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2)
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某一部分突出并压迫神经,导致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复杂,恢复期较长。
小针刀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选择。
小针刀手术原理小针刀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技术,在患者体内定点制造小孔,从而在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小针刀可以通过这些小孔将椎间盘突出的部分直接切除或蒸发,减轻神经受压的程度。
小针刀手术优势小针刀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有许多优势。
首先,小针刀手术创口小,出血少,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其次,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小针刀手术有效缓解了神经受压的症状,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适应症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适用于部分患者,如症状较轻或局部解剖结构较为简单的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小针刀手术。
术前准备在进行小针刀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此外,医生还会要求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X光、CT或MRI等,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术后护理小针刀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休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术后的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康复锻炼等。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小针刀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患者在接受小针刀手术治疗后,可望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小针刀手术有诸多优势,但术前术后的全面评估和妥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希望患者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顺利恢复健康。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要几次才能好起来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要几次才能好起来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患者常常面对疼痛和功能受限的困扰。
传统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手术等,然而这些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因此近年来,小针刀治疗(即经皮椎间盘电凝术)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在椎间盘周围的神经组织上施加高频能量,
瞬间将其凝结,从而减轻神经的压迫和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然而,小针刀治疗并非一次治疗即可见效,具体需要进行多少次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呢?
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小针刀治疗通常需要进行1至3次。
在初次治疗后,患者往往会感觉到一定程度的减轻疼痛和改善,但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通常需要在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治疗。
这些间隔时间一般为1至2周,以便给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和患者康复的时间。
在接受小针刀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以加速疗效
的显现和保持治疗效果。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适当的运动锻炼、腰部保护和注意姿势的改善等。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从而降低复发的风险。
总的来说,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需要1至3次治疗方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和康复方案,以期尽快恢复健康。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疗效分析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疗效分析
李光春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022)003
【摘要】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确有一定的疗效。
现将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168-168)
【作者】李光春
【作者单位】綦江县脑血管病防治医院,重庆,綦江,4014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李月中
2.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J], 梁健
3.按摩推拿联合小针刀治疗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J], 李伟峰;陆伟
4.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行针刀治疗的疗效分析 [J], 郭翔
5.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J], 段国相;吴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需要休息多久才好转

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需要休息多久才好转
腰椎间盘突出,即俗称的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脊柱疾病。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小针刀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患者在接受小针刀治疗后,需要足够的休息来促进康复,并确保疾病好转。
那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需要休息多久才能见效呢?
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通过微小的针尖刺入病变组织进行热消融,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效果。
患者通常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恢复较快。
休息时间
在接受小针刀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床上休息1-2 天。
这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减少活动对手术部位的影响。
不过,在术后的第三天,患者应开始适量的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整个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以免加重腰椎的负担,延缓康复。
此外,保持正确的坐姿、走路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是重要的。
患者自我康复
除了休息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自我康复的方法。
如保持良好的体重,不过度用力或劳累,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加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等。
总的来说,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后,患者需要休息1-2 天,逐渐恢复活动,同时通过自我康复的方式保持腰部的健康。
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进行康复恢复,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上以腰4~5、腰5~骶l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各部分退行性改变,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部疼痛,或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放射痛、麻木、双腿无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所以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证”范畴。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很早就有论述。
《素间·刺腰痛》就提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仰俯,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证”的范畴。
腰为肾之府,由肾之精气灌注,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过此处,此外,任、督、冲、带等经脉也分布于此,所以腰痛与肾脏及这些经脉相关。
腰痛多由于肾精气亏虚,腰府失于濡养和温煦作用所致。
精气亏虚则肾气不充,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阳虚则腰府不能得以温煦,所以发生腰痛。
风、寒、湿、热邪气合而为痹,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寒为阴邪,其性收敛凝闭,侵袭经络,郁遏卫阳,使腰部气血不通。
湿邪侵袭,其性重浊、黏滞,痹阻气血,热邪可与湿邪相合,郁而发热,留滞于腰部,发生腰痛,内外二因相互影响,痹阻经脉,产生腰痛。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所说:“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另外跌仆损伤等因素也是导致腰痛的原因,损伤过后,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凝涩经脉,不通则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疗法一针刀定点:腰4~骶1的棘突间和棘突上治疗点。
操作规程:患者采用俯卧位。
松解腰4~骶1的棘突间和棘突上治疗点,使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约0.5cm达棘突间隙,将刀口线旋转90°,垂直于肌腱韧带纤维方向,切开松解,如果有黄韧带肥厚,可将黄韧带切开。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的体会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的体会(1) 经正中入路:在病变下位棘间隙正中紧贴下位棘突偏患侧做定点标记。
刺入依次经过皮肤、皮下脂肪、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阻力感消失后再继续深入的同时微动针刀,以触及神经根鞘膜产生反射,此时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2)经小关节间隙入路: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故必须根据患者腰椎正位片等比例测量。
在病变下位棘间隙测量患侧小关节间隙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做定点标记,垂直皮肤进针刀,在刺入过程中可能触及上下小关节突骨质,可内外微调针刀寻找小关节间隙,阻力感消失后,证明针刀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微动针刀,以刺激根鞘膜,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3)经椎板外切迹入路:根据病人腰椎正位X片等比例测量,在病变棘间隙下位椎体的患侧椎板外切迹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结合病人反复触诊,做定点标记。
垂直皮肤进针刀,到达椎板后,针刀向外侧滑行,寻找椎板外切迹,沿外缘继续进针刀,有阻力感消失后,说明针刀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微动针刀,刺激神经根鞘膜,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4)经小关节外缘入路:根据患者腰椎正位X片或CT片等比例测量病变下位棘间隙患侧小关节外缘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结合病人反复触诊做定点标记。
垂直皮肤刺入,在刺入过程中可能触及上关节突骨质,可向外微调针刀继续深入,以刺激神经根鞘膜,病人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手术中注意的事项1.一般情况下针刀突破黄韧带即有明显的落空感,继续刺入,微动针刀患肢可突发弹起或触电样窜麻。
对针刀穿过棘间韧带,黄韧带的突破感、肥胖患者皮下脂肪的突破感、老年患者黄韧带之钙化与骨性组织之硬度,要手感清楚,应反复体会。
2.针刀确实入椎管内,患者未有反应,摸索前进同时纵向摆动针刀致针锋微动,亦未有反应,应即刻退出针刀于皮外,不可强求。
小针刀治疗腰椎病效果怎么样

小针刀治疗腰椎病效果怎么样腰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疼痛和不便。
在腰椎病的治疗中,小针刀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备受关注。
那么小针刀治疗腰椎病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本文将分析小针刀治疗腰椎病的效果、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小针刀治疗腰椎病的效果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专用的仪器将极细的针刀精准地引导到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切割或热凝。
相比传统手术,小针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在治疗腰椎病方面,小针刀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尤其对于那些因为年龄大、有心脏病、慢性疾病或者大手术的个患者都是很好的选择。
同时,小针刀还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带来的大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术后痛苦和恢复时间。
小针刀治疗腰椎病的适应症小针刀治疗腰椎病适用于以下情况:1.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病的常见病因,小针刀可以精准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减轻疼痛。
2.椎管狭窄:腰椎病患者由于椎管狭窄引起腰腿痛,小针刀可以帮助扩大椎管,缓解症状。
3.腰椎退行性疾病:老年人由于腰椎的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痛和下肢疼痛,小针刀可以减轻症状。
4.腰椎滑脱症:小针刀可以通过精细的手术方式将脱位的椎体复位固定,恢复腰椎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尽管小针刀治疗腰椎病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患者在选择小针刀手术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术前充分评估:在决定接受小针刀手术之前,患者应该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评估,确保手术适应症。
2.术后康复指导:小针刀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术后休息和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保持腰部的稳定。
3.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及时评估手术效果和康复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小针刀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在治疗腰椎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但是患者在选择小针刀手术时需要注意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生活养生-腰椎间盘突出做小针刀

文章导读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了,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得这一疾病,治疗此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医小针刀疗法,还可以配合针灸,按摩,推拿,牵引都能够尽快的康复。
1.小针刀疗法通过松解劳损和痉挛的肌群和韧带,恢复脊柱力学关系,降低椎间盘所受到的剪力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
在中医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疼痛放射部位,除了与夹脊、足太阳膀胱经非常密切外,还与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非常一致。
故临床上应当将病变的部位与中医的经络循行相结合进行治疗(1)腰3~腰4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4~5椎旁+足少阴肾经的横骨、阴谷、太溪等(2)腰4~腰5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4~5椎旁+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秩边、委春阳+足少阳经的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阳明经的足三里为主(3)腰5~骶1椎间盘突出:定点以L5~S1椎旁+足太阳膀胱经的背腧穴、秩边、委阳、承山、昆仑为主(4)另外,阿是穴也是小针刀治疗定点的重要参考。
2.局部封闭疗法局部封闭疗法有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两种。
穴位封闭:兼有针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因此,比单纯的针灸或单纯的楷物治疗有更明显的止痛效果。
常用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
(1)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混匀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5~7日封闭1次。
3~5次为1疗程。
(2)维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
每日封闭1次。
10次为1疗程。
3.药方外敷临床保守治疗方法较多,如针灸、推拿、理疗、腰椎牵引等,但都存在疗效欠佳或疗程较长的缺点,且不适合常规推拿治疗,为临床难治病证。
为更好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近年来一些采用自制中药痹痛散外敷有关穴位治疗急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一定疗效。
治疗方法:外敷痹痛散(由牡丹皮、马钱子、两面针、秦艽、闹洋花等中药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四)神经多卡损伤机制在腰突症中的意义
腰突症应属于一种慢性神经卡压症,从临床角 度看其中存在着“多卡”机制。
精品课件
1、腰突症引起的神经痛,以其分支途径易卡压外者为 疼痛常见者。如: ①腰脊神经后支及后内侧支在途径横突根部及副突、 乳突间骨纤维时易受卡压,临床产生腰椎旁疼痛。 ②腰4、5、骶1神经根之纤维组成臀上神经,而臀上神 经在跨过坐骨大孔之上缘后反折向上易受卡压,临床上 出现臀痛。 ③腓浅神经斜穿腓骨之表面,易受卡压,临床常出现 小腿外侧麻木疼痛。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
精品课件
腰腿痛是当前威胁健康主要问题之一。 腰突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90%以上的腰突症可成功地应用保守治疗
临床上一般把腰腿痛症状消失作为腰突症临床治愈的 重要指标。
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效果已公认。 针刀治疗腰突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针刀很难进入椎管,但针刀可有效的解除引 起腰腿痛的一些环节。
精品课件
去除针刀,注入“史氏液”10ml,达后关节处。 (“史氏液”,即史可任推荐的,用于注射疗法的注射
用 药 液 , 其 组 成 为 : 2 % 利 多 卡 因 5 ml+ 确 炎 舒 松 A10mg+litB12100μg+生理盐水至20ml) 创可贴覆盖切口,按压5分钟。 病人侧卧,作腰部斜搬,左右各一次。 术后病人卧床休息3天,1周内避免腰部剧烈活动。
,在按压在局部的左手拇指的帮助下,刀口线顺骶棘肌纤维走向 ,摆动式逐渐深入,达椎板及后关节。以左手拇指为支点,紧贴 骨面,将后关节囊后外侧及椎板周围的软组织,连同腰脊神经后 内侧支推剥开。探索到关节突关节最隆突处外下方之副突,将附 着的乳突副突间韧带推剥开。再自后关节最隆突点下方约0.5cm 处,紧贴骨面,向上将附着的关节囊推剥开一部分。
2、化学炎症机制
3、免疫机制
精品课件
椎间孔纤维隔部分附 着于横突根部
神经根的活动是以椎 间孔外口为枢纽
纤维隔松解→神经松 驰→腰腿痛消失
针刀可松解纤维隔
精品课件
图
精品课件
三、神经多卡损伤机制在腰突症中的意义
(一)神经纤维的生理功能
1、神经纤维的几个基本概念
神经元=胞体+突起
轴索外包髓鞘或神经膜,称神经纤维。
精品课件
图
精品课件
图
精品课件
(三)针刀腰椎间孔口纤维隔松解术
1、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神经根紧张性损伤 者。
2、临床特点:患者腰腿痛明显,相应椎旁压痛放射痛 明显,患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足背伸试验阳性。
3、针刀治疗: 病人俯卧,局部常规皮肤消毒铺巾,戴消毒手套。 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达横突根部。
四、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针刀治疗可选用于各类各期的腰突症,亦可与其它
治疗方法作为一种闭合手术方式,有与各种手术相 同的一些原则性禁忌症。如:
①感染性疾病 ②严重内脏疾患的发作期 ③施术部位皮肤破损,局部红肿热痛及皮肤疾患 ④施术部位深部脓肿
神经纤维的功能:①传导兴奋
②运输物质(轴浆运输)
轴浆运输: 顺向 快速、慢速轴浆运输
逆向
精品课件
(二)慢性周围神经卡压的病理变化
周围神经 1.神经纤维及其相应的雪旺细胞 2.结缔组织纤维管形结构:内膜、束膜、外膜 3神经内微血管
神经受压,局部缺血,血——神经屏障破坏,微循环 障碍,轴浆运输缺氧性阻滞,神经内水肿,导致神经纤 维过敏和自发放电,而出现疼痛。
周围神经受卡压,可引起疼痛,感觉和运动障碍,及营 养功能障碍。
精品课件
(三)双卡综合症及多卡综合症
神经双卡综合症:一条神经近侧受到卡压或损伤, 除了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外,还可使该神经的远侧 对卡压的易损伤性增强,原来并不引起神经损伤的 压力,即可导致卡压性损伤。
神经多卡综合症:同上所述,神经近侧损伤,导致 其远侧多处出现卡压性损伤。
精品课件
2、腰突症病人,早期手术髓核摘除,术后腰腿痛消 失彻底。病程较久者,常残留症状。
从多卡机制解释:腰突症病程久者,继发性卡压点 呈慢性炎性改变,局部产生粘连、增生、疤痕形成 ,虽原发卡压解除,继发卡压点由于自身的病理改 变,局部神经卡压表现未能随之解除。
精品课件
3、神经轴流是双向性的。 上位卡压可影响下位轴流,下位的卡压亦可影响上
位的轴流。 上位卡压的纠正可改善下位的轴流,下位卡压的纠
正亦应可改善上位轴流。 可认为针灸、推拿、理疗、体疗等方法有促进轴流
、提高神经纤维对卡压的耐受性的作用。
精品课件
4、笔者10年余来试以针刀为主,从松解继发 性卡压点入手治疗腰突症数千例,腰突症手术 后综合症近千例,获得满意疗效。
精品课件
⑤凝血机制不健全者。
精品课件
(二)针刀腰椎后关节囊及腰神经后内侧 支松解术
1、适用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腰椎后关节 病变及腰神经病后内侧卡压者。
2、临床特点:腰痛明显。突出椎间盘相应的一侧 或两侧后关节压痛,伴放射痛或不伴放射痛。相应 的棘突压痛。髋膝屈曲试验阳性。
精品课件
3、针刀治疗
病人俯卧,局部常规皮肤消毒铺巾,戴消毒手套。 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达腰椎后关节及附近。 右手持4号针刀,在病变椎间隙,棘突旁开1.5—2cm插入针刀
精品课件
针刀治疗腰突症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着手: 1,腰椎后关节及腰神经后内侧支 2,椎间孔的纤维隔 3 ,继发性神经多卡点 4,消除肌肉中的 “触发点”
精品课件
一、腰突症时腰椎后关节及腰神经后支的病理改变
椎间盘与后关节“三 位一体”。 椎间盘突出→椎间隙 变窄→后关节的病变 →后关节炎症→神经 根炎 针刀治疗后关节病变 →神经根炎症消除→ 腰腿痛消失
精品课件
1后关节炎症→腰神经后 内侧支卡压-----腰痛
2神经多卡机制 : 腰突 症—→腰神经侧支易 卡压→腰神经后内侧 支卡压综合症→腰痛
3针刀可解除腰神经后内 侧支卡压,解除腰痛 。
精品课件
图1
精品课件
图2
精品课件
二、腰椎间孔内的纤维隔在腰突症中的意 义图
腰突症导致腰腿痛 的机制
1、机械压迫机制 牵张机制 嵌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