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回顾与研究展望_潘剑英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回顾与研究展望_潘剑英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回顾与研究展望_潘剑英

商业生态系统及其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

商业生态系统及其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知识和信息驱动的经济时代之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现代企业竞争,不仅是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更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本文首先在介绍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特点和核心主张后,分析了商业生态模式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竞争优势,最后对商业生态模式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合作竞争战略 1.引言 为什么微软和英特尔能够继IBM后一直统治着计算机行业?长期以来,这两家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企业实力,相互协同发展,共同引领着计算机产业。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纷纷围绕它们展开商业活动,成为其辅助厂商,共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以微软为例,它已经以自己为核心构建起了巨大的商业生态系统,这由大量的相关业务领域公司组成,其中既有合作紧密的系统集成商,又有不太紧密的会员制仓储超市,总数多达38233个(范保群,2005)。 进入知识和信息驱动的经济时代之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也提出了挑战。以往的战略制定多关注企业自身,局限于具体的行业分析和企业定位,由于分析视野的狭隘,限制了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适应性。Porter(1980)的价值链理论起初也是在内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的战略定位提供参照,但是随后的供应链、价值网等理论已经对价值活动的关注上升到企业间的链条层面。今天,满足顾客价值的活动,往往是由一些企业群体来

完成的,这被称之为商业生态系统。 2.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按照James. Moore(1993)的论述,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组织和个人是商业世界的有机体。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本文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各种组织为了满足特定顾客价值而进行的价值联系 和组织安排。把握这个概念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商业生态系统是众多主体的联合体。这些主体包括大量的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市场中介(销售渠道、提供服务的单位)等,共同的利益促使它们联系在一起,商业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这同战略网络的理解一致。 第二,商业生态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顾客的(现有的及潜在的)价值。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顾客的需要也是多维的,单个企业已无法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整个系统提供解决方案。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多更好的整体价值。 第三,商业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价值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中存在“流”的问题,生命的各种表现都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分不开的,没有这些生态流就不可能有生命活动,也不可能有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中包含着横向、纵向和斜向的价值链。 第四,商业生态系统蕴含众多生物学的思想。系统内的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运行。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共生理论、协同进化理论等可用来分析商业生态系统的发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全球)

收稿日期:2001-06-30;修订日期:2001-08-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 1998040800)、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项目和“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 10G-C00-01)资助。 作者简介:谢高地(1962~),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基地研究员,从事自然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自然资源、农业与环境方面的论文30余篇,出版环境研究专著1部。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的无限性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1)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服务价值研究; (2)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研究;(3)包含非线性及阈值的动态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4)改变帐户系统和 制订相应政策;(5)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项目评估;(6)大规模的小幅度变化和小规模的大幅度变化边际研究。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自然资本;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G 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88(2001)06-0005-05  PR OGRESS IN EVA L UATING THE G LOBA L ECOSYSTEM SERVICES XIE G ao 2di ,LU Chun 2xia ,CHE NG Sheng 2kui (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 AS ,Beijing ,100101,China ) Abstract :S ince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t has a significance to assess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M 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various approaches ,in which great progress have been made.M ost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ies are bas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n assessing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cosystem services.T o evaluate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 ,the input 2output m odel of stat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partial equi 2librium are em ployed ;then the value of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primarily assessed in China.H owever ,the further studi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re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com 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functions ,different value judgements ,im perfection of market ,difficulties for positive studies ,and so on.The in 2depth studies are suggested to be focused on :(1)values of different eco 2system services ;(2)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3)dynam ic regional and global m odels concerning non 2linearity and threshold ;(4)changing fiscal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polices ;(5)evaluation on projects considering the expen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6)marginal effects of m inor change at large 2scale and great change at small 2scale. 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Natural capital ;Evaluation 许多环境经济学家视环境与生态系统为一种自然资本,其中有些自然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或无价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使自然环境资产不因时间流逝而 损坏,为保护自然资产,应该在人类的活动中实行绝对的克制;设定安全最低标准,并且把某些种类的发展判为禁区。如果经济活动导致自然资本减少,则应计算成 23卷第6期2001年11月资 源 科 学RES OURCES SCIE NCE V ol.23,N o.6N ov.,2001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制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够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阻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阻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现状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依照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依照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1都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一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与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 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都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都市林地在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都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 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 O2 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

碳税法2 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与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3) 保持土壤功能。首先采纳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和森林、草地的实际侵蚀量之差来估算森林、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然后再评价森林、草地在减轻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泥沙淤积灾难3 方面的价值。 (4) 涵养水源功能。依照水量平衡评估林地、水域涵养水量。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量乘以水价,水价可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 (5) 净化环境功能。采纳替代成本法,用其他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成本代替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的价值。 (6) 减弱噪声功能。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多以造林成本的15 %计。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 ,间接利用 价值(生态功能价值,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选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 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和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壹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壹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均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于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于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于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壹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仍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均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

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于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于价值等,且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壹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壹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注释专栏3.4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美国康斯坦扎等人于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首先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类子生态系统,之后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壹系列方法分别对每壹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班级:09生物教育姓名:李虎学号:09124097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前言: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学界就给予很大的重视尤其是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些年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生活质量、能源、生态产品、休闲娱乐、气候调节、生物防治等等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畜牧、木材。水产、粮食等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各种多样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给人类不同的服务,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卖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例如: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另一项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有些生态系统服务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新的食品、纤维和药品都是由现存的、可用的品种和基因开发而来。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体向另一个生物体转移基因,却仍难以制造新的基因来满足新的要求。等等一些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这些仅仅是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还有大多数的服务项目为人类的生活、生存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具体的服务项目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生态系统又有那些功能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些方面。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调节气候,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干热,秋冬减轻霜冻。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四、减缓灾害,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能涵养水分,减缓旱涝灾害。每年地球上总降水量约1.19×1012t,在降雨过程中覆盖于植被树冠与地表的枯枝落叶能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生长有深广多层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死亡的植物组织维系和固着土壤,并且吸收和保持一部分水。雨季过后,植被与土壤中保持的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普遍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避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不经济行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最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的权威定义: 1 Robert Costanza,"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 253-260 Article)一文中的定义: 其中其所指的17项内容如下:

展,2000,22 (5)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与存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因其功能类型不同而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2 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3 选择价值: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惫愿。例如,人们为将来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的支付意愿。人们常把选择价值喻为保险公司,即人们为自己确保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效益而愿意支付的一笔保险金。选择价值又可分为3 类:即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将来利用,又称之为遗产价值;及别人将来利用,也称之为替代消费。 4 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亦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惫愿。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是一种与人类利用无关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即使人类不存在,存在价值仍然有,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涵养水源能力等。存在价值是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价值,它可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二是模拟市场技术(又称假设市场技术),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只有一种,即条件价值法。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与市场价值法。 1 条件价值法: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评估,是“公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它能评价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观念、信仰和偏好,是人的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支付意愿是“人们一切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商品的价值二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惫愿支付意愿又由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个部分组成,, 对于商品,由于商品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其支付意愿的两个部分都可以求出。实际支出的本质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资料用公式求出。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资料来计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其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于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支付意原的两个部分(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都不能求出,公共商品的价值也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惫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

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

2009年2月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动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只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求得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由相互竞争转向互利合作,因此,超越竞争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新焦点,产生了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1996年,美国学者穆尔(James F.Moore)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提出了战略生态理论。他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阐述了“共同进化”的思想。本文围绕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指出现代公司,特别是行业的领先者应当积极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 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认为,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意味着在目标环境和可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为维持竞争优势而针对竞争对手的模仿、异化和替代等行动进行决策和实施一系列行动方案。竞争焦点是保持既有的竞争优势。但是,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环境很快会把所有的既有优势侵蚀殆尽,因为竞争状态在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动态竞争以高强度和高速度为特征,竞争主体围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为焦点,对手间的竞争互动和战略互动成为制定竞争战略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单方的竞争优势都不能长期保持,竞争的有效性在于评估竞争对手反应和改变需求或竞争规则的能力。因此从动态竞争的角度看,竞争优势的核心是不断创造新优势。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不确定性环境正在把有限竞争转变为无限竞争。有限竞争有清晰的规则和界限、知道竞争者是谁、有明确的竞争范围,并且主要目标是获胜。无限竞争则没有时间限制、几乎没有规则和界限,活下去比曾经获胜过更重要。敏捷性、联盟合作和加速发展取代了稳定性、利己主义和缓慢进展。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需要企业重新审视已有的发展思路和竞争战略,进行不断创新。 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穆尔从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视角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力求“共同进化”,他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认为组织和个人是商业世界的有机体。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成员,有机体成员还包括供应商、主要的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风险承担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同时将自己与未来的方向(由一个或数个核心公司确立)结合起来。随着时间的变迁,承担领导作用的公司可能会发生改变。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在快速多变的复杂环境中生存,其长期发展已经不是单个公司所能够左右与控制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现代公司的发展壮大是与其相关公司、供应商、顾客、社会组织、公众以及自然环境等共同成长的。也就是说,所有企业与组织都应将自己看作是社会商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商业生态系统由核心企业、扩展的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及其它成员构成,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生产制造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顾客、供应商、其它生产者、竞争者和其它风险承担者等组成成员是商业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及获益者,其中核心企业起领袖作用,它的战略规定和制约着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不是企业之间简单的结合,而是企业之间以互利的方式共同进化,即它的核心是相互关系—— —共同进化。 通常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开拓阶段、扩展阶段、领导阶段以及自我更新或死亡阶段。 1、开拓商业生态系统 这个阶段主要探索或创造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的商业生态系统种苗。只要找到有创新意义且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就有可能开始一个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开拓时期,企业家一般都满怀激情地开发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新产品或新服务项目,并初步建立起新的商业网络。这一阶段成功的关键在于所能提供的商业项目对顾客具有价值。 2、商业生态系统的扩展 开拓阶段达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快速成长的扩展阶段。在第二阶段,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被推广应用,以便获得更多的满意和发展,并能吸收到更多的新顾客成员、相关风险承担者、相关利益者和关注者,商业生态系统规模以较快的速度逐步扩大,并建立起较为健康的商业共同 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 胡家永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竞争环境的变化加剧,成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介绍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指出了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的方法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竞争环境;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02-28-02 管理探索 28 --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还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都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生命系统支持功能主要包括固定二氧化碳(Woodwell G. M.,Mackenzie F. T., 1995; Anderson D., 1990)稳定大气(Woodwell G.M., 1993)、调节气候(Meher-Homji V.M., 1992)、对干扰的缓冲、水文调节、水资源供应(Bruijnzeel L. A., 1990; Sfeir-Younis A., 1986)、水土保持、土壤熟化、营养元素循环(Ehrlich P. R.,Ehrlich A. H., 1992)、废弃物处理、传授花粉(Buchmann S. L.,Nabhan G. P., 1996; Nabhan G. P.,Buchmann S. L., 1997)、生物控制(Woodwell G. M., 1995; DeBach P., 1974; Naylor R,Ehrlich P., 1997)、提供生境(de Groot R., 1993)、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Vitousek P. et al., 1986)、遗传资源库、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科研、教育、美学、艺术(Kulshreshtha S. N.,Gillies J. A., 1993)等。从经济和社会的高度来看,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1)外部经济效益.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属于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换,某一经济主体受到其它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其效益被有利者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如林业部门栽树水利部门受益,旅游业旺服务业受益:其影响无利而有害者称为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公害。森林生态系统能给社会带来多种服务,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游憩、保护野生生物等,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属于典型的外部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外部价值上,而不是表现在作为生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Daily,1997;欧阳志云等,1999)。目前,得到国际广泛承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系统是由MA工作组提出的分类方法(MAG,2002)。MA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将主要服务功能类型归纳为提供产品、调节、文化和支持四个大的功能组(图1)。产品提供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生产或提供的产品;调节功能是指调节人类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化功能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感受、知识获取、主观映象、消遣娱乐和美学体验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利益;支持功能:保证其它所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所必需的基础功能。区别于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功能对人类的影响是间接的或者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发生,而其它类型的服务则是相对直接的和短期影响于人类。一些服务,如侵蚀控制,根据其时间尺度和影响的直接程度,可以分别归类于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地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地主要方法有(表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价值评价方法

商业生态系统理念下企业商业行为进化与优化

商业生态系统理念下企业商业行为进化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受地理区域之限,而随着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模式逐渐深入人心,企业的商业行为也在随之演化和进化,竞争领域和层面逐渐向商业生态系统靠拢,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商、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商业组织形态正在形成,对企业竞争模式和市场发展模式的影响正在加深。 关键词:商业生态企业商业行为行为进化行为创新 发展生态经济,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得以完整的体现。而经济社会的发展,除了需要必要的物资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做基础外,还需要企业这一关键的“市场单位”对资源进行利用和使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这就使得对资源的使用处于分散的状态,资源的使用效率难以达到较高的程度。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更高地满足市场需求,在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应该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该系统

的建立仿照“生态学”的原理,以分工协作为前提,旨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管理费用、提高供应效率,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企业不但要在最终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创造价值,还应该发挥其资源和能力的最大功效,并以此形成一个基于“生物生态”的商业网络。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受地理区域之限,而随着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模式逐渐深入人心,企业的行为也在随之演化和进化,竞争领域和层面逐渐向商业生态系统靠拢,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商、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商业组织形态正在形成,对企业竞争模式和市场发展模式的影响正在加深。 基于此,本文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属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商业生态模式下企业商业行为的进化层面和途径,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企业商业行为的创新与优化的路径,以期为当前企业商业行为的优化和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提 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商业生态系统的界定与属性分析 商业生态系统概念的界定。生态系统指的是在生物群落和生活环境之间,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而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自然装填。对商业生态系统而言,指的是具有一定关联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系统,这种系统因其往往由企业、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

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第30卷第1期2015年1月V ol.30No.1 Jan.,2015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 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 曹智1,2,闵庆文1*,刘某承1,白艳莹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 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 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 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SECC )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 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 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 “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据“短板效应”取最小值作为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后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核心保护区之一云南省 红河县为例对ESECC 评估模型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云南省红河县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5)01-0001-11DOI :10.11849/zrzyxb.2015.01.001 承载力研究起源于1798年的Malthus 人口论[1]。Malthus 在《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中将粮食作为人口增长的限制因素,讨论了人口增长的极限问题,奠定了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框架[2]。20世纪早期,承载力研究关注点集中在增长变量的变化规律上,生物学家利用实验室或野外条件下的动物、微生物种群数据对Lo-gistic 方程进行拟合研究[3-4],验证种群数量极限的存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回归到Malthus 人口论的研究框架,将限制因素增加为粮食、资源和环境。《增长的极限》著作的发表引起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承载力研究也得到了推动。承载力被引入到了土地、水、矿产、环境等不同领域,发展了针对性更强的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概念。 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资源环境要素都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限制因素,针对单一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学者提出生态承载力这一综合概念,用系统的思想试图解决人类活动受各种限制因素制约的问题。近几年来,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不断完 收稿日期:2013-11-22;修订日期:2014-03-3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0376)。 第一作者简介:曹智(198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土地利用和乡村发展。E-mail:caoz.11s@https://www.360docs.net/doc/5d5068831.html, *通信作者简介:闵庆文(1963-),男,江苏徐州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minqw@https://www.360docs.net/doc/5d5068831.html,

商学导论案例分析-商业生态系统和价值链

商业生态系统和价值链预习思考题 1、你最佩服的企业家是谁?为什么? 就案例中的福特和斯隆先生来说,我更敬佩斯隆。原因有三:第一、斯隆性格沉稳、具有耐心,并且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以及会为自己的目标不断付出极大的努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具有领导力,能开创性地给公司指明目标并能联合一群人,鼓励他们一起完成目标。第二、相比于福特的专业能力来说,斯隆得到过更加系统的专业培训,自己也非常努力地学习,故拥有更加强的专业能力,若把斯隆放到和福特同样的环境中去,斯隆也可以开创出全新的生产制造方式,将生产标准化,实现大规模的生产。第三,相较于福特在自己领域内做出杰出贡献,我觉得斯隆更有创造性,他在自己专业以外,开创性地提出进行管理理念变革,这个做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拉开了现代企业的帷幕,不仅开创了新型企业管理模式,让企业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能适应并发展,更是开创了一个新学科。 2、这个世界上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为什么发达?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个发达国家的产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体现在哪里?举例说明? (1)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发达的原因如下:a.历史原因b.资源分配不平衡c.技术发展不均等。在中国还在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的时候,国外有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全世界殖民,拓展疆土,霸占资源,并且开始工业革命,有些国家,比如说是目前第一大国——美国,甚至靠发战争财来“发家致富”,这样就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而且由于较早开始工业革命,所以他们在前期发展较快,而等不发达国家回过神来奋起直追,也因为时间差而望洋兴叹,何况这些工业强国的发达国家还对不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封锁,导致技术发展不均等。 (2)产业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产业的兴盛为人类文明带来新的春天。就拿汽车产业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来说,一开始汽车以代步工具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后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诱发了人们对汽车各种各样的期望与需求,进而衍生出一种汽车文化,故而到后来,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福特标准化后的汽车也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对汽车的期许,汽车也以一种文化代表,精神代表出现在高端消费市场,而这个的前提恰好就需要汽车产业发展到一个足够成熟时,足够应对变化的世界的阶段,所以说,汽车产业的高度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丰富的汽车文化与汽车体验。 3、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为什么中国在技术上仍然比较落后?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起步晚;(2)发展方向变更;(3)经验积累不足、资金投入不足;(4)制造业缺乏工匠精神。结合自己今年实践所见所闻,我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今年暑假我随专业实践支队去了无锡永瀚,一个生产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公司。就这个技术而言,我国目前是完全落后于美国的,因为我们起步较晚,在我国战乱时,美国就已经生产战斗机、民航客机卖给其他国家,在我们解决温饱问题时,美国该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并且由于我们在解放初期,跟着苏联老大哥,积极备战,研发发动机都是以战争为导向,不计飞行时间(因为据统计,战斗机上天最多飞行半个小时后会被击落),跟苏联的关系破裂之后,我们改变研发方向,重新投入时间精力与资金去研发使用性能稳定的发动机,但已经比美国晚了好多;因为研发时间不如美国,当然积累的经验不如他。并且相比于美国,我们投入研发的经费不足,当然军用研发不少,但全国投入研发的资金比例还是比较小;另外,我国制造业人心浮躁,大多数人没办法静下心来搞研发,目前国家提倡“工匠精神”,相信这一情况会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