答案就清楚了。
系统总长度不足3/4波长的偶极天线(或者以地球、地网为镜象的单臂天线)只有一个谐振频率,取决于两臂的总长度。
两臂对称,相当于在阻抗最低点加以驱动,得到的是最低的阻抗。
两臂长度不等,相当于把弓子偏近琴马拉弦,费的力不同,驱动点的阻抗比较高一些,但是谐振频率仍旧是一个,由两臂的总长度决定。
如果偏到极端,一臂加长到1/2波长而另一臂缩短到0,驱动点阻抗增大到几乎无穷大,则成为端馈天线,称为无线电发展早期用在汽艇上的齐柏林天线和现代的1/2波长R7000垂直天线,当然这时必须增加必要的匹配电路才能连接到50欧姆的低阻抗发射机上。
偶极天线两臂不对称,或者两臂周围导电物体的影响不对称,会使谐振时的阻抗变高。
但只要总电气长度保持1/2波长,不对称不是十分严重,那么虽然特性阻抗会变高,一定程度上影响VSWR,但是实际发射效果还不至于有十分明显的恶化。
QRPer不必苛求VSWR当VSWR过高时,主要是天线系统不谐振时,因而阻抗存在很大电抗分量时,发射机末级器件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瞬间过电压。
早期技术不很成熟时,高VSWR容易造成射频末级功率器件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