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公司土地政策分析报告
企业用地情况汇报范文

企业用地情况汇报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要求,我对企业用地情况进行了汇报,具体情况如下:一、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我公司共拥有土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其中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占比约XX%,用于办公及其他用途的土地占比约XX%。
公司用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能够满足当前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用地利用情况。
公司用地主要分布在XX市XX区、XX市XX区等地,用地利用率较高,大部分土地已经投入使用。
目前,公司工业用地主要用于生产车间、仓储物流等,办公用地主要用于办公楼、员工宿舍等。
用地利用情况良好,能够满足公司当前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用地管理情况。
为了更好地管理公司用地,我们加强了用地管理工作。
制定了严格的用地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用地的监测和维护工作,确保用地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加强了对用地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高了用地的利用率和效益。
四、用地规划展望。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用地的规划和开发工作。
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扩大公司用地规模,提高用地的利用效率,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其他相关情况。
除了以上内容外,公司用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土地的环境保护、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工作,确保公司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通过对企业用地情况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用地总体情况良好,用地利用率较高,用地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工作。
相信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公司用地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
土地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块的土地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该地块的历史数据、市场行情、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评估该地块的财务状况,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概况2. 财务数据概述3. 财务分析4. 风险评估5. 投资建议二、土地概况1. 地块位置:某市某区某街道2. 土地面积:10万平方米3. 土地用途:商业、住宅混合用地4. 土地权属: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三、财务数据概述1. 土地购置成本:1000万元2. 土地开发成本:2000万元3. 土地销售价格:5000万元4. 土地销售收入:4500万元5. 土地开发周期:3年6. 土地财务收益率:10%四、财务分析1. 成本分析(1)购置成本:土地购置成本为1000万元,占总成本的比例为20%。
(2)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为2000万元,占总成本的比例为40%。
(3)销售收入:土地销售收入为4500万元,占总成本的比例为90%。
2. 收益分析(1)土地财务收益率:土地财务收益率为10%,说明土地投资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2)销售利润率:土地销售利润率为8%,说明土地销售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3)投资回报期:土地投资回报期为3年,说明土地投资具有较强的回收能力。
3. 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我国土地政策不断调整,可能对土地市场产生影响,增加土地投资风险。
(2)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土地销售收入不稳定。
(3)运营风险: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问题,影响项目收益。
五、风险评估1. 政策风险:密切关注国家土地政策动态,合理规避政策风险。
2.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降低市场风险。
3. 运营风险: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开发周期。
六、投资建议1. 在土地购置环节,应充分考虑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选择优质土地资源。
2. 在土地开发环节,应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土地分析的报告7篇

土地分析的报告土地分析的报告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分析的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分析的报告1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就“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于4月10日至4月20日,以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为目的,对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xx土地储备交易中心、xx土地局、xx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局进行了走访、学习,就我区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调研。
我发现,我们xx区由于近年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随着我区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开发区内大范围进行村屯改造,对镉污染农用地通过地类变更进行工业化改造,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供给诉求矛盾日益凸显。
以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势在必行。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
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管理,既是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成果,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推动我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针对我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资源供需突出矛盾,我区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政,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这一中心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在创新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引导资源利用方式朝着规划、招商、土地利用统一合理化转变;另一方面,在挖潜资源存量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实现由资源供给服从需求向资源供给引导需求的转变。
在调研中,我发现我区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紧要任务来抓,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创新了一些新举措,在建立“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新机制上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分析报告范文

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
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
就好比一块大蛋糕,怎么切、怎么分、怎么用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这可是个很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二、经济开发区概况。
这个经济开发区啊,位于咱们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交通还算便利,周边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它的总面积大概有[X]平方公里,就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有着无限的潜力。
三、土地利用现状。
# (一)工业用地。
1. 规模与布局。
工业用地在开发区里可是占了不小的份额,大概有[X]平方公里。
这些工业用地就像一个个小方阵,分布得还挺有规律。
有的靠近交通干线,这样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就特别方便,就像给货物装上了风火轮,“嗖”地一下就能运往各地。
2. 企业类型与效益。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企业,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都有。
传统制造业企业就像老黄牛,踏实稳定,给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还能稳稳地生产出各种产品。
而高科技产业企业呢,那就是开发区里的小火箭,充满创新活力,虽然有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未来的发展潜力那可是杠杠的。
不过呢,也有一些工业用地的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就像一个刚学会跑步的孩子,还需要再锻炼锻炼。
# (二)商业用地。
1. 商业中心与街区。
商业用地大概占了[X]平方公里。
在开发区里有一个小小的商业中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周围还有一些商业街区,就像星星的小跟班。
这里有商场、超市、餐馆啥的,一到周末或者下班时间,人来人往的,可热闹了。
但是呢,商业用地的分布有点不太均匀,有些地方商业氛围浓得像一锅热粥,有些地方却冷冷清清的,像个被遗忘的小角落。
2. 消费吸引力与发展趋势。
这个商业中心和街区对周边居民和企业员工的吸引力还不错,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消费。
不过随着周边地区商业的发展,这里也面临着一些竞争。
就像一场比赛,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跑,要想一直领先,还得不断地想出新点子,增加新的商业业态,不然就可能被超越啦。
# (三)住宅用地。
土地效益分析报告

土地效益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资源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分析,评估其利用效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现状1.土地资源总体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总土地面积为96.7亿亩,其中耕地面积约为1.35亿亩,耕地占比较小。
另外,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2.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
目前,农业用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约占总面积的50%。
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占用的面积逐年增加,而生态用地的面积在减少。
三、土地效益评估1.农业用地效益评估农业用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其效益评估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产量效益、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评估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市场价格,可以评估农业用地的效益。
2.城市建设用地效益评估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评估主要考虑城市化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评估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评估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
3.工业用地效益评估工业用地的效益评估主要考虑工业化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效益。
通过评估工业化水平和工业产值增长情况,可以评估工业用地的效益。
四、土地效益提升措施1.农业用地效益提升措施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产品市场开发,提高销售价格。
2.城市建设用地效益提升措施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提高用地利用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3.工业用地效益提升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工业产值;鼓励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工业用地的环境效益。
五、结论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和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对于促进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推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土地财政报告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土地财政报告总结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2024年土地财政报告的撰稿人,今天向大家呈现2024年土地财政报告的总结。
本报告将对2024年土地财政的整体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总体情况2024年,我国土地财政继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一、二、三类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XX亿元、XX亿元和XX亿元。
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依然持续推进,土地市场依然呈现较为活跃的态势。
二、取得的成绩1. 土地出让收入增长明显。
2024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XX%,这一增长速度较去年有所加快。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同时,土地供应的规模也有所扩大,使得土地出让收入能够保持较高水平。
2. 土地利用效益提升。
2024年,我国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程度逐渐提高,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同时,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也得到了加强,土地利用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 土地财政支出合理。
2024年,土地财政支出得到了合理安排,使得财政支出的效益得到了提升。
土地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土地整治、农民土地补偿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这些支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土地出让价格过高。
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土地出让价格过高的问题。
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负担,也对房价的上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需要加强对土地出让价格的监管,确保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土地利用效益不平衡。
虽然土地利用效益在总体上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一些城市和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相对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均衡提升。
3. 土地财政支出存在浪费现象。
虽然土地财政支出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财政支出的浪费现象。
产业园区建设投资分析报告土地资源与用途规划

产业园区建设投资分析报告土地资源与用途规划产业园区建设投资分析报告一、引言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资源与用途规划对产业园区建设投资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二、土地资源分析1. 土地资源概述产业园区的土地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包括可利用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产权情况等。
通过对产业园区所在地的土地资源进行调研,我们得到以下结论:(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描述)2. 土地规划与用途土地规划与用途是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土地资源与用途规划,产业园区可以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和土地利用方式。
在分析中,我们关注以下方面:(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描述)三、产业园区建设投资分析1. 投资需求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
结合土地资源的情况,我们可以初步估计产业园区建设所需的投资额,并进行风险评估。
2. 投资回报产业园区的建设投资应该能够获得一定的回报。
在分析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描述)四、风险评估1. 政策风险政策变动对产业园区建设投资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我们需要考虑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2. 市场风险产业园区的发展受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的影响,我们需要进行市场分析,评估相关风险。
3. 土地资源风险土地资源受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的限制,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预防相关风险。
五、建议与总结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议)综上所述,本报告通过对土地资源与用途规划的分析,从投资需求、投资回报和风险评估等方面提供了对产业园区建设投资的深入分析。
相关决策者可根据本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进行决策,以推动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天津团泊新城西区土地投资决策分析报告(57p)

目前天津滨海国际影业有限公司筹备的湿地影视基地已落户团泊西区,占地2000多 亩。投资方将其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餐饮,体验湿地风情与一体的好看、好玩、好游 的新型主题公园。并结合开拍电影,办影展,影视旅游等活动将其持久的经营。
2024年3月
2024年3月
思源顾问
7
根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本 次研究将天津市重点区域分为三个等级梯度 进行比较说明。
第一梯度,以“京滨综合发展轴”为主 线包含:中心城区海河沿线和滨海新区重点 区域;
第二梯度,以距离静海最近且属于都市 功能扩张区域的西青、津南和东丽湖为主;
第三梯度,是以静海为代表的天津郊区 县并与静海处同一城镇发展带上的蓟县和宝 坻为主。
思源顾问
5
2024年3月
南北生态
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南的“团泊 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 护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子牙循环经济产业 园区等。
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北的蓟县山 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七里海—大黄堡 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中新天 津生态城、北疆电厂等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思源顾问
16
津南
2024年3月
思源顾问
17
2024年3月
思源顾问
18
东丽
2024年3月
思源顾问
19
2024年3月
思源顾问
20
结论: 团泊与第一梯度的中心城区海河沿线以及滨海新区比较,从区域功 能定位上来看,第一梯度区域主要集中金融、商务和高端商业以及依托 天津港的相关产业;从发展空间来看,第一梯度区域已发展多年,投资 风险相对较小,但未来可大规模利用的空间和利润空间较小。 团泊与都市延伸区域的西青、津南和东丽湖相比,虽可以寻找到差 异化的机会点,但因团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故从区域发展现状来看 还存在差距。 而与蓟县、宝坻这两块属于同一梯度的郊县相比,团泊无论从整体 规划还是城市运营主体上面均有优势,且可操作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进展战略和实施方案咨询项目土地政策分析报告2002年11月25日中国北京目录一、我国土地差不多状况5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5)2. 耕地爱护 (9)3. 土地市场 (10)4. 规划与地籍治理 (11)5. 法制建设 (12)二、中国土地权属分布141. 北京市土地权属现状 (14)2. 集体所有土地的用地结构 (15)3. 集体所有土地权属的分类 (15)三、土地开发政策的改变161. 政策调整 (16)2. 新土地供应政策出台的背景 (18)4. 土地市场的进展情况对土地储备的阻碍 (21)四、对房地产企业可能的阻碍221. 土地供应总量 (22)2. 土地价格和成本 (24)3. 竞争态势 (25)4. 跨区域竞争 (27)五、华融的对策建议27附件1:北京市绿化隔离带项目现状和政策分析30附件2: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33一、我国土地差不多状况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截至1996年10月31日在全国土地调查总面积950676.2千公顷(1426014.3万亩)中:耕地130039.2千公顷(195058.8万亩),占13.7%;园地10023.8千公顷(15035.7万亩),占1.0%;林地227608.7千公顷(341413.1万亩),占23.9%;牧草地266064.8千公顷(399097.1万亩),占28.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075.3千公顷(36112.9万亩),占2.5%;交通用地5467.7千公顷&127;(8201.5万亩)&127;,占0.6%;水域42308.8千公顷&127;(63463.2万亩)&127;,占4.5%;未利用土地245087.9千公顷(367631.8万亩),占25.8%。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的特点是:(1)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
在全国土地调查总面积中,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即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之和)占66.7%, 即占2/3, 居主导地位。
而在农业用地中,牧草地、林地比重大,耕地次之,园地比重最小。
(2)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农村道路占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比重较大。
在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和农村道路所占比重最大,两项之和占建设用地的57.4% ;其次为独立工矿用地,占 7.8% 。
(3)未利用土地多为难利用土地。
全国未利用土地中目前难以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地、重盐碱地、重沼泽地等占 3/4 左右。
这些土地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
不同地带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依照土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带。
东部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香港、澳门、台湾);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个地域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表1 全国东、中、西部地带土地利用结构比较表单位:%注:本表比重按1996年10月31日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汇总数据,东部地带,即东部沿海地带,土地总面积131.89万平方公里(缺香港、澳门、台湾),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8%。
本地带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及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各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耕地占28.0%,园地占4.2%,林地占37.1%,牧草地占1.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6.9%,交通用地占1.4%,水域占8.9%,未利用土地占11.9%。
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6类用地所占比重,不仅高于全国,也高于中部、西部地带同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是全国土地垦殖率、森林覆盖率、建设用地率、水面覆盖率最高的地带;而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则低于全国同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是全国牧草地比重最小的地带。
中部地带,土地总面积281.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9.7%。
本地带位于东、西部地带的过渡地带,大部为半湿润的中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历来是全国粮、棉、油生产基地,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是全国要紧的林业生产基地,地带内矿产资源丰富。
土地利用结构:耕地占19.9%,园地占0.8%,林地占32.5%,牧草地占25.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3.4%,交通用地占0.8%,水域占4.9%,未利用土地占11.9%。
其中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5类用地所占比重都高于全国,也高于西部地带同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园地低于全国但高于西部地带的比重,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略低于全国也低于西部地带的比重,与东部地带未利用土地的比重相同。
西部地带,土地总面积537.2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6.5%。
本地带西北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而西部的青藏高原则处于高寒地带,土地宽阔,沙漠、戈壁和高寒荒漠面积大,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但牧草地多,是全国重要牧区和矿产基地,又是绿洲农业区;西南山区则是重要的林区、矿产和能源(水电)基地。
土地利用结构:耕地占6.9%,园地占0.4%,林地占16.2%,牧草地占35.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0%,交通用地占0.3%,水域占3.1%,未利用土地占36.5%。
其中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是全国最高的地带,而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则是全国最低的地带。
2.耕地爱护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 0.106公顷(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全国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607.15万公顷(0.91亿亩),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只占4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9%。
我国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可开发为耕地的约667万公顷,且要紧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
但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耕地达533-733万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可增加耕地93万公顷。
1999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84.2万公顷,其中:●非农业建设实际占用耕地20.5万公顷,占耕地减少面积的24.39%;●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39.46万公顷(591.9万亩),占46.88%;●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0.7万公顷(160.7万亩),占12.73%;●灾毁耕地13.5万公顷(202万亩),占16%。
同年开发整理及复垦增加耕地40.5万公顷(607.6万亩),增减相抵,净减43.7万公顷(654.9万亩)。
由于生态退耕面积大幅度增加,同1998年耕地净减少26.1万公顷相比,1999年耕地净减数增加17.5万公顷。
3.土地市场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逐步扩大,土地资产效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1996年至今,国家土地部门直接为240多家国有改制企业处置土地资产9.7万多宗,涉及面积17.4万多公顷,显化土地资产1600多亿元。
地点各级国土资源治理部门处置显化的国有土地资产量就更大。
以浙江省为例,全省累计为9038家国有改制企业处置土地资产2.1万多宗,面积2600公顷,显化土地资产200多亿元。
现在,经营土地的理念差不多在各级政府中形成了共识,土地资产治理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截止到2001年,全国收取土地出让金近5000亿元。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活动日益活跃,土地市场初步形成。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土地转让治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有效地规范了土地市场。
1999年,全国有23个省(区、市)开展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工作,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13000多宗,面积1000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价款114亿元。
全国土地招标拍卖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057元,成交价明显高于协议地价水平。
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492亿元。
4.规划与地籍治理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强化了规划的实施治理。
《1997- 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于1999年4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需报国务院审批的112个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1个省级规划和64个市级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市(地)、县、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差不多完成,有的已批准实施。
1999年全国土地利用打算实施效果良好,有效地操纵了建设占用耕地。
地籍治理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土地证书年检,仅8个省就有14.6万宗地补办了登记手续。
1999年,全国共颁发土地证书230多万个,爱护了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
加大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全国各级土地治理部门共调处土地权属纠纷近5万起,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法制建设围绕《土地治理法》的实施,加快配套法规建设。
继1998年修改《土地治理法》、《土地治理法实施方法》和《差不多农田爱护条例》之后,《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方法》于1999年由国务院批准实施。
国土资源部先后颁布5个部门规章,下发30多个规范性文件,包括《土地利用年度打算治理方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治理方法》、《闲置土地处置方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治理方法》等。
各地区也制定了地点性法规。
这些为加强土地治理,爱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严格执法监察,土地治理秩序进一步好转。
1999年省以上国土资源治理部门共立案查处与土地等国土资源有关的违法案件745件,处理结案率为83%,对 105名责任人提出了行政处分建议。
最近加大了对土地市场和土地资源的治理力度,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治理方法(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2000年)●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治理方法(2000年)●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2000年)土地复垦规定(2000年)●差不多农田爱护条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实施条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房地产治理法(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2000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2002年)土地利用年度打算治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2号)(2001年)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治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3号)(2001年)地质灾难防治治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4号)(2001年)闲置土地处置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5号)(2001年)在京中央国家机关用地土地登记方法(国土资源部令6号)(2001年)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治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7号)(2001年)国土资源行政复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8号)(2001年)构成了完整的土地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