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战史上20位未获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2008-11-29 15:49:14| 分类:军事历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S(jEPH3|mt邓小平(1904~1997) 四川广安人,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中共中央秘书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e@fIMF]!f+Bab< J中央军委秘书长-&L oJbSyC UnY+杨尚昆(1907---1998)四川潼南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十位未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开国上将

《党史博采》│2020第04期解放军首次授勋的相关情况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颁发勋章奖章工作的指示》。
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主席令,公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人员,依照上述条例授予勋章、奖章。
勋章、奖章依照革命战争时期分为三种:(一)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自1927年8月1日到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的人员。
(二)独立自由勋章和独立自由奖章授予在抗日战争时《党史博采》│2020第04期(自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的人员。
(三)解放勋章和解放奖章授予在解放战争时期(自1945年9月3日到1950年6月30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的人员。
上述条例规定,每种勋章分一、二、三级,奖章不分级。
八一勋章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和三级八一勋章,其中,一级八一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师级以上干部”。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其中,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旅级和相当于旅级以上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时的支队级和相当于支队级以上干部;1945年9月2日以前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相当于军的纵队级和新四军师级以上干部”。
解放勋章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其中,一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级以上及其相当干部和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一个整军以上起义有功的人员”。
上述的一级八一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师级以上干部”。
这里的“师级以上干部”应包含“师级”本级,前面所提到的各种级别的涵义,也是相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36位杰出军事家名录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二、36位军事家排名顺序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林彪。
4. 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11人。
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是以1955年被授予“大将资格”为基线,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
四、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的排名依据
36位军事家排名是按以下顺序:
三、36位军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
2. 十大元帅,10人。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3. 十位大将,10人。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杨尚昆、李先念由于离开军界在1955年没有授衔。之所以在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占
1.统帅级人物;
2.元帅;
3.大将;
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排在前三位是众望所归,邓小平排在第四位也是无人撼动。 在排名上值得一提的是 叶挺、杨尚昆、李先念、林彪四人。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叶挺应该被评为元帅。
11位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

11位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无衔”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南昌起义建军以来,涌现出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
然而,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5人,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和李先念。
二是1955年被授予大将以上军衔的20名将帅全部入选(包括林彪)。
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有11人。
他们是叶挺将军,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
另外10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
他们对于创建和领导人民革命武装、指挥军团和兵团作战功勋卓著。
由于牺牲较早,未能评衔,也被称为“无衔”的军事家。
叶挺(1896~1946):新四军军长许继慎(1901~1931):红一军军长,中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皖西分会主席,1931年11月在“肃反”中被错杀蔡申熙(1906~1932):红十五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1932年10月9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段德昌(1904~1933):湘鄂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红六军军长,1933年5月1日在“肃反”中被错杀曾中生(1900~1935):红四军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于1935年8月被杀害左权(1905~1942):红一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战斗中牺牲彭雪枫(1907~1944):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和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在指挥作战中牺牲罗炳辉(1887~1946):红九军团军团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6月21日病逝黄公略(1898~1931):平江起义领导人,红三军军长,1931年9月15日作战中伤重牺牲方志敏(1899~1935):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8月6日于南昌就义刘志丹(1903~1936):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936年4月14日在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
解放军20位未获受衔的高级将领

解放军20位未获受衔的高级将领1955年,我军有20位开国元勋级的将领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
其实,在我军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将领的资历和能力并不亚于他们,甚至更高,可惜他们已先后捐躯,没能得到这份殊荣。
如果能够活到解放后,也许我军的元帅、大将不止20位。
至少下面的17位我认为是有资格的,不知爱好军史的朋友是否认同。
他们是:叶挺、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朱云卿、王良、黄公略、邓萍、董振堂、刘畴西、吴光浩、许继慎、刘志丹、左权、彭雪枫、杨靖宇、罗炳辉,另外还有三位也值得一提:卢冬生、朱瑞、陈光。
叶挺一、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
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
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
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
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
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
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
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
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
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
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卢德铭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黄埔二期毕业,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后破格录取的。
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
)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该团是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较弱。
卢德铭党性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绝对权威,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军官根本不服毛泽东。
55年授衔军衔偏低的开国将军大集合

55年授衔军衔偏低的开国将军⼤集合⼀九五五年,建军近三⼗年的中国⼈民解放军实⾏了军衔制,百战归来的战将们终于戴上了象征着战功和资历的将星。
当时,共有⼀千多⼈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有⼗元帅、⼗⼤将和五⼗七位上将。
这要从⾸次授衔时留下的不平衡说起:那次授衔,元帅⼀级授的合理。
⼗⼤元帅个个都是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物。
⼤将以下的军衔授的不尽合理,从军衔上不能完全反映⼀个将军在历史上的功绩。
换句话说:那次授衔摆的不是很平。
粟裕⼤将粟⼤将军是共和国第⼀⼤将,其战功远远⾼于其他⼤将,甚⾄于⾼于某些元帅。
授粟裕元帅衔可能是⾼了⼀些,授⼤将衔显然⼜委屈了他。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是战功显赫的军团长;黄克诚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兼政治委员,是独当⼀⾯的战将;陈赓在解放战争中的战功在⼤将中仅次于粟裕;萧劲光在东北担任过林彪的副职,并长时期担负兵团⼀级的作战指挥之责;张云逸是百⾊起义的领导⼈之⼀,⼜是新四军的副军长。
上述五⼈授⼤将军衔应⽆⾮议。
王树⽣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四⽅⾯军的副总指挥,此后再也没有担任过显赫的军职,似乎也没有取得过显赫的战功。
不过其作为红四⽅⾯军的代表⼈物,获授⼤将衔也⽆可厚⾮。
可以说:上述⼤将的威名是打出来的,是历史形成的。
谭政、罗瑞卿⼀直从事政治⼯作,是政治⼤将。
许光达在解放战争时期长期担任纵队司令的职务,四九年⼆⽉全军统⼀整编时他担任第三军军长,六⽉才当上第⼆兵团的司令员。
就是说,在解放战争期间,许基本上是⼀个军级指挥员,没有独⽴指挥过⼤的战役。
他的职务在⼤将中是最低的,甚⾄⽐⼀部分上将还要低。
授谭、罗、许⼤将军衔,⼀些资深上将的⼼⾥⼤概不会坦然。
肖克上将肖克在红军时期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和红⼆⽅⾯军的副总指挥,他和贺龙的部队⼀度并称贺肖红军。
在抗战时期,肖克曾担任⼋路军⼀⼆0师的副师长。
⼋路军其它两个师的副师长分别是聂荣臻和徐向前。
可见,那个时期,肖克与⼀些元帅级的⼈物是齐名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肖是聂的副⼿,也当过林彪的助⼿,授他⼤将衔可谓名正⾔顺。
建国前牺牲的二十位中共高级将领

建国前牺牲的20位中共高级将领叶挺: “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陈毅对叶剑英感叹说:“若是叶挺同志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屡建奇功,威名远扬。
他在陈炯明炮轰广州总统府时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宋庆龄脱险。
孙中山对他十分感激,叶挺却从不把此事挂在嘴上。
他精于练兵,长于野战。
攻平江,战汨罗,夺汀泗,袭贺胜,破武昌,他率领的独立团打遍两湖无敌手,赢得“北伐先锋”和“铁军”称号。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叶挺连续参与领导南昌、广州两次起义,对于执行党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千古奇冤,皖南事变。
1941年1月在皖南新四军军部被国民党军队围攻的危急关头,毛泽东致电决定新四军由叶挺指挥。
叶挺率军血战。
兵败之际,叶挺提出,以一身而赎部下。
在狱中,蒋介石亲自劝降。
叶挺作《囚歌》以表心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努力交涉,叶挺终于获释,并被批准重新入党。
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
1946年4月8日,叶挺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整军会议。
午后2时许,叶挺乘坐的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雾,触山焚毁。
叶挺不幸遇难。
叶挺去世后,周恩来在发表的悼文中说:“希夷(叶挺字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
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10年流亡,5年监牢,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左权一代名将血洒太行山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
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长征后他率部夜战山城堡。
一场没有枪声的战斗打得敌将丁德隆从此只谈佛经、不论军事。
在抗战时期,他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立下赫赫战功。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作者:水新营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7年第7期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的副兵团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均评定个人级别,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并规定应以“德”、“才”、“资”的标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来确定其等级。
1952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在《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中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21级。
其中,兵团级干部分为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的二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正兵团级”;兵团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副兵团级”;同时还规定,“个别不适宜者应酌情降低”。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确定军官军衔:“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副兵团级干部一共有42人。
具体授衔情况如下;副兵团级上将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副兵团级中将22名: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
不过,对开国将帅所授军衔的酝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就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人员等问题进行研究。
经过与会人员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
1月16日,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与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联名上报毛泽东主席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预授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5年,我军有20位开国元勋级的将领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
其实,在我军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将领的资历和能力并不亚于他们,甚至更高,可惜他们已先后捐躯,没能得到这份殊荣。
如果能够活到授衔时,也许我军的元帅、大将不止20位。
至少下面的17位我认为是有资格的,不知爱好军史的朋友是否认同。
他们是:叶挺、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朱云卿、王良、黄公略、邓萍、董振堂、刘畴西、吴光浩、许继慎、刘志丹、左权、彭雪枫、杨靖宇、罗炳辉,另外还有三位也值得一提:卢冬生、朱瑞、陈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1.jpg(上左:叶挺上右:卢德铭下左:王尔琢下右:张子清)一、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
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
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
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
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
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
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
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
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
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
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黄埔二期毕业,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后破格录取的。
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该团是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较弱。
卢德铭党**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绝对权威,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军官根本不服毛泽东。
可惜,几天之后卢德铭就牺牲了,年仅22岁。
如果卢德铭不死,朱毛井冈山会师成立红四军时,卢德铭肯定是副军长,前途无法估量。
三、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北伐军代师长,参加南昌起义。
起义军南下时王尔琢所部跟随朱德在三河坝留守,起义失败后与陈毅协助朱德收集起义军残部,在湖南转战,后与朱陈发动湘南暴动,率部队上井冈山。
朱毛会师后建立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28团团长(林彪为一营营长)。
王尔琢是井冈山初期的杰出将领,参与指挥几次战斗全部获胜。
可惜后来在追击叛变部队时被叛徒杀害,年仅25岁。
王尔琢牺牲后,一营长林彪升任28团长,成为南昌起义部队的直接掌门人。
四、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张子清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到卢德铭部任副营长,参与秋收起义,后任团长,朱毛会师前是井冈山的最高军事首长。
朱毛会师后,原南昌起义部队加部分湘南起义部队改编为十师,朱德兼师长(28团是南昌起义部队);其他湘南农军改编为十二师,陈毅兼师长;秋收起义部队及井冈山袁王部改编为十一师,张子清任师长兼31团团长(31团是秋收起义部队)。
由于张子清因伤住院,毛泽东代师长,朱云卿代团长。
当时部队很困难,缺医少药,张子清把自己的药都留下来,让给其他同志,结果自己久病不愈,最后牺牲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2.jpg(上左:朱云卿上右:黄公略下左:邓萍下右:刘畴西)五、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黄埔三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后被党派到秋收起义部队,任张子清团的参谋长。
他任31团团长时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以两个连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围攻,当时毛泽东正带红四军主力从外地星夜兼程赶回井冈山,路上听到胜利消息,遂写下那首著名的《西江月》:“山下班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朱云卿后升任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后因病住院,在医院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4岁。
朱云卿牺牲后,叶剑英接任他的职务。
六、红四军军长王良黄埔六期毕业,秋收起义时任卢德铭团连长,后一直在红四军林彪手下,林任纵队长,他任支队长;林升军长,他升纵队长,后改为师长;林升红一军团长,他升红四军军长(罗荣桓任军政委,粟裕任军参谋长)。
后在行军时被地主武装冷枪击中牺牲。
七、“偏师借重黄公略”“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毛泽东的一首《蝶恋花》,使得黄公略在中国广为人知。
其实黄公略在军史上本来就有很重要的地位。
他参加过广州暴动,在黄埔上过高级班,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主要助手之一。
后来,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黄公略带领其余部队留守湘鄂赣根据地,彭德怀第一次下井岗,双方再次会师时黄任红五军副军长。
后来他组建了红六军任军长(陈毅任军政委),并与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组红一军团,改隶朱毛部。
富田事变时,毛泽东派黄公略摸彭德怀的底,得知彭德怀是拥护前委的,便放了心,可见黄公略很受毛泽东信任与器重。
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被敌机扫射牺牲后,中央政府专门建立了公略县以示纪念,并把红军步兵学校改称为“公略步校”。
八、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八大助手之一,从平江起义开始,到1935年长征红军攻打遵义时牺牲,一直担任彭德怀的参谋长,先后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
发动平江起义时,彭德怀团共有九名党员,至此,除彭一人外,其余全部牺牲。
九、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国民党西北军师长。
1931年与季振同赵博生等举行宁都暴动,参加红军,任五军团副总指挥,后季振同被左倾路线领导人错杀,董振堂升任五军团长。
该军团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大刀队赤膊上阵最令敌人胆寒。
长征路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两军混编,五军团划归张国焘指挥的左路军。
后来该军团参加了西路军,在甘肃与马家军激战,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董振堂光荣牺牲。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后,肯定是大将。
十、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黄埔一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曾到苏联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担任红二十一军长,后到方志敏部担任军区司令兼红十军长,是方志敏根据地的最高军事首长。
红十军与红七军团合并组成红十军团后,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
后与方志敏率领部队北上抗日,被国民党重兵围堵,除粟裕率小部队突围外,其余全部被歼,刘畴西和方志敏先后就义。
十一、黄麻起义副总指挥吴光浩黄埔三期毕业,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营长。
北伐失败后到湖北发动黄麻起义,任副总指挥。
不久,总指挥潘忠汝牺牲,起义部队遂由吴光浩带领,改称红七军,吴光浩任军长,后改编为红11军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
吴光浩牺牲后,中央派徐向前来接替了他的职务。
吴光浩的地位有点类似卢德铭。
秋收起义打出了一个红一方面军,黄麻起义打出了一个红四方面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3.jpg(左:许继慎右:刘志丹)十二、红一军军长许继慎黄埔一期毕业,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负过伤,后升为团长,在平定夏斗寅叛乱时再次受伤。
北伐失败后在中央军委工作,后被派到鄂豫皖地区工作,把三省的三块根据地合并在一起,组建了红四方面军的前身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
张国焘到鄂豫皖后,许继慎对张国焘的错误多有抵制,国民党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许继慎遂被杀害,也不知张国焘是误杀还是将计就计除掉对手。
直至党的“七大”,许继慎才被平反。
十三、陕北领袖刘志丹黄埔四期毕业。
在陕北根据地,论军事地位,谢子长、王泰吉都高于刘志丹;论党内地位,高岗也高于他;而论行政职务,属习仲勋最高。
但刘志丹的影响则最大。
他曾任红26军、28军总指挥,徐海东率红25军来陕北后,双方合并成立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
刘志丹党**很强,但我认为有点迂,“左倾”路线执行者出于宗派目的逮捕他时,他明明已得知内情,但仍然主动持密令接受逮捕。
如果不是中央红军正好到达陕北,毛泽东得悉后立刻派人解救他,也许他就被冤杀了。
前些时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人撰文,说刘志丹东征时牺牲是毛泽东的阴谋,我真为这些人嘴里乱跑舌头的本事叹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jpg左权十四、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黄埔一期毕业。
毕业后即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邓小平、杨尚昆、蒋经国同学,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同学。
左权的党、军资格都很老,但曾被诬陷在中山大学时有托派嫌疑,因而一直不顺利。
到中央苏区后曾任过军长、军政委,后任红一军团参谋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林彪调任红大校长,他代理军团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由于毛泽东在延安,朱德又对彭德怀很放手,当时八路军实际是由彭德怀指挥、左权协助的。
1942年,日军围攻八路军总部,左权在突围时中弹牺牲,是抗战时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将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4.jpg(左:彭雪枫右:杨靖宇)十五、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1930年被党派到红三军团工作,曾和黄克诚搭档,当过师长,长征时任红一军团师长,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四师师长,1944年牺牲,是我党抗战时期牺牲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之一。
当时,他刚在党内挨过批判。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挨批判时,老部下彭雪枫也被扯出来陪斗。
这种烈士死后挨斗的现象是很少见的。
十六、东北抗联总司令杨靖宇早年曾在家乡河南组织农民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九一八”后被中央军委派到东北工作,从游击队政委做到抗联一军军长兼政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
东北抗联不受中共中央领导,而是由共产国际远东局领导,即直接由莫斯科的王明指挥,虽然有十二路军,但有一半是收编的“胡子”,每个军的人数也不是很多,这一点与中共的其他军队不太相同。
由于共产国际的不负责任和日本关东军的过于强大,抗联大部分被消灭了,只有少数逃到了苏联(其中有师长金日成)。
杨靖宇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东北抗联名气很大,但实力有限,如果杨靖宇不死,作为东北抗联的代表人物,很可能授予大将军衔。
十七、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原是云南的彝族娃子,后参加滇军,当到营长。
29年率部起义参加红军,从团长一直当到红九军团军团长。
抗战以后担任新四军二师师长、第二副军长(第一副军长粟裕),1946年病逝。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就是描写他的。
绝对的大将。
还有三个人情况特殊一些,在这里也提一下:卢冬生: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当时王震、萧克、张宗逊都比他更有资格,却只授予上将,是因为他作为红二军团的代表,才被破格照顾。
如果卢冬生活着,这个照顾名额很可能是卢冬生的。
可惜他在1945年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时在哈尔滨被苏军违反军纪的士兵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