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剑桥学派

合集下载

第十四讲 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

第十四讲  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20世纪30年代《通论》发表之后,希克斯和 汉森对其进行解释、修补和延伸,并基于新 古典经济学的立场试图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 恩斯经济学进行对比,甚至沟通,建立了ISLM模型,这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开端。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的 体系出现了显著的漏洞。 一方面,传统经济学以个量分析为主,根据对单个 消费者、厂商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析,得出市场 的各种因素能够自行调节该社会种种矛盾的结论, 主张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 另一方面,凯恩斯则偏重于总量分析,根据他所建 立的涉及总量变数的理论,得出市场的各种因素不 能自行解决失业问题的结论,并且据此而主张国家 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这样,在西方经济理论体系 内部就产生了干预与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 矛盾和不协调之处。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托宾的资产平衡学说

凯恩斯认为,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选择是 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的的,人们将根据利息 率和预期利润率之间的差额来决定应该保持 哪项资产。凯恩斯很少提到投资风险的问题。 托宾认为,人们在进行投资时,固然要选择 最有利的投资机会,获取最大利润,但由于 必须考虑不同投资的风险程度,因此人们会 对资产结构进行安排,使资产组合在抗拒风 险方面达到均衡。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汉森是较早用“混合经济”说明当代资本主 义社会的经济学家,他认为,19世纪末以来 的资本主义社会已不是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 经济,而是私人经济与社会公共经济并存的 混合经济。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他认为,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边际效率 递减、人口增长放慢等多种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进 入长期停滞,要打破这种停滞就要由政府干预经济。 所以,汉森是凯恩斯理论的支持者,他应用希克斯 提出的IS-LM模型对凯恩斯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 他的《凯恩斯入门》成为解释凯恩斯主义的权威经 典之作。他也弥补了凯恩斯只强调投资的收入影响, 忽略收入对投资影响的不足,把凯恩斯的乘数原理 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分析经济周期。 汉森长期在哈佛任教,培养出萨缪尔森、托宾、奥 肯等著名经济学家,因此被看做是新古典综合学派 的奠基人。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一、学派概况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二、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

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

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

目前,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

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卡尔多(1908年--),1930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留校任教;1947年担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计划小组组长;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教授。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政治倾向?
阿伦·鲍斯“一只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理想的羊,披着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狼的外衣”
29
琼·罗宾逊与中国
6次到访中国 二战时期第一次到中国,《经济视角》(1958) 《中国的文 化革命》(1969) 《中国的经济与管理》(1975;3rd)
“罗宾逊喜欢晚上跑进中国的剧院,白天则访问合作社(1957)或人民公 社(1963以后)、工厂、博物馆或某所大学。.......在许多大学,她经常就 许多理论观点发表演说。”
22
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发明之争 爱德华·H·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1933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对价格的某种控制能力( 独特产品或优势)版权、商标、品牌、经济空间 强调作为垄断市场因素的产品差异和广告
23
经济增长与分配理论
π g sp
利润率π、资本家的储蓄倾向sp、经济增长率g 若资本家储蓄倾向不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民收 入分配将越来越有利于资本家,越来越不利于工人。
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核心仍然是 传统马歇尔式的。
“每一点都是马歇尔的:方法、基本概念体系、思想渊源 、出发点和归宿,甚至一般社会远见都是如此。作者只是 在边际收益曲线上走出了剑桥的圈子”
(特纳:《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南昌:江西人民 出版社,1991年,第38页)
实际上是对马歇尔经济学的“完善和润色”
率。为了实现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要求s、v和G(经济增长)这三个变 量具备以下条件:
G=s/v
36

37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S=(P/Y)×Sp+(W/Y)×Sw 工资收入者(劳动者) 社会成员 利润收入者(资本家)
经济可以在维持充分就 业条件下增长最终可以 达到“静止状态”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英国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在美国有:保罗·戴维逊、西德尼·温特布、阿弗雷德·艾克纳等。

新剑桥学派以历史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创立了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主张政府经济政策的根本点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实现收入“均等化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新剑桥学派概况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

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更早的时候,琼就在凯恩斯小组中讨论过 相关思想。
——玛乔里·谢泼德 ·特纳
罗宾逊扩展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凯恩斯的 风格;思想家与思想的丰富性;技术专家与技 术的精确性。所以,凯恩斯不欣赏希克斯,尽 管希克斯以IS-LM分析解释了凯恩斯);
张伯伦终其一生发展“垄断竞争”理论。
(二)直接原因
如何继承和发展凯恩斯主义?
“中国似乎最终证明,共产主义并非资本主义 之外的一个阶段,而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1975年 性别原因 理论观点 政治倾向 “一只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理想的羊,披着
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狼的外衣。”
1983年去世。
在遗嘱中要求将她的著述销售收入用于资 助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一)凯恩斯渊源 1、坚持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和投资—
储蓄分析; 2、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的作
用和“不确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 响; 3、认为凯恩斯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在于 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 不公平和不合理。
“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 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 配有欠公平合理。”
经济危机的理论,承认“剥削是资本主义借以
毁灭自身这一过程的必需部分”。
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示”是长 期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哈罗德和多马的模型 不过是重新发现。
三、两个剑桥之争
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 (一)渊源 1933年,爱德华·张伯伦发表了他的博士论
文《垄断竞争理论》
剑桥大学杰出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也发 表了《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学》
第十三章 新剑桥学派
主要内容: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三、两个剑桥之争 四、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五、一个简单评价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 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 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 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 影响。
③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 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 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 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④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 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 均衡价格的形成。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 法的基础。
(二)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阿弗里德·马歇尔 2、阿瑟·庇古 3、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 4、琼·维奥莱特·罗宾逊
1、阿尔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842-1924) 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
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
(2)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法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 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 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 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 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 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 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 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 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 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 论,为经济学创立了一套分析工具,因此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 学的奠基人。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和理论渊源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和理论渊源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和理论渊源本发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界,按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琼·罗宾逊夫人的说法,正处于一个智力高度增长的年代。

由于“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各种新的学说和新的学派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学派之—,就是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但他们的理论又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称为“新剑桥学派”;又因其中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人原籍属意大利,也被称为“英回-意大利学派”。

l936年,凯思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

但是,凯思斯的经济学说只是为了解决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大量的失业现象而产生的,有着许多的局限性,例如:他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没有讨论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缺乏对经济波动作动态分析;此外,他也没有讨论价值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缺乏对微观经济的研究。

对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如汉森、萨缪尔森、索洛等人直接把新古典学派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如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用来填补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足,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遭到了琼·罗宾逊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作为曾经和凯恩斯长时共事和密切合作过的剑桥同仁,他们认为,凯思斯的《通论》是努力从传统经济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的成果,虽然凯恩斯本人做得并不彻底,这也正说明了从传统理论的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的艰难性,即凯恩斯本人所说的“困难不在新说本身,而在摆脱旧说。

”1因此,新剑桥学派把凯恩斯作为和他们具有相同思想的开托者,以凯恩斯理论的正宗自居,要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

03 新剑桥学派

03 新剑桥学派

第三章新剑桥学派关于新剑桥学派主要掌握三点:1.新剑桥学派的形成(新剑桥学派的兴起背景和理论渊源)及其代表人物2.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商品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与滞涨理论。

3.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第一节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一、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是与新古典综合派尖锐对立的当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支派。

之所以称为新剑桥学派,是因为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他们的理论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1.琼·罗宾逊(Joan R o binson,1903——1983年)是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

在经济学上她居于至少是前无古人的位置:(1)她是迄今为止所有伟大经济学家中惟一的女性;(2)她是伟大经济学家中惟一没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1)生平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原名琼•瓦奥莱特•莫里斯(Joan Violet Maurice),于1903年10月出生在英格兰坎伯利的一个富有的军官家庭。

1922年10月,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192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27年获得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从1929年起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

195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 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主持剑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讲座,是剑桥许多大学生最崇拜的学者之一。

1971年9月30日退休,转任名誉教授,1983年去世。

她曾经受教于凯恩斯,并与凯恩斯共事多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琼·罗宾逊是凯恩斯理论的积极追随者与倡导者。

1937年出版的《就业理论引论》和《就业理论文集》,被认为是理解凯恩斯理论的较好的入门书。

(2)著作[1]《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年); [2]《就业理论文集》 (1937年)[3]《就业理论导论》(1937年) ; [4]《资本积累论》(1956年)[5]《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42年); [6]《经济增长论文集》(1962年)[7]《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剑桥学派概论摘要: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关键词:理论渊源理论特点主要观点政治主张一、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追溯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自然要提到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斯基的理论。

在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之前,卡莱斯基在1935年就以波兰文发表了几乎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相同的理论。

他把社会分为两大阶级,国民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分析引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分析,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的作用结合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变动和分配所起的决定作用。

这些对新剑桥学派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罗宾逊对卡莱斯基非常推崇,她说:“卡莱斯基的论述在某些方面是比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更为真正的'通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新剑桥学派的思想基础。

例如,新剑桥学派师承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坚持有效需求原理;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决定作用。

正因为如此,他们自命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嫡传。

他们将凯恩斯《通论》第24章中关于社会哲学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是不均等的,因而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坐收利息的食利者阶层,只要消灭了这个食利者阶层,资本主义社会就可以改观,走向“文明生活新阶段”。

对新剑桥学派有影响的,还有长期在剑桥大学工作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

斯拉法在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的一书,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新剑桥学派对斯拉法的这本著作极为推崇,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体系回到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

所以,这个学派有时又有“新李嘉图主义”之称。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新剑桥学派以嫡传凯恩斯主义自居,在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试图摆脱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的束缚。

他们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而不存在自由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促使利润增长,而随着利润的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公。

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观点,主张改变社会各阶级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又有“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新剑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二是特别注重收入分配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凯恩斯在分析经济问题时运用的重要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法,也就是把现实世界当作一个理性世界来看待。

然而,新剑桥学派坚决反对均衡分析方法。

认为,凯恩斯革命就在于从均衡概念转变为历史概念,从理性选择原理转变为根据推测或习惯作出决策。

因此,所强调的应当是不均衡状态,而不是均衡状态的建立。

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理论,所缺乏的是价值论和分配论,因此,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那就应该研究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在分配方面,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相对份额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动的,其变动应该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而定。

三、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1.方法论第一,他们主张摒弃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不论是马歇尔的还是瓦尔拉斯的),树立“历史时间”概念。

罗宾逊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于从“均衡概念”向“历史概念”的转变,《通论》的基本观点是打破均衡论的束缚,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过去是不能逆转的,未来是不能确知的。

罗宾逊认为人们一旦承认一种经济是时间中的存在,历史是从一去不返的过去向着未卜的将来前进的,那末,以钟摆在空间来回摆动的机械比喻的“均衡”就站不住脚,整个新古典派的传统经济理论就需要重新考虑。

与之相联系,这个学派强调“不确定性”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认为货币的存在就是和这个“不确定性”有密切联系;对生产、就业、收入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投资之所以易于发生波动,正是由于这个“不确定性”。

他们批判新古典综合派在一些教科书里把传统的均衡概念恢复起来,移植到凯恩斯理论中去,忽视“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一种倒退。

其次,他们坚持凯恩斯对新古典派理论作过的一些批判,如摒弃萨伊定律和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总是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传统假定;摒弃储蓄支配投资的传统观点,坚持投资支配储蓄的凯恩斯观点等。

再次,他们彻底否定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新古典派分配理论,认为这个传统理论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收入不均的现状辩护的,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推理。

他们也用斯拉法的生产价格论否定新古典派的主观价值论和均衡价格论。

第二,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动态分析。

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历史时间中增长的经济,但它的增长过程是很不稳定的,因而处于不均衡状态是常规。

为了说明这种不均衡,他们在分析步骤上首先确定为保证经济按稳定的比率不断增长所需的条件。

他们在哈罗德“有保证的增长率”(即可以保证经济不断地稳定增长的增长率)公式Gω=S/V(Gω是有保证的增长率,S是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V是资本-产出比率)的基础上,把社会储蓄倾向(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S,分解为利润收入的储蓄倾向 Sp和工资收入的储蓄倾向Sω;2.收入分配理论新剑桥学派从价值理论出发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是想表明三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第一,收入相对份额的大小,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取决于利润率水平,而利润率水平是与生产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收入分配形成的结局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它不仅和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有制度有关,而且和劳工市场的历史条件有关。

工资收入者的货币工资率取决于外部条件,如一国历史上形成的工资水平,国内劳资双方议价力量的对比等。

利润收入者的利润是资本占有者凭借财产占有权而取得的非劳动收入。

因此,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决不是公平的,合理的,而是取决于劳工集团和资本集团各自的谈判权力。

这些充分体现出新剑桥学派强调的是所有权和历史因素。

第三,反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认为它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工资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利息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新剑桥学派认为这是一种循环推理。

新剑桥学派主张的是回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前的理论中去,也就是回到李嘉图理论中去。

3.经济增长理论新剑桥学派把经济增长的过程和收入分配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为:在上式中,C是资本-产量比率。

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国民收入分为利润与工资两部分,所以。

Sp是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w是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根据这一公式,新剑桥学派认为:第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率越大,国民收入中利润的比例就越大,作为工资收入者所得的工资的比例就越小。

因此,经济增长不利于占人口多数的工资收入者,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这是新剑桥增长模型的重要结论。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病症正在于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因此,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改进收入分配制度就应该放在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的首要地位。

第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途径不是实现经济增长,而是实现收入均等化。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途径是实现经济增长。

新剑桥学派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经济增长不仅造成了污染、通货膨胀等问题,不仅使工人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而且还造成了绝对贫困。

4.滞胀理论新剑桥学派竭力反对只根据货币供应的增加或集体议价的工资提高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由厂商控制其产品价格的能力来决定,或者是由于各阶层为自己的收入提高相互争夺的结果,即所谓“市场操纵”理论。

新剑桥学派从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或市场入手来解释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进而说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膨胀”。

他们首先把世界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初级部门为工业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供给品(食物、燃料和基本原料);第二级部门将原料加工为成品以供投资或消费之用;第三级部门则提供辅助其他部门的各种服务。

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初级部门和制造业部门(第二级部门)这两个部门生产增长之间所存在的比例失调的现象。

通货膨胀一方面限制工业活动的发展,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使得低收入家庭更加贫困,他们不得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所以,通货膨胀不仅减少了就业机会,还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使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形成了经济中的滞胀局面。

新剑桥学派认为,正是20世纪70年代初级产品的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上升,引起了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1.对其他流派政策主张的批驳新剑桥学派在经济政策问题上,既反对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制度学派的政策主张,也反对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总需求问题,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根源却不在总需求不足,而在于分配的不平等。

新剑桥学派反对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那种听任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观点。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是个效率极差的调节器,主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观点实际上是旧经济学的自动趋于均衡学说的恢复,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已证明了它的失败。

2.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新剑桥学派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是收入分配理论,并根据它的收入分配理论提出以社会政策为基本内容的政策主张。

其特征:一是把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放在“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的首要地位;二是主要依靠社会政策来改变收入分配制度。

其提出的主要政策主张,可分为短期调节措施和长期措施。

短期调节措施有:第一,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来改变现存的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状况。

比如用累进所得税、高额财产税等对财产多和高收入人征收更多的税,然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第二,给低收入家庭以适当的补助,改变他们的贫穷状态。

第三,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便使他们有更多的就业,并能从事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

第四,制定适应经济增长,减少财政赤字,逐步平衡财政预算的财政政策,并根据经济增长率制定预定的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政策。

第五,政府必须尽量减少用于军事等方面的开支,将更多的财力从军事部门转用于发展民用服务、环境保护和原材料生产等部门。

第六,实行进口管制,发展出口品的生产,增加贸易顺差,以便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