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四块玉石告别(元代)关汉卿告别了自己。
很难放弃。
小相思什么时候会消失?用袖子刷雪。
溪流和山坡,山脉和植被,人们去吧!1.歌曲中杨华学的意思是(2分)。
以下选项之一是(四块玉石·告别)(元)关汉卿我很难放弃为你送行。
我什么时候会想念你?用袖子刷雪。
溪流和山坡,山脉和植被,人们去吧!1歌曲中的“阳花雪”意思是(2)分)二.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如雪花般飞舞的扬花(2(分钟)2.c(2(分钟)四块玉。
别情我很难放弃为你送行。
我什么时候会想念你?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一.“杨花雪”是指.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钟)a这首歌的作者是元杂剧的创始人关汉卿。
他与白璞、张洋豪、郑光祖一起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师”。
b在这首歌中,“用你的袖子刷白杨花的雪”这句话表明这个节日写在冬天。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一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分钟)2.d分)四块玉石·再见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一、本作品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中的_______________(2分)A.关汉卿b马志远C白朴d郑光祖2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想念远方的亲人,从栏杆上向外张望,但她很失望。
上海重点初中四块玉别情练习1(有答案)

(二)四块玉。
别情(1)四块玉。
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杨花雪”是指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2)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本作品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中的______ _________A关汉卿B马致远 C白朴D郑光祖2、作品中主人公思念远方亲人而凭栏远眺,但她失望了。
据划线句,她将看不见的原因归为:(3)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小令中“斜”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D、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
(4)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2、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为了抒发离情别绪)(5)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四块玉”是曲牌名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C)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诗经》二首(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12《诗经》二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jiān jiā)..(yáo tiǎo)蒹葭B.荇.菜(xìng) 关雎.(jū)C.溯洄..(sùhuí) 寤寐..(wǔmèi)D.萋.萋(xī) 琴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左右芼.之()(2)溯洄..从之()(3)白露未晞.()(4)道阻且跻.()(5)在水之涘.()(6)宛在水中沚.()3.按要求默写填空。
(1)《关雎》中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2)《关雎》中描写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的句子是“”和“”。
(3)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
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这两句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窈窕..淑女()(2)君子好逑..()(3)寤寐思服.()6.文中“琴瑟友之”是指()A.以琴瑟为好友B.弹琴鼓瑟对待好友C.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D.对琴瑟表示友好7.这首诗首章用“”起兴,引出“”;诗中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短句是“”“”(不必是连贯的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描写主人公以来化解求之而不可得的矛盾。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XXX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XXX”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解析】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XXX”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表示墨客漂泊的出身。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
惟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照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光阴不再,事过境迁,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1饮湖上初晴后雨XXX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1.这首诗的作者XXX,号___居士。
【答案】XXX【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把握,文学知识正误的判别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首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XXX,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XXX居士,世称XXX、XXX。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上海市闵行区 二模语文试题

闵行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雨前初见花间蕊,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晴》)2.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4._____________________,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本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
(2分)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A.此首小令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之情。
B.作者以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来写。
C.“杨花雪”一词语出苏轼《少年游》。
D.“人去也”一声长叹,包含离别伤痛。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过王而行”中的“过”与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人恒过.,然后能改B.过.故人庄C.过.目成诵D.以.其境过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四块玉别情

2013年二模【杨浦区】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别情”是本曲的。
(2分)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华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险,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7.曲牌标题(各1分)8.A(2分)【长宁区】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
(4分)7. “凭阑袖拂杨花雪”中的“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分)8. 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7.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8.A2015年初三一模诗歌汇编徐汇区(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6.(2分)关汉卿7.(2分)C2015年二模闵行区阅读下面元曲,完成6-7题(4分)6.本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
2021届中考松江七中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及答案

2021届中考松江七中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2.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3.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_________________ ,下见小潭……(《小石潭记》)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_________________ 。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列词、曲,完成6—7题(4分)甲: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乙: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甲词中“卷帘人”是指_________。
乙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
(2分) 7.下列对甲、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都刻画了女子形象。
B. 都抒发了伤怀情感。
C. 都表现了暮春景象。
D. 都向往着美好爱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遇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以薪积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方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8.请按要求完成下表(5分)9. 对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待狡猾的狼,不能心慈手软。
《四块玉·别情》习题汇总(2014-2020初三模拟卷)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2.“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3.“凭阑袖拂杨花雪”中“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首小令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之情。
B.作者以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来写。
C.“杨花雪”一词语出苏轼《少年游》。
D.“人去也”一声长叹,包含离别伤痛。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
”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花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斜……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难,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8.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9.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
《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分)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B.“凭阑袖拂杨花雪。”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1.如雪花般飞舞的扬花(2分)2.C(2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杨花雪”是指.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C。“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分)2.D(2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本作品的作者是“#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end#元曲四大家”中的_______________(2分)A关汉卿B马致远C白朴D郑光祖2、作品中主人公思念远方亲人而凭栏远眺,但她失望了。据划线句,她将看不见的原因归为:?=1\*GB2⑴杨花迷眼。=2\*GB2⑵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A2、山重水复(河山阻隔)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小令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D、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分)2.A(2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杨花雪”的含义是。2、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1.(2分)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如雪花般”1分,“杨花”1分)2.(3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