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合集下载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In the end, what you believe can become what you believ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

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随着我国《反家暴法》的出台,如今要是在家庭生活中造成了暴力对待的话,那么受害人此时是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讲,应该都不了解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下面,就来为你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一)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

家庭暴力行为有,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经常性谩骂、恐吓等身体、精神侵害。

(二)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书面申请,若有困难,可口头申请。

若当事人是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的,可由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委会、村委会、救助管理机构代为申请。

申请不需缴纳诉讼费,也无需提供担保。

(三)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需要什么条件有明确的被告人、有具体的请求、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未婚同居也可申请)。

(四)提出申请后多久能得到回复受理申请后,法院于72小时之内做出决定;情况紧急的,应在24小时之内决定。

(五)法院如何裁决案件审理比照特别程序进行、是否需要听取被申请人意见,视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人身安全保护令以裁定形式作出。

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六)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期多久自做出决定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何保护(一)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何保护申请人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

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措施

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措施

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措施在保护人身安全的法律领域中,人身安全保护令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它为那些受到威胁或受到侵害的个人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

本文将探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定义、申请流程以及其具体的保护措施。

一、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定义人身安全保护令是根据法律规定,由法院颁布,旨在提供法律保护和救济的一种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在保护受到威胁或受到侵害的个人的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限制威胁者或侵害者与被保护人之间的接触,并要求威胁者或侵害者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确保被保护人的人身安全。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流程1. 准备申请材料:申请人需要准备一份申请书,详细陈述自己的情况和受到的威胁或侵害,并提供相关证据。

这些证据可以包括证人陈述、通信记录、医疗报告等。

2. 提交法院申请:申请人需要将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提交给当地的法院。

申请人可以选择亲自前往法院递交申请,或者委托律师代理。

3. 审理程序:一旦申请被法院接受,法院将安排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申请人需要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并可以提供证人证言来支持自己的申请。

被保护人也有权力进行抗辩并提供相关的证据。

4. 制定保护令:如果法院认为确有必要,且证据足够充分,法院将制定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

该保护令会明确规定被保护者和侵害者之间的禁止、限制、接触等具体规定。

三、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措施1. 禁止和限制接触: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禁止侵害者与被保护者之间的任何形式的接触。

禁止的范围可以包括亲自接触、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进行联系等。

2. 禁止靠近指定地点:人身安全保护令还可以禁止侵害者接近被保护者居住的地点、工作场所或其他指定场所。

3. 配合警方监控:在某些情况下,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要求侵害者配合警方的监控,以确保被保护者的安全。

4. 暂扣武器:如果侵害者拥有武器,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暂扣其武器,以减少被保护者的潜在危险。

5. 接受心理辅导: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要求侵害者接受心理辅导,以帮助其改变侵害行为并加强对被保护者的认识。

人身安全保护令

人身安全保护令

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Protection Order)是一种法律手段,旨在保护受到家庭暴力、性侵犯、骚扰或威胁的个人的人身安全。

这项法律措施可以通过法庭的裁决,限制施暴者接近或接触受害人,以确保受害人的安全。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颁布需要受害人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受到了施暴者的威胁或伤害,法庭会根据证据来决定是否颁布保护令。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颁布可以帮助受害人获得法律保护,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人身安全保护令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手段,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申请保护令。

一旦保护令颁布,施暴者必须遵守法庭的限制,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保护受害人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也可以保护受害人免受性侵犯、骚扰、威胁等行为的伤害。

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申请保护令,限制施暴者接近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确保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

除了家庭暴力案件,人身安全保护令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案件中。

比如,受到性侵犯、骚扰、威胁等行为的个人,都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申请保护令,限制施暴者的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这些案件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帮助受害人摆脱施暴者的侵害。

然而,人身安全保护令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受害人申请保护令并不能解决问题。

一些施暴者可能会无视法庭的限制,继续对受害人进行伤害。

因此,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同时,受害人也需要考虑其他的安全措施,比如报警、寻求心理咨询、寻求帮助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总的来说,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可以帮助受害人获得法律保护,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面对家庭暴力、性侵犯、骚扰或威胁等问题时,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申请保护令,限制施暴者的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然而,保护令并非万能,受害人还需要综合运用其他手段来保护自己。

希望通过相关法律的保护,更多的受害人能够摆脱施暴者的伤害,重新获得安宁和自由。

法律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3篇)

法律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3篇)

第1篇引言家庭暴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保护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

其中,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一种民事强制措施,对于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或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法律规定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进行详细解读。

一、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定义及法律依据1. 定义人身安全保护令,又称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依法对家庭暴力行为人作出的禁止其实施特定行为的民事裁定。

2. 法律依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也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作出了规定。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1. 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对家庭暴力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伤害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 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当事人,应当证明自己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

三、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条件1. 明确的被申请人申请人应当明确指出被申请人是谁,以便人民法院进行调查和裁定。

2. 具体的请求申请人应当提出具体的请求,如禁止被申请人接近、骚扰、跟踪申请人及其子女等。

3. 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自己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

四、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受理与裁定1. 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2. 裁定内容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以下措施:(1)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及其子女;(3)禁止被申请人接触申请人及其子女;(4)禁止被申请人进入申请人住所地;(5)其他保护措施。

《反家暴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人身保护令的,公需科目答

《反家暴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人身保护令的,公需科目答

《反家暴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人身保护令的,公需科目答【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定义和作用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和审理程序三、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和证据要求四、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建议正文一、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定义和作用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为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而采取的法律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加害者进一步对受害人造成伤害。

根据《反家暴法》的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禁止加害者接近、限制加害者的活动、责令加害者迁离受害人住所等措施。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和审理程序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在申请时,应提供与家庭暴力相关的证据,如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

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在 72 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 24 小时内作出。

三、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和证据要求在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过程中,受害人应当注意收集证据,以便在保护令到期后能够证明家暴行为的存在。

此外,受害人也应主动配合人民法院的审理工作,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证据。

四、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建议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我国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1.扩大适用范围: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其他亲密关系,如恋爱关系、同居关系等。

2.设立三级不同种类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紧迫程度不同,设立三级不同种类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以便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情况的需要。

3.设置不同级别保护令的保护范围、审理程序、证据制度与执行机制:在制度设计上,明确不同级别保护令的具体措施和执行方式,以便人民法院和受害人能够更加明确地操作和执行。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基本概念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术语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即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主要意义首先,“保护令”是申请人的“护身符”。

在形形色色的离婚案中,难以承受的家庭暴力已成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要因,而鼓起勇气到法院离婚后又往往因“同在屋檐下”而难免受到对方报复。

而有了可申请人身司法保护的权利,便使得平日被丈夫当作情绪宣泄工具的受害人有了依法维护自身人权不受侵害的“护身符”。

其次,“保护令”是被申请人的“紧箍咒”。

“人身保护裁定书”送达被申请人时即生效,表明受害人从此就是人民法院依法明确保护的对象,这种保护是以法制强制力为后盾的“特别保护”。

被申请人倘若“旧病复发”,法院既可依法处以经济上的罚款,又可采用司法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对被申请人而言,它是一道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紧箍咒”。

其三,“保护令”是确保案件顺利审执的法宝。

它不仅可威慑被申请人在诉讼中尊重申请人的人身权利,防止暴力下的不测事件发生,也可将事后惩罚施暴者转变为事先保护受害人,从而开辟了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防治的新途径。

因此,“人身保护令”之举值得提倡。

制度完善我国人身保护裁定制度是参考国外反家庭暴力的成熟做法而进行的试点,虽然作出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存在立法上、制度上、社会模式上的诸多制约因素,人身保护令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加适应我国的国情。

首先,《审理指南》是一个内部指导性文件,因此人身保护令也并非硬性法律规定。

人身保护令是变事后惩罚为事前保护的一种措施,主要起震慑作用。

如果施暴者继续施暴,无论法院是否发出过“人身保护令”,都要按原来的法律程序处理,法院不能以发过“保护令”为由,直接抓人处罚。

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

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

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引言:在当今社会,人身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个人的人身安全,我特此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本文将从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法律手段,旨在保护个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他人对个人进行侵犯和伤害。

它是一项法律保护措施,为受到威胁或暴力侵害的个人提供法律支持和保护。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重要性1. 保护受害者的人身安全: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有效地保护受害者的人身安全,防止他人对其进行伤害和侵犯。

通过法律手段,受害者可以获得合法的保护,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2. 防止家庭暴力和性侵犯:人身安全保护令对于防止家庭暴力和性侵犯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受到家庭成员或他人的虐待和侵犯的人来说,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帮助他们脱离危险环境,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3.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存在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通过对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打击,可以减少社会上的暴力事件和犯罪行为,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1. 收集证据: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前,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受到了威胁或暴力侵害。

可以收集证人证言、短信、邮件、录音等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申请。

2. 编写申请书:根据法院的要求,编写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

申请书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受害经历、证据材料等内容,详细叙述受到的威胁和侵害情况。

3. 提交申请:将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提交给法院,并按照法院的要求缴纳相应的费用。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需要通过法院的审查和判决,所以需要耐心等待法院的处理结果。

4. 遵守法院判决:如果法院判决支持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人需要遵守法院的判决,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如果对方违反了法院的判决,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结语: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保护措施,对于保护个人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

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

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概述人身安全保护令(Personal Safety Protection Order,简称PSPO)是一种法律手段,旨在保护个人的人身安全和精神健康。

本文档将向您介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定义、申请条件、申请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由法院颁布的命令,它可以保护您免受虐待、威胁、骚扰或侵犯您人身安全和精神健康的行为。

在获得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对方将被限制接近、骚扰或威胁您,并且违反这项保护令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申请条件为了顺利获得人身安全保护令,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您必须是被滥用、威胁、骚扰或侵害人身安全和精神健康的受害者。

2.您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您处于虐待或威胁的环境中,并证明获得保护令对您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申请步骤步骤一:准备相关材料在准备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之前,您需要收集以下材料:1.您的身份证明文件(身份证、护照等)。

2.包含虐待、威胁或骚扰行为的证据,例如短信、电子邮件、通话记录、警方报告等。

步骤二:填写申请书您可以从当地法院或相关部门获取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书。

在填写申请书时,请确保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包括:1.您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年龄、住址等。

2.对方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

3.描述虐待、威胁或骚扰行为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恶劣程度等。

4.提供可证明虐待、威胁或骚扰行为发生的证据材料。

步骤三:提交申请书填写完申请书后,您需要前往当地法院或相关部门进行提交。

请注意,您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申请费用,费用标准因地区而异。

步骤四:等待处理结果一旦您提交了申请书,法院将会对您的申请进行审核。

审理过程中,法院可能会与您进行面谈或要求补充材料以进一步证实您的申请。

在等待处理结果期间,请确保您随时保持联系,以便法院能与您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注意事项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请务必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和证据,以增加获得保护令的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在昨天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提到了当夫妻一方遭受到家暴时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那么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呢?下面律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基本概念
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术语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即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主要意义
虽然作者没有获知这些试点法院在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其他信息,但是,这些尝试已经具有了“破冰”的重大意义:人民法院依法、适时、适度干预家庭暴力的做法,不仅达到了预防家庭暴力再次发生的效果,还因有效制止家庭暴力而使其中一些当事人的婚姻关系得以维持,家庭和睦促进了社会和谐。

首先,“保护令”是申请人的“护身符”。

在形形色色的离婚案中,难以承受的家庭暴力已成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要因,而鼓起勇气到法院离婚后又往往因“同在屋檐下”而难免受到对方报复。

而有了可申请人身司法保护的权利,便使得平日被丈夫当作情绪宣泄工具的受害人有了依法维护自身人权不受侵害的“护身符”。

其次,“保护令”是被申请人的“紧箍咒”。

“人身保护裁定书”送达被申请人时即生效,表明受害人从此就是人民法院依法明确保护的对象,这种保护是以法制强制力为后盾的“特别保护”。

被申请人倘若“旧病复发”,法院既可依法处以经济上的罚款,又可采用司法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对被申请人而言,它是一道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紧箍咒”。

其三,“保护令”是确保案件顺利审执的法宝。

它不仅可威慑被申请人在诉讼中尊重申请人的人身权利,防止暴力下的不测事件发生,也可将事后惩罚施暴者转变为事先保护受害人,从而开辟了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防治的新途径。

因此,“人身保护令”之举值得提倡。

制度完善
我国人身保护裁定制度是参考国外反家庭暴力的成熟做法而进行的试点,虽然作出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存在立法上、制度上、社会模式上的诸多制约因素,人身保护令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加适应我国的国情。

首先,《审理指南》是一个内部指导性文件,因此人身保护令也并非硬性法律规定。

人身保护令是变事后惩罚为事前保护的一种措施,主要起震慑作用。

如果施暴者继续施暴,无论法院是否发出过“人身保护令”,都要按原来的法律程序处理,法院不能以发过“保护令”为由,直接抓人处罚。

从中我们应能看出,“反家庭暴力保护令”若要真正起到作用,需具备一些基础条件和配套制度。

比如家庭成员的个体独立性。

在我国的多数家庭中,夫妻双方往往在生活上存在某种依附关系,由法院颁布禁令来强行隔离丈夫与妻子,可操作性不大。

其次,立法尚需完善。

“保护令”的核心实则在于将存在于家庭内部的纠纷转化为施暴人与国家之间的纠纷,进而通过国家的介入来达到惩戒施暴者的目的。

一旦被禁止者违反“保护令”,家庭暴力案件也将变成一宗藐视法庭的国家公诉案件。

而我们在违反“保护令”的法律责任上,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具体规定。

因此,在立法层面,需要对人身保护令做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才可以找到适用的依据。

以美国为例,常见的“保护令”包括:丈夫规定期限必须与妻子保持50米的距离,又或是禁止丈夫在规定期限内带枪或刀具等。

若丈夫一旦违反“保护令”,妻子可以当即报警求助,警察不仅有查证后逮捕丈夫的权力,甚至警局还可以据此以“藐视法庭罪”起诉丈夫。

第三,应当多部门配合。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的同时,也应该在职责范围内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

在《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居(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卫生机构、妇代会等组织的反家庭暴力职责,并且各个部门要协作、配合,建立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协调联动和家庭暴力的预防、干预、救助等长效机制。

民事保护令的执行、监督也需要这些部门的配合,缓解辖区派出所在履行职责中的压力。

文章来源:律伴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