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剑桥学派

合集下载

六新剑桥学派

六新剑桥学派

7
马歇尔弟子
• ( 1883 ~ 1946 年 ) 英 国 经 济 学 家 。 1902~1906年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936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凯恩斯国家干预 主义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是马歇尔和庇古的学生中不算最突出的 一个,但毫无疑问,凯恩斯是当代最具影响的马歇 尔的弟子。
正是由于这个“不确定性”。他们批判新古 典综合派在一些教科书里把传统的均衡概念恢复 起来,移植到凯恩斯理论中去,忽视“不确定性” 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一种倒退。
25
第六讲: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 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及特点 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五、简要评论
26
13
剑桥畜牧场
14
三一学院的 侧门
15
三一学院
16
三一学院:牛顿的苹果树
17
第五讲: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 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 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五、简要评论
18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ө琼.罗宾逊
ө皮罗.斯拉法
ө尼古拉斯.卡尔多
ө卢伊季.帕西内蒂
凯恩斯 :
8
马歇尔弟子
• 罗宾逊夫人 (1903—1983 年 ) 是新剑桥学派最重要 的领袖和代表人物,著名的英国女经济学家。毕业 于剑桥大学经济系, 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 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年)等。 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 . 由于她提出了很多 比较激进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素以 “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著称。她对马克思列宁主 义经济理论也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 “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但她对马克思经济理论 也做了不少歪曲或曲解。 9

浅析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浅析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浅析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派别,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凯恩斯的思想,即货币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将决定市场经济的运行状态。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进行浅析。

一、新剑桥学派概述新剑桥学派是由约翰·罗宾逊和尼古拉斯·卡尔多尔分享创立的,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凯恩斯论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意在批判新古典派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对于市场缺陷和政府作用的认识。

新剑桥学派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经济萎缩和失业问题上,政府干预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的核心是主张货币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货币供求关系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转效果。

该学派认为,货币供给量与经济活动的总货币需求量不平衡,是经济失衡和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因此,衡量货币供给和需求是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前提。

新剑桥学派强调财政政策,认为国家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才能解决经济问题。

三、货币供求关系新剑桥学派提出经济学中的货币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市场利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货币市场的投资效果。

信贷机构的货币发放和监管部门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是货币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

四、政策混合新剑桥学派强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政策利率和货币量调节来控制货币供给和需求。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来影响经济活动。

通过将政策利率和财政政策结合,政府可以对市场经济产生更有利的影响,增加政府的减贫和增长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五、总结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强调了货币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并着重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的混合运用上。

政府的角色在市场经济中不容忽视,其对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监管是维持稳健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四讲新剑桥学派

第四讲新剑桥学派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一、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收入均等化措施
1、通过累进所得税、高额财产税等措施对财产多和收 入多的阶层征收更多的税,然后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给低收入家庭以适当补助,把花在军备上的钱拨给 民用,以提 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人民福利; 3、实行没收性财产税(给孤儿寡母留下适当的终身财 产所有权),把由此而获得的税收用于改进卫生、教育服 务; 4、政府预算中的盈余应被用去购买公司股票。
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取决于利润率水平,而利润率水平是
与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r=R(1-w) 工资和利润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呈反方向变 动的。利润率越低,则工资总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利润率越高,则工资总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小。
2、收入分配要受社会历史因素制约,它不仅和历史上形成的
胀”原因
的解释
新剑桥:从收入分配制度上的缺陷 和不同产品部门的不协调来解释。
8、从“资 本争论” 引起的
新古典:在理论上专门讨论资本计量问题的困 难是没有必要的,对总量资本没有定义 不意 味着在理论上不能使用资本这个概念。不必追 求完全的资本理论,而应把注意里集中于投资 的报酬率问题。
分歧
新剑桥:(1)资本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资本本身是商品,是由劳动创造出来 的,是积累起来的劳动。真正的生产要素只 有一个:劳动。(2)资本,应该用一种和其 他商品同样的方法来确定,即还原为一定时 间的劳动量来确定。(3)人们心目中具有的 是怎样一种资本存在于其中的社会经济形式。 即“资本寓意”。
三、经济增长理论
特点:
把经济增长函数的分析同收入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着重考察随着经济增长,分配结构将有怎样的变动趋势,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一、学派概况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二、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

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

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

目前,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

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卡尔多(1908年--),1930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留校任教;1947年担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计划小组组长;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教授。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英国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在美国有:保罗·戴维逊、西德尼·温特布、阿弗雷德·艾克纳等。

新剑桥学派以历史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创立了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主张政府经济政策的根本点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实现收入“均等化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新剑桥学派概况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

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 因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均在剑桥大学任教, 并且又与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即新古典学
派)的理论传统彻底决裂,故被称为新剑桥学
派。由于其主要成员斯拉法和帕西内蒂原籍意 大利,因此又被称为英国—意大利学派或意大 利—剑桥学派。又因该派宣称最终目的在于恢
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
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故又被 称为新李嘉图学派。主要代表有琼.罗宾逊、卡 尔多、斯拉法和帕西内蒂等。
• 其三,强调货币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混乱和不稳定的 重要因素
• 其四,更注重经济分析中的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
二、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 新剑桥学派根据自己对凯恩斯主义理论 核心的理解,以收入分配理论为中心来 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一)收入分配理论
• 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 第一,分配理论是要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
•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正在于这种收入分配 的失调。国民收入中利润与工资分配的格局由历 史条件所形成(历史上财产分配的不平等引起收 入分配的不平等),由经济增长而加剧。这样, 一方面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减少, 形成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另一方面少数工人由于 文化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还会发生绝对收入水平 下降,形成绝对贫困化。这种在社会进步,社会 财富增加的同时所出现的贫困被称为“富裕中的 贫穷”。这是引起资本主义社会中其他种种问题 的根源。换言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问题并不 是新古典综合派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收入 分配不平等。
的不合理性。所以,分配理论所要研究的内容是 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所占的相对份额如何决定 以及如何变动的问题。 • 第二,分配理论要以价值理论为基础。分配理论 与价值理论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对价值理论的研 究就不能解决问题。 • 第三,价值理应该是客观价值论。这就是说,作 为分配理论基础的不能是以主观评价来决定价值 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而应该是以客观劳动量来决 定价值的劳动价值论。正因为如此,新剑桥学派 的分配理论是由对客观价值论的探讨开始的。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 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 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 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 影响。
③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 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 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 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④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 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 均衡价格的形成。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 法的基础。
(二)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阿弗里德·马歇尔 2、阿瑟·庇古 3、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 4、琼·维奥莱特·罗宾逊
1、阿尔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842-1924) 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
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
(2)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法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 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 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 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 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 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 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 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 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 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 论,为经济学创立了一套分析工具,因此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 学的奠基人。

4-新剑桥学派(共37张)

4-新剑桥学派(共37张)
新剑桥 学派 (jiàn qiáo)
•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 新剑桥学派的含义及代表人物
•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 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
•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 教,其理论又是以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 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 派”。
第3页,共37页。
• 附: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
1、关于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问题:反对把凯恩斯的思想 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主张(zhǔzhāng)用古典经济学来补充凯恩斯 的理论体系。
2、关于凯恩斯思想核心的问题:反对把收入支出模型当作凯恩斯
思想的核心,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合理的思想才是其理论的核心。
– 新古典综合派把原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理论结合 起来,以弥补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但是,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种做 法提出了批评。
•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种做法是对于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歪曲(wāiqū),是向 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因而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他们这些剑桥经济学家才是凯恩斯 经济理论的正宗。
• 这一式子表明,在经济生活中,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
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且两者呈反方向变动。
• 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 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 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 他们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努力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束缚中摆脱出来 的产物,只是凯恩斯做得并不彻底。而他们就是要纠正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 斯理论的歪曲,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弥补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并进行经济 学的第二次革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早的时候,琼就在凯恩斯小组中讨论过 相关思想。
——玛乔里·谢泼德 ·特纳
罗宾逊扩展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凯恩斯的 风格;思想家与思想的丰富性;技术专家与技 术的精确性。所以,凯恩斯不欣赏希克斯,尽 管希克斯以IS-LM分析解释了凯恩斯);
张伯伦终其一生发展“垄断竞争”理论。
(二)直接原因
如何继承和发展凯恩斯主义?
“中国似乎最终证明,共产主义并非资本主义 之外的一个阶段,而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1975年 性别原因 理论观点 政治倾向 “一只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理想的羊,披着
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狼的外衣。”
1983年去世。
在遗嘱中要求将她的著述销售收入用于资 助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一)凯恩斯渊源 1、坚持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和投资—
储蓄分析; 2、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的作
用和“不确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 响; 3、认为凯恩斯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在于 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 不公平和不合理。
“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 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 配有欠公平合理。”
经济危机的理论,承认“剥削是资本主义借以
毁灭自身这一过程的必需部分”。
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示”是长 期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哈罗德和多马的模型 不过是重新发现。
三、两个剑桥之争
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 (一)渊源 1933年,爱德华·张伯伦发表了他的博士论
文《垄断竞争理论》
剑桥大学杰出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也发 表了《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学》
第十三章 新剑桥学派
主要内容: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三、两个剑桥之争 四、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五、一个简单评价
一、主要代表人物
(一)琼·罗宾逊(1903—1983) 1921年入剑桥大学 ; 马歇尔的影响; (马歇尔的社会主义情结)
1926年结婚后去印度; 穷人的悲惨生活。
(二)皮埃罗.斯拉法(1898—1983) 意大利人,早年卷入社会主义运动。 斯拉法与葛兰西。 1927年,受凯恩斯之邀进入剑桥。 教学。 图书管理员。
1930年之后,用30年时间,编辑《李嘉 图著作通信集》,共10卷;
1960年,《用商品生产商品》,奠定新 剑桥学派价值理论的基础。
1940年开始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
在斯威奇的《每日评论》发表14篇文章介 绍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我的骨髓里都有马克思的影响。”
1953年以来共八次访问中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战胜了“古典经济学的诡辩。 凭借这种诡辩,相对优势的教条被用来欺骗人民, 以保持落后国家永久处于殖民状态。此外,马列 主义还向中国揭示她能够变成一个伟大的工业化 国家。”
关于优先权的争论
“在我的论文中,我认为应把垄断竞争与 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加以对照。值得
注意的是,罗宾逊夫人断然否定她所使用的概
念与‘随意剽窃’之间有任何关系。”
——张伯伦《张伯伦文集》
一种重合发现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获得许多人的 帮助,但这种帮助来自于剑桥的同行们,而不 是来自于国外的学者。她可能有年轻人的自信, 但欺骗决不是她的风格。”
思想传播的限制条件: (1)处于波兰的华沙 (2)用波兰语写作 (3)用数学表达
(三)马克思的影响
1942年发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罗宾逊坚持说,‘由于我本人也是资产 阶级的一员,我写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告诫我那 些资产阶级同仁们,在《资本论》中存在深刻 而重要的思想,对这些思想他们不应该继续忽 视下去。’ ”
——玛乔里·谢泼德 ·特纳《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
罗宾逊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经济学的本 质分歧有两点:
第一,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 永远存在下去,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它只是一个 发展阶段;
第二,传统经济学认为社会利益是一致的, 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经济生活取决于利益的矛 盾。
认同马克思关于收入的不合理分配导致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坐收利息阶级一经消灭,资本主义便将
大为改观。我的主张还有一极大的好处:坐收
利息阶级以及毫无用处的投资者之自然死亡,
并不是骤然的,……故不需要革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二)卡莱茨基渊源
卡莱茨基(1899—1970),波兰经济学家
20世纪30年代。利用马克思主经济学的 基本观点和方法,早于凯恩斯独立提出了国 民收入决定理论,并深刻地论述了有效需求 原理。
“我抱着某种模糊的希望,希望它会有助 于我理解什么是贫穷以及如何去改变它。”
1933年,《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不完全竞争之于经济理论家就象氧气之于
生物一样存在着持久价值。——萨缪尔森 不完全竞争的现实;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行为。 (没有摆脱马歇尔的影响,如均衡方法) 同年,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1953年,琼发表《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 对新古典综合派进行批评;新古典综合反击。
多个回合。
(三)研究方法的分歧 新剑桥学派
主张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彻底决裂 新古典综合
把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
新剑桥学派 历史观与阶级分析法
新古典综合 均衡观与边际分析法
打破均衡观,是凯恩斯革命的重要内容。
“在理论方面,《通论》的主要论点是打破均衡的
束缚,并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就
这个世界来说,过去是不能召回的,未来是不能确知
的。”
“一旦我们承认经济是存在于时间中的,历史是从
一去不返的过去向着未卜的将来前进的,那么,以钟摆
的机械比喻为基础的均衡观就站不住脚了。整个传统经
济学都需要重新考虑。”
新剑桥学派认为,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国民收入的分配,只要涉及到分配就必然要分 析社会阶级关系和社会制度等。
新古典综合派运用边际分析法描述所谓经 济增长的最优条件的方法是机械的,抹杀了阶 级分析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四)基本理论的争论
1,关于什么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是是收入--支出理论; 新剑桥学派则竭力推崇凯恩斯在《通论》第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