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剑桥学派的价值论与分配论

合集下载

六新剑桥学派

六新剑桥学派

7
马歇尔弟子
• ( 1883 ~ 1946 年 ) 英 国 经 济 学 家 。 1902~1906年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936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凯恩斯国家干预 主义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是马歇尔和庇古的学生中不算最突出的 一个,但毫无疑问,凯恩斯是当代最具影响的马歇 尔的弟子。
正是由于这个“不确定性”。他们批判新古 典综合派在一些教科书里把传统的均衡概念恢复 起来,移植到凯恩斯理论中去,忽视“不确定性” 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一种倒退。
25
第六讲: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 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及特点 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五、简要评论
26
13
剑桥畜牧场
14
三一学院的 侧门
15
三一学院
16
三一学院:牛顿的苹果树
17
第五讲: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 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 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五、简要评论
18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ө琼.罗宾逊
ө皮罗.斯拉法
ө尼古拉斯.卡尔多
ө卢伊季.帕西内蒂
凯恩斯 :
8
马歇尔弟子
• 罗宾逊夫人 (1903—1983 年 ) 是新剑桥学派最重要 的领袖和代表人物,著名的英国女经济学家。毕业 于剑桥大学经济系, 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 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年)等。 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 . 由于她提出了很多 比较激进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素以 “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著称。她对马克思列宁主 义经济理论也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 “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但她对马克思经济理论 也做了不少歪曲或曲解。 9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新剑桥学派分配理论综述

新剑桥学派分配理论综述
新剑桥学派分配理论综述目录1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同技术条件相关的利润率水平1当工资等于02结合经济增长讨论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变动情况swypspp1当sw02当sw03当sw03对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论的分配论进行了否定4收入分配的格局是在一定的客观的和物质的基础上形成5

这 么 一种 状 况 , 即资 本 家 的大 于工 人 的 。
由上面的⑤式可知 ,利润在 国民收入 中所 占比例取 决于三个 因素 : 是投资在 国民收入 中所 占比例 ,即投资率 ;二是 资本家 的储 蓄倾 向 ; 三是工人 的储蓄倾 向。由于 S p>S w,所 以利润在 国民收入 中所 占比例 和投资率呈同方 向变动 ,即投资率越高 ,那么利润在 国民收入中的 比例 就越大 ,因此工资在 国民收入 中的比例就越小。 从长期来看 ,由于资本家储 蓄倾 向可能相对比较稳 定 ,所以利润在 国民收入中比例 的大小主要由投 资率来决定 ,而投资率与经 济增长率又 有着密切的联系。较高 的投资率会带来较高的经济增 长率 ,即投资率和 经济增长率具有 同方 向变动的关系。
新 剑 桥 学 为 《 通论》一 书中最重要 的 内 容是 凯思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 问题的相 关论证 ,即论证 资本 主义社会 中财 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新剑桥学派的分配理论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持 续不断地争论 中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 的,他们把收入 分配理论 同经济 增长结合到一起,并贯穿到对一切经济现象和政 策主张的分析过程和解释过程 。 关键词 :新剑桥 学派;收八分 配理论

3 、对 新古 典 综 合 派 的 边 际 生产 力论 的 分 配 论 进行 了否 定
卡尔多从 凯恩斯 的投资等于储蓄理论出发 , 认为在 生产方法 、技术 水平和货币工 资率既定 的前提下 ,国民收入 Y分 为两大部分 :工资总额 w 和利润总额 P ,即有 Y= W+ P 。在他的经济增 长模型 中,s 代 表储蓄 的总额度 ,s p 代表利润收入者 ,即资本家 的储 蓄倾 向,s w代表 工资收 入者 ,即工人的储蓄倾 向。 Y: w+ P …………………………………………………………… ① S=S w・ W +S p・ P ………………………………………………… ②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英国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在美国有:保罗·戴维逊、西德尼·温特布、阿弗雷德·艾克纳等。

新剑桥学派以历史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创立了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主张政府经济政策的根本点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实现收入“均等化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新剑桥学派概况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

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 因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均在剑桥大学任教, 并且又与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即新古典学
派)的理论传统彻底决裂,故被称为新剑桥学
派。由于其主要成员斯拉法和帕西内蒂原籍意 大利,因此又被称为英国—意大利学派或意大 利—剑桥学派。又因该派宣称最终目的在于恢
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
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故又被 称为新李嘉图学派。主要代表有琼.罗宾逊、卡 尔多、斯拉法和帕西内蒂等。
• 其三,强调货币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混乱和不稳定的 重要因素
• 其四,更注重经济分析中的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
二、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 新剑桥学派根据自己对凯恩斯主义理论 核心的理解,以收入分配理论为中心来 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一)收入分配理论
• 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 第一,分配理论是要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
•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正在于这种收入分配 的失调。国民收入中利润与工资分配的格局由历 史条件所形成(历史上财产分配的不平等引起收 入分配的不平等),由经济增长而加剧。这样, 一方面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减少, 形成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另一方面少数工人由于 文化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还会发生绝对收入水平 下降,形成绝对贫困化。这种在社会进步,社会 财富增加的同时所出现的贫困被称为“富裕中的 贫穷”。这是引起资本主义社会中其他种种问题 的根源。换言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问题并不 是新古典综合派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收入 分配不平等。
的不合理性。所以,分配理论所要研究的内容是 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所占的相对份额如何决定 以及如何变动的问题。 • 第二,分配理论要以价值理论为基础。分配理论 与价值理论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对价值理论的研 究就不能解决问题。 • 第三,价值理应该是客观价值论。这就是说,作 为分配理论基础的不能是以主观评价来决定价值 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而应该是以客观劳动量来决 定价值的劳动价值论。正因为如此,新剑桥学派 的分配理论是由对客观价值论的探讨开始的。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 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 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 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 影响。
③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 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 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 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④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 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 均衡价格的形成。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 法的基础。
(二)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阿弗里德·马歇尔 2、阿瑟·庇古 3、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 4、琼·维奥莱特·罗宾逊
1、阿尔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842-1924) 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
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
(2)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法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 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 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 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 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 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 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 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 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 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 论,为经济学创立了一套分析工具,因此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 学的奠基人。

4-新剑桥学派(共37张)

4-新剑桥学派(共37张)
新剑桥 学派 (jiàn qiáo)
•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 新剑桥学派的含义及代表人物
•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 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
•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 教,其理论又是以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 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 派”。
第3页,共37页。
• 附: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
1、关于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问题:反对把凯恩斯的思想 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主张(zhǔzhāng)用古典经济学来补充凯恩斯 的理论体系。
2、关于凯恩斯思想核心的问题:反对把收入支出模型当作凯恩斯
思想的核心,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合理的思想才是其理论的核心。
– 新古典综合派把原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理论结合 起来,以弥补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但是,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种做 法提出了批评。
•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种做法是对于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歪曲(wāiqū),是向 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因而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他们这些剑桥经济学家才是凯恩斯 经济理论的正宗。
• 这一式子表明,在经济生活中,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
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且两者呈反方向变动。
• 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 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 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 他们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努力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束缚中摆脱出来 的产物,只是凯恩斯做得并不彻底。而他们就是要纠正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 斯理论的歪曲,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弥补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并进行经济 学的第二次革命 。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和理论渊源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和理论渊源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和理论渊源本发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界,按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琼·罗宾逊夫人的说法,正处于一个智力高度增长的年代。

由于“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各种新的学说和新的学派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学派之—,就是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但他们的理论又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称为“新剑桥学派”;又因其中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人原籍属意大利,也被称为“英回-意大利学派”。

l936年,凯思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

但是,凯思斯的经济学说只是为了解决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大量的失业现象而产生的,有着许多的局限性,例如:他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没有讨论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缺乏对经济波动作动态分析;此外,他也没有讨论价值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缺乏对微观经济的研究。

对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如汉森、萨缪尔森、索洛等人直接把新古典学派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如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用来填补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不足,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遭到了琼·罗宾逊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作为曾经和凯恩斯长时共事和密切合作过的剑桥同仁,他们认为,凯思斯的《通论》是努力从传统经济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的成果,虽然凯恩斯本人做得并不彻底,这也正说明了从传统理论的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的艰难性,即凯恩斯本人所说的“困难不在新说本身,而在摆脱旧说。

”1因此,新剑桥学派把凯恩斯作为和他们具有相同思想的开托者,以凯恩斯理论的正宗自居,要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剑桥学派的价值论与分配论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分配论是价值论的引伸、为了建立客观的价值理论,就必须批判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回复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进行研究。

琼·罗宾逊认为,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为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提供了—个价值论基础。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是以分配问题为研究中心的,由于他坚持劳动价值论,因而无法解释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法则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这一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理论难题,李嘉图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企图寻找一种“不变价值尺度”——这种商品的价值在投入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不会随着工资和利润分配份额的变化而变动。

斯拉法在《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中,通过建立一套由合成商品组成的“标准体系”,解决了李嘉图遗留下来的理论难题。

斯拉法首先建立了一个“为维护生存的生产的经济模型”。

他假定社会经济由两个生产部门构成,分别生产铁和小麦。

两种产品又都作为投入参加生产过程:小麦部门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生存资料为280夸特小麦和12吨铁,产出为400夸特小麦;铁生产部门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生存资料为120夸特小麦和8吨铁,产出为20吨铁。

该经济模型的生产方程为:
280夸特小麦+12吨铁→400夸特小麦
120夸特小麦+8吨铁→ 20吨铁
或者改变表达方式为:
400夸特小麦=F1(280夸特小麦,12吨铁)
20吨铁=F2(120夸特小麦,8吨铁)
首先,生产方程中小麦和铁的产出量恰好等于耗费的投入量,因而可以满足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的物质补偿,其次,生产过程结束后,为了使社会进行再生产,小麦部门和铁部门必须在市场上交换各自的产品。

为此,铁与小麦的交换价值应是1吨铁=10夸特小麦,这一交换价值可以保证这两个部门得到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存资料。

上述经济模型可以从两个生产部门推广到具有K个生产部门的经济体系,其生产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
A a P a+
B a P b+…+K a P k=AP a
A b P a+
B b P b+…+K b P k=BP b
…………………
A k P a+
B k P b+…+K k P k=KP k(2.1)
方程中的P a、P b、…P k表示商品a、b、…k的价格;A、B、…K表示商品a、b、…k 的总产量;A a、B a…K a,A b、B b、…K b和A k、B k、…K k分别表示生产A、B、…K所消耗的相应商品的数量(如Ab为生产B所消耗的a的数量)。

方程组(2.1)中,共有K个线性方程和K个变量(P a、P b、…P k),其中只有(K-1)个独立方程;若设某一商品价格为1,则可解出其余(K-1)个商品的价格。

这套价格能够保证经济体系进行简单再生产。

如果经济体系生产出一种超过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数量的剩余,并假定这种剩余现在按均等利润率(r)在各生产部门进行分配,但劳动者无权享受任何剩余。

这时,将有下列生产方程:
(A a P a+B a P b…-K a P k)(1+r)=AP a
(A b P a+B b P b…-KbP k)(1+r)=BP b
……………………
(A k P a+B k P b…-K k P k)(1+r)=KP k(2.2)方程组(2.2)含有K个独立方程,设某一商品价格为l,可解出其余(K-1)个商品的价格和利润率r,共K个未知变量。

在第二个模型的基础上,斯拉法撤消了劳动者无权享受任何剩余的假定,假定劳动者以工资形式占有一部分剩余,由此提出了第三个经济模型,其生产方程如下:
(A a P a+B a P b+…+K a P k)(1+r)+L a W=AP a
(A b P a+B b P b+…+K b P k)(1+r)+L b W =BP b
…………………
(A k P a+B k P b+…+K k P k)(1+r)+L k W =KP k(2.3)(方程中La、Lb、…Lk为各部门投入的劳动量,W为工资率。


斯拉法用总产品中扣除各生产部门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留下的产品构成国民收入,并令之等于1,所以又有一个国民收入方程:
[A-(A a+A b+…+A k)]P a+[B-(B a+B b+…+B k)]P b+…+[K-(K a+K b+…+K k)]P k =1 (2.4)
斯拉法同时规定社会年劳动投入量等于1,即L a+L b+L k=1,表明年国民收入是由社会年劳动投入量(活劳动)生产的。

第三个经济模型共含有(K+1)个独立方程和(K+2)个未知数(K个价格加利润率r和工资率W),由于国民收入(全部剩余)可以分解为利润和工资两部分,故只要工资率(或利润率)已知,根据上述方程即可解出K个商品的价格和利润率(或工资率)。

斯拉法通过所建立的“标准体系”证明,在“标准体系”中,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不会影响到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本身的变化,在全部国民收入对全部生产投入量的比率R(或称工资为零时的最大利润率)既定时,利润率和工资率(w)的关系如下式:
r=R(1-w) (2.5)这一式子表明,在经济生活中,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且两者呈反方向变动。

1
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斯拉法明确指出:“我现在发表的这套命题有一个特征,虽然它没行对价值和分配的边际学说进行任何讨论,它们仍旧是为了作为批判那一学说的基础而设计的。

”2新剑桥学派正是以斯拉法理论为基础,批判了新古典综合的理论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论和分配论。

新剑桥学派认为,斯拉法的理论坚持了自重农学派创立者魁奈以来的,并为李嘉图和马克思所继承和发展的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再生产过程,拒绝了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综合派亦持有)的把生产看作是一种从“生产要素”的使用开始到消费者“偏好”得到满足而结束的“单行道”观点。

在价值论和分配论方面,斯拉法抛弃了把主客观因素混淆在一起的供求论,根据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因素来解释价值的形成和收入分配的决定。

新剑桥学派据此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工资和利润是对立的。

收入分配结局的形成与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有制度有关,也与劳动市场的历史条件有关,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决不能撇开所有权因素和历史因素对分配的影响。

工资可以划分为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前者受到一国历史上形成的工资水平,国内劳资双方议价的力量对比等因素的影响,后者则与利润率、商品和货币流量以及收入分配构
1参阅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剑桥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18页。

2参阅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剑桥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页。

成有关。

在斯拉法的生产方程中,国民收入是由年投入劳动量生产的,由此可见,利润作为国民收入的一部分是资本占有者凭借其财产占有权而取得的非劳动收入。

在此基础上,新剑桥学派批判了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工资和利息(利润)各自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

以新古典综合派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该生产函数的形式是Y=ALαK1-α由于生产函数服从边际收益递减律,分别对L和K求Y的偏导数,得出:
∂Y/∂L=α(Y/L)
∂Y/∂K=(1-α)(Y/K)(2.6)(2.6)表明,劳功和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了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份额。

新剑桥学派认为,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是完全错误的:其一,新古典综合派企图不考虑社会制度因素,只从生产的技术条件方面来解释收入分配方式,把现行制度中的工资和利润分配格局看成是公平合理的,这一理论不仅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实际状况,而且歪曲了真实的状况。

其二,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必须先依照一定的价值(或价格)计算出各种异质资本品的价值(或价格)总量,然后才能计算出资本的边际产量的价值(或价格),再得出利润率和利润额;而斯拉法的生产方程体系已经证明,计算资本总量必须以一定的收入分配条件(即利润率与工资的确定)为前提,因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论证。

琼·罗宾逊曾指出:“资本概念本身意义的含混,……这一错误使得新古典学派(指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引文者注)的主要部分是不合逻辑的。

”3
3琼·罗宾逊:“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载《经济学论文选集》第2卷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第1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