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合集下载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设计应用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设计应用
to in
异形柱是截 面几 何形 状 为 L形 、T形和 十字形 ,且截 面各肢 的高厚 比不大 于 4的柱。异形 柱结构是 采用异形 柱 的框架结构 和框架 一剪力墙 结构 。混凝 土异形 柱结构是 以 L形、T形和十字形的异形截面柱代替一般框架柱 作为竖向 支承构件 而成 ,避免 了框架 柱在 室内 凸出,少 占了建筑 空
( il n i en eci n e aci et n Ycu n e i Cv gn r g Tahn a dR s r n Sco , i nU w  ̄ q,Y hn36 0 hn ) iE ei g e hg i h i u 30 0C i c a
Ab t a t h o c ee sr c u e i p cal h p d c l mn y t m il s d i o sn r h tc u e a d od n r ii a c i s r c :te c n r t t t r sw t s e i l s a e ou ss se i man yu e h u i g ac i t r n r i ay cv l r h— u h y s n e tcu e h o g e e r h n e c n t cin o o c ee sr cu e t p c a y s a e ou s a d h u i g d s i t o cu e h t e t r ,tr u h r s a c i g t o sr t fc n r t t tr swi s e il h p d c l mn n o sn it c ,c n ld st a h u o u h l r t e c n r t t c u e t p cal h p d c l mn a e u e i ey h o c ee s u t r sw h s e il s a e ou sc n b s d w d l r i y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和构造(最全版)PTT文档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和构造(最全版)PTT文档
防止纵筋向外压屈,提高柱的受剪承载力,与纵筋形成骨架, 且对核心部分的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 ⑵箍筋的形式
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作成封闭式。对于形状复杂的构件, 不可采用具有内折角的箍筋。其原因是,内折角处受拉箍筋的合 力向外,可能使该处混凝土保护层崩裂。
图7.8 复杂截面的箍筋形式
一、构造要求
5.箍筋
二、轴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按纵向力与构件截面形心相互位置的
不同,可分为轴心受压构件与偏心受压构件(单向偏心受压
面宽度可取b=(1~2/3)h。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宽度
不宜小于350mm,为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
一、构造要求
3.纵向钢筋
二、轴 ⑴心受受压柱力承载纵力计筋算的作用 ⑴箍防筋止的纵协作筋用向助外压混屈,凝提高土柱的受受剪压承载,力,减与纵少筋形截成骨面架,尺且对寸核心;部分承的混受凝土可起到能约束产作用生。 的较小弯矩; 当 1 截得面防的=边 止0.长在 脆80性0以下破时,坏以5,0为模增数,加边长构在8件00以延上时性,以;100减为模小数。混凝土徐变变形。 ⑵受力纵筋的配筋率 ⑵受力纵筋的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也不应小于0.
钢—筋调混 整凝系土数《柱,的为混设了计保凝和证构轴土造心受结压和构偏心设受压计具有规相近范的保》证率规。 定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⑶受不力 5宜纵小%筋于的,12直m径m也,通不常在应16~小32于mm范0围.内6选%用。;从经济和施工方便角度考虑,受压钢筋 的配筋率一般不超过3%,通常在0.5%~2%之间。 As‘—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2.确定构件形状和尺寸 一般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50×250,控制在

混凝土通规 异形柱

混凝土通规 异形柱

混凝土通规异形柱混凝土通规是指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中约定的规范和要求,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并发布。

混凝土通规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和实用,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在混凝土通规中,建筑构件以直线形状为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也经常遇到一些复杂形状的构件。

异形柱就是这样一种特殊形状的构件,其截面形状不规则,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首先,异形柱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荷载的分布和作用,合理选择截面形状和尺寸,以及确定构件的受力性能。

根据工程要求,设计师通常会采用矩形、圆形或其他特殊截面形状来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模板制作、钢筋布置以及混凝土浇筑。

模板对异形柱的成型至关重要,需要根据构件的几何形状制作模板,确保模板的强度和刚度。

钢筋布置应满足强度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截面形状的特殊性,采取合适的布置方式。

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工作性能和密实性,保证混凝土完全填充模板空间,并进行充分的振捣和整平。

最后,验收时需要对异形柱进行检查和检测。

对于混凝土构件,常见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敲击和拍片等。

目测主要用于检查外观质量,包括裂缝、麻面和色差等。

敲击和拍片则用于检查混凝土的声音和表面硬度,以评估其强度和质量。

总之,混凝土通规对于异形柱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精细的施工和严格的验收,可以确保异形柱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建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如数控加工、预应力等。

这样可以不仅满足通规要求,还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建筑工程中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中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中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探讨摘要: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推广和应用异形柱框架结构,因其有诸多的优点,室内不出现棱角、便于家具布置、扩大房间的有效使用面积等。

文章简述了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及设计要点,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异型柱框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1 异型柱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特点:①柱肢厚通常采用180~200mm,肢厚基本与填充墙等厚,框架梁宽也同墙厚,室内不凸出梁柱,便于使用又美观,同时还增加了房间的使用面积,比相同形式的砖混结构可增加约8%~10%的使用面积;②柱的平面布置很灵活,异型柱结构的围护墙通常是非承重的轻质隔墙,受建筑的限制较少,这使得房间布置更加灵活,可很好地满足业主对大开间建筑的需求;③异型柱框架与矩形框架相比,抗震性能有明显的提高,质量减轻是其抗震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抗侧刚度对抗震性能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④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因扩大了使用面积,加之自重较轻,减少了基础费用,综合考虑总体经济效益较好。

2 异型柱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2.1 结构布置与—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结构布置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为了避免扭转带来的不利影响,结构平面宜尽量对称,使平面和刚度均匀,两个主轴方向应协调布置;如果有明显的不对称,应考虑扭转对结构受力的不利影响。

(2)异形框架宜双向设置,框架柱应对齐,框架梁应拉通,避免纵横框架梁相互支撑,使结构形成空间受力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较好的抗震性能。

(3)为了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防止楼层刚度沿竖向的突变,竖向布置应力求体型规则、均匀,尽量避免错层。

(4)受力复杂部位的异形柱,宜采用一般框架柱。

2.2 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最大高宽异形柱框架结构在6 度(0.05 g)抗震设防烈度区,房屋最大高度24 m,高宽比不宜大于4;异形柱框架在7 度(0.10 g)抗震设防烈度区,要求房屋高度小于35 m,层数小于12 层,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宜大于5;在8 度(0.20 g)抗震设防烈度区,房屋高度小于25 m,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浅析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

浅析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

浅析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摘要:介绍了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选型分析,从结构平面、竖向布置对其结构布置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关键词:异形柱;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在追求住房舒适性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美观和结构布置的多样性。

异形柱结构体系避免了矩形框架柱在室内凸出、占用建筑空间的问题,改善了建筑观感,为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带来灵活性和方便性。

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是墙体改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轻建筑自重、增加使用面积、适应建筑功能多样性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

1 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选型分析1.1 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是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施工技术等因素,通过安全、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并宜通过增加结构体系的多余约束和超静定次数、考虑传力途径的多重性、避免采用脆性材料和加强结构的延性等措施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使结构在承受自然界的灾害或人为破坏等意外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时,不至于引发整体的连续倒塌而导致严重的恶性后果。

此外,异形柱结构体系尚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结构体系要求受力明确、传力合理且传力途径多重性、不间断。

(2)为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多道防线原则对确保异形柱结构的安全非常必要,特别是8度设防区,宜采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角柱一般采用L形柱,由于L形柱受力性能较差,是异形柱结构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4)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1.2截面形式的选择异形柱常用的截面形式有T形、L形、十字形,具体采用哪种类型需要根据建筑的需求和墙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一”字形和“ Z”形异形柱,但由于其受力性能不合理,所以很少采用,《异形柱规程》也没有列入。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摘要】近年来,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一定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只有在设计中充分了解异形柱的受力特点和其破坏机理,选用合理的结构布置,正确使用计算分析方法,其结构才会安全可靠。

【关键词】异形柱;框架结构;结构设计前言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的矩形框架柱会给室内装饰和家具布置带来极大的不便。

如何合理地利用建筑物的有效面积,这对住宅结构设计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

异形柱框架结构主要应用于多层住宅,填充墙采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厚度与异形柱(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等)肢厚相同,室内不出现柱楞,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上述要求,兼备了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它将是今后住宅结构体系的发展方向之一。

1 异形柱结构的受力机理分析1.1 承载能力异形柱的截面形式主要有T形、十字形、L形和Z形(较少采用)等,L形多用于墙转角,T形和十字多用于纵横墙交接处。

由于截面的这种特殊性,其墙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的刚度相差较大,各个方向的承载力也有较大差异。

1.2 变形特征异形柱的肢厚一般为200~250mm,为了获得足够的承载能力,异形柱的肢长一般不会太小,由此会容易造成剪跨比过小,形成短柱。

由于肢厚较小,为薄壁构件,剪切中心与截面形心往往不重合,变形以剪切为主,构件的变形能力下降。

由于异形柱属于薄壁构件,也会因截面曲率M/EI较小,使弯曲变形性能有限,延性较差。

1.3 破坏机理异形柱由于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处核心混凝土的协调变形。

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内存在比较大的翘曲应力和剪应力。

国内外大量的试验资料和理论分析表明,异形柱的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小偏压破坏、压剪破坏等。

影响其破坏形态的因素有:荷载角、轴压比、剪跨比、配筋率以及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D的比值等。

异形柱由于其截面的特殊性及受力性能的复杂性,在设计中必须通过可靠的计算分析和必要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其强度和延性。

民用建筑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

民用建筑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

民用建筑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设计实践经验,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及要点。

关键词: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计算分析TU24前言近年来,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多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异形柱是相对于通常的矩形截面柱而言的,是指截面各肢长与肢厚之比不大于4的截面形状为“T”形、“十字”形、“L”形、“Z”形的钢筋混凝土柱。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是指仅由异形柱作为竖向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它有如下特点:(1) 具有一般矩形柱框架结构整体性较强,抗震延性好的优点。

(2)兼有砖混结构的优点,且又有效解决了砖混房屋超高的技术问题。

因此特别适用于联排别墅、高档多层住宅等。

(3) 因墙体厚度一般与异形柱肢厚相同,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使用面积能增加8%~10%。

既改善了建筑功能,也提供了大空间及住户拆改装修的便利条件。

(4) 由于填充墙推荐采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非粘土质新型轻质墙体材料, 使得造价能低于普通框架结构约10%~15%。

1 结构体系布置1.1 适用条件本着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 异形柱框架结构型式适用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下地区的民用房屋,尤其适用于带错层、跃层的多层复杂住《规程》关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适用条件为: 7度区总高度不超过24m,宅和小高层。

总层数不超过8层;6度区总高度不超过35m,总层数不超过12层。

超过此限制标准时的小高层, 建议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1.2 结构布置在工程设计实践中, 异形柱常用截面形式有“L”“T”“十”型等,特殊形式还有“Z”型和“一”型。

在考虑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体系以力求布局合理、刚度均匀、力求均衡、减少扭转为布置原则。

因此异形柱的合理布局是整个结构布置的关键。

柱布置时,宜规整对齐,并按“密柱小梁”的布置思路,平面节点(轴线交叉点)应尽量设柱,避免主次梁搭接。

柱间距一般在3m~6m之间取值(柱网尺寸不应大于6.0m×6.0m);柱应双向拉结,以形成双向刚接框架。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是指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进行设计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定。

具体的设计规程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工程项目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设计规程原则:
1. 承载力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的承载力需要满足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这包括考虑柱的受力情况、材料的性能和强度等因素。

2. 构造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的构造设计需要满足结构施工和使用的要求,包括柱的几何形状、连接方式、支撑方式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构造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确保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材料选择:混凝土异形柱的材料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目标进行,包括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钢筋材料、连接件等。

设计时需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强度,确保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4. 抗震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设计时需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和结构的响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

5. 施工和检验要求:混凝土异形柱在施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程的要求进行,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和标准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施工和检验的可行性,确
保结构质量和安全性。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结合专业的结构设计知识和经验,进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

设计师应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和协商,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摘要:介绍了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选型分析,从结构平面、竖向布置对其结构布置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关键词:异形柱;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
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在追求住房舒适性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美观和结构布置的多样性。

异形柱结构体系避免了矩形框架柱在室内凸出、占用建筑空间的问题,改善了建筑观感,为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带来灵活性和方便性。

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是墙体改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轻建筑自重、增加使用面积、适应建筑功能多样性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

1 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选型分析
1.1 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是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施工技术等因素,通过安全、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并宜通过增加结构体系的多余约束和超静定次数、考虑传力途径的多重性、避免采用脆性材料和加强结构的延性等措施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
定性,使结构在承受自然界的灾害或人为破坏等意外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时,不至于引发整体的连续倒塌而导致严重的恶性后果。

此外,异形柱结构体系尚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结构体系要求受力明确、传力合理且传力途径多重性、不间断。

(2)为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多道防线原则对确保异形柱结构的安全非常必要,特别是8度设防区,宜采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角柱一般采用 l形柱,由于 l形柱受力性能较差,是异形柱结构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4)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1.2截面形式的选择
异形柱常用的截面形式有 t形、 l形、十字形,具体采用哪种类型需要根据建筑的需求和墙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一”字形和“ z”形异形柱,但由于其受力性能不合理,所以很少采用,《异形柱规程》也没有列入。

主要原因如下:
(1)“一”字形柱截面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

(2)“ z”形柱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还是很多的,比如阳台转角。

(3)“ z”形柱虽然没有列入《异形柱规程》,而且目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也不是很多,但在实际工程还是有用的。

1.3 楼板结构
根据楼板水平刚度的不同可分为:柔性楼板、刚性楼板及弹性楼板。

不同刚度的楼板,在传递水平作用时的工作状态也不同。

图1中假设各道竖向构件刚度相等,则楼板刚度不同时各竖向构件分
配的反力不同。

刚性楼盖的竖向构件所承受的水平力是按抗侧力刚度大小分配的。

由于其构件内力分析较准确,安全度有保证。

如果楼板形不成无限刚,如楼层开大洞口或凹凸太深太长等,即使按弹性楼板计算,也很难准确进行内力分析。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刚性楼板方案。

2 房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布置
2.1 结构平面、竖向布置
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无论在非抗震设计还是抗震设计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简单、规则、均匀,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密切协调配合,兼顾建筑功能与结构功能的合理性。

关于结构布置中对规则性的要求,《异形柱规程》提出:异形柱结构宜采用规则的结构设计方案,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结构设计方案,比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关规定有所加严,这是根据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和抗震设计特点而提出的。

异形柱结构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异形柱结构的一个独立单元内,结构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
(2) 异形柱结构的框架纵、横柱网轴线宜分别对齐拉通:异形柱截面肢厚中心线宜与框架梁及剪力墙中心线对齐;
异形柱结构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均匀,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2)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的突变,竖向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不宜在同一楼层变化;
(3)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剪力墙应上下对齐连续贯通房屋全高。

2.2 底层抽柱带转换异形柱结构竖向布置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全部落地,并贯通房屋全高。

抗震设计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
(2)矩形平面结构中剪力墙的间距,非抗震设计下宜大于 3 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 36m;抗震设计不宜大于 2 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 24m;
(3)框架结构的底部托柱框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4)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全高;不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

(5)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
3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1) 本工程为某项目一期工程7#楼。

建筑面积为 2766.4m2,建
筑基底面积为443.4m2,建筑高度为 18.450m,建筑层数为六层带跃层,标准层层高为 3m,建筑室内标高±0.000 相当于黄海高程31.250m,室内外高差 450mm,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由于淮北属于寒冷地区,所以本工程外墙材料采用 240mm 厚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内墙为 200mm 和 120mm 厚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

(2)本工程采用的结构形式为带部分矩形柱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3.2 结构布置
整栋楼平面长度为 43.0m,宽度为 10.6m,总高度为
18.45m(<24.0m),长宽比为 4.05(<5.0),高宽比为 1.74(<4.0),由此可见结构尺寸均满足规范要求。

(1)梁、柱的截面选型
按照《异形柱规程》的规定,考虑柱纵筋的锚固和梁端箍筋加密的最大间距要求,框架梁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200mm×400mm,其中外墙部分框架梁截面尺寸为 240mm×400mm,b~c 轴之间的横向框架截面尺寸为 200mm×450mm,异形柱的截面选型方面:角部采用 l 形截面;边框柱采用 t 形截面;局部中柱采用十字形截面;其余位置的框架柱如:楼梯间四角或受力较大的中柱,利用矩形柱代替异形柱,既可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又不会影响建筑空间使用和美观;所有异形柱柱肢截面厚度同墙宽,阳台转角部分因为建筑设
计需要采用了 z 形柱截面,并加强中间肢厚度和箍筋构造,以防因抗震不利被破坏。

(2)结构的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整体上规则、对称,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基本重合。

异形柱框架纵、横网轴基本对齐拉通,由于建筑户型的需要,少量没有对齐的柱网,结构上也采取了双向框架梁拉结,并形成多跨框架,异形柱截面厚度中心与框架梁中心线对齐。

在 12 轴上有部分平面尺寸的凹进,结构上也采取了凹口部分四角设置框架柱的措施,并在施工图的绘制中,加强凹口角部梁、板、柱的截面和配筋等构造措施。

(3)结构的竖向布置
结构的整体竖向布置规则、均匀,没有过大的悬挑和内收;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沿高度均匀变化,没有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的突变,结构材料等级和截面尺寸沿竖向也没有较大的变化或同时变化。

在设计过程中,唯一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基础埋深较大约 5.5m,造成基础顶部到基础梁之间的柱子计算高度较大,在计算中出现了底层的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仅为 0.62,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值0.8 的要求,最终把基础梁以下的异形柱改为矩形柱,这样在不影响上部建筑空间的前提下,既解决了楼层抗剪承载力突变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基础部分的施工,避免了异形柱在基础柱脚施工时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王依群.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理论及应用[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 王昌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db34/222-2001,安徽省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抗震)设计规范[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