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舞台精品 推动文艺繁荣——2010—2011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新时期戏曲演出中的舞美工作--以道具装置为例

浅谈新时期戏曲演出中的舞美工作--以道具装置为例

浅谈新时期戏曲演出中的舞美工作——以道具装置为例■黎明笔者早年供职于江苏省京剧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调入省扬剧团,专职于扬剧演出的舞美工作迄今二十余年,对于戏曲舞台的呈现样式、以至于整个戏曲行业的发展都有些许认识和思考。

本文的下述内容,便尝试基于对历史的回溯,对完善当下的舞美工作表达一些个人想法。

一、对戏曲艺术舞美工作的认识概括的说,与戏曲演出有关的服装与配饰、装扮与脸谱、经典的“一桌二椅”为代表的道具、经典的“山水风景”为代表的幕布等都可归入舞美的范畴。

这些都作用于情节的渲染、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推进,因而与演员、乐队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一台完整的演出。

从整个地方戏的演进与发展看,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新越剧艺术的改革者袁雪芬老师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开创式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自那以后,其他地方戏也开始学着越剧那样,开始从“编、导、音、舞、美”等多个方面有了显著突破,使得演出不再只是“好听”,而且更加的“好看”。

但另一方面,就工作的定位而言,舞美工作万不可喧宾夺主,它的工作应该是一种“助阵”、一种“助推”,戏曲演出的核心依然是演员自身能力的呈现、是乐队演奏技艺的展现。

在此基础上,如再能有一流的舞美作为衬托,这样的作品便可算作舞台艺术精品。

如果只有一流的舞美,演员和乐队的能力乏善可陈,这样的作品只能用“徒有其表”这样的词语去形容,其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也是相当有限的。

这样的论述和定位也适用于扬剧。

作为扬剧艺术中的主要核心艺术团体之一,江苏省扬剧团在此方面的探索事实上也是业内领先的。

由于笔者平时的工作基本围绕着道具装置等的设计和使用,所以本文的探讨也基本围绕这些方面。

二、江苏省扬剧团在道具装置方面的探索不过分的说,近二十年来,江苏省扬剧团在此方面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褒奖的,在业内也是有优势的。

当然,与此有关的思考和工作推进,主要还是用于服务剧情、服务演员的表演、服务于全剧主题的呈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展现而展现。

推动我省文艺精品创作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省文艺精品创作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省文艺精品创作再上新台阶作者:李朝润来源:《群众》2013年第04期近年来,我省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突破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各艺术门类百花齐放、竟相争艳的繁荣景象,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此基础上,为人民和时代奉献更多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是宣传文化界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我省文艺创作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文艺创作总体数量稳中有增。

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2009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省共创作生产电影70部、电视剧85部(2723集)、动漫259集(156606分钟)、舞台剧目140台、广播剧近百部,显示出较高的创作热情和旺盛的创作力。

二是文艺创作水平日益提升。

我省文艺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实力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2012年度,50多部作品荣获各类国家级权威奖项。

在全国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9部作品获奖,在68家申报单位中总分位居全国第二,并已连续三届获奖作品门类齐全,实现满堂红。

三是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近年来,我省文艺作品不断引发社会关注和广泛热议,文化人才知名度持续增强。

2010年上半年,《老大的幸福》、《利剑》等6部电视剧相继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段热播,被影视界称为“江苏现象”。

电影《秋之白华》、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誓言今生》、舞剧《秀娘》、儿童剧《留守儿童》等一批作品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实现我省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文学苏军品牌再次叫响。

顾芗荣获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大奖”。

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6人之一。

这一个个优秀作品与人才,为文化江苏增添了崭新的符号和亮丽的风采。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一)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活动,开展文华奖、群星奖评奖,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艺术创造搭建展示舞台,营造良好环境。

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各个文艺门类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其中,“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有96个剧目获“文华大奖”,329台剧目获“新剧目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共推出50台精品剧目,100多台优秀剧目。

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104件优秀美术作品,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昆曲、京剧等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传统艺术焕发了新姿。

“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坚持不断,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

2002至2008年,全国各级艺术院团在农村演出场次达202万场、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

文艺理论研究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成果。

自1983年以来,850余项艺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

《中华艺术通史》等理论研究成果完善了艺术学科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薄弱,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文化馆(含群艺馆)896个,博物馆21个。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8.31•【文号】文艺发[2002]36号•【施行日期】2002.08.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艺发[2002]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多出优秀作品,是繁荣文艺的首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宣传文化工作能不能团结人民,鼓舞人民,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一大批好的精神产品。

没有优秀作品就没有正确导向。

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支持优秀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促进和繁荣我国文艺事业,国家在“十五”期间开始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和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举措,是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精神、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的有效方式,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必要保证。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艺术家和艺术表演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保证精品工程的顺利实施。

现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名单(略)附件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管理办法附件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申报书(样本)(略)文化部财政部二00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繁荣文艺创作为中心,努力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创作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文化惠民的一次成功实践——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首轮精品剧目惠民巡演综述

文化惠民的一次成功实践——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首轮精品剧目惠民巡演综述
二 、 展 了 精 品 工 程 的 内 涵 拓
来 了扬 州的木偶 、 锡 的舞 剧 , 无 也来 了淮安 的淮剧 、 州 的评 苏
弹……1 6台剧 目是 1 6朵异 彩纷呈 的奇 葩 ,6台演 出拥有 的 1
不仅是 2万余人 次 的上座率 , 更令 我们从 中看到 了潜 在 的演
出商机 , 了被惠 民巡 演渐渐 “ 热 的市 场前 景。从这个 看到 培” 意义上讲 , 品工程 的内涵通过这次大 巡演 , 到了有效地 拓 精 得
同属一个声腔体系 , 然都是那么好听那么好看 。 竟
资助剧 目称号 。文化部 副部 长王文章研 究员在 为江苏 编印 的 专辑《 姹紫嫣红—— 回顾江苏省舞 台艺 术精 品工程》 书撰写 一 的专稿 中 , 对这项工程 给予 了很 高 的评 价 : 江苏 省进入 改革 “ 开放新时期 以来 , 特别是近七年实施 舞 台艺 术精 品工 程 以来 , 很好地推进 了剧 团建设 、 目建设 和人才 队伍建设 , 剧 一大批 具 有鲜 明时代精神 、 浓郁 生 活气息 和强 烈艺 术感染 力 的优 秀作
作者 简介 : 陈晶(9 6一 ) , 江苏淮安人 , 15 女 汉, 江苏省 文化厅剧 目工作 室主任 , 1届世界戏剧节组织委 员会 办公 室副主任。研 究方 向 第3
艺术 管理 。
口 晶 化 民 一 成 实 陈 文 惠 的 次 功 践
HU NDRE S HO0L N TS D C S I AR
进 区锡剧 团等两 家区县级 院团。盐城市 淮剧 团是一个 长年写 农村戏 、 演农村戏 、 以农 民为受众 的区级小剧 团。剧团敢 于以 自己的特色与大 团抗 衡 , 今他们 已经有 两部作 品获 得 了省 迄 舞台艺术精 品工程精 品剧 目称号 , 一部作 品获得 精 品提名 剧 目称号 。如今全省有许 多像盐 城市淮 剧 团这样 的基层 院 团, 通过这次巡演活动 , 团上下激发起创作 的积极性 , 全 自觉 向兄 弟 院团学习 , 自觉查找差距 和不足 , 争创精 品。

培育良好文艺生态 构筑精品创作高地

培育良好文艺生态 构筑精品创作高地

培育良好文艺生态徐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那么,创作什么样的精品?怎么创作精品?构筑什么样的高地?怎样构筑高地?这是江苏文艺界的必答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文艺界紧紧围绕文化强省“三强三高”目标任务,号召和组织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培育营造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艺人才青蓝相继、品牌影响声名远播、文化标识特色鲜明的文艺“生态系统”,加快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制定行动计划,回应时代命题当前江苏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江苏实践”的交汇期,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9年8月,省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印发《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7大行动计划、23项重点举措,明确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路径举措,回答时代命题。

什么是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有哪些内涵?“高地”之“高”如何体现?“高地”之“高”,要高在有竞争力的文艺人才队伍,高在有统筹力的文艺工作机制,高在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高在有凝聚力的文艺发展生态。

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追求的不仅仅是累累硕果,更关键的是要培植出一片森林,更基础的是要培育出一方生态,为江苏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打造一个出精品、出人才、出影响的文艺生态体系。

这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价值引领更加有力,能够提升江苏文艺的精神高度、价值标准、内涵品质;二是创作生产更加繁荣,讲述江苏故事、体现江苏形象、彰显江苏特色;三是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推出名家大师,培育文化英才,储备青年人才,提升“文艺苏军”的整体实力;四是特色品牌更有影响,提升江苏文艺创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打造高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

文化舞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文化舞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文化舞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已经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文化舞台建设工程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因此,对文化舞台建设工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将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府角色、项目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文化舞台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

二、市场需求分析1.文化舞台建设的市场需求当前社会文化娱乐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中,有超过70%的人口表示对文化艺术活动很感兴趣,并且有上百亿元的市场需求。

因此,搭建一个专业、现代化的文化舞台对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2.文化舞台建设的经济效益文化舞台不仅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还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各地的文化舞台上演的文化活动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500亿元。

因此,文化舞台建设工程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三、政府角色1.政府职能政府在文化舞台建设工程中应该履行有力的监督和指导职能,确保文化舞台建设工程的安全、合规、有序进行。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等方式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舞台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政府责任政府在文化舞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承担多方责任,包括规划制定、资金拨付、项目监督及后期管理。

此外,政府还需协调相关各方资源,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文化舞台建设工程的推进。

四、项目规划1.选址文化舞台建设应当选址在城市文化中心或者繁华商业区,以便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市民。

同时,选址应当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用地明确的地区,以便文化舞台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

2.规划设计文化舞台建设工程规划需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舞台规模、设施配置、周边配套等内容。

江苏省文化厅、省司法厅关于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的意见-苏文办[2015]9号

江苏省文化厅、省司法厅关于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的意见-苏文办[2015]9号

江苏省文化厅、省司法厅关于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的意见正文:---------------------------------------------------------------------------------------------------------------------------------------------------- 江苏省文化厅省司法厅关于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的意见苏文办[2015]9号各市、县(市、区)文广新局、司法局,厅直属各单位,厅机关(省文物局)各处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实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省委宣传部等七部门《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文化系统和司法行政系统在法治文化建设,尤其是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中的主力军作用,现就我省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要求“推动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着力打造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从宏观层面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必要性,从微观层面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具体路径,为全省文化系统和司法行政系统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植入各种文化表现形态,用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高效的法治文化服务,推动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全社会的树立与传播,使法治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实现“文化”层面的法治与“制度”层面的法治之间的渗透融合对接,是创造具有浓郁江苏特色、体现当代法治建设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